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刘家大宅门 > 第一百二十四章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刘安江受官以后,首先在工部任主事,被赐花翎三品衔候补五品京堂官衔,分管各地建设的报批和监督之事。

张謇考中状元以后,授翰林院修撰。主要负责编修诰敕起草、史书纂修、经筵侍讲等。

刘安江在京城没有朋友,故把张謇看着兄长,他们经常在一起,吟诗习文,小酌闲聊。由于张謇负责编修诰敕起草、史书纂修、经筵侍讲之事,也使刘安江对文献的研究,颇感兴趣。经常通宵达旦找一些文献资料进行阅读、研究。

一天,刘安江正在自己住处阅读有关清历代的策论。这时,张謇领着一位人进来。一进门张謇就道:贤弟,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就是十八年两榜进士,入翰林院庶吉士汤寿潜便是,现任国史馆任协修。

张謇又指着刘安江对汤寿潜道:那就是新科进士刘安江(刘锦藻),乌程县人士,你们可谓是老乡啊。哈哈。

刘安江一听随张謇同来者,就是汤寿潜,双手作揖道:幸会幸会,汤兄大名早有所闻。十六年汤兄《危言》佳作,为弟曾经拜读过。汤兄提出精简冗员,改革科举,推广学校,开发矿藏,修筑铁路,兴修水利,加强海军防务等,实为忧国忧民,高瞻远瞩,令人敬佩。

汤寿潜笑道:哪里哪里。小人之见,岂能改天换地?天,还是皇上的天,地,还是皇上的地。鄙人只是随意涂鸦以吐心声而已。

刘安江随即给两位让座,沏茶。

张謇拿起茶杯喝了一口,道:嗯,这茶味道不差。

刘安江笑道:那是上好的龙井。

汤寿潜拿起茶杯,仔细看了又看,感叹道:茶有三味,人有百态。这小小的茶杯,正如大千世界,每片茶叶犹同每个人生,在这个大千世界里人生千姿百态,你沉我浮,你下我上,你挤我拥。各自演示着各人的人生辉煌与沉淀,演示着人生的善意与丑恶,演示着人生风云变幻的真谛。

人生如茶。一杯好的茶水,犹同人的品格,淡淡的清水,清淡而高雅,纯洁而高尚,芳香四溢,当你饮了以后,犹同一针兴奋剂,滋润人的心肺,使人心旷神怡。

为人卑鄙,以权谋私,贪得无厌,损人利己,十恶不赦的小人,犹如一杯劣质发酶的茶水,苦涩而混浊,令人厌倦。

人生如茶,苦尽甘来。展示着人生的坎坷与辛酸,艰苦与磨难;只有在这大千世界里不断地翻滚,才回味无穷。

人生如茶,手执一壶,手轻心也轻,心轻手更轻。只需宁静淡泊的心态,喝下人生给予你的所有幸福、磨难、忧伤、痛苦。坦然接受这杯清茶时,入口也许最初有些苦涩,只要耐心而细致的品味,人生定有别样的滋味。

刘安江道:汤兄之言,富有哲理。让为弟受益匪浅。

张謇也道:人生,知足者常乐。

他们彼此谈的甚欢。

......

1894年,这一年,是中国丧权辱国之年。

经过明治维新和军备扩充后的日本, 实力大增。再次燃起了侵略中国的野心。日本一贯奉行着丰臣秀吉的大陆政策,即先取朝鲜,进而进军中国。在16世纪,丰臣秀吉统治日本时期,曾经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要将朝鲜和中国纳入日本版图,他想要“泛舟西湖,终老杭州”。所以在他的晚年,一直对朝鲜作战,直至他去世。明朝万历皇帝派兵前往朝鲜帮助朝鲜抵抗日本军队,最终,日军未能得逞。但以后凡是有侵略野心的日本统治者都始终奉行这一政策。

1894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了增援朝鲜的清军运兵船济远、广乙,丰岛海战爆发。

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的浪速舰击沉了清军雇用运兵的英国商轮高升号,制造了历史上著名高升号事件。当时高升号总共装有清军官兵1116人,除245人遇救获生外,其余的871名江淮子弟,全部壮烈殉国。另有74名船上工作人员,只有12人获救,其余56名,全部葬身海底。871名李鸿章所部淮军多年经炼精锐遇难。

直接导致了中日双方在朝军事力量的失衡,更在心理上间接击溃了清军,士气大为沮丧至此,日本终于引爆了甲午中日战争。同年年9月15日,平壤战役爆发,清军与来犯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但因为清军最高统帅叶志超的贪生怕死,最终朝鲜被日本占领。此外,黄海大战、辽东之战、威海之战等都以清政府的败绩而终,整个北洋海军几乎全军覆没。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甲午战争之后,瓜分狂潮日渐激烈,“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中国社会的各阶层都在试图以自己的方式拯救民族的危亡,使中国的民族运动走向高涨,其主要表现为:一是以下层农民为主体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二是由民族资产阶级上层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发端。

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平考完会试,等待发榜。这时,《马关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和赔款白银二亿两的消息突然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

4月22日,康有为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  ,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月2日,由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等主张。发生了著名的“公车事件”。

虽然上书被清政府拒绝,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之后,康有为等人以“变法图强”为号召,在北京、上海等地发行报纸,宣传维新思想。严复、谭嗣同亦在其他地方,宣传维新思想。

维新思想与汤寿潜原先的思想不谋而合。因此,他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时有接触,并成立了“强学会”,经常在一起,商讨国家之大事。这对张謇、刘安江的触动也很大。他们也感到,朝廷如此之软弱,把一个好端端的国家搞得千疮百孔,实为痛心。落后就要挨打。国富才能民强。他们感到:只有工业兴国才是唯一出路。章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刘安江受官以后,首先在工部任主事,被赐花翎三品衔候补五品京堂官衔,分管各地建设的报批和监督之事。

