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商界大佬我的百亿危机 > 第218章 城中村改造

商界大佬我的百亿危机 第218章 城中村改造

作者:平和心境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13:04:06 来源:小说旗

洪青山与李柔月交往多时,并没有发现她乱七八糟的一面,也看到了她把一个相当规模的酒店管理的井井有条,显示出很强的管理能力。这样的女人,现在低头撒娇要做自己的妹妹,换成任何一个男人,都不忍心拒绝。

再说在酒桌上,男人往往要给美女面子,同时加上李国华的起哄,于是洪青山就站起来,接受了李柔月的敬酒,答应做她的干哥哥。

不过,洪青山也没有放过李国华:“李妹,我与李国华一直以兄弟相称,你是我的妹妹,当然也要与李国华相认。”

李国华和李柔月都姓李,更加显得是一家人,李国华当然也同意成为李柔月的干哥哥。

此时是私下聚会,陈西峰为人又随和,洪青山和李国华便借着酒意,让陈西峰与李柔月也以姐弟相称。

陈西峰没有亲姐姐,同时为了显示不清高,也就同意了,于是吃了这样一餐饭,他就多了一个干姐姐。不过,李柔月也只比陈西峰大了二岁。

过了一段时间,由于工作接连失误,天宁市一把手的工作岗位进行调整,天宁市二把手阮飞达成为了一把手。

同样的道理,阮飞达也需要工作业绩,他开始盯上了城中村改造。

随着城市的不断向外扩大,一些村庄的所有土地都变成了住宅房、厂房、商场等等,农民所居住的地方成为了城中村。

实施城中村改造,并不是拆掉房子那么简单。

这既包括了农村集体土地征用以及住宅和非住宅的拆迁,又包括了各类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置,更是集体经济的再次转型升级过程。

天宁市这次启动拆迁改造的城中村有五个。

在阮飞达的关照下,以天一会的名义拿到了高桥村改造项目。

原本,陈西峰并不愿意接手城中村改造项目,只是阮飞达要表示谢意,是陈西峰让他躲过了肖氏集团开工建设芯片厂的典礼,现在这个地块还闲置着。

既然阮飞达表达了善意,陈西峰还不能不识好歹地进行拒绝。

陈西峰自己曾经是农民,他知道城中村的农民为城市发展不仅贡献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而且牺牲了传承千年的生产生活方式。

对于许多人来说,城中村拆迁改造是一个暴富的机会,但对于陈西峰来说,城中村改造项目,最要关注的是部分老村民小面积住房的拆迁赔偿问题。

这一次是云海集团借用天一会的名义,从而能参与天宁市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否则的话,云海集团是明华市的企业,并不方便参与天宁市的项目,毕竟天宁市有实力的房产企业多的是。

在拆迁安置的讨论会议上,陈西峰针对几种情况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各位,对于老弱无依的人,我认为确实要给予足够的安置费,让他们至少买得起安居的房子,或者给予安置的房子,面积小一点没有关系,但总要有个居住的地方。”

“他在原来的地方,面积虽然很小,但终归有个躲避风雨的场所。如果强制进行拆迁,难道让他们这些无依无靠的人流落街头?这种情况最需要我们进行人性化的安排。”

“我们建设城市、改造城市,无非是让市民生活的更美好。现在让这些老弱无依的人有固定地方居住,也是美好生活的组成部分。再说这也是行善积德的行为,否则我们能心安吗?”

“我们办企业虽然要赚钱,但必需兼顾到这些民生的实际问题。”

之所以这样定调,一方面是陈西峰现在算是有钱人了,不能为富不仁,现在借这个机会,帮助一些生活困难的人改善居住条件,就当作是自己在做好事。另外,把这个高桥村改造好了,也算是给阮飞达一份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

钱少赚一点,以后可以再赚,但这样的机会却不多。陈西峰明白自身的根基浅、人脉关系薄,特别是在官家层面,特别需要进行铺垫。

定了调子后,在村主任的陪同下,陈西峰还带着几位高管来到高桥村,想现场了解具体的情况。

“哎!”坐在陈西峰等人对面,谈起自己35岁儿子的婚姻大事,今年近70岁的老太太,长叹了一口气。

从小在高桥村长大的这位老太太,如今一家三口仍挤在30多平方米的老式里弄里,35岁的儿子也没有独立的房间。

这些年,最让老两口操心的,就是宝贝儿子的婚姻大事,而横亘在告吹和成功之间,最大的阻碍就是——“婚房”。

“我儿子身高1米8,相貌堂堂,在银行工作,许多女孩第一眼都是满意的,但真的要谈婚论嫁,因为没房子,都不乐意。”老太太扳着手指数了数,说儿子的女朋友都快谈了有“一个排”,但还没一个成功。“曾经有三个姑娘,都带回来让我们看过,双方父母也见面吃了饭,以为快成功的时候,因为房子,最后又吹了。”

