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 第三百七十九章 武渊阁

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第三百七十九章 武渊阁

作者:半章水墨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5-30 02:18: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乾清宫。

李修立于桌案之前,目光已经定格在桌上的一副草图上许久。

草图之上,几行小字,亦是清晰可见。

兵部,五军都督府,以及武渊阁。

兵部与五军都督府,自然是已经固定的机构。

兵部掌调兵权,掌后勤粮草军械,掌武将升迁选授……

五军都督府掌统兵权,负责军队操练,卫所军户管理,得到调兵之令后,统兵作战。

两者职能都很是清晰,且是一个相互钳制,相辅相成的存在。

虽说在明末,两者的权利已经完全失衡,五军都督府,几乎完全沦为兵部下属部门,沦为了文臣圈养武将的“猪圈!”

但一开始,两者是完全制衡的,若非留学生朱叫门的那番神奇操作,纵使大明重文轻武,但也绝不至于沦落到了文贵武贱的地步。

这种情况,直到李修掌京军开始,才慢慢得到改变,直到现如今,反倒是兵部的权势被侵占了。

调兵权没了,后勤权也没了,人事权,也没了,皆被牢牢的握在李修自己手中。

而现如今,经历了那么多以武勋为首的战争,以及已经初步完成的军改,乃至于最重要的改朝换代,至少在北方,文贵武贱的惯性思维,已经被扭转了不少。

大权独揽己身,虽是好事,但显然,对一个国家而言,这并非是长久之计。

他李修,也不在是那个只需要顾着自己一亩三分地的秦公,而是统治天下的君王。

一个完善的制度,才是长久的根本。

以军功崛起,以军队为倚仗,对军队这个暴力机器,李修自然是了解得无比之透彻。

也正是因为这份透彻,李修才看得更长远,也才有了兵部,五军都督府这两者之外,武渊阁这第三者的出现。

五军都督府与兵部,一个掌统兵权,一个掌调兵权,两者,只要并行,那无疑就是保证了文武的制衡,保证了军队的稳定。

如此,制衡已有,稳定也有,李修考虑的,俨然就是军队的专业性,与战斗力的维持了。

五军都督府统兵,虽未有调兵权,但,任何一支部队,无疑都是处在个人意志的统领之下,一部主将,便是那一部将士的天。

只知将,而不知朝廷天子,在这个时代,是极其普遍的事情。

而且,以一人的英明与否,来决定一支军队的成败,这无疑是颇有风险之事。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这种事情,古往今来,可是屡见不鲜。

再严谨的升迁考核制度,也确保不了每个将领都是绝世名将,纵使是他一手铸就的这支京军,其中绝大部分,也只能说是勉强堪用。

毕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在军中,也不是什么罕见之事,总有不少靠熬资历,靠苦劳晋升的,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庸才,也总有爬上高位的,这种事,他也阻止不了,只能尽可能的将庸才荣养在五军都督府。

如此,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的场景,无疑是稍有不慎,便会出现。

纵使运气好,没有战事,这种庸才统领之下,军队的战斗力,自然也可想而知。

而且,最重要的便是,如今的军队,已经恰好处在一个冷兵器向热武器转换的特殊阶段。

随着如火铳,火炮这些武器的正规化,慢慢的先进化,对兵将的素养,也比以往要高得多。

战争形态,也复杂得多!

如此情况之下,相比较个人意志代表的统帅决策,李修更倾向与群策群力,集思广益!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纵使是庸才,几个庸才集思广益下来的决策,也比个人意志下的决策要好上不少。

准确的说,他是想把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军师幕僚,参军参议,整合成一个独立于五军都督府及兵部之外的正式机构。

武渊阁,也就相当于后世的参谋制度!

由朝廷组建总参谋部,再于各部组建下一级的参谋部,直至基层。

就相当于原本个人将领需要自掏腰包请的幕僚军师,被朝廷包揽,成为彻底的公职人员。

兵部调兵,军械后勤,粮响拨发,军官选授,五军都督府统兵作战,日常军队管理,军籍黄册整理。

而总参谋部则负责组织日常操练演练,做好战争预案及作战准备,战时则负责作战计划,整个作战大局把控。

如此,总参谋部,就相当于军队这个暴力机器的大脑中枢,五军都督府,就相当于负责实施执行的躯干手脚。

而兵部,就是拴住这个杀伐的巨人的缰绳。

五军都督府与兵部,已有完善且严整的制度,只需慢慢肃清调整即可。

唯有总参谋部,却非一朝一夕能够健全的。

要让总参谋部起到军队大脑的作用,自然不是在武渊阁摆出架势就能做到的,而是要借着这次军改,将参谋制度,贯彻到所有军队之中。

且,还需要一个完善且严谨的人才培养系统,和漫长时间的制度适应及调整。

而且,纵使这些都完成,短时间内,总参谋部,也不可能一下子打破数千年统帅决策的惯性,一跃成为军队的头脑中枢。

这也绝非他一道军令,一道旨意就能完成的。

他能做的,就是将参谋制度完善好,在军队中种下这颗种子,再时常呵护浇水,最终,能否成长起来,成为军队头脑中枢,还得靠参谋制度本身。

就如曾经的内阁一般。

毕竟,权利………是争取来的。

如今,他赋予武渊阁的,是参议兵事之权,准确的说,是如最开始内阁的辅助处理政事,并且提出意见的权利。

参谋军事,然后给出解决方案。

只有用事实去证明,参谋制度,给出的意见,是堪用的,是能起大用的。

只有一次次用事实证明,才能慢慢的让参谋制度,在军中站稳脚跟,而不至于流于形式,流于表面。

种种思绪流转,李修缓缓拿起书桌一侧的一摞奏本,其上所书,皆为武渊阁参谋上呈的作战预案。

也是他对武渊阁的第一个战争命题。

若蒙古后金联合,叩边大恒,大恒当如何反应?

不得不说,至少,他目前挑出来的这一批武渊阁参谋,都是有着真材实料的人才。

这些参谋,曾经皆是各部的中上层将领,对各部军队自然了如指掌。再加之武院的培训,增强其军事素养,以及武学工科那些专业性极强的学子之存在。

仅仅是这封战争预案,就已经是证明了,如今之武渊阁,俨然已是一个颇为专业,正规的军事智囊机构。

能不能从单纯的智囊,转变成能够影响决策的参谋机构,李修颇为期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