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独断大明 > 第一千零六掌 送行

独断大明 第一千零六掌 送行

作者:官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33:30 来源:蚂蚁文学

景正二年,三月二十三。

内阁的‘新政’计划基本拟定,地方上的总理大臣也都就位,正分批次的准备离京。

皇宫,御花园。

凉亭里,石桌四周坐着六个人,朱栩以及地方五大总理大臣。

西方总理大臣傅昌宗,北方总理大臣周应秋,东方总理大臣杨景辰,南方总理大臣王从义,国中总理大臣余大成。

“有什么想法,现在都说说,不要有顾忌,朕还不是那种听不进忠言的昏君吧?”朱栩端着茶杯,笑着说道。

傅昌宗,周应秋都没有说话,两人很清楚,朱栩是想考校一下其他三人。

杨景辰原是礼部侍郎,尚书衔致仕,自身履历是相当厚实,为人秉直,做事干脆,有力道,闻言便道:“回皇上,对于沿海的三省,臣做过一番调查,臣认为当前要务,一个是推动‘新政’前进,确保朝廷对地方政令通畅,二是固本培元,收复民心,王道与仁道并重……”

这个杨景辰,朱栩并不了解,但从锦衣卫的调查来看,这个人确实是个人才。

听了一阵,朱栩还算满意,转头看向王从义。

王从义是南方总理大臣,辖制的省份最多,相对来说很是复杂,他无惧色,不卑不亢,躬身道:“皇上,南方多戾气,不服王化久已,臣以为,在南方当行霹雳手段,肃清吏治,令‘新政’深入人心,不得反复,只要‘新政’向前,臣相信,不管是应对灾情,还是重塑王化,都指日可待……”

王从义为人刚烈,行事果断,做过山东,陕西巡抚,也是一个仕途丰富,从政经验丰富的人。

这也是个有主意的人,朱栩暗自点头,又看向余大成。

余大成这个人,有些‘滥竽充数’,从他的经历来看,这个人守成有余,开拓不足。

他知道他声望不足,一见朱栩的目光,连忙道:“皇上,臣认为,‘新政’的关键已在下不在上,皇上以及朝廷众志成城,已是滚滚大势不可改。现在唯有下面沸沸扬扬,混混沌沌,是以,臣认为,‘新政’不是从上而下,还是从下而上的问题,是上下相用,并重,不可一昧下压,还需地方上疏通……”

这个‘上下并重’还是第一次有人提,朱栩脸上略带兴趣,端起茶杯,道“继续说。”

余大成看着朱栩,有些紧张,道“臣打算对县以下动手,‘保甲法’可以变一变,将一村之权从一个村收集而出,或者合并成多个村,权力归一,这样能减少他们的阻力,也能让衙门将手伸进村中,之后,不管是丈量田亩,还是登记户口,都将相当轻松……这只是臣暂时的想法,回去之后会找多人商议,以完善,妥当,拟定奏本后上呈内阁,上奏皇上……”

朱栩放下茶杯,嘴角含笑。

余大成有些取巧,用的是就是内阁对付各地巡抚的办法,在巡抚头上加了一个总理大臣。不过,他这个办法确实不错,实际上也就是多了一个‘镇’的级别,能有效的收集村中之权,将官府的手强力伸进去。

自古以来,皇权不下县,宗权大王法,大明的‘新政’想要实现,必须要将皇权下县,打破宗权!

“好,你回去之后商议一番,给朕写奏本,你这个想法很不错。”朱栩笑着赞许道。这些人,没有一个是庸才,只要肯做,总能给人惊喜。

余大成见朱栩赞许,连忙站起来,激动的道:“臣遵旨,臣回去之后就写,一定在离京之前呈送皇上御览……”

朱栩微微点头,环顾五人,道:“你们能对‘新政’有这样的态度,朕十分欣慰。朕将政务交给内阁,朕希望你们也能鼎力的支持内阁,凡事都能讨论,绝不能给外界一种我大明朝廷上下乌烟瘴气,党同伐异的错觉!你们,可明白朕的意思?”

五人连忙起身,抬手道:“臣等明白。”

朱栩压了压手,端起茶杯。

内阁搞出这一招虽然出乎他的预料,但在眼前的特殊情况下,也确实不错,若是得当,他也能放心的给权。‘新政’到了这个时候已经不是单打独斗就能完成的,需要群策群力,集中大明所有力量去披荆斩棘,平艰克难。

傅昌宗等人坐下,神色平静。

眼前这位陛下,三番五次的重申要地方尊重内阁,不允许党争再现,显然不是嘴上说说,有意的在敲打。

朱栩见五大总理大臣,接着就是与各地巡抚谈话。

当天下午,内阁,朱栩班房小客厅。

“坐。”朱栩一边煮茶,一边对着进来要行礼的方孔道。

方孔抬起的手顿了下,躬着身道“是。”

方孔心里多少有些忐忑,这还是他第一次被皇帝召见,来这个地方。他进来时就悄悄观察了一番,这里简朴异常,丝毫不见奢华,皇帝更是不见丝毫架子,正在亲自倒水,煮水煮茶。

‘外界传言皇帝节俭,看来是真的。’方孔心里暗道。宫外各种流言蜚语满天飞,他显然也是听到不少。

“喝茶。”朱栩端了杯茶给方孔,笑着道。

方孔慌忙接过,道:“谢皇上。”

朱栩摆了摆手,道:“你是第一次来,以后会习惯,放松,没什么事情,朕就想了解一下江苏的情况。”

江苏也就是南京,南直隶,现在所辖的区域极大,包括后世的上海,江苏,安徽等等,地域庞大,人口稠密,经济,文化,人文最是发达。大明一半以上的钱粮来自南直隶,一半以上的官员来自南直隶,可见其重要!

