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刘家大宅门 > 第四十八章 两头死罪

刘家大宅门 第四十八章 两头死罪

作者:湖州小老头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5-30 02:17:2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到了这一年的下半年,清军和太平军的战时愈加频繁,因左宗棠湘军压境,杭州太平军失守。驻守湖州的太平军已经成了幼天王的最后堡垒。

南浔镇上的太平军惶惶不安,堵王黄文金脾气也更加暴躁,居民们都战战兢兢唯恐犯了什么规矩,一般吃过晚饭就闭门不再出户。

太平军指挥部原先在刘家,因地理位置原因,太平军也只得搬到洗粉兜庞府,这里三面环水,便于撤退。

张颂贤不知道从哪里听到风声,据说不日大清的军队将光复湖州包括南浔,到时候必将腥风血雨,因此镇上的丝业同行们又连夜拖家带口逃了出去,原本刘镛也要走,但是刘镛娘又病倒了,不能挪身。

刘家只得留了下来,第二天镇上戒严,想走也来不及了。镇上只剩‘刘顺恒’和其他三、四家未来得及逃走的丝行。

刘镛说这话时心里也很难过,他想到毓惠的坟还孤零零地在太湖边,也不知道何时才能迁归南浔。

又过了半月,镇上的形势更加风声鹤唳,太平军隔三差五地在白场上斩首示众,声称他们都是私通清军的奸细,罪名五花八门,有刺探情报的,有资助清军的……

洪英严禁孩子们出门,把他们都关在后院陪着祖母,以免他们出去惹事。

这一日午后,刘镛在库房查货,听得堂弟刘铨来报,堵王的卫兵已经到了门口了,要带刘镛去见堵王。

洪英正在账房算账,听得外面动静出来一看,吓得脸都白了,不知道刘家是不是哪里得罪了太平军。

刘镛强作镇定,宽慰洪英说:没有事。堵王我都见过两次了,他也是一个鼻子两眼睛,不吃人的。

洪英眼睁睁地看着刘镛被带走,心揪住了一团。刘镛走后没多久,她便悄悄跟到洗粉兜庞府门外张望着。

刘镛被带进庞府见到堵王黄文金,只见黄文金脸色铁板一块。刘镛心里直打鼓,预感会有大祸临头。

刘镛拜见堵王,堵王说:那些个丝商老板偷偷跑了一大批,你没跑,说明你对我们太平军有信心,忠心可嘉。

刘镛听了一头雾水,堵王把他带到这里来,不会只为了表彰他一番吧?

刘镛低着头不敢多说,只微微称:不敢当,不敢当。

堵王让卫兵给刘镛上茶,刘镛谢恩领座,但是坐如针毡,心中局促不安。

堵王喝了一口茶,道:我听闻刘老板在上海开了个洋行,和洋人称兄道弟,熟稔得很?

刘镛一听这话,魂都飞了,赶紧起身行礼道:回禀大王,绝没有此事,那都是谣传。鄙人在上海是做过生意,但也就是卖卖生丝而已。

堵王黄文金呵呵冷笑了一声。说:卖卖生丝而已?你不要认为我不知道。你不认识洋人,怎能把生丝卖到外国去?

刘镛心想这下麻烦了,与洋人来往,那是太平军认为与私通清军一样最犯忌的。今天堵王是否要从自己头上开刀。来个杀鸡儆猴呀。

还没等他想好如何应对,堵王黄文金却换了一副面孔,冲着刘镛笑道:刘老板,本王今天请你来,想向你讨一点点东西。

刘镛魂飞魄散,以为堵王会说要他肩上人头。

刘镛惊恐地望着堵王,哆嗦道:大王想要什么?

黄文金板着脸盯着刘镛说:给我弄两百支洋枪来!

刘镛哪里还敢说个“不”字,问:何时要?

黄文金说:如今战事紧张,我等不了太久,就给你一个月时间。

刘镛连连道:是,是!在下一定办法。

黄文金面露笑容,端茶送客,刘镛连走带摔地出了庞府,才发现衣裳已经湿透。

守在庞府门口的洪英见状急忙迎了上去,一把扶住刘镛。

洪英焦急地问:把你急成这样子,出什么事了?

刘镛摇摇手道:我们回家吧,回家再说。

在洪英的一再追问下,刘镛才把堵王向他要军火的事说了出来。

洪英一听心都凉了,向刘家要军火,等于把刘家逼上绝路啊。如今左宗棠大人的湘军陆续收复失地,太平军马上就要守不住了,这个时候给堵王提供军火,落一个勾结太平军的罪名,将来必定会满门抄斩。想到年老的婆婆,四个孩子都要被牵累,洪英都快要疯了。

洪英焦急地说:老爷,为了这个家,为了孩子,你绝对不能答应他们啊。

洪英恳求道:我们再想想其他办法吧!

