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无痕少年 > 29,归来

无痕少年 29,归来

作者:李和义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6: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洛阳城外的玉清观,坐落在山清水秀的一片丘陵的怀抱中。周围的苍松翠柏,一座木质的道观,衬托的如此的清静。

远远的看去,这是一座极其平淡的建筑。最高的地方竟然是一个圆形的苍穹顶子,主体建筑被周围4个跨院围绕着,山门是一座石牌楼,正面写着紫气东来,背面写的是阴阳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对着山门是一个巨大的阴阳八卦图,这也是山门前的一个最大的广场。

黑白相间的八卦图,镶嵌在这一片苍松翠柏之间,更加显得肃穆安静。山门的石牌楼两侧,有几颗已经几百年的银杏树和柏树,直插云霄,与周围的苍松翠柏浑然一体。就像是这座石牌楼的守护神,傲然挺拔的在这里矗立着。呼啸的北风,把树梢刮的呼呼的作响,但是粗壮的树干,竟然是岿然不动。

虽然大雪天已经过了半个月,但是这里的雪依然没有融化,而是洁白的覆盖着这座神秘的道观,仿佛是上天恩赐的一块看不见边缘的薄纱,把整个建筑物都笼罩在里边。随着西北风的呼叫,还能够扬起一片雪花。

天气已经接近黄昏了,如血的残阳把西边的半边天都染红了,大地上的雪花就像一片镜子,把这火烧云衬托的更加美丽壮观。红色的残阳,洁白的雪,郁郁葱葱的苍松翠柏,灰色的道观,水天一色,形成了一幅令人心里纯净的画面。

残阳的照耀下,宋承祖骑着他的那匹大白马,从下山那天开始计算,到今天已经半个月了,完成了自己的父亲宋三先生,和他的师父清虚道长安排的任务,风尘仆仆的从外面赶了回来。

这半个月的经历,让这个十三四岁的少年成长了。大伯父一家遇害的消息,最开始让他懵懵懂懂,而且悲痛万分。随着他对事情了解的越来越多,这个谜团终于让他给解开了。并且在旗牌方小四和方小五帮助下,把策划这场巨大阴谋的元凶交给了巡按大人,成功的阻止了,东京汴梁督察院监察御史张大人的追杀。

宋承祖从颍昌城回来,和大哥高云峰,二小姐宋怡南,以及薛家上下的人分别以后,一路风尘仆仆的回到了玉清观,本来还要想和他们两个人一起去东京汴梁,他的师父玉虚道人一封书信,把他召唤了回来。

因为不知道师傅要和自己说什么事情,所以一路上也是没有敢怠慢,快马加鞭的回到了洛阳玉清观。现在山门已经就在自己的面前了,按照规矩赶紧的勒住了马的缰绳,从大白马上跳了下来,把大白马拴在了山门外的拴马桩上。然后自己一个人走进了山门。

他们的两个小道童,看到宋承祖回来了,赶紧的打了一个招呼。师傅玉虚道人已经吩咐过了,看到宋承祖以后,让他们直接把他领到玉虚道人的经房。

宋承祖和两个道童,平常的关系就很好,就笑呵呵的跟他们说,“至清,至明,两位师弟,这大冷的天儿,干嘛在这里呆着呀?”

至清笑着说,“宋师兄,师父让我们两个人在这里等着你呢。”然后他又对至明说,“你赶紧的跑过去,报告给师傅。”

至明一溜烟的跑进去了。至清陪着宋承祖一起往前走。

宋承祖对至清说,“你们两个人在这里等了很长时间了吧他。真对不起呀,这么冷的天,辛苦你们二位师弟了。”

至清并没有顺着他的话说,而是用很崇拜的语气问他说,“宋师兄,你这一次下山办事,师傅他老人家可是很满意了,你每发回来一条消息,师傅就对我们大家夸赞你怎么能干。你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啊?惹得师傅这么高兴。”

宋承祖谦虚的对他说,“师弟呀,我下山这个半个月,真可以说是经历了大风大浪。每走一步都是很危险的。不仅事情很危险,没有头绪。而且处处被官府捉拿,遇上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让我以后有时间慢慢的给你讲吧。师傅他老人家这么急着把我叫回来,到底是因为什么事啊?师弟能够不能够透露一下呢?”

至清很诚恳的对宋承祖说,“具体是什么事情我还真的不知道。我只知道师傅接到了东京汴梁给他来的飞鸽传书。他看完了以后,就用飞鸽传书把你召回来了。你也知道我们两个人就是陪着师傅的,他怎么可能告诉我们这么重大的事情呢?”

两个人说着话已经来到了清虚道长的门前,至清看到至明已经在门口等着了。就问他说,“师傅怎么说呀?”