方孔没敢喝茶,做了个样子就放下,躬着身,张口就道:“回皇上,臣已经基本理清南直隶的政事,过去的一些问题已处理结尾,目前来说,政通人和,诸事和顺。纵然有些不同声音,也不会对‘新政’有半丝影响。臣对田亩,税赋,人丁,商贩等数目都有一个估计,再给臣两到三年,应该就能彻底理清南直隶,将‘新政’的体制规划完成,之后丈量田亩,登记人口再有一年,也能有结果……”

朱栩喝了口茶,静静的听着。方孔嘴里没有‘灾情’,南直隶确实是受影响最小的,地理位置非常的好。

“过去,朝廷无力做的很多事情,臣等在南直隶已经着手在做,尤其是商业,巡抚衙门已经在制定了详细的规划,尽快对商业状况进行管理……”

“神龙府,臣等秉持旨意,并没有干预,从目前情况来说,神龙府的金银,货物进出量庞大,港口的商船日减增多,盛况空前……”

“今年的赋税预计会比去年高出三成以上,大部分是商税增加的,而且巡抚衙门预估,若是灾情缓解,未来两年还会有这样的增幅……”

“田赋也有所增加,‘按亩纳粮’也在快速推进,臣相信用不了两年就能彻底落实,臣等预估,到时候钱粮赋税收入可翻一倍……”

方孔一直在说,朱栩一直在听,没有什么表态。

南直隶的问题也是大明的问题,那就是政务颓败,人浮于事,只要理清了政务,其他的都还好说,毕竟没有灾情笼罩在头顶。

方孔还是很有想法的,也确实在做事情,朱栩没有什么不满意,微带赞许的道“恩,南直隶是我大明的钱粮仓库,朕也相信你,内阁的一些计划确实比较激进,你们有想法很正常,不意外。不过,你们应该能看到我国面临的形势,若是不激进一点,事情不说前进了,不倒退都算好的……政策,都要因地制宜,不能生搬硬套,有什么想法,写奏本给内阁,给朕,如果确实有现实困难,朕会酌情处理,但在明面上,你们不能再与内阁对抗,这不利于朝廷上下的团结,不利于内阁权威,也不利于‘新政’,你可明白朕的意思?”

方孔是第一次与朱栩这么‘推心置腹’的话,心神微震,连忙起身道:“臣明白,臣知……”

朱栩摆了摆手,道:“坐下,这里没外人,不要虚礼了。”

方孔又有些僵硬的坐下,神情动了动,道:“臣明白皇上的意思,日后行事一定谨言慎行,不会再有损内阁威仪。”

朱栩又给他倒了杯茶,道:“莫要误会朕的意思,该说的话要说,不要因噎废食,讳疾忌医,只是要注意方式方法,朕一直都认为,国政坏之至此就在于内阁权威尽失,你应该能看得出来,朕一直在有意的重塑内阁权威,‘新政’需要内阁矢志推行,你们要多体谅,内阁辅臣不比你这个巡抚好做……”

方孔有些受宠若惊,他曾想过很多次与朱栩会面的场景,威严状?冷酷状?平淡状?热情状?但是眼下这种局面,他没有想过,心里有些不适应。

毕竟,他是见过神宗,光宗,熹宗三个皇帝的人,眼前这位,与他们迥然不同。

朱栩放下茶杯,脸色如常,顿了片刻,道“对于政务,一定要站在高处去看,一举一动都要有规划,有细节,谋定后动,既要顾眼前也要考虑长远,一些硬骨头要软硬兼施,不能避,不能逃……”

“报纸等要重视起来,舆论一定要掌握在朝廷手里,‘新政’是我大明现在最重要之事,要从上到下形成压倒之势,绝不容许任何人公然跳出来唱反调,尤其是官吏,不管大小……”

“要注意内部的团结,巡抚衙门以及各属部门,府州县等,还有就是督政院,大理寺这些,都要注意关系,绝不能出现部门之间的对峙,尤其是高官,公然诋毁,毁谤,放狠话这些,一旦出现就要严惩,各部门各有职责,要互相理解,尊重……”

方孔没有出声,安静的听着。这些都是皇帝‘面授机宜’,同时也是一种‘责任前置’,若日后真出了事情,就是莫怪‘言之不预’了。

朱栩没有多说,这些封疆大吏都自有一套手段,他只要‘划出重点’,相信就不会出大岔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