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 第四百七十七章 英雄人物 (3400)

“老爷,老爷,锦衣卫追过来了!”

伴随着下人的惊呼声,锦衣卫缇骑飞奔而来,不过几息时间,便将这支由京城而出的车队团团围住。

“拿下!但有反抗者,杀无赦!”

锦衣卫百户低喝一声,众锦衣缇骑,皆是拔刀而出,纵马上前。

这一家自京城迁移而出的达官贵人,在刀锋之下,亦是化作了不值一提的阶下囚。

在京城之中,这一幕同样在不停上演,自锦衣卫改制之后,哪怕财政再拮据,都会有近百万两白银的拨款,而其中大半几乎都是用在监控天下,而这个天下,天下官员,自然是重中之重。

毫不夸张的说,位于皇宫之中的锦衣卫库房,其中关于天下官员的各种罪证,便装了大半个库房。

只不过,在李修的命令下,锦衣卫,一直都是隐而不发而已,现如今,旨意已下,要做的,自然就只是甄别证据,然后……抓人!

京城之中,锦衣缇骑四出,一处处往日高高在上的豪门府邸,在锦衣卫的粗暴破门而入后,皆是跌至了尘埃。

往日高居朝堂,高谈阔论,慷慨激昂的官员,被粗暴摁倒在地,带上了镣铐,家人亲眷,亦是从高高在上的小姐夫人,同时化为了阶下囚。

锦衣缇骑策马挥鞭,一名名带着镣铐的犯人,在京城各个街道排成长龙,最终的目的地,俨然就是那已经沉寂已久的诏狱。

在京城之外,同样是锦衣缇骑四出,潜逃者也好,依旧不知死活吸食着民脂民膏的也罢。

皆是一夜之间,便从云端跌落尘埃,从权贵人家,化为了待斩的阶下囚!

史载的昭武第一大案,亦是在暴怒的天子催促之下,彻底拉开帷幕!

而这一切的一切,最终,皆是化为一个个微不足道的人名,数字,呈现在天子桌案之上。

待斩,待抄家,待发配辽东……

乾清宫中,天子御笔落下,无数个一家一门的命运,便已然决定。

犯者抄家,首者斩,次者皆发配辽东。

天子漠然的翻阅着一册册案情汇总,又漠然的落下御笔。

他知道,这其中,绝对有相当数量,是这大势之下的冤假错案,很多人,也罪不至死,罪不至抄家发配。

但显然,对此,他也没有任何办法,如此的大案之下,涉及人数太多太多,他自然不可能去一个一个的辨别。

至于案情卷宗,能到他的桌案之上,自然是完善至极,找不出丝毫问题的卷宗,不然的话,也到不了他的桌案之上。

他派靖国公主持此案,就是为了最大程度上,避免冤假错案的出现,这,已是他能做到的极致。

“自古未有不流血的改革!”

天子喃喃自语着,到现在,他也只能这般安慰自己了。

自古至今,还从未有一场大案,是彻底涉及整个文人士绅阶级的。

杀官最狠的明太祖朱元璋,也只是在文人士绅阶级的边边角角动手修理,纵使如此,亦是铸就了朱元璋杀人如麻的暴虐之名。

而他……

天子注视着桌案上一摞摞的案情奏本,他记得没错的话,从他下旨,到现如今,不过两天时间,仅仅他批示处理的,涉及官吏,便已达近百人,加上被批示抄家的,涉及人数已达近两千人。

而这场涉及整个天下的大案,显然,不是几天,乃至几个月,就能结束的。

涉案人数,无疑也会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一人犯事,全家遭殃,在后世,是不可思议之事,但在这个时代,俨然是常态之事,尤其是对官员而言,更是如此。

这个刚刚安宁的天下,注定还会动荡许久。

“陛下,这是刚刚送来的奏本。”

王五小心翼翼的打量了一眼天子,随即将一摞奏本放在了天子桌案之上。

天子瞥了一眼奏本,随即,锐利的目光瞬间锁定在王五身上,沉声道:

“昨天的奏本,为何今日才送过来!”

王五连忙解释道:“是内阁刚送过来的,老奴也不知。”

“要不老奴去问一下内阁?”

“不用了,退下吧。”

天子摆了摆手,随手拿起一册奏本,奏本所奏,便映入了眼帘。

和以往的每一册奏本一样,前明文人上奏的通病,引古论今,文采飞扬,却是通篇废话,没有几句涉及正事,天子习惯性的忽略一页纸的词藻堆砌,目光直接锁定在末尾。

随即,嘴角却是露出了一丝莫名的笑意。

“有趣……”

天子轻笑,随手将这一册奏本丢至一旁,又拿起了另一册奏本,一册册翻阅。

毫无疑问,这是内阁组织的一次文官的自救。

天下文官,恐怕没几个敢说自己屁股下没屎。

如此,既然反抗不了他这个天子刀锋的落下,那就顺从他这个天子的意志,鼓吹改革,为改革摇旗呐喊。

想出这个点子的人,还真是戳中了他的脉门,他可以血洗文人士绅,但对鼓吹改革的文人,他还是可以保留几分宽容的。

毕竟,能走到朝堂,在各地,都是有着极大的名声,附带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不管他们内心情愿与否,但只要是在鼓吹改革,那,对改革的贯彻,就有帮助!有益处!

