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独断大明 > 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大势已定

独断大明 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大势已定

作者:官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33:30 来源:蚂蚁文学

孙承宗匆匆忙忙赶去甘肃镇,朱栩这边没多久也收到了消息。

这个时候,他正与毕自严,孙传庭商量今天夏粮的事情。

曹化淳匆匆从外面进来,顾不得其他,直接将一张密信递给朱栩,神情肃重而欣喜。

这种时候,曹化淳是极少来打断的,朱栩看了他一眼,打开密信。

看了一眼,朱栩猛的一拍桌子站起来,大声笑道:“好!好!好!哈哈哈,好!”

朱栩连着说了几个好字,满脸大笑,在桌子里走来走去,激动不已。

他知道历史上,整个蒙古在这个时间段附近都向后金投降了,但他没有料到,事情会这样发展,他铲平了漠南,漠北、漠西会被威慑,向大明投降!

这件事,即便是他,也犹如置身梦境中,不可置信,久久难平息。

毕自严,孙传庭看着罕见的激动不已,情难自抑制的朱栩,两人面面相觑,又转头看向曹化淳。

曹化淳神色微喜,看着两位阁老,笑而不语。

朱栩真的是情不自禁,完全没有料到!

蒙古的投降,不管是真假,虚实,对大明的意义都非同小可明朝将蒙古纳入版图,哪怕是名义上的!

这样一来,在版图上,在大义上,蒙古都是大明的一部人,虚实真假不去管,将来大明都有足够借口真的去纳入版图!

当然,眼下就是大明彻底解决了边患,不管是漠南,还是漠北,漠西,大明的九边重镇在可预见的时间内,都将一片太平!

朱栩背着手,望着窗外,身体微颤。

他胸口犹自起伏着,眯着眼,脑海了转动了无数念头,但都被他强行压下来,极力平静的道:“二位阁老也看看吧。”

曹化淳上前,将纸条递给毕自严。

毕自严早就好奇不已,接过来一看,顿时双眼一睁,神情大振,接着就站起来,向着朱栩急声道:“皇上,边患至此可解,九边大松,于国于民都将是重大无比的事情,臣请立即召集百官,商议处置……”

孙传庭见毕自严如此激动,从他手里抽过来,看了眼,面上也是微动,但他到底比毕自严的履历更厚实,思想开明不少,压着振奋,沉吟一声,道:“皇上,太祖太宗穷数十年之功未能解决蒙古,现今一战而定,皇上必然功垂彪炳,青史流芳!但当前紧要的还是如何处置整个蒙古,需要有一个大方略出来,确保蒙古各部落相安无事,我边镇太平……”

朱栩猛的转回身,看着曹化淳,铿锵有力的道:“曹化淳,传旨,命孙承宗为全权特使,代表朕‘受降’,除了刚性条件,其他都可以放宽!库伦城北移,设蒙古总理大臣,就派些文官,度量衡,文字,钱币等都要统一……不驻兵,普查人口,编制户丁,发放户籍文书,废除旧爵位,依我大明王爵重新册封,颁布律法,制定官制,对一些不合礼法的风俗都要革除……”

见朱栩如此激动的说着,毕自严,孙传庭两人相互对视一眼,等曹化淳那边记录下来,毕自严开口道:“皇上,蒙古各部必然不是真心投诚,心怀叵测之下,只怕未必如皇上所愿,还会适得其反,重燃九边战火……”

毕自严还是力求‘稳’,他的关注点一直都在‘中国’,在‘新政’,对于边患,解除了固然可喜,可若是再燃战事,是非他愿。

孙传庭知晓毕自严的想法,抬头看着朱栩,道:“皇上,漠南,漠北基本上没有问题,关键还是在瓦剌,此地离我大明太远,鞭长莫及又复杂多变,臣的想法,是怀柔以对,坐观变化……”

朱栩看着孙传庭,他的想法倒是个符合实际,也没有那么保守。

笑着坐回桌前,平复了一下激动心情,朱栩道:“漠南,漠北自然好说,漠西嘛,很快就会有好戏看了,耐心再等等。这些政策,必然是无法落到实处,但是只要开始了,将来就能一力的推行下去,现在不管他们反对也好,阳奉阴违也罢,朕都不在意……有他们上门求朕的时候!”

