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刘家大宅门 > 第一百一十五章 家庙风波

刘家大宅门 第一百一十五章 家庙风波

作者:湖州小老头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5-30 02:17:2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刘镛要和刘安江一起回南浔老家看看‘小莲庄’工程的进展情况。唐璇璇提出带着安博也到南浔住上几天,正好一车,倒也不碍事。

早晨,唐璇璇,早就为他们准备好了行李,俞雅晴也过来送行。她拉着刘安江的手。道:出门在外,注意饮食起居才是。

刘安江笑道:谢小妻提醒。偌大之男人,连自己生活都顾不了,还有何用。

......

在工地上,看着初见雏形的庄院和家庙,刘镛和刘安江都感叹不已。

当初,在‘小莲庄’的西侧,还有一块空地,刘安江向父亲提议:阿爹,刘家有今天,全是祖上积德,这块空地,不如建造了一座祠堂,起名为“刘氏家庙”,日后以作后辈祭祀祖先和亡兄之地。

刘镛笑道:那也使得。“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建家庙乃是“敬宗收族”的好方法,也就是说,建了家庙可以保留了一些共同财产,用以供祭祀和周济族人,让族人们有向心力,保持家族的壮大。

刘安江道:既然与阿爹想法一致,现在是施工最佳季节,为儿认为宜早不宜迟。

刘镛道:那你去安排就是了。

......

刘家要建造一栋三进式家庙,坐北朝南,已经动工,消息不胫而走。

归安县一名知府胡志荣,是一名买官。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做,整天千方百计想歪门邪道捞油水,进行敲诈。人们称他为‘雁过拔毛’。

听说刘家要家庙,胡知府坐在太师椅上,撸了一下自己的下巴的胡须,脸上露着狰狞的笑容,摇晃着脑袋。心想,该老子发财的机会到了。不好好的的敲她一笔,还待何时?

于是,他差人传了刘镛。

刘镛小心翼翼地站在那,不知胡知府今天又要耍什么花样。

胡知府见刘镛站在那里,狞笑着道:听说刘老板家钱多得无处花,只得大兴土木修建家庙。

刘镛微笑道:只是建一所祠堂,以供列祖列宗灵位之用。

胡知府又狞笑着道:哦,理应理应。自家之事理应,那公业之事更为理应。如今,本府府庙常年失修,修缮需要银两,我想刘老板不会见之忍之吧。

刘镛一听不觉一愣。心想:自己才出了10万银两,把府庙修缮一新,怎么又要修缮府庙了呢?分明是无事找事,巧立名目。又不敢与他公开对质。既然他已经开口了,哪有让他白费吐沫之理。于是,掏出一张五万两的银票,放到胡知府桌子上。

胡知府拿起银票看了一眼,脸色开始难看起来。然后,把银票一推,冷笑了一声,道:看来刘老板是在打发叫花子。好像为官未曾见过银子似的。刘老板实在舍不得银子,还是把银票拿回去,为官还是另辟途径。

刘镛无奈地陪笑道:请大人不要误会。大人唤在下过来,不知为了何事,故没带银子。日后,府衙若果真修缮府庙,的确还需银两,与在下说一声就是了。

胡知府一听这话,知道刘镛话里有话。老羞成怒地站起来道:你此话好像为官诚心诈你不成?你可知,你已经犯了‘欺君之罪’。

刘镛一听说自己犯了‘欺君之罪’,不觉吓出了一身冷汗。道:知府大人息怒,息怒。在下确实没有带银子,日后,给您送来就是了。大人说在下犯了‘欺君之罪’,在下真的不知,还请大人明指。

胡知府冷笑着道:只有皇上家庙坐北朝南,哪有贫家家庙坐北朝南与皇上相提并论之理,不是‘欺君之罪’,还当何罪?

刘镛只才恍然大悟。知道这下闯祸了。苦笑着道:还请大人担待,在下,立马改正。

胡知府冷笑着,一边挥挥手,一边道:为官乃是无能为力,你还是回去吧!

......

刘镛无奈地回到南浔。与刘安江、工匠他们一起商量。刘镛道:我刘家造的祠堂坐北朝南,那大门朝南开,还起名为‘刘氏家庙’,只有皇上的太庙才可称之‘家庙’,才能大门朝南开,以显尊贵。刘家怎能称之为‘家庙’,乃是‘欺君之罪’。能不能想办法改一改?

工匠为难地道:时下工程已经具规模,要改为时已晚。

刘镛急得团团转。道:这下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工匠微微一笑道:老爷先别急,小的倒有一计。

刘镛道:你有何良策,道来听听。

工匠道:家庙是皇上供先祖之用。您刘家先祖刘备刘皇叔,东汉末年分三国,在成都称帝,史称蜀汉,可不就是妥妥的皇帝是也。

刘镛一听大喜。

......

不久,朝廷特派钦赴南浔查访此事。一看“刘氏家庙”的提额,果为‘家庙’不假,又看了看大门,果然朝南开,湖州知府果然没有撒谎,于是厉声斥责刘家,说其犯了欺君之罪。

刘家人眼见钦差发怒,却不慌不忙,上前禀道:钦差息怒,我刘氏建家庙,实为祭奠祖先,家庙供奉的上祖正是一位皇帝,所以坐北朝南,并无不可。说完就引着钦差往门里去。

钦差跟着刘家人走进祠堂一看,上面的牌位赫然写着‘刘备’的名字。钦差微微地点了点头。道:东汉末年分三国,刘备则在成都称帝,史称蜀汉,可不就是妥妥的皇帝,如假包换!刘家并没有犯‘欺君之罪’,反而是湖州知府谎报军情,犯了‘欺君之罪’,将听候发落。

刘镛、刘安江对钦差大人千谢万谢。道:大人明察秋毫,明正断案,是小民之再生父母,谢恩。

一场关于家庙的风波,就此就平稳过去。

因献计有功,刘镛也给你工匠不少赏钱。

......

处理好工地上事宜,刘镛对安江道:你先回去吧,如今,我年岁已高,有些事已经力不从心了。我和你璇姨和安博,就在老家呆着。乡下空气也好,吃东西也新鲜。树高千丈,终究要叶落归根的。再说这里的事也要处理的。其他地方的家业要全靠你去处理了。再者,一号楼腾出来,也好让安泩完婚之用。

刘安江感叹道:阿爹为我们子女们操了一辈子心,到了晚年应该享享福了。依我之见,一号楼还是留着,您和璇姨、安博他们回去,总得有个落脚之地。安泩完婚,不如另外再搞一栋。一号楼以后也可以留给安博之用。

刘镛微笑着道:乃也使得。

刘安江又道:这里的事处理完,您们还是和我一起回去,上海毕竟事多。开了春安泩就要童试,我明年就要参加院试,有些事也顾不了那么多。

刘镛微笑着道:你言之有理,就听你的。

于是,刘镛他们又一起回到上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