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独断大明 > 第1221章 无翰林,不入阁

独断大明 第1221章 无翰林,不入阁

作者:官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33:30 来源:蚂蚁文学

朱栩对于这些弹劾奏本已经免疫,但温体仁所在的陕西一直是他关注的重点,近年虽然有所下降,可还是不能大意。

朱栩说完,转向毕自严,道:“按照朝廷规定,这些应该是先由督政院调查处理,而后是刑部干预。这已经朕收到第四封弹劾温体仁的奏本了,督政院是怎么说的?”

毕自严顿了片刻,道:“皇上,陕川之地相当复杂,李邦华的‘农庄策’本就是强压下去,按法度来说,也是不对的。温体仁虽纵然进行了一些调整,但并没有改变根本。督政院那边调查,温体仁以及亲属门生之类并没有在其中谋取私利,弹劾的多半也是由政务而来,并非他自身的错误。是以,督政院做了冷处理。”

朱栩听出味道了,是毕自严在保温体仁,不然应该会更热闹。

“嗯,这件事交给内阁处理。”朱栩面色如常,随意的道。温体仁是封疆大吏,但也不值得朱栩多上心,内阁已能把握一些局面。

“是。”这也在毕自严所料之内,没有多言。

年底了,政务庞大,朱栩手里也是一堆事情,没有多耽误,随口聊了几句,便送二位阁老出了乾清宫。

毕自严,孙承宗同样忙的焦头烂额,被朱栩拉来算是清闲半刻,现在又要忙碌起来了。

忙碌的时间过的飞快,京城之外的阁老,尚书纷纷回京,朱栩都要挨个面谈,之后还要准备年终大议,可以说,皇宫外廷的所有人都如热锅上的蚂蚁,恨不得能劈开两半,来去匆匆,焦急烦躁。

朱栩也好不到哪里去,总结来总结去,好消息少,坏消息多,大明面临的情势更加的复杂艰难,这已经超脱了期初的‘应灾’目的,上升到了五十年军国大计,俯看大明内外,审视过去未来的高度。

这是要下一盘大棋!

内阁大殿,三楼。

毕自严正在做年终的审议报告,除了议会的六十多人,还有在京的三品以上的官员。

孙承宗,靖王,汪乔年,孙传庭,傅昌宗,赵晗,张秉文等一干内阁六部的大佬,再接着是那些议员,两次是那些侍郎等三品官员。

毕自严的这份报告很长,他年纪大,读一段时间还要讲解一下,时间已经过了一个时辰,还在讲。

依照的是士农工商的分类,将内阁去年的一系列政务进行总结,后面是明年的计划,详详细细,每一个计划,每一个步骤都相当详细。

由此也可以看出,这份报告不是内阁单独起草,是集合了朝廷之力,之前议员们已经审议过,现在,只能算是走一个过场。

朱栩坐在最中心,最高处,安静的听着。

现在大明的行政模式正在不断的转变,内阁更加的务实,

认真。

毕自严的报告相当详细,并没有以前那么多的含糊之词,模棱两可,更多的是简单直接,政策,目标,长远计划,清晰可见。

这只是第一天,一直到傍晚才算结束。

朱栩出了内阁,转回乾清宫。

曹化淳,刘时敏等跟在朱栩身后,平静无声。

朱栩晃悠着肩膀,笑着道“你们队今天这场报告有什么想法?”

曹化淳走了两步,才道:“皇上,奴婢以为,毕阁老等人殚精竭虑,尽心尽力,应该有所褒奖。”

“那怎么褒奖?”朱栩笑着道。

曹化淳,刘时敏两人登时不说话了,毕自严已经是‘首辅’,除了加衔,已经是赏无可赏。

朱栩活动着身体,来到乾清宫,继而就听到一阵清脆的读书声。

“是烨儿他们几个?”朱栩停下脚步,望向不远处的一个厢房。

曹化淳道“是,大殿下,二殿下,三殿下正在南书房读书,是新建伯正在上课。”

朱慈烨,朱慈煊,朱慈熠三个小家伙,一个五岁,两个四岁,正是读书的时候。

朱栩想了想,走向南书房。

听着读书声,朱栩来到窗边,从缝隙里悄悄看去。

新建伯站在最前面,单手拿着书,目光看着下面的三位殿下,脸上一直带着满意的微笑。

新建伯是世家,是王阳明的家族,世代书香,在大明的地位非凡,在某些人眼中就是第二个孔家。

三个小家伙坐在下面,穿着常服,端坐着,认真的看着书,脆声声的念着,诵着。

朱栩观察着,背着手,忽然转头看向曹化淳道:“新建伯可有什么官身?”

曹化淳摇头,道:“新建伯一直居家,不曾入仕。”

朱栩沉吟片刻,道:“传旨,新建伯教育皇子有功,加翰林编修,入翰林院供职。”

曹化淳心里微跳,神色不动的道:“遵旨。”

朱栩又看了眼,三个小家伙都不错,乖乖听话,不吵不闹,朱栩很满意,微笑着走了。

毕自严等人在议会收拾一番,便回到了内阁,众人都是松了口气,喝茶,轻松的叙话。

刑部尚书廖昌永吐口水,道“毕阁老,刑部这边压力太大了,人手少,失误多,那些四处的流民都要刑部抓,还没银子,别说下面的人,就是我也快愁白头……”

工部的徐大化都是轻松,道“工部的收尾倒是比下官预期的要走,要快,明年给个三百万两,就能妥帖,接下来要是没有大工程,不会要多少银子。”

吏部的赵晗摸着前额头,叹气道:“你们都还是好的,这一年,吏部处理的大小官员有五百之多,这还是我们有意压着,要是真动起来,一千都打不住,你们说说,吏部明年怎么办……”

孙传庭看着二人,笑着道“都别说这些了,大困难都已经过去了,接下来,咱们都能轻松一点。明年的税粮九百万应该可以到,税银三千万两左右。海外还会有一大部分补充,咱们只要矢志推动‘新政’即可。”

国库的开源,节流在同时进行,海外的补充非常大,节流更是如此,工部,军队,移民等大笔流水的银子节省下来,朝廷的日子将会前所未有的轻松。

有钱有粮,心中不慌。

其他的尚书刚要再吐口水,毕自严放下茶杯,道:“这些事情以后再说,明天,后天都是大议的时间,你们留些神,不要出乱子。最后一天,王公大臣,勋贵公卿,各地的使节,藩国国主等都会一起来旁听,认真一点,不能让人看了笑话。”

毕自严养望多年,这些内阁六部的高官对他还是颇为敬佩,闻言便没有多言。

就在这个时候,内监要求内阁拟旨的话传了过来。

“新建伯入翰林院,加翰林编修?”

众人一怔,接着就深思起来。

乾清宫那位做事向来不会无的放矢,这里面到底有什么深意?

旋即,一些人瞳孔微缩,面沉如水。

明朝阁臣有一个前规则,那就是,都是翰林出身!

无翰林,不入阁!

众人都知道乾清宫对大皇子的偏爱,这是提前铺路吗?新建伯是给大皇子安排好的首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