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刘家大宅门 > 第九十八章 刘镛教子

刘家大宅门 第九十八章 刘镛教子

作者:湖州小老头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5-30 02:17:2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刘镛经常提醒两个儿子。道:我儿必重文,非博学而有违祖训也。知文者,无历练,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乃是无知者。

安江定亲以后,利用假期,刘镛带着两儿子前往各地视察自己家属的企业。

他们先到上海,在鸿祥里的工地上,偌大的一个工地,看着一些已经建好的小别墅,有的还在建,有的还是空。刘安澜不解地问刘镛:阿爹,为何不一起开工建造。

刘镛道:这你们就有所不知,也是我要带你们前来观看的原因所在。搞房地产,不像做丝绸生意,丝绸生意,只要把丝经收来,转手给下家,那是几天的时间,或多或少总有利润。可房地产就不一样了,拿了土地,还要建造,战线过长,一个项目,少者一两年,多者几年,如果同时开发,财务成本大的吓人,万一一下子难于销售,资金链断了,那就前功尽弃。

安江接着说道:阿爹的意思是房地产必须是分期分批,建一批,卖一批,拿赚到的钱,再去建造下一批。

刘镛笑着道:就是这个意思。这样,投入少,见效快。

安澜也有所感悟道:这叫滚动开发,或者说叫翻烧饼。

刘镛满意地点点头,道:嗯,比喻恰当,比喻恰当。

......

他们又来到江苏的大丰,望着一望无际长势良好的棉花。刘镛感叹地道:也许你们都不会想到,这里原是一片海滩,经过三年的围垦,现在已成为一片良田。

安澜道:阿爹真是功德无量,您不带我们出来看看,我们哪里知道。我原来只知道‘刘顺恒’丝行,只知道辑里村‘刘顺恒’丝厂呢。

刘镛又道:中国的农历非常了不起。种地不仅仅要精耕细作,认真管理,还要讲究二十四节气。如果过了这个节气,种什么都没有用了。如‘吹过小满凤,草籽可留种’,‘不种秋里田’等等,这些都是自古以来的科学总结。还有‘麦怕清明连夜雨,稻怕寒露一早霜’。什么意思呢,麦子在清明时节开始抽穗,如果遇到连日大雨,麦子就完了;在寒露时节,稻子开始灌浆,如果遇到一早霜,那么这一年的稻子就不会饱满。

安江惊讶地道:真想不到,我家阿爹懂得那么多。

刘镛笑道: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无止境啊。

坐在马车上,安澜和安江都无心去欣赏路边的风景,他们总感到对自己的阿爹刮目相看,自己虽然比他读书多,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远远不如他。

......

南通‘刘氏’典当行门口,一辆马车停了下来,车上下来三个人,伙计出来一看,原来是刘东家和他的两位公子,连忙喊道:总管,老爷他们来了。

正在里面盘账的蒋锡坤听说岳父到了,连忙出来,双手作揖道:岳父大人携小舅们光临,小婿有失远迎,快进快进。

刘镛笑道:平时我事也多,顾不上这里,据说你在这里搞得很不错,我也放心。这次,利用他俩假期,带他们出来看看,也学点东西。

安澜道:姐夫原本就比我们出道早,尤其是典当这一行,势必要涉及到方方面面,您可不能保守啊。

蒋锡坤道:哪里哪里,我也只是知道一些皮毛,要深入研究,恐怕得一辈子。

这时,伙计给他们沏上茶。

蒋锡坤笑道:典当这一行,普通的物件好说,而名贵的物件就难说了,一看知识,二看经验。就拿这茶具来说:自宋以来,就有五大名窑,如何区分它的真伪,就应该知道当时每个窑口的特征,色泽等。这里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一靠知识,二靠经验,见多才能识广。

随即,蒋锡坤从内屋箱子里拿出一颗铜的印章,放到他们面前笑着道:这是何物,出自哪里?请两位舅子明解。

安澜和安江分别拿起印章仔细端详。但上面弯弯曲曲的字他们谁也不认识。

安澜道:从规格看,如此一枚方印章,不是官印就是皇家印,但上面的文字,真的没有见过。

安江道:从印章的纽来看,是一只狮子,由此,印章的拥有者级别不低。

蒋锡坤笑道:你们俩位说得都没有错,问题是上面的文字,属于何种?这是见过印章的所有人都于此为难。我告诉你们,印章上的文字叫‘巴思八’文,巴思八乃元朝忽必烈之国师,他创建的文字。印章上是‘白兰王印’四个字,而白兰王乃是忽必烈之驸马,是吐鲁番的首领。由此,该印章非同小可。

