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华娱从1998开始 > 第30章 八大厂以及讨论

华娱从1998开始 第30章 八大厂以及讨论

作者:君懿文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6:30: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驴得水》这部电影作为林东峻的第一部电影,他也是要参与制片工作的。他对自己的制片能力还是很有信心的,而且通过这个环节,可以非常充分的了解这个年代电影制作的相关细节,对自己熟悉此时电影制作的各个环节很有帮助。

而且这部剧虽然不是什么上千万的大制作,不过还是要控制好成本,拒绝铺张浪费,林东峻打的可是小成本高票房的注意。

这部电影虽说投资不多,不过前期筹备工作还不少,算起来三个多月的筹备时间也差不多了。

实际上电影制作流程中,前期筹备工作是非常繁杂、耗费精力的,有些大项目的筹备就搞一两年,这是非常熬人的。

这个工作做好之后,拍摄倒是花不了多少时间,演员档期处理好,按部就班拍摄就行,之后就是后期的剪辑、配音、配乐等工作了。

这个时期开拍前就宣传的也就是国内一流的大导演才有的待遇,林东峻一个新人,连这一步都省了,宣传什么的还得看成片之后的效果。

有了陈新明这个制片人把控全局,接下来的工作进行的很顺利,两人没花多少时间就把详细的预算做好了,二百九十万的预算,为了以防意外,取个整数三百万。

接下来就是去北影厂拿下最后的一笔投资了。

国内电影历史上曾有十几家电影制片厂,其中以八家最为知名,后世称为八大制片厂,简称北影、长影、上影、珠影、西影、潇影、峨眉、八一。

长影,新中国电影的摇篮;北影,国内最大的电影厂之一;西影,第五代导演造星厂;上影厂,上海文化的缔造者……

1993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推出电影行业机制改革,此前由中影公司统一发行国产故事片的方式进入历史,各大制片厂直接与地方发行单位商谈成为新的开始。此举把各电影制片厂推向市场,他们需要自负盈亏,这让各大电影厂生存压力剧增。

在此之前,国内电影实行统购统销的政策,各大制片厂制作电影的费用大概为50万左右,中影公司向各大制片厂以90万元一部的价格买断电影,然后中影公司向各个省的发行单位发放拷贝。

中影公司从总票房中拿走70%, 24%留给各个省的发行单位用作院线的建设,剩余的6%上缴各省的财政。

随着国内电影业的持续低迷,1994年,广电部出台了348号文件,确定中影公司每年引进“十部”大片的惯例,至此国产电影市场开始出现了好莱坞大片的身影。

随着好莱坞大片开始在国内上映,优质的好莱坞商业电影开始在国内电影市场攻城略地,一度占据年度总票房百分之五六十的份额,八大厂的日子越发难过。

面对好莱坞电影的虎视眈眈,这些进入市场后的大制片厂,由于“统购包销”的生产惯性,这些国有电影制片厂普遍不懂发行,电影内容和市场脱钩,无法满足观众需求,因此造成了入不敷出的现象。

内部而言,90年代中后期,随着国内产业机制的改革,这几年已经几乎默许了民营资本进入影视领域,一批小型民营影视公司相继成立,开始试水电影行业,比如北大华乙,新画冕,华艺广告等公司,八大厂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压。

制度上确立民营资本的合法地位已经传出了好几次风声,相信不用几年就会正式出台。

林东峻知道,接下来不久,也就是在2003年,电影市场进入全面的产业化改革之后,这些民营电影影视公司抓住了机会,成为新一轮的弄潮儿。

21世纪前十年国内影视行业极大巨头公司基本都是在这个时间段前后进入这个行业的。

内外以及自身三重压力下,实际上八大厂的日子已经越来越不好过了,每年的投拍片子数量在减产,拍好的片子上映之后票房数据也不怎么样,只能靠卖厂房、租赁电影器材和场地、接拍广告以及旗下的电影院线续命,国有制片厂不得不求变生存,转企改制成为大趋势。

走转企改制之路,相对成功的则要数中影集团和上影集团了,其他几家电影厂后世都慢慢没落了。

……

北影厂成立于1949年,与新中国同龄。最早的厂址在新街口,陆续搬了3回,才搬到现在这块位于北三环中路77号的位置。之后三十多年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的华夏电影历程。

北影厂从拍摄纪录片起家,到五六十年代拍摄出《祝福》、《青春之歌》等经典故事片,再到去年出品的颇受市场好评的《甲方乙方》,“光荣与梦想”这个词之后经常出现在对北影厂的描述中。

“工农兵”是北影厂的厂标,《小花》、《林家铺子》、《骆驼祥子》、《知音》、《甲方乙方》等很多经典作品的片头都曾经有这样一个代表辉煌与荣耀的印记在熠熠闪亮。

林东峻知道明年,北影厂和中影公司、儿童电影制片厂、电影频道节目中心等八家广电部直属单位将被合并整组为中影集团,工农兵厂标在片头隐去,被中国电影集团燕京电影制片厂的汉字所替代。

北影厂主楼当时是电影生产的“大脑”和枢纽,当时的D委、厂委、生产和创作都在这里起决定权和指挥权,当年电影的开拍和决策都是在这里作出的。

其中就有著名的“本子、票子、班子”三要素规律就是在这里总结出来的:一部成功的电影,首先要有好的剧本,然后是要有钱,最后是拍摄班子要好。

此时,林东峻和陈新明就在北影厂主楼的一间小会议室里等候。

另外一件会议室了,关于林东峻这部电影投资的问题,厂内的几位领导和相关专业人员正在进行激烈讨论。

“这部电影虽然本子不错,不过导演还是一学生,我对这次投资不太看好,搞砸的可能很大……”有人表明了自己的想法。

“我倒是觉得还不错,再说了,投资额也不是很大,完全可以试一试嘛!”这是其中一人的想法。

“是啊,咱们这项工程不就是为了挖掘几个年轻导演嘛,虽然是学生,也在咱们这个范围内啊。再说了,这次有一千五百万的项目资金,挤出来百十万还是可以的嘛……”

“我也觉得这个故事不错,咱们已经选定的几个项目,排除主旋律片子,其他很多故事都讲的云山雾绕的,这个就很不错,可以试一试……”

“这个项目还差一百六十万资金,咱们已经确定了六个项目了,剩下的资金恐怕有点不足……”

“我觉得这个本子还是不能放过,这次这个项目中我就觉得这个本子故事很好,要是这个项目资金不够,还可以从其他项目抽一部分资金嘛……”

“既然是冲着这个‘青年导演计划’来的,还是不要挪用其他资金为好,咱们厂里还有好多自己人等着资金拍片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