毕自严,孙传庭看着朱栩,总觉得眼前的皇帝陛下又在算计着什么。

他们自然不会知道,用不了多久,准噶尔就会崛起,将现在的瓦剌(卫拉特、漠西蒙古)盟主和硕特部打的七零八落,成为新的盟主,更是击溃喀尔喀,纵横无敌,偌大的蒙古,准噶尔为尊!

要知道,现在的蒙古部落占据的地盘,比明朝还大,野心勃勃,几乎没有其他部族的生存之地。到时候,不管是和硕特部,还是喀尔喀,这些,他们唯一的生路都在大明!

到了那个时候,一切,都由朱栩说了算,再也由不得他们!

当然,前提是朱栩要击败野心滔天的准噶尔汗国!

也必须击败,从西方崛起,领土无比强烈的俄罗斯人,已经在来的路上了!

过了一会儿,朱栩喝了口茶,神态平静的看向曹化淳,道:“传旨吧,其他的,交给孙阁老处置,另外,第一任驻蒙总理大臣由兵部尚书申用懋担任,内阁选拔官吏派人前往,对喀尔喀各汗国的赏赐也可以大方一些,还有,互市,商贸,都要开放,自此都是我大明人,不分内外,一律平等以待,以示我大明‘仁德’……”

毕自严,孙传庭没有什么意见,皇帝陛下的‘仁德’的方式他们已经渐渐能接受。

曹化淳道“遵旨。”

说完,曹化淳转身,命翰林院拟旨,送往内阁,司礼监复核,再到乾清宫盖印。

毕自严虽然对明朝解决九边之患感到振奋,但他的关注核心还是‘新政’,等了片刻,道:“皇上,‘新政’推行下去,尤其是新的田亩税,‘以田亩为量纳税’这一条,只怕还不能如愿,反弹之声很大,各地巡抚,知府上奏的也比较多……”

所谓的‘以田亩为量纳税’,就是‘官绅一体纳税’的明确版本,将纳税对象进行无差别对待,抛开了身份,地位。

朱栩对此不意外,果断道:“地方上的反弹不是一日两日了,命地方继续推行,不得迟缓!对一切抗法行为,要毫不手软,坚决打压,如果他们做不到,朕从京城派兵去!”

毕自严与孙传庭脸色微变,眼前这位陛下,从来不喜欢杀人,或者罢官这些高压手段,都是你干不成,就派别人去干,责任你担着。

这对视‘清誉官声’大于命的天下官员来说,几乎是无解的,只得硬着头皮上。

毕自严感觉压力极大,道:“是,内阁不会迟疑,只是,乱一阵子是必然,今年的夏粮,还会减少一部分,怕会不足八百万石。”

‘小冰河’已经进入最激烈的一段时间,减免粮税的地方也在增多,收入大减是必然。

“商税如何?国贸寺?”朱栩看向毕自严。

毕自严稍做沉吟,道:“各地商税,预估有八百万两白银,国贸寺,预估有一千六百万,其他各处,林林总总加起来,有三千万两白银。”

朱栩神情微动,国贸寺也就是惠通商行,在他手里,每年至少都是三千万以上,茶,盐,火药(炮竹),矿等都是垄断的,还有其他诸多行当,利润惊人,但到了内阁手里,萎缩的居然这么快!

他看了眼毕自严,没有说话。

现在朝廷开支主要是三个方面,一个是赈灾,一个是军队,一个是工部。赈灾每年的支出就高达千万以上,军队就更多了,工部的水利工程等一时半会停不下来,未来两年,每年都要七八百万,这三样加起来就超过了三千万!

也就是,除非朱栩动用内帑,朝廷已经入不敷出,这还是今年的,日后每年的缺口会更大!

“命地方加速推动‘新政’,尤其是粮税改革,一定要迅速,干脆,利落,不管是哪里,都给朕迅速推进,旦有拖延塞着,一律严惩不贷!国库空虚,必须及早,从快的应对!”

朱栩拍着桌子,沉声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