“这次听说要进行城中村改造,我们一家开心得整夜睡不着。”老太太扶了扶脸上的眼镜,一直乐呵呵笑不停。“一轮投票、二轮签约,我们都是第一批。有了婚房,明年儿子的终身大事应该会成了。”

在一个弄堂里,熟悉许丽华的街坊邻里都知道,她脸上很少有笑容。因为生活的磨砺,让她这辈子,吃下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

二十多年前,新婚不久的许丽华就怀孕了。当丈夫家盼望着她能生下一个健康的胖小子时,命运却捉弄人。因为难产与救治不及时,儿子出生后就被确诊为脑瘫。

更让人晴天霹雳的是,孩子父亲得知儿子的病后,不辞而别,远走异国,留下了孤苦的母子俩。

“一边是高昂的医疗费,一边是每时每刻需要人照顾的儿子。”在公交公司当售票员的许丽华,举步维艰。

“我第一次去她家,竟然在门背后看到了‘敌敌畏’。”陪同一起查看具体情况的

村主任说起他第一次上门时,看到这样的情况,一时被吓怔住了,“许丽华告诉我,坚持不下去,就准备母子俩一起走。”

陈西峰当即指示几位高管,以后与这户人家进行结对、定期上门,送温暖、送爱心,安置的新房可以让他们优先进行挑选。

在另外一处地方,村主任向陈西峰等人进行介绍:“他们家的情况比较特殊。夫妇俩,女的患有精神方面疾病,男的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平时,他们连下楼都很困难,更别说选房。不过,我们了解到老人有个心愿,想要选上自己中意的房子。”

陈西峰说道:“这是老人这辈子第一次选房,可能也是最后一次。服务好老人,帮助他实现愿望,是大家的工作职责。”

“请村干部进行对接,负责解释各项政策、工作流程,为给他们送上最贴心的服务。在选房方面,由我们来进行对接,可以给予特别对待。”

陈西峰在一户人家门口看到一个男孩在用煤饼生火,心里觉得有些奇怪,现在是独生子女时代,很少有小孩子会愿意干这样的活。

村主任解释道:“这户人家原先是做米面生意的,虽算不上大富大贵,也可以说是小康之家。后来投资另外的生意,却不想最终被骗,将所有家产都赔了个光。”

“原先他们是居住在高档小区的楼房里,为了还债,已经把楼房卖了,现在回村里居住。父母亲都在外面打工,这个男孩子就要包揽大部分的家务。”

陈西峰看了看屋内设施,又与这个男孩子聊了聊,发现他居然没有床睡,夏天铺了席子,跟家人一起挤在地上,冷了就换成毛毯。

但就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这个男孩也是显得非常阳光,人也聪明。

陈西峰决定帮他一把,就如赵起年当初帮自己一样。

一方面决定资助这个男孩读书,虽说学历不代表能力,但没有学历便很难有出头之日。

另一方面打算与其父母聊聊,如果可能的话,资助他们再做生意,让他们可以东山再起。

有时候,一个错误的决定可以毁了一个家庭,但一个机会,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让陈西峰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自己的这份善意,让他在以后得到了巨大的回报。

除了这些特别困难户外,其它的家庭,都按拆迁安置标准来执行,陈西峰并不想多介入。

对于高桥村委来说,城中村拆迁改造后,高桥村民被分散安置了,村民的日常管理已经转交到所居住的小区居委会中,村集体将改造成高桥村股份公司,那么如何来对村集体的资产进行保值升值,是这些村领导要考虑的问题。

高桥村主任卢旭东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长的矮矮胖胖,身上穿着随意轻松,不过手腕上的手表,又在不经意地暴露出他是个有钱的主。

卢旭东想请陈西峰帮忙出主意。

城中村拆迁改造,离不开高桥村干部的配合,陈西峰在详细了解情况后,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