张謇考中状元以后,授翰林院修撰。主要负责编修诰敕起草、史书纂修、经筵侍讲等。

刘安江在京城没有朋友,故把张謇看着兄长,他们经常在一起,吟诗习文,小酌闲聊。由于张謇负责编修诰敕起草、史书纂修、经筵侍讲之事,也使刘安江对文献的研究,颇感兴趣。经常通宵达旦找一些文献资料进行阅读、研究。

一天,刘安江正在自己住处阅读有关清历代的策论。这时,张謇领着一位人进来。一进门张謇就道:贤弟,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就是十八年两榜进士,入翰林院庶吉士汤寿潜便是,现任国史馆任协修。

张謇又指着刘安江对汤寿潜道:那就是新科进士刘安江(刘锦藻),乌程县人士,你们可谓是老乡啊。哈哈。

刘安江一听随张謇同来者,就是汤寿潜,双手作揖道:幸会幸会,汤兄大名早有所闻。十六年汤兄《危言》佳作,为弟曾经拜读过。汤兄提出精简冗员,改革科举,推广学校,开发矿藏,修筑铁路,兴修水利,加强海军防务等,实为忧国忧民,高瞻远瞩,令人敬佩。

汤寿潜笑道:哪里哪里。小人之见,岂能改天换地?天,还是皇上的天,地,还是皇上的地。鄙人只是随意涂鸦以吐心声而已。

刘安江随即给两位让座,沏茶。

张謇拿起茶杯喝了一口,道:嗯,这茶味道不差。

刘安江笑道:那是上好的龙井。

汤寿潜拿起茶杯,仔细看了又看,感叹道:茶有三味,人有百态。这小小的茶杯,正如大千世界,每片茶叶犹同每个人生,在这个大千世界里人生千姿百态,你沉我浮,你下我上,你挤我拥。各自演示着各人的人生辉煌与沉淀,演示着人生的善意与丑恶,演示着人生风云变幻的真谛。

人生如茶。一杯好的茶水,犹同人的品格,淡淡的清水,清淡而高雅,纯洁而高尚,芳香四溢,当你饮了以后,犹同一针兴奋剂,滋润人的心肺,使人心旷神怡。

为人卑鄙,以权谋私,贪得无厌,损人利己,十恶不赦的小人,犹如一杯劣质发酶的茶水,苦涩而混浊,令人厌倦。

人生如茶,苦尽甘来。展示着人生的坎坷与辛酸,艰苦与磨难;只有在这大千世界里不断地翻滚,才回味无穷。

人生如茶,手执一壶,手轻心也轻,心轻手更轻。只需宁静淡泊的心态,喝下人生给予你的所有幸福、磨难、忧伤、痛苦。坦然接受这杯清茶时,入口也许最初有些苦涩,只要耐心而细致的品味,人生定有别样的滋味。

刘安江道:汤兄之言,富有哲理。让为弟受益匪浅。

张謇也道:人生,知足者常乐。

他们彼此谈的甚欢。

......

1894年,这一年,是中国丧权辱国之年。

经过明治维新和军备扩充后的日本, 实力大增。再次燃起了侵略中国的野心。日本一贯奉行着丰臣秀吉的大陆政策,即先取朝鲜,进而进军中国。在16世纪,丰臣秀吉统治日本时期,曾经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要将朝鲜和中国纳入日本版图,他想要“泛舟西湖,终老杭州”。所以在他的晚年,一直对朝鲜作战,直至他去世。明朝万历皇帝派兵前往朝鲜帮助朝鲜抵抗日本军队,最终,日军未能得逞。但以后凡是有侵略野心的日本统治者都始终奉行这一政策。

1894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了增援朝鲜的清军运兵船济远、广乙,丰岛海战爆发。

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的浪速舰击沉了清军雇用运兵的英国商轮高升号,制造了历史上著名高升号事件。当时高升号总共装有清军官兵1116人,除245人遇救获生外,其余的871名江淮子弟,全部壮烈殉国。另有74名船上工作人员,只有12人获救,其余56名,全部葬身海底。871名李鸿章所部淮军多年经炼精锐遇难。

直接导致了中日双方在朝军事力量的失衡,更在心理上间接击溃了清军,士气大为沮丧至此,日本终于引爆了甲午中日战争。同年年9月15日,平壤战役爆发,清军与来犯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但因为清军最高统帅叶志超的贪生怕死,最终朝鲜被日本占领。此外,黄海大战、辽东之战、威海之战等都以清政府的败绩而终,整个北洋海军几乎全军覆没。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甲午战争之后,瓜分狂潮日渐激烈,“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中国社会的各阶层都在试图以自己的方式拯救民族的危亡,使中国的民族运动走向高涨,其主要表现为:一是以下层农民为主体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二是由民族资产阶级上层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发端。

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平考完会试,等待发榜。这时,《马关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和赔款白银二亿两的消息突然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

4月22日,康有为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  ,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月2日,由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等主张。发生了著名的“公车事件”。

虽然上书被清政府拒绝,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之后,康有为等人以“变法图强”为号召,在北京、上海等地发行报纸,宣传维新思想。严复、谭嗣同亦在其他地方,宣传维新思想。

维新思想与汤寿潜原先的思想不谋而合。因此,他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时有接触,并成立了“强学会”,经常在一起,商讨国家之大事。这对张謇、刘安江的触动也很大。他们也感到,朝廷如此之软弱,把一个好端端的国家搞得千疮百孔,实为痛心。落后就要挨打。国富才能民强。他们感到:只有工业兴国才是唯一出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