“将这些人的名单统计好,送到靖国公府去,不是真的罪大恶极的话,可宽大处理。”

说完,天子随手又拿起一册奏本,目光却是骤然一凝:“近来增补上来的刑部员外郎张圭章,是不是有个儿子,叫张煌言?”

听到这突如其来的一问,王五也是一愣,刑部员外郎,这小官,他见都没见过,哪里还会知道他儿子叫什么!

“老奴这就去吏部调档案。”

天子点了点头,目光却是依旧定格在这封署名张圭章的奏本上。

区区刑部员外郎,自然引不起他的在意,鼓吹改革,想来也不过是为了自保,自然,他也不会有太多在意。

他保持宽容,也只是因为,他需要一群背叛了阶级的人,为他鼓吹改革,摇旗呐喊而已。

他在意的,反倒是张煌言此人。

事实上,历史上的明末,乃至一直被世人诟病的南明,从不缺舍身取易的仁人志士,这些仁人志士,也大都不是只会单纯放嘴炮,只会搏虚名。

真材实料的,也有不少,只是限于南明那恶劣的政治环境,就如现如今南明那般,还有防友军如防虎的恶劣军事环境,自然难以如南宋那般,撑起半壁江山。

如两蹶名王,打破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军事神话的李定国。

如能够在南明那世间闻名的忠臣,都内斗不止的恶劣政治环境之下,还能够保持以大局为重,化敌为友,拉拢各路草头王,说服李自成残部,感化降清明军,联合张献忠余部,将永历政权,控制区域名义上囊括了半壁天下,甚至开启了南明的第一波反清**的堵胤锡。

在李修看来,都能称之为南明第一战略家的存在,到最终,却也只能留下

“复楚包胥何向哭?复楚包胥何向哭!”

这般绝望的悲叹!

如与于谦,岳飞,并称为西湖三杰的张煌言,终其一生,都奔波在于清军斗争的路上,同样是历经险阻,却始终坚持大局为重。

在李修看来,整个南明史,也就这三人算得上真正的英雄人物,真正的为了反清,而不惜一切。

至于其他,只能说是,有的有能力,有的没能力,但无一例外,皆心思各异。

或为私欲野心,或为名,或为利,或德不配位,最终国难当头,以死明志,但对南明大局,也终于事无补。

如后世留名的郑成功,史可法,黄道周的这些忠臣,亦皆是如此。

尽管他现如今,对人才的渴望,已经没了以前那般无数,但,对这些青史已然证明其才能人品的仁人志士,他一向抱有极其欣赏的态度。

李定国,他已经在其尚是少年之时,便收入麾下,在证明他确实堪用后,亦是保持着极其用心的培养。

堵胤锡尚不见踪影,这张煌言,似乎已经蹦出来了。

他没记错的话,当初在后世,读南明史,他可是记得,其父是名张圭章的……

李定国无论年龄,还是战功以及能力,已然可为大恒第二代武勋领头羊。

但大恒文官,莫说领头羊,基础的中坚力量,他都还在一直头疼,两位内阁阁老,虽堪用,但也仅仅只是堪用而已。

朝中群臣,这一次查完以后,能幸存半数,就已是得天之幸。

纵使其中有能力的不少,但,前明官场的惯性,已然深入人心,正如两位内阁阁老一般,也仅仅只是堪用而已,大用,指望不了。

而武勋转文臣,这显然并不是一个好办法,拿刀子杀人的手,去拿笔,事实已经证明,有着太多的丑态百出了。

民科,那更不用说了,这个时代,这个名大于天的时代,又有几个有大才之人,会去背离科举的堂皇正道,更别说踏上民科这种世间文人已成共识的歪门邪道了。

他清洗完,不仅仅是填补空缺,还有革新风气,故而,他需要新鲜的血液,且是高质量的血液,来填充这个统治架构。

“陛下,已经找到了,刑部员外郎,确实诞有一子,名为张煌言。”

王五匆匆而归,将一份档案放在了天子桌案之上。

“嗯。”

天子点了点头,倒也没太在意,只要确定人是在大恒的体系里,那有才能的话,就迟早会冒头。

距离开科取士也没几个月了,他也不是非要急于一时。

思绪流转,李修亦是自嘲一笑,他这个后世人,还真是失败。

他欣赏者不少,但哪怕他极尽欣赏,极尽厚待,但真正愿跟随他的,除了他一手培养起来的军中将帅,其他人,哪怕他贵居秦公之位,贵居天子之位,真正愿为他效力的,真的是极少数,最多,也只是暂时合作,理念稍有不合,便是背道而驰。

对比那些曾经书中所读的穿越者,慷慨激昂几句,大才者纳头就拜,从此忠心耿耿,不有二心。

他这般背叛的背叛,背道而驰的背道而驰,哪怕是忠诚于他,也是心思各异,各有利益所向。

他李修,倒也是堪称失败至极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