至明煞有介事的高喊,“师傅,宋师兄到了。”然后又对宋承祖说,“师傅让你马上进去,正在等着你呢。”

宋承祖不敢怠慢,赶紧的推门进了清虚道长的房间。

进得门来,把手里的宝剑放在地上,然后趴在地上给自己的师傅磕头。同时说到,“师傅宋承祖奉命下山归来,不知道您老人家有什么教诲?请师傅明示。”

清虚道长静静的坐在那里,含个微笑,点了点头说,“徒儿,免礼平身。此次下山辛苦你了。没有辜负师傅对你的期望。长途的奔波,一定是饿了吧。赶紧去吃点饭,吃完了也饭以后到我这里来。师傅还有很重要的事情和你商量。”

宋承祖从地上站了起来,赶紧对师傅说,“师傅,徒儿并不觉得饿。您老人家想说什么?对徒儿有什么教诲?为何现在不说呢?”

清虚道长和气的说,“徒儿切莫着急,此事说起来话长,还有几位贵客没有到呢。所以你先去吃饭,吃完了饭以后我们再细细的攀谈。到那个时候几位贵客可能也到了。我们大家一起商量。吃饭去吧。”

宋承祖点了点头,给师傅又躹了一躬,然后才静悄悄的从道长的屋子里退了出来。不知道师傅要和自己说什么重大的事情,还需要几位贵客作证。心里确实有点忐忑不安,又琢磨不透师傅的想法。

回到了自己住的房间,把行李安放好,然后才出来吃饭。

吃饭的过程中,听到外面动静不断,从外面来的客人一批,接着一批的到了。到底是些什么人,自己也不清楚,只是知道是人声鼎沸,看起来来的人可是真不少。从这个阵势,他可以判断出师傅要和自己说的事情应该是相当的重大。

作为徒儿,宋承祖不能够随便的去清虚道长那里。清虚道长已经老迈年高,无论是在修行的领域里,还是在江湖上都是一个德高望重的老者,清虚道长的名字,无论是在什么地方都很好用,作为他的关门弟子,在江湖闯荡的过程中也享受了这一份无尚的光荣。经过这半个月在江湖上的闯荡,对于师傅他老人家,自己的心里是更加的崇敬了。

大约一个时辰的光景,至清小师弟又来找自己了。

至清还是一个不满10岁的孩子,从小就跟着师傅做贴身的童子。现在更是聪明伶俐了,站在门口,轻轻的对宋承祖说,“不知道宋师兄是不是吃好了?师傅他老人家有请。”

虽然当着师傅还是需要讲究礼数的,私下里宋承祖和两个小道童,关系十分的密切,说话也十分的方便,怎么今天至清小师弟对自己这样的课题呢?虽然说他们两个是师傅,贴身的童子,但是在自己看来,他们两个和别的师兄弟并没有什么两样,大家从小一起长大,嬉笑怒骂都很随便,一旦这样的客气起来,真的是让自己不知所措了。

宋承祖赶紧的对师弟说,“某家正在等着师傅的召唤,今天师弟,你为什么要对我这么客气呢?难道是我哪里得罪你了吗?”

至清睁大眼睛,很认真的说,“师兄,师傅他老人家就是让我们来挺你的,你没有发现现在所有的人对你都刮目相看了吗?这半个月的功夫,你在江湖上的所作所为,哪一位师兄弟不佩服的五体投地呢?”

宋承祖笑着说,“你一个小孩子哪里知道江湖的险恶,我们从从小一起长大。为什么要和我这么客气呢?平常我们打打闹闹都习惯了,你这样一客气吓得我后期将古冒凉气。一个小孩子在我面前装的这么正经,平常那种随便劲儿哪儿去了,师傅不在咱们跟前,还像以前一样放松放松不好吗?”

至清显然是被宋承祖的诚心诚意给感染了,微笑着走上前来,伸出小手,拉着宋承祖说,“宋师兄,你走的这些天里,每天师傅都给我们讲,你在江湖上的英雄作为。我们大家都很关心你,而且师傅讲的津津有味。那种自豪的神情别提,多让我们羡慕你了,现在你已经是我们心目中的大英雄了。

自从给你发出回山的消息以后,这两天师傅再也不是那么风轻云淡了,而是着急的让我们天天在山门等着你。今天好容易把你盼回来了,你看看你回来以后几路人马上山,我们这里真是从来都没有这样热闹过来的人,都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

这其中有你的父亲宋三先生,二伯父宋二先生。最有名的是薛家的掌门人,还带来一个漂亮的年轻人,你们两个人长得可是真像啊,据说是你的大哥宋耀祖。最奇怪的是,朝廷也派了人来到这里。看起来今天晚上要和你说的事情真的是天高地厚,宋师兄,你在我们心里也真算是想不到是什么样的人物了。一会儿你出去就会看到了,厅堂里坐满了各色的江湖人物,我是数不清也认不明白,想必一会儿就会和你见面,你就全都知道了。