刘镛道:你放心,我知道轻重。

回到丝行,刘镛和洪英在老人和孩子面前都没有提起今日的遭遇,吃过晚饭,两口子闷闷不乐地回了房。

夫妻俩相对无言,坐了半个时辰后,刘镛道:洪英,你带着姆妈和孩子们去上海吧。如今南浔也不安全了。

洪英惊呼道:你这是说的什么话,要走,一家人自然一起走。要死要活,一家人在一起。

刘镛说:只要还我在,你们才可能走掉。

洪英坚决地说:你是家里的主心骨,你不走,无人会愿意走。若是毓惠姐在,她也必定和我想得一样。

刘镛无奈地说:算了,今日累了,不想了,明日再说吧!刘镛疲累地躺倒在床上。

洪英柔声道:那你先歇着吧,我去看看几个孩子,他们睡了没有。

洪英替刘镛盖上被子,出了房门,去隔壁英嫂的屋子里看安江睡了没有。

安澜和安江在一起玩耍,他们看到洪英,亲热地叫了声“姆妈”。洪英抚着他们俩的小脑袋,心里愁绪万千。

突然,刘镛堂弟刘鋌走进后院,看到洪英,便问道:嫂子,哥呢?

洪英说:他已经歇着了,你怎么还没回家?有事吗?

刘鋌把洪英拉倒一旁,悄声道:快让哥去大庆茶楼,有人要见他。

洪英忙问道:是谁?

刘鋌低声道:我不知道,但是那人说了,他是哥必须要见的人。他还嘱咐哥一定要悄悄地,不能让人瞧见喽。

洪英点头:我知道了,你先回吧。

洪英进入房中,摇着刘镛道:快起来吧,又有人要见你。

洪英把刘鋌的话转述给刘镛,刘镛皱眉道:今朝是什么日子呀?早上一个堵王都够我烦的了,晚上又来一个!

洪英给刘镛穿上外衣,道:要悄悄的,别让任何人看到了。

刘镛边往外走边说说:我晓得了。

洪英走在前头,替他打开丝行的门,探头一看,瞧见不远处的桥头有几个太平军盯着刘顺恒丝行这边。

洪英连忙缩回头,对刘镛说:外边有人盯着呢,你还是走后门吧!”

刘镛迟疑道:后门怕也有人盯着。

洪英说:那我去我把他们引开。

洪英回去抱着安江,牵着安澜,从后门探头探脑一番,然后往乡下方向走去,果然引起了盯梢的太平军的注意。

盯梢的太平军以为洪英带着两个孩子要跑回乡下去,立马紧紧跟在后面。

刘镛看盯梢的人跟着洪英走了,他穿着斗篷悄悄出了后门,穿弄堂往隆庆茶楼走去。

洪英带着孩子们走到外面,狂了一下,玩了一会,就又抱着安江、牵着安澜回家了。

盯梢的太平军见自己盯错了人,赶紧回到丝行后门守着。

刘镛悄悄来到大庆茶楼,茶楼杏老板见是刘镛,热情招呼说:哎呦,是刘老板,好久不见!一向可好?

刘镛拱手道:马马虎虎!”

杏老板问:刘老板,楼上雅座请!

刘镛跟着杏老板上了楼,落座后吩咐道:杏老板,待会儿若有人找我,就带他过来。

杏老板满脸堆笑道:好嘞!您先坐着,我给您沏壶好茶去!

刘镛独自坐在靠窗的雅座内,望着窗外河面上冷冷清清,猜想谁会约他来呢?

刘镛正想着,忽听楼梯上传来“咚咚咚”的脚步声,刘镛看到一个白脸书生和一个黑脸汉子一起上楼,那黑脸汉子一脸警惕,看他走路的身形,必是武林绝顶高手。

他们上得楼来,站在刘镛面前,刘镛站起身来,仔细辨认眼前人,这才发现那白脸书生竟然是当年的湖州知府陈大人,

刘镛欲下拜,黑脸汉子一把拉着了他,把他推回位置上坐下。

陈大人悄声道:刘老板,虽然我已经包了这个茶楼,但还是小心为妙。

刘镛道:陈大人,我万没想到是您。

陈大人示意黑脸大汉去楼下守着,黑脸大汉领命,一跃而下,把刘镛看呆了。

刘镛拱手道:陈大人,湖州开庭多亏陈大人明察秋毫,草民铭记在心。今天至今,您找草民有和吩咐?

陈大人开门见山道:我就打开天窗说亮话吧,长话短说,我如今刚升任浙江布政使,受左大人委任,协助湘军围剿蜗居在湖州的太平军,意欲活捉幼天王,彻底摧毁长毛。如今战事紧急,经费紧缺,望刘老板刘镛带领南浔丝商出钱资助清军。

刘镛问道:陈大人想筹集多少?

陈大人道:连慈禧老佛爷都知道南浔丝商有钱,所以危难时刻,你们须踊跃为朝廷出力,十日之内,至少筹集二万两银子。

刘镛说:在大人面前小民实不相瞒,如今可镇上的丝商都逃出去了,所剩不过三、四家小丝行,他们没有那么多钱。

陈大人脸色一沉,道:你们南浔丝商给长毛纳了多少税,别以为朝廷不知情,刘老板,你若不想朝廷对你秋后算账,这钱还是拿得痛快一点为好。

陈大人说罢,拂袖而去,临走撂下最后一句话:十日之内,把银子送入广济钱庄即可。

陈大人走后,刘镛差点儿瘫痪在椅子上。他想:真是祸不单行,两方面都是把他往死路上逼。一头是私通朝廷,一头是私通‘长矛’,哪一头不是死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