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刘家大宅门 > 第九十一章 刘家两秀才

刘家大宅门 第九十一章 刘家两秀才

作者:湖州小老头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5-30 02:17:2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光绪元年,乃1875年。

四月的江南,风很柔和,空气很清新,太阳很温暖;大田里的麦苗像一片海,路边、小河边开满了各种无名的小花,赤橙黄绿青蓝紫,把江南大地装点得淋漓尽致。

四月,也是江南乡村最繁忙得季节。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刘镛和刘铤来到辑里村,他们找来了宋洪生和王宝和,了解今年春茧收购的准备情况。

‘刘顺恒’丝厂的办公室,宋洪生道:按照目前的情况看,桑叶长势如此之好,今年春茧的产量肯定高。按照去年行情看,我们最好再增加两付灶,否则,大量春茧烘干来不及。

刘镛问道:哪还有20来天来得及吗?

宋洪生道:马上开始,应该问题不大。

刘镛道:那好,就此而定,你们安排马上动工。

宋洪生道:放心,保证不误事。

......

回到南浔,刘镛没有直接回家,他要刘铤先回丝行,自己又去了‘庄茂盛’丝行。

庄茂盛正无精打采地坐在椅子上吸水烟,自从那次自己居心不良,反而把自己弄得一贫如洗,尽管刘镛不和自己斤斤计较,自己怎么还好意思向他开口?正在为今年春丝如何开张发愁。

见刘镛进来,庄茂盛也不知他为了何事,庄茂盛起身笑道:刘兄大驾光临,请坐请坐。

刘镛笑道:我乃路过这里,顺便进来看看,不知庄老板今年春丝开秤准备得如何?

庄茂盛心想,也许他来看自己的笑话了不成。于是,勉强地道:正在着手准备。

刘镛又道:按照面前情况看,今年春丝产量不低,这是一个机会。如庄老板手头资金还不足,可先到我处调一千两,待春丝售后还我就是了。放心,我乃不会和你计算利息。

庄茂盛一听喜出望外,惊叹不已。道:刘兄如此大富大贵,我庄某实为感激不尽。

刘镛笑着道:哎,都是乡里乡亲的,哪家没有一时之难。我已经关照账房,等会儿你去拿就是了。

庄茂盛向刘镛双手作揖,道:谢刘兄,谢刘兄。

......

刘家院子里,洪英带着安泩,在玩耍。这时,安江夹了两本书出来。

春梅奔跑过去,道:二哥,你们明天又要到府去考试,带我去好吗?

安江笑道:你啊,等你上学了,好好读书,然后呢,再去参加考试。

安泩道:那我明年就读书了,读了书就可以参加考试了吗?

安江道:是的,但还要懂好多好多事,才能参加考试。

春梅道:那我知道了。

洪英过来对安江道:明天你们就要去参加府试,今天自己把该带的东西都准备好,免得明天早晨手忙脚乱的。

安江道:请姆妈放心,我们已经是大人了,自己的事会安排好的。

洪英笑着满意地点点头。

......

刘镛刚进家门,只听得大厅里嚷嚷的,进门一看,原来是冬梅和老公蒋带着女儿芸芸前来省亲。

刘镛指着冬梅手,笑呵呵地道:你啊,人家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个家门还认识?

冬梅笑着道:怎么不认识,我这不来了么。

洪英道:哎呀,你这个人啊,冬梅家里也上有老下有小的,也够忙的。

冬梅又道:听说两个弟弟今年都参加童试,不知情况如何,反正锡坤在家也无事,故前来看看。

刘镛道:他们明天就要去参加府试,既然来了,就多住几天。

这时,一直靠在那里的春梅,撅着小嘴。道:我不要,我要芸芸马上回去。

刘镛好笑地蹬下来问道:你为什么要芸芸马上回去?

春梅道:您看芸芸来了,妈妈一直抱着她。芸芸来了,你们都喜欢芸芸了,而不喜欢我了,

一句话,把大家惹得哈哈大笑。

刘镛一把抱起春梅,指着他的小鼻子道:你真是个小气鬼。你已经做阿姨了,应该要让着点才对。

芸芸也不示弱,撅着小嘴道:真是个小气鬼,还和我抢着吸我妈奶呢。

哇,把在场的人全笑得前仰后翻。

听说冬梅回来了,老夫人也在杜鹃的搀扶下,来到厅堂上。

冬梅和蒋锡坤马上迎上前去,拉着老夫人的手,异口同声,道:奶奶您老人家好呀。

老夫人道:一大把年岁了,不中用了,眼也花了,耳也聋了。你们呀,也不时常回来看看。还有那秋梅,也好久不回来了。我啊,见你们一会,就少一会了。

冬梅笑着道:我家奶奶长命百岁,还要多见几个重孙呢。

老夫人笑呵呵道:就我家冬梅嘴巧。

女人聊天三件套:老公、孩子和衣料。

女人们在聊天。刘镛和女婿也在聊天。

刘镛问道:不知小婿近日干何事?

蒋锡坤道:岳父面前实不相瞒,家父近来生意也一般,小婿只是帮衬帮衬而已。

刘镛若有所思,道:我眼下,扬州的盐业、和南通的围垦,正缺少合适管理人选,不知你意下如何?

蒋锡坤道:岳父如此抬爱小婿,乃我之大幸,一定不负您的所望。

......

经过县试第一轮淘汰,到府试考生已经剩下不到一半。考场里,刘安澜和刘安江分别坐在那里聚精会神地答卷。监考官,也时常到刘安江桌子旁观其答卷,别看他还是一张梓童的脸蛋,而他的笔锋流利舒畅,刚柔相济,不见在答卷上涂涂改改,为之惊讶。

经过三天考试,刘安澜和刘安江又同时出圈。

后来,他们又参加了八月份的院试。

院试共两场第一场录取人数,为当取秀才名额之一倍,用圆圈揭晓,写坐号,不写姓名,称之「草案」。第二场覆试后,拆弥封,写姓名,通过院试的童生都被称为「生员」,俗称「秀才」,算是有了「功名」。进入士大夫阶层;有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

经过红榜,知道刘安澜和刘安江同时出案,而刘安澜为贡生,且才13岁的刘安江成为禀生。

得知刘安澜和刘安江同时成为秀才,刘家上上下下无不感到喜出望外。南浔镇也传得家喻户晓,尤其是刘安江13岁就成为秀才,成了南浔镇有史以来,最年小的秀才,无不传为佳话。

老夫人也是笑哈哈地道:阿弥陀佛,那是我刘家祖上积的德啊!

听说刘家公子双双出案,已成为秀才,乡里乡亲的都前来道喜祝贺。

老夫人笑着对刘镛道:阿镛啊,孙子同时都成为秀才,是我刘家几代以来大喜事,理应摆上几桌,庆祝一番。

刘镛笑道:乃是祖上积德,摆上几桌就免了。

得知两个儿子都已成为秀才,尤其是长子安澜为贡生,次子安江是一位禀生(读书由国家发给粮食),刘镛心里实为高兴,但他表现得十分冷静、低调。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他把两个儿子叫到身边。道:现在你两算是有识之士,也是刘家第一代有文化之人。这是你们自己的努力,靠自己的真才实学不假,也是祖上积的德。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以后的路更长,你们知道吗,现在你们最缺的是什么?

安澜道:阿爹之意为儿心里明白,我们缺的是社会知识,为人知识。

安江也道:有知识不代表就有文化。

刘镛满意地看着两个儿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