宋师兄,你如果收拾停当了,咱们两个人还是赶紧的去见师傅吧。”

听到至清小师弟这样一番的介绍,宋承祖虽然这半个月见过大世面,还是被今天这个阵势给震惊了。自己的父亲和二伯父怎么能够亲自来了呢?朝廷里还来了人,这是他更没有想到的,从小到大,家里从来不和衙门里的任何人有来往,更别说是朝廷里来了。

现在不知道什么原因,朝廷竟然派人来到这样一个偏远的道观。想必是有天大的事情,不然的话为什么会惊动这么些人?本来这件案子自己还没有完全彻底的把那些凶手揪出来,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师傅去中途把自己紧急的召集回来。这已经让自己百思不得其解了,现在道观里又来了这么多形形色色的人物,朝廷还专门派人过来。这一切更引起了宋承祖的怀疑。

在追查大伯父一家被害的过程中,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就是除了江湖人士有这样那样的传闻以外,一般的老百姓和各级的官府对这件事都没有什么反映。轰动的一个惊天的大案,却在大宋朝是如此的平静,这确实让宋承祖很纳闷。

如果是平常的话,别说一家人被血洗了,一下子死了十几口子人。就是一般的凶杀案,老百姓也会传的沸沸扬扬,那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最反常的是大伯父一家这样一个惊天的血案,却在社会上没有听到什么风声,只是在江湖上有所传言。如果不是有人故意的压低这件事的传播,怎么可能在这个社会上没有任何的反应呢?

在丰原县自己那里,风风火火追查杀害大伯父一家的元凶,不仅是把县衙门上下折腾的鸡飞狗跳,就连巡按大人家里也是鸡犬不宁。这些事情虽然都是自己夜里静悄悄的做的,但是在官府所有的人对这件事静若寒蝉。

和平常理那些衙门消息很灵通,传播的渠道也很广阔相比,真的是让自己百思不得其解了。难道衙门里的官吏们对这件事,就这样的漠不关心吗?不但相互之间不谈论这件事,知道消息的人也很少。

反而是江湖上的传言沸沸扬扬,把一个手持清虚道长的少年,简直就吹捧成了一个上天派下来的使者,不仅是自古英雄出少年,而且是一路上斩妖除魔。更有人说,他是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的哪咤在世,是专门被派下来清除那些妖魔鬼怪的。

一柄清虚道长,把江湖搅得热闹非凡,不仅一刀一次是那样的潇洒自如,而且所指之处一切妖魔鬼怪都被清除干净了。更为神奇的是,大哥高云峰和二姐宋怡南,被江湖上传言,是这位英雄少年的雌雄双煞!伸手打出来的暗器,成千上百的人应声而落!这个少年的天使可以说是威风八面。

宋承祖自己听出了这些传言,又急又气,真是又好笑又无知。现在回到了师傅的旁边,自己的师兄弟们也听到了这些传言,在议论自己感觉到心里确实是很不舒服,但是又无可奈何。传到了师傅他老人家耳朵里,又会怎么想呢?

想到这里,宋承祖的心里更是忐忑不安了。不会是师傅他老人家听说自己在外面打着他的旗号胡作非为,当着我这么多的人,给他动用家法吧。想一想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从小到大,跟着师傅学习练剑,师傅这个人一向是恩怨分明,极其严格,很讲规矩的。想一想自己这半个月无法无天,为了追查大伯父一家被害的事情,自己可以说是能做的和不能做的都已经做了。

反过来一想,刚才见到师傅的时候,师傅面带着微笑,这也是原来在自己面前从不苟言笑的师傅很少有的情况,应该说是很开心的,不会对自己动用家法吧。这一次是奉了师傅他老人家的命令,去追查杀害大伯父一家的元凶用一些手段,这不是很正常的吗?无论是在大宋朝的社会里还是在江湖上,这些不是很平常的事情吗?

那么今天晚上师傅他老人家聚集了这么多的人,并且朝廷里还专门派人过来,这又是为什么呢?

