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他怎么混进娱乐圈的 > 第304章 :没有错,为什么要道歉

这个不对劲儿怎么说呢。

整个电影的画面,总给张秦川一种很熟悉的感觉,但他以前顶多搂过几眼,这部片子他绝对没完整看完,也达不到很熟悉的那种感觉。

但现在这玩意就是给他一种很熟悉的感觉,就很怪。

而随着故事的进行,电影给人传递的思想,也有点拧巴,张秦川拖着下巴想了想,扭头轻轻拍了拍旁边的国立。

“张老师,我听说这部电影是有原型人物和故事的?”

《集结号》的整体故事,就是一个连队的连长,接到了上级命令,让他们留下来阻敌,然后听到集结号之后,才能撤退。

这就是故事的起点,而发生的时间,在解放战争时期,然后后面的故事还穿插着朝战时期。

后者不用说了,前者这一段时期,可是很少出现在影视题材里的,毕竟影响不太好。

这就给很多对这方面不太了解的观众,带来了很大的新鲜感

“是,原型是一個老战士,当时他们是一个班留下阻敌,因为战损太大,最后和老部队失联了,他没有其他证明身份的手段,后来这个故事上了总台的节目,然后被一个胡建的作家写成了一个短篇。”

国立介绍了一下前提背景,然后想了想又进一步解释了一句。

“咳咳嘛,都经过一定的艺术加工,把一些小问题扩大化,加深矛盾对立,增加故事戏剧性。”

“我当时看到这个,本来想留下来我自己拍的,后来小冯手上正好缺题材,找我说了说好话,我俩这关系哈哈,最后就让给他了。”

“”

听到这儿,张秦川算是明白了,有故事原型,但这个所谓的故事原型,和电影里的事件,大概率已经没什么关系了。

怎么说呢,按照国立的说法,故事原型虽然也是一个班的战士阻敌,和部队失散,但最后的结果是好的。

而到了改编这里,故事就被进一步“艺术加工”,强行增加了各种矛盾。

按理说,到改编成这里,已经是二次加工了。

而现在这部电影,是买了那个之后,经过编剧第三次加工的成果!

有一个小游戏,叫你画我猜,几个人组成接龙,出题方给第一个人出一个题目,而第一个人把这个他看到的题目,用画作的形式,画出来。

然后这幅画给第二个人看,第二个人再根据他的理解继续画另一幅画,人传人,一直到最后一个人,经过几轮传递,根据最后一幅画,来猜最初出题人给出的题目。

反正经过几轮传递,最后那个负责猜的人,看着传递过来的画面,往往很少有能猜对的,而那些经过几轮传递所画出来的画作,基本上早就偏离主题了。

而现在,这个故事演变,也差不多是这么个意思

“怎么了?”

国立看着若有所思的张秦川问了一句。

“没事,我就是感觉这片子,我看起来总有种熟悉感,怪怪的。”

“哦?你眼睛挺毒啊,我知道你为啥熟悉了。”

“嗯?”

张秦川看了眼笑眯眯的国立。

“李治允你认不认识?”

“???”

听到国立说的这个名字,一股子棒子气息,张秦川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

“不认识,听说过。”

“哈哈,你这话跟当初小冯问李治允的时候,他说的话一样,小冯问李治允认不认识你,他也是这么说的。”

国立有些恶趣味的看着一脸懵逼的张秦川,都知道这货以前在韩国混‘影视圈’的,如今冯导跟韩国那边的人合作,大家聊起来,不可避免的就会提起张秦川,但韩国那边的人,他们以前确实不认识张秦川,只是这两年才听说过他的名字。

“他这部电影带了韩国人一起做的?”

张秦川总算明白这股子熟悉感是从哪来的了,原来是小棒子!

他在韩国待那么久,不管是电视节目还是盗版电影,多多少少都看过,如今一看这部《集结号》,这部电影里的观影效果还有镜头视角,都给他一种熟悉的感觉,现在经过国立这么一解释,一切都清楚了。

“《太极旗飘扬》,以前小冯看过这部片子后,很喜欢这部电影,这次拍集结号的时候,就把他们的幕后团队拉过来了,爆破、服化道、特效,都有韩国人参与。”

“嗯明白了!”

国立说完,张秦川点点头,又紧了紧身上的羽绒服,继续看电影

随着剧情发展到战争结束,主演谷子地把老战友的遗孤,介绍给另一个战友当老婆,张秦川看到这儿彻底忍不住了。

扫了眼周围聚精会神看电影的人,他突然有点迷茫,不知道是他自己的问题,还是周围这些人的问题。

首先,这部电影的剧情,拍着拍着,就给张秦川一种走歪的感觉,这个歪不是剧情歪,而是思想歪了。

嗯怎么说呢,如果站在普通观众的角度上来看,这段历史本来被拍成影视作品的就不多,这样一来,普通观众很少有对这段历史有特别了解的。

这个切入点,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大部人对于他们不了解的领域,除了那种键盘侠、喷子能张口就来之外,其他人大部分都是抱着猎奇的态度来看的,影片里的故事对不对,他们不管,他们看的只是这个故事本身。

但哪怕就事论事来说,这个故事在张秦川看来,也不对劲儿。

首先,但凡上过学,学过正经历史书,哪怕是经常看电视的人,大概都听过一句话,服从命令听指挥!

