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 第四百六十六章 道路之争!(3400)

大雪纷飞,暮色尚未彻底散去,天穹还是一片昏暗,午门之外,文武百官汇聚。

银霜染身,文武泾渭分明而立。

而随着天子御驾亲征归来,原本看上去大小猫两三只的京城武勋,已然愈发庞大起来。

武将着甲垮刀,三两汇聚,谈笑之间,已然尽显豪迈,那桀骜之意,更是无比之清晰。

反观曾经主宰天下的前明文臣,此刻却是一片静悄悄,群臣噤声,不曾言语一句。

本来党争不休的前明文臣经历数次人心动荡之后,再一次的被迫放下了派系之间的矛盾,汇聚抱团,在这开国之初,武勋势隆的时代,艰难生存。

而在前明文臣一侧,还有十数名文臣伫立,和一众前明旧臣相比,这些文臣,反倒是显得自在得多,甚至,还有人与一旁武勋相谈甚欢。

而这些文臣,则是属于这个时代的特殊存在,武转文,或武院民科出生,这些已是文臣的存在,与武勋相处愉快,却与本该为一体的前明文臣,形同陌路。

显然,这两种,无论哪一种,都不被主流的文人所接受。

若说在文贵武贱的思想下,传统文人对武勋大都是还未彻底转变思想,对武勋的存在,还保持着文人天生的,戒备与轻视,当然,也有不少文臣,早早的便看清楚了时势,转变了态度。

但对这些非主流存在的文臣,一众文臣,态度却是出奇的一致。

抵制!

无论从哪一方面,皆是毫不犹豫的抵制!

贯彻人心数千年的科举之路,相比较野路子出生的所谓民科,其中人心会如何,亦是显而易见。

当城门缓缓打开,原本的喧嚣,瞬间为之消散,伴随着一道钟鼓声响起,百官列队,缓缓朝宫内而去。

最终,于承天殿,即曾经的皇极殿外伫立。

“百官上朝!”

宦官高呼,百官入殿。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卿平身!”

天子出声。

“谢陛下!”

百官叩谢,随即缓缓起身。

“朕御驾亲征一年有余,朝政之事多有疏漏,诸卿有本,无需忌讳,尽管上言。”

“臣,有本启奏!”

天子声音刚落,文臣中间位置的一名文臣,便站了出来。

李修定睛一看,却是吏部右侍郎张维中,其亦是曾经武院的司业,掌武院人事,后被调至吏部,任右侍郎。

“启禀陛下,今朝堂各部官员空虚,空额已近三一,地方各府县亦是有不少官员空额……”

“年中之时,内阁曾调部分待选调之官入各地填补空额,可亦是有官员不服王化,与伪明多有勾结,或祸乱一方,或弃官南下,直至如今,地方各府县,空额已近十一。”

“臣请调武院民科学子,填补各府县之官空额。”

“陛下不可!”

张维中话刚说完,便立马就有一名督察院文官出声:“陛下,武院民科之学子,大都为科举失意,屡试不中的无才之辈。”

“自武院民科成立,至现如今,学子为官者,已有两百余数,可经督察院查办,其中贪赃枉法者,近五三之数!”

“如此,足以可见武院民科这些学子不堪其用!”

“狗屁,贪赃枉法,你怎么不说那么多叛逃之官,督察院怎么不查下你们自己!”

“陛下,臣要弹劾督察院玩忽职守,徇私枉法!”

“督察院本为督察百官而立,此乃督察院正常履行职责,谈何玩忽职守,徇私枉法?”

“只盯着咱们这些武院出来的官员,你们自己人捅破天了都不管?”

“你们这是叫正常履行职责?”

“什么叫督察院只盯着你们武院出来的官员?”

“陛下,臣弹劾吏部侍郎张维中,于朝堂勾结朋党,结党营私,无视陛下天威……”

眼看着局势愈发朝不可控的方向滑落而去,天子瞥了一眼吏部侍郎张维中,随即再看向内阁首辅次辅,两人皆是眼观鼻,鼻观心,似恍若未闻。

这般场景,李修亦是有些无奈,刻意的拔苗助长,就是这般后果,在制度的圈子里,随便一个小官,就能将这群权谋的菜鸟给玩得团团转,若非顾忌他这个天子脸面,他不用想都知道,恐怕早就被扫出朝堂了。

而这,还不是他最在意的,这争锋相对中,清晰显露出的两派人之间的水火不容,才是最重要的关键!

毫无疑问,这个又是一个天大的隐患!

若说武勋崛起,是历史的轮回,纵使不少文官还未转变观念,但,也绝对不至于水火不容,顶多就是泾渭分明,你干你的,我做我的,惹不起你还躲不起你这种观念。

但当科举与非科举当官,这俨然就是路线之争,是生死之争了。

一千多年科举制度的延续,对人心的贯彻,岂能容忍非科举制度体系出来的官员存在。

这一点,他自然看得清楚,但,毫无疑问,这又是一笔被逼无奈的烂账,且注定会延续很久的烂账!

“行了,朝堂喧哗,成何体统!”