从自己的住处来到大堂里,虽然路途也就是二三百丈,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短短的路程,让他反复的思考,颠来倒去的把这些事情想了好几遍,也理不出一个头绪来。想不明白干脆也就不想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已经到了这样的田地,还有什么瞻前顾后的呢。丑媳妇难免见公婆,伸着脑袋是一刀,缩着脖子还是一刀,男子汉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脑袋掉了也就是碗大的疤了,再过十几年我宋承祖还是一条好汉。

这种乱七八糟的想法,让少年宋承祖感觉到更是盛气凌人了。没有了顾虑,少年英雄就挺胸抬头,大步的进了大堂。

宋承祖进了大堂以后,对两侧的人也没有认真的去看,而且低着头规规矩矩的走到师傅清虚道长的面前,用少年特有的清晰的声音对师傅说,“徒儿,宋承祖奉命拜见师父。”

宋承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是当他说出宋承祖三个字的时候,大堂里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已经聚焦到他的身上了。虽然宋承祖规规矩矩的站在师傅的面前,但是感觉到浑身的灼热,各种惊异的目光,让自己感觉到有些不自在。

清虚道长声音不高,但是坚定的说,“徒儿,你的父亲和二伯父来了,还不快去见过。见过以后坐下说话。”

宋承祖心里突然的一惊,根本就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作为师傅关门的弟子,自己才十三四岁,大堂里都是江湖上和社会的名流,还有朝廷的官员,怎么能够让我这一个小小的少年坐下说话呢?师傅的话是不容置疑的,所以只能够抬起头来,用目光找到了自己的父亲和二伯父,然后快速的走了过去。

宋承祖不管有多少人,还是走到自己的父亲和二伯父面前,双膝跪倒磕了一个头,然后对自己的父亲和二伯父说,“二伯父,父亲大人在上不孝孩儿,宋承祖见过二位老大人。”

二伯父赶紧的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双手把宋承祖从地上拉了起来,一下子拉进了自己的怀抱,用有力的臂膀紧紧的搂着这个英俊的少年。一边拍打着他的肩膀,一边开心的说,“好孩子啊,你可真是我们老宋家的好孩子呀。这一次如果不是你机智勇敢的把那些贼子抓出来,你大伯父一家岂不是成了屈死的冤魂?你让二伯父怎么样的,感谢你啊。

好孩子,你二姐姐回家把你的事情都告诉我了,我们老宋家后继有人了。如此的年纪就能这样神机妙算,身手不凡,怎么能够不让二伯父喜出望外呢?刚刚我还和你的父亲说起了你,你可是我们老宋家的荣耀啊。”

宋三先生赶紧的对自己的二哥说,“二哥,他还是一个孩子呀,一个千万不要把他宠坏了。作为老宋家的人为大哥报仇雪恨,这不是他应该做的吗?”

然后宋三先生对儿子说,“承祖,还不过来见过你大哥。”

宋承祖看见二伯父的身后站着一个和自己的相貌相似的人。这时候二伯父拍着他,指的另一个青年说,“孩子,这就是你的大哥宋耀祖。”

宋承祖一抱拳,对着宋耀祖说,“大哥,小弟这厢有礼了。”

宋耀祖也抱拳说,“七兄弟,威名远扬。你为我父亲报仇雪恨,让哥哥说什么好呢?”

宋三先生笑着说,“说什么呀,都是一家人,何必要说两家话呢?”

宋三先生高兴的拉着自己的儿子手,坐在了自己身边的空座位上。

宋承祖小声的对自己的父亲说,“爹爹,这么多长辈在此,焉有儿子的座位呀。”

宋三先生也小声的叮嘱说,“吾儿,听师傅的吩咐就好了。”

只听坐在大堂中央上的清虚道长痰嗽一声,大厅里立刻变得鸦雀无声。

清虚道长用他浑厚的声音说,“各位道友,今天来到我玉清观,都是我请来的客人。这也是太尉大人要请的客人,因为公务在身,太尉大人不能够亲自到场,但是请了皇上的旨意,派来了他的学生巡按大人。

现在就请钦差大臣巡按大人宣读圣旨。”

这时候锣鼓齐鸣,巡按大人带着一帮侍从,手里高举的圣旨,挺胸阔步的来到众人的面前。早已经在大厅的正中央摆放了一个大条案,上面点着蜡烛烧着香,巡案大人捧着圣旨来到了香案的后面。他抬起头用眼睛扫视了一下全场,然后对大家高声说道,“圣旨下,一切人等跪听宣读。”

所有的人都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双膝跪倒面对的钦差大人。

巡按大人接着用洪亮的声音朗读了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丰原县宋明宋子玉,本是我大宋朝安顺良民,也是洛阳宋家长子,本身就是一门的忠烈。因遭不测,经百官保荐,特追封为吏部侍郎,二品的官街,,加封其子宋耀祖为骠骑将军,食四品俸禄,以表彰老宋家忠君爱国。 钦此。”

巡按大人然后又大声的说,“宋耀祖接旨谢恩。”

宋耀祖赶紧膝行,来到了钦差大人面前,磕了三个响头,双手接过圣旨。

众人这才站起身来。

送走了钦差大臣,因为这已经天气很晚了,众人各自的休息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