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现言 > 抢我姻缘?转身嫁暴君夺后位 > 第1007章 芙蕖的目光(80万打赏值加更)

李常德含笑应了声“是”,将帝王面前精致的点心,端给了沈知念。

一碟点心不算什么金贵的东西,但这是帝王的心意啊!

一瞬间,后宫的妃嫔们都朝沈知念投去了艳羡的目光。

也只有宸贵妃娘娘,才能被陛下如此心心念念地惦记着。

沈知念起身,温声道:“多谢陛下。”

落座后,她朝众人举起了酒杯:“值此中秋佳节,诸位都尝尝御膳房专门制作的糕点。”

宫人们端上来各式各样的点心,不仅造型精美,味道还让人食之难忘!

嫦娥奔月酥,一层层酥皮非常脆,内包莲蓉馅,表面用食用金粉绘嫦娥图案。

桂花香糕,用秋露、蜂蜜、糯米粉蒸制。糕面印桂花阴纹,入口即化。

玉兔饼,捏成兔子形状,内包枣泥,表面用瓜子仁作眼睛。

众人齐声道:“多谢宸贵妃娘娘!”

大公主拿起了一块玉兔饼递给庄妃,亲昵道:“母妃,您尝尝这块糕点。”

庄妃笑着接过,看她的眼神分外温柔:“韫儿真乖。”

不少人看着这一幕,都暗自讶异。

大公主被庄妃娘娘收养时已经五岁了,原本以为她会一直记得自己的生母,不与庄妃娘娘亲近。没想到母女二人的感情,竟这么好。

定国公看着这一幕,眸色冷了几分。

清清生前最讨厌的人之一,便是庄妃。

若是让清清知道,大公主如今被庄妃抚养着,还与她亲密无间,只怕要气得活过来!

然而庄妃抚养大公主,乃是帝王的旨意。定国公即便心中不满,也不敢表露出来。

一些没有孩子的宫嫔,看着大公主孝顺的模样,不禁面露艳羡之色。

宫里的夜实在太长,太冷,也太难熬了……如果有一个孩子承欢膝下,日子似乎就不那么难过了。

哪怕这个孩子不是自己亲生的也行啊。

还是庄妃娘娘福气好,抚养了如此懂事的大公主。

席间除了歌舞表演,还有赋诗联句的活动等。

南宫玄羽道:“……今日既是团圆佳节,便以‘中秋’二字为主题。但凡优秀的诗句,朕都有赏!”

“诸位爱卿与爱妃,皆可尽情发挥。”

听到这话,不少人的心情都变得激动起来。

赏赐倒是其次,若能借着这个机会入陛下的眼,才是最大的奖励啊!

一时间,不管是朝臣还是后妃们,都开始思索着。

那些肚子里没有几滴墨水的宫嫔,此刻只能干着急……

原以为入宫有美貌便能争宠,谁知陛下不是单纯只看脸的君王,还喜欢才女。

一些想讨好庄妃的低位宫嫔,顿时恭维道:“庄妃娘娘是太傅大人的嫡女,深得太傅真传,才华横溢!相信在场没有哪位姐妹的诗句,能盖过庄妃娘娘。”

王嫔似笑非笑道:“庄妃娘娘不是最喜欢礼佛吗?臣妾倒没听说过,庄妃娘娘还会写诗呢。”

另一名宫嫔道:“王嫔娘娘,您不用想也该知道啊,太傅大人虽说致仕了,可也是大儒!他的嫡女,才学怎么会差?”

有人道:“说起中秋,嫔妾倒想起了姜庶人曾写的那首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那才是千古绝唱啊!”

说到这里,此人似乎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连忙住了嘴,讪讪地低下了头。

陛下虽说还留着姜庶人的性命,将她幽禁在雅文苑,可镇国公府是因谋反覆灭的,姜庶人可是千古罪人!

她怎能在这样的场合,平白提起姜庶人,万一惹陛下生气了怎么办?

经这名宫嫔一说,许多人都想起了姜婉歌的那首《水调歌头》。

纵使姜庶人是罪妇,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这首词的确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堪称绝唱!

姜庶人当真是千年难得一见的才女!只可惜被家族连累了……

很快便有人打圆场,笑着转移了话题。

知道陛下喜欢年轻人,不少官员都将目光看向了年轻翰林们的那片区域。

大学士笑道:“咱们这些老古董,就不抢年轻人的风头了。本届科举的榜眼和探花郎都在,不如先从他们开始吧。”

周钰湖连忙起身,拱手道:“既如此,下官就抛砖引玉了。”

“玉盘高挂照秋城,银汉无声夜色清。几处笙歌欢意满,谁家离客叹愁生。”

从这两句诗里,众人感受到了静谧、清幽的氛围。

一边是几处传来的笙歌阵阵,充满欢乐之意,展现出了庆祝团圆的热闹场景。

另一边则是不知谁家的离乡之客,在这团圆的节日里,独自叹息,心生忧愁。突出了离人的孤独和凄凉,也体现了人间的悲欢离合。

不外乎周钰湖有这样的心态。

所有人都知道,周家正带领大军与匈奴作战。在此团圆之夜,周钰湖却与亲人相隔甚远,不知有多少亲人能活着回来。

难怪他的诗词里充满了愁绪。

此时此刻,众人看周钰湖的眼神,不禁带了几分欣赏与钦佩。

就连芙蕖的目光,都在周钰湖身上多停留了一会儿。

娘娘与周少夫人是手帕交,她对周家自然多了几分关注。没想到周家是武将世家,到了这一代,竟出了周大人这样的读书人。

周钰湖只是有感而发,并不想将宫宴的气氛弄得凝重,话音落下,便看向了白慕枫:“请白兄接下一句。”

能科举入仕的,都是文人中的佼佼者,更何况周钰湖与白慕枫都是前三甲。作诗对他们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

白慕枫接着道:“霜华渐冷侵罗袂,桂影摇香绕画楹。聚散人间千古事,唯期此月共长明。”

这两句写出了秋夜的寒冷,让人感觉到丝丝凉意,暗示了时间的推移。

又描绘出月宫中桂树的影子,在微风中摇曳,香气缭绕在画柱之间,增添了一种清幽、雅致的美感。

尾联画龙点睛,表明人间的聚散离合,是千古以来一直存在的事情。

而“唯期此月共长明”,表达了对团圆的期盼,在无奈中给予了一丝温暖和希望,使这首诗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