听后,安澜和安江都感到十分惊讶。

安澜道:姐夫知识真是渊博,使小弟受益匪浅。

安江也感叹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在南通住了一晚,第二天,在蒋锡坤的陪同下,他们又顺便去了扬州。

三月,正是‘烟花三月下扬州’季节。

刘镛对蒋锡坤道:盐行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就盐引进盐引出,抓住机会而已,你带他们俩出去转转,开开眼界。

他们从瓜洲湾到东关桥头,约有三十公里,沿岸的古运河是京杭大运河最古老的一段,沿着古运河随处走走,可以看到历史遗迹星列,他们一边走,一边看,在思考着同一个问题;隋炀帝扬州看琼花,康熙帝六次下江南,五次驻停扬州,乾隆帝六次下江南每次必去扬州,乃扬州究竟有多大的魅力?“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遥可知当年,诗人陆游所见的沧桑和悲凉。

昔日的古扬州已经无从寻觅,岁月只留住了断壁残砖和斑驳旧影,早已听不见车马喧嚣,战火纷飞,旧时光里的繁华在今天看来不值得多提,这座城又恢复了静谧与安然。江畔来来往往的船只穿梭着,划破夕阳,留下一道道光影,沧海桑田,岁月湮灭了古扬州的繁华。

他们走在街头,夜晚的扬州是浪漫和安逸的,却足矣让人恋恋不舍。随处走走,可以碰见街头卖唱的艺人,他们大多不是为了赚钱来养家糊口,而是为了衬托这座城市的浪漫,因为总会有那么一个她在聆听,哪怕是寂寞。

漫步春柳长堤,眼前一道绿色的湖水,真的不是很宽,对岸几乎近在眼前。尽管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宏阔,却是一派画中景象。岸上人们来来往往,湖中游船箫鼓声声,远处楼台掩映,近处绿树成荫,俨然一幅天然秀美的国画长卷。进园不大一会,一场小雨如约而至,细密的雨丝无声地洒落在湖面上,朦胧的景象让你不由地惊叹,不用打伞,就这样恣意地徜徉在瘦西湖畔,瘦西湖如一位清纯的江南女子款款而来。经春柳长堤,上春波桥,过徐园、小金山,一路景色让人目不暇接。

江南好,好江南!美丽扬州,轻风丝雨,古老的石墙,寂寞幽深的小巷,每一缕袅袅升起的青烟与丝丝细雨缱绻地揉在一处——暮霭下,远远近近的山水便蒙上了一层难以名状的薄雾,如幔帐一般阻住了你探视的眼睛。

扬州欲阴欲雨的天气,黛瓦白墙更显青素,站在瘦西湖的柳堤河畔,透过古典的亭阁,远远就可以看到船娘漂着一叶舟,烟波画船,泛起的波痕打动了眼前的`这一抹画。偶有几只水鸭在嬉戏,溅得一身水花。瘦西湖以瘦著称,个园何园便是因精致而扬名了,

安江感慨道:我喜欢个园里的竹林,拨开一丛翠竹,可见一处幽邃,想必园主人是个优雅但又不乏刚毅的志士,拥得一院奇美大宅,似得天下之喜,坐修竹,临清池,忘今语古,何其乐也,古人的快乐岂是今人所能轻易领悟得了?我日后,也必仿效古人,以便晚年清享。

蒋锡坤笑道:郎舅年纪轻轻,倒已考虑晚年之事,乃为其过早。

安江笑道:乃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安澜感慨道:先帝们为何亲眯扬州,原来扬州水灵、地灵、人也灵也。

他们三人说说笑笑,回到驻地。

刘镛见他们回来,脸上忧愁,心境沉重,对他们说:原计划还要带你们去茅台镇,看看那里的刘家烧坊,只因接到家里电报,你们奶奶病重,要我们速回,故计划改变。锡坤,你立马安排,我们马上动身,及时过江。你呢,要不要回,到时侯我们音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