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刘家大宅门 > 第一百零七文章 十里红妆

刘家大宅门 第一百零七文章 十里红妆

作者:湖州小老头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5-30 02:17:2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唐璇璇的肚子开始渐渐隆起。

刘镛选择了一个黄道吉日,与唐璇璇举行了一场简单而又隆重的婚礼。

这一天,刘家的子女带着下一代都来了。

唐璇璇和刘镛朝南坐着。

冬梅带着大儿子蒋汝藻也来了。毕竟蒋汝藻已经长大董事,他首先来到璇璇身边,向璇璇道:外婆在上,受外甥汝藻一拜。其实,蒋汝藻比唐璇璇才小不了几岁,而唐璇璇连升二级,一下子成了外婆辈。

璇璇笑着扶起蒋汝藻,给他掏了个红包。

这时,站在一旁的秋梅也对自己子女道:快去快去,你们看,外婆给了汝藻哥哥那么大的红包,快去叫外婆,外婆有红包。

几个小朋友一下都涌过去。妍妍和小莹叫承干、承模、承业、也过去叫奶奶。承业才呀呀学步,也过去了。

唐璇璇笑着道:慢慢来,大家都有,大家都有。

刘镛笑得合不拢嘴。

唐璇璇最后笑着道:叫的有,不叫的也有。

璇璇首先给冬梅发了红包。冬梅接过红包,笑着道:璇姨万福,谢了。

接下来安泩、安江、小莹、春梅一辈一一发过,皆大欢喜。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近来最开心的还是唐璇璇,她连升三级,从一个丫鬟一下子成了刘家女主人;从一个姑娘一下子成了母亲、

奶奶、外婆。

没过多久,唐璇璇顺利产下一子,取名安博。那一年是1891年,正好是刘镛66岁大寿之年。

得知刘镛老来得子,加上刘镛66岁寿辰,不少亲戚朋友都前来道贺。刘镛都婉转谢绝。他道:老来得子,那是祖上积德,是上天的恩赐。我更要为子孙积德。66岁么,两个已出嫁的女儿每人烧66块红烧肉,也算她们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至于春梅么,还没有出阁,就便宜她了。呼呼。

春梅笑道:我也不想占这个便宜。您想要,我也可以为您烧66块红烧肉。

刘镛哈哈大笑。

......

提起春梅,还是春梅14岁那年,随刘镛在上海,一次偶然机会遇到了上海嘉定,同治元年(1862)状元,时任左都御史的徐郙。因徐郙擅长书画,刘镛向其求之墨宝。

徐郙擅长精于书法,擅画山水,入词馆,被召直南书房。慈禧常谕徐郙字有福气,故徐郙也是慈禧之红人。

刘镛拿着墨宝,向徐郙双手作揖道:谢御史抬爱。

徐郙看着刘镛身边豆蔻年华,亭亭玉立,文静优雅的春梅。笑道:谢乃免了。刘老弟若愿意,将令爱许配与吾家三子华祥如何?

刘镛哈哈笑道:那是吾刘家附枝高攀了。

徐郙笑道:何谈高攀不高攀。为官官大不如刘家家业大。那刘老弟你允了?

刘镛哈哈大笑道:一言为定。

俩人谈的到把在场的春梅弄得不好意思。

......

转眼,春梅已经到了出阁年龄。前几天,徐家也差人送来信息,徐家已经选定黄道吉日,不久,嘉定徐尚书公子徐华祥要与刘家春梅完婚。

刘镛与璇璇商量。道:徐家大婚日子已定,有些东西只能劳驾你了。

璇璇道:孩子也命苦,未曾出阁亲娘就走了。我乃是义不容辞之事。这几天,我也检点过了,软物,包括嫁衣,她娘已经早已准备了倒也省事。就是其他嫁妆,为妻心中还没有底。

刘镛道:徐家乃相国之府,嫁妆不能寒酸,否则叫女儿在徐家日后如何做人?

璇璇道:反正冬梅、秋梅出阁时已有先例,春梅也全副嫁妆照办就是了。太过分了,两个姐姐也难免有想法,还以为您做爹的偏袒妹妹呢。

刘镛笑道:你说的也是。

刘镛又道:依我之见,时下上海的房子全空着,倒不如全家都去上海。春梅出嫁,在上海也方便,随徐家用车也好,用马也罢,半个时辰就到嘉定。如从这里出发,花轿在路上那还不要两天时间?若遇到雨天,那如何是好?何况,上海也有那么多行业,需要人照应,岂不两全其美。

璇璇道:老爷说的也是。那嫁妆提前一天,全用马车从这里出发,一天时间,差不多一天就可到嘉定。

刘镛道:就这样办。

刘镛又道:就上海住房原住两栋,反正空闲的房子有的是。旁边再住一栋,由妍妍带着承干住,一栋由安江他们住,让他们各自都有一个空间,各家下人住各家。反正春梅还没有出阁,安泩还没有成家,总得和父母住,反正都在一个院内,吃还在一起,还是一个大家庭。

璇璇笑道:那也使得。反正都听老爷你的安排。

......

春梅的婚期临近。璇璇也时常提醒春梅道:到了夫家,不像在娘家。你阿爹是生意人,来往之人也是平民百姓,而徐家是‘相国府’,来往之人都是达官贵人,规矩要比我们百姓之家多得多,处处要留神才是,免得被人家说娘家没有教养。

春梅笑着道:请璇姨放心,我娘在世时,也时常教导我们,在夫家要相夫教子,要孝敬公婆。

......

大婚前一天,刘家准备了28辆马车,马匹的头上都扎了大红花,马车上挂灯结彩,装满了各种日常用品物品,子孙桶、缠足架、绣花桌、麻丝桶、百宝箱、化妆台、锅瓢等,还有一般人看不见的几箱压箱钱,包括六根楠木的寿材木头,用红布包着,排了好几里多路长,可谓‘十里红妆’。

送亲的队伍,一路上吹吹打打,浩浩荡荡出南浔、过平望,经青浦。送亲的队伍每到一处,散发喜糖。沿途的人们出来观看,无不感到瞠目结舌。

有一个老者拿着潮烟管,笑着问道:如此排场,我这一辈子都没有见过,是哪家嫁女儿呀?

回答道:听说南浔刘家女儿,嫁嘉定‘相国府’。

有的道:哦,那也难怪。再说嘛,南浔刘家嫁个女儿,那是牯牛身上拔根毛。

有的笑着道:唉,我家如娶这样一个媳妇,几辈子都不用做了。

有的道:那只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肯定比看得见的还要多,田契、银票总不能也挂在马车上吧。唉,人比人,气死人!

有的道:你家全卖光了,也买不起那几根楠木棺材木头啊,哈哈。

有的道:那话不假。

送亲队伍整整走了一天,每过村庄,老百姓无不奔出来观看。到太阳下山之前,送亲队伍才到了嘉定。

......

不出所料,第二天,大婚之日,一个车队来到上海鸿仁里的刘家住宅,前来接新娘。刘镛和璇璇亲自把春梅搀扶上车。从此,春梅成了相国府的少奶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