天子呵斥一句,目光,却是再次看向了老神自在的来宗道。

天子再次看来,来宗道哪里还不知道,再装聋作哑,那可就真的要被天子记恨了。

“陛下!”

来宗道站出身,朝天子一拜:“如今朝堂,以及各地府县官员空虚,朝堂及各省府官员空虚倒也好解决,考核政绩,择优者升迁即可。”

“当务之急的,便是各县之官,吏部侍郎所言有理,督察院亦是所言不差,如此,何不选一择中之法。”

“说听听。”

李修很是淡然。

见天子这般模样,来宗道心中亦是一叹,硬着头皮道:

“臣以为,陛下可组织一场考核,而考核的对象,则是武院民科学子及吏部待选之官,从中择优而选,为各地牧民之官。”

此言一出,朝堂哗然,科举者本就不屑武院民科这种野路子出来之人,视其为歪门邪道,哪里比得上他们这根正苗红之官。

而民科者,则倚仗武勋之势,以立国从龙之功,对传统文官更是轻视,同朝为官都是水火不容,那更别说同场考核了!

“行,就按你的意思办,责内阁统辖吏部,礼部,督察院督办此事。”

天子却恍若没有听到群臣之哗然,便直接顺着来宗道的话借坡下驴,直接定了下来。

对天子而言,如今天下已然接**定,单纯的打压某一个群体,就不可行了,朝堂,要讲究平衡,

不管是民科者也好,还是科举者也罢,都是大恒臣子,一视同仁,才是稳定之道。

况且,武院民科,终究不是长久之策,最终,还是得回归到科举这个正统路线上来。

毕竟,入学,毕业就当官,这种制度,缺陷太大太大,可以钻的空子,也太大太大。

牧民之事,终究不是军中领兵那么单纯的事情。

朝廷的学院,最多,只能作为官员进修之地,而不能成为官员诞生之地。

他心目中最好的流程,当是各地皆开设公塾,将武院中的种种科学知识,皆放在各个塾中去,让那些足以彻底奠定民族崛起之根基的知识,在这片土地扎根。

再以传统文化为核心,重新塑造一个属于这个民族的独有的新文化体系。

百姓们入公塾读书,沐浴在传统文化之中,学习着传统文化的同时,更接受着最先进的科学知识。

而当毕业之后,便走向这个国家的各处岗位,从事各行各业之事。

至于当官,再由国家设立统考,也就是科举,只不过,如传统科举那般,考中后最低都是一县县令这种制度,自然也要改变。

皇权要下乡,官员之最低品级,就不能局限于县令!

还要再往下细分!

况且,他也不愿他统治之下的县令,会是一个从未有过任何治政经验的人。

任何一个官员,都要从最基层做起!

只有这样的官员,才能更深刻的了解最底层的情况,若走上高位,若还有为国之心,也能更好的为国为民。

当然,这注定还是很漫长的事情,就如现如今的这场改革,纵使贯彻落实,未来很多年,也注定会随着天下的变化,而随之变化,绝非定制后便一成不变。

天子思绪重重,来宗道却是心中发苦,以科举与非科举之间的矛盾,这事,可不是什么好的差事。

稍有不慎,搞不好就弄出了天大的

问题。

他这是被逼着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臣遵旨!”

最终,来宗道也只能硬着头皮领命。

“大恒初立,祸患无穷,今时至今日,祸患终平定部分,天下将宁……”

群臣不忿之际,天子却是缓缓出声,这话,却顿时吸引了群臣注意,尤其是本还极为不忿的传统文臣,更是心头一跳,不忿瞬间消失,一道道期待的目光,亦是看向了天子。

“今时已到冬至,明年开春开科取士的话,时间上恐怕来不及,这样,明年立夏,开始本朝第一次开科取士!”

天子此言一出,一道道期待之目光,顿时化为了浓浓的欣喜!

“陛下英明!”

没待众武勋反应过来,一众文臣,顿时高呼拜倒!

科举与非科举之争,争得是什么?

是新朝的道路之争!

新朝新制度!

天子将一切皆是改得面目全非!

如今民科愈发势大,但凡科举出来的官员,只要还在为大恒效力,谁不担心天子一纸令下,直接将科举取缔了!

如今,天子金口玉言,确定新朝开科取士,如此,他们又岂能不欢喜!

而一众武院出来的官员,面色显然有些难看了,但在天子谕旨之下,也没人敢多言,接连拜倒高呼。

天子注视群臣,目光闪烁,若是可以,他自然不愿这个时候开科举。

但,他已经狠狠的砍了文人士绅一刀,甚至都要直接掘了文人士绅的根,如此局势,却还有文人士绅留在大恒,也还有文臣为大恒效力。

如此,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他这个天子,该安抚的,也必须要有。

况且……

天子瞥了一眼一众武勋,武勋势头,随着一场场大捷,本就堪称昌隆,再加之武转文的出现,以及武院民科官员,如此,武勋之势,已然堪称极尽昌隆。

他必须未雨绸缪,才能以防万一。

他杀得人够多了,功臣的血,他是着实不愿沾上……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