就这一句话,就把我军的基调定下来了,如果作为一个兵,别管伱再牛逼,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服从命令听指挥。

这是最基本最基本的东西。

而很多战争类电影,特别是老电影里,都比较注重宣传战斗英雄,什么奋不顾身堵抢眼的,这都是小孩子都知道的英雄事迹,这是无可争议的。

而对大部分思想正常的战士来说,在战争年代,上战场就意味着有风险,这个风险说难听点,就是牺牲。

而我军不管是当年还是现在,最不怕的就是牺牲。

一句党和人民需要我们就够了,剩下的该干什么大家心里都清楚。

很多影视作品里,往往都有一句话,不惜一切代价拿下某某阵地。

有这句话,不管再大的牺牲,该上就得上

而有了这么多前提,刨除掉那些极个别胆小的逃兵或者害群之马,剩下的大部分战士,都称得上不怕牺牲。

这个主题思想不管是当兵的,还是百姓,大家经过这么多年的宣传,脑子里是有个最基本的印象的。

而关于部队作战,就不可能在这种大家都不怕牺牲的前提下,因为害怕士兵怯战,而发生上级欺骗下级的情况。

从逻辑上来说,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连死都不怕,为什么会发生上级怕下级怕死而欺骗的事儿?

但这部电影里的剧情,就是这样的。

主角谷子地接到的命令是听到集结号才能撤退,但一直到战役结束,他都没有听到集结号,然后故事给人的感觉,就往上级欺骗他这个方向上偏了。

是,理论上来说,有了这个冲突,能让故事更立体,但我军内部是不可能,或者只有极小概率发生这种情况。

就拿这个作战命令来说,但凡当过兵,或者认知正常的人都知道,战场上枪炮无眼,声音的传递是非常不保险的。

就像前段时间张秦川让宁昊躺在发射台里面拍摄大脚印发射的情况一样。

宁昊哪怕是带了耳塞,经过一轮小烟花的齐射,他耳朵好几天都没缓过劲儿来。

而战场上的枪炮声可比烟花大多了,但凡一个正常的指挥人员,不可能只把撤退信号定在一个集结号上。

正常的做法是什么?

敌人进攻到哪里,我们可以撤,有规定的地区。

或者坚守到什么时间,在开战前就定好时间,到时间就算完成任务了,也可以撤。

甚至于,在开战前就说好,死守不退,哪怕全员阵亡。

而电影里只给了个模棱两可的听到号声才能撤退。

哪个指挥人员脑子进水了,只会以号声为指令?打仗又不是过家家

被枪炮声震的耳朵听不清楚这种事,在战场上太常见了!

这样的战斗命令,本身就太戏剧性,甚至太儿戏了。

以这种儿戏的命令为基准,后续的故事就正经不起来了,谷子地恰好耳朵出问题听不清了,然后部队错过了撤退时间,最后全体阵亡,只剩他一个了。

一切看似都是巧合,但从根源上来说,就不对劲儿。

而到了刚刚,更是发生了谷子地把老战友的遗孀介绍给另一个战友当老婆的桥段。

这样的事儿,发生在我军,说扯蛋有点夸张,但这种事情,但凡是个华国人,都有点考验普通人的道德观。

对于大部分华国人来说,如果帮助照顾牺牲战友的遗孤,那给点经济援助,或者帮忙什么的,这里面数一千条理由,都轮不到把战友的遗孤照顾成自己老婆,更或者介绍给别人当老婆。

越是有血性的男人,越是干不出来这样的事儿,有哪个正常男人会接受自己死了,兄弟帮你把媳妇介绍给另外的人当老婆这种事儿?

帮忙照顾妻儿是这样照顾的?

更何况电影里的年代还是五几年,想想那个年头的大众道德观,这样的事儿不说被人戳脊梁骨吧,哪怕是人死了,到下面该怎么给战友交代?

“我把你媳妇介绍给另一个好男人了,让他们结婚了,你放心吧。”

这这种话或者这种事儿,是那个年代能干出来的事儿吗?

当然如果把这些让人拧巴的理念单独拎出来,放到好莱坞电影里,比如很多人都看过的珍珠港里,这个逻辑就没啥问题了,不仅没问题,大部分甚至会觉得有些熟悉。

《珍珠港》这部电影里,就有兄弟之间共同爱上一个女人的桥段。

当然也有美利坚资本集团,为了发战争财,隐瞒战士的桥段,这些逻辑换个地方,全部都合理了。

但现在到了《集结号》这里,不管是他们原创还是嫁接的故事内核,把这些东西放在一部国内战争题材的电影里,就很割裂

电影里充满了批判,反思的形式。

把故事情节设定为上级下达的命令,对了谷子地隐瞒了内情,谷子地实际上是被抛弃的,所以他一路都在追寻答案。

这像不像好莱坞大片里的那种被情报部门抛弃的特工,独自踏上寻找真相的套路?

但双方能一样吗?

这种把好莱坞模式的故事内核,生搬硬套的拿过来的行为,非常恶心。

通过一些列的电影剧情,最后得出一个本来就错的结论,最后再来个反思,如何如何的。

看似解决的很圆满,上面也做出了所谓的“道歉”和“弥补”。

但这根本不是错不错的问题,而是上级根本就不可能发生这种低级失误,没有这种失误,哪来的道歉?!

这玩意儿的后果就是,有了他这样的剧情,会给人很多人一种潜意识,原来即使当兵了,打仗的时候上级也会犯错,甚至战士受了委屈,还没办法,这不是动摇军心吗?

这种思想如果真被直白的表达出来,以后真的上战场了,上下级之间还有个毛的信任!

干脆别打了

张秦川摸着下巴,虽然他这么想,思想可能有些极端,但现在大环境给他一种很恶心的感觉,动不动就错了。

老子人在家坐,哪错了?

而电影里最后随着谷子地身份被证实,字里行间的影射着,上级错了!

就像那个歪理一样,人不是你撞的,就不能扶,没做错,就不能道歉,既然道歉了,就证明做错了,哪怕是这部电影是改编的,我们也要“反思”。

他们这套理论已经紧跟时事的塞进电影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