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康乾豪侠传 > 第一百二十二章 分封制与集权制的优劣

“分封制?”

刘庸听得一愣。

这是一久远的制度,自始皇帝一扫六合,施行中央集权制之下,这种制度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顺天府府尹更是喝斥:“无知孺子,分封制根本就是零乱之源,汉景帝时期的八王之乱,你没听过。”

方孝玉的声音更淡了:“这就是书生之见了,分封制若是霍乱之源,大周王朝又怎么会有八百年的国运,成为历史上享受国运时间最长的王朝,相反倒是始皇帝和汉武帝废除分封制之后,历代王朝的国运却是每况日下,一代不如一代,甚至是有些王朝却只有二、三十年国运,在这些王朝当中也就大汉朝还差不多,享国四百多年,可就是大汉王朝却还被王莽新政一刀劈成了两半,如果不王莽愚蠢到要恢复井田制,有没有刘秀中兴都是问题。”

顺天府府尹语塞,无言以对。

刘庸却在这时笑着说:“汉高祖施行的分封制,可后来不也在汉景帝时期闹了八王之乱么?”

“刘大人您可是当朝最知名的智者,学识丰富,对历史的认识当然在孝玉之上,孝玉当然是辩不过大人,”方孝玉如此说:“但是孝玉要说的每项制度都有他的优劣,衡量它的原则是看它的存在是利大于弊,或者弊大于利,而不是为了学派的存在就急于否认它的存在,分封制与集权制的谁强谁劣,二千年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谁胜谁劣,若是分封制不如集权制,何以大周王朝会有八百年的国运,成为历史上国运最久的王朝,相反倒是自始皇帝施行集权制以来,历代王朝的国运却越来越短,甚至是一代不如一代,甚至是有的王朝只有几十年捕鱼达人攻略历史,若是你们儒家能圆满的解决这个问题,今天的辩论根本就不存在,我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一句,这一千八百多年,儒家非但没有任何的进步,反而是在开历史的倒车,至于我们王朝都老在一个地方打转,相反倒是西洋各国现在施行的制度却类似大周王朝的分封制,鼓励王室成员跟贵族和国人大胆地走出去,去开疆拓土,不管你是谁,何等的身份,只要你能在国外拿下一片土地,国家就承认你的存在,给你封官,也正是在这项制度人家才打下了一个个比他们本王更大的国土,以这些国土上的资源反哺母国,可你看看咱们的王爷贝勒,跟功勋子弟却在干什么,除了声色犬马,斗鸡走狗跟欺男霸女之外,还能干什么,这可不是一个好现象,现在你是没有闹出什么大事,可如果有一天你真的惹下什么滔天大祸,就是祖上再怎么有德,只怕也护不住你,更重要的是祖宗的福荫总有一天会用完的,到时候你让他们何以为生?与其如此还不如让这些年青人出去闯闯,也算是给他们寻找一条出路,减少朝廷的一点内耗。”

刘庸无言,他可是明白人,方孝玉所说的两种制度的弊端他哪能不知道,可知道归知道他又有什么解决问题的办法,可现在的皇帝虽然仁慈,却也是个大权独揽,卧榻之侧容人酣睡的主,怎么可能把手里的大权给分出去,即使是在海外哪也不行,这一点连硕亲王也不例外:“分封制你根本就不用想了,皇上根本不可能同意,它根本是从皇上手里夺权。”

方孝玉顿时笑了:“在国里分封当然是不可能了,可我们为什么要在国里分封,跟皇上夺权,我也没有蠢到这个地步。”

硕亲王、刘庸与听得有点迷糊:“不在国里分封在哪分封?”

“海外分封!”

“海外分封?”

方孝玉点头:“我们家可不是什么书香门第,是商贾之家,跟洋人有许多生意上的来往,听洋人说海外的地方可大了去,是我们大清疆域的几十倍,按他们的说法,我们所居住这个世界上共有七大洲、四大洋,我们大清就在太平洋的西岸,亚洲的东部,在世界地图上就占了那么一丁点。”

硕亲王自是听得心动:“洋鬼子的话可信么?”

“七大洲四大洋的说法基本上很可靠,”方孝玉如此说:“早在前明的时候,西洋各国就开始了航海殖民的时代,将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地形山脉绘制成了一副地图,叫做世界地图,人家就是凭借着这幅地图,把人家的手就是已经伸到了我们的家门口,将吕宋,澳门,南洋群岛全都给拿走了,若不是郑成功赶走了荷兰人,我估计就连台湾也未必属我们所有,而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这些国家对于我们大清来说,也就是弹丸之地,可是人家就是靠着分封制开辟了殖民时代,在海外打下了一个比本土还要大十几、二十倍的国土,并从遥远的西方来到了我们大清的家门口,开启了殖民时代,英国虽起步于这三国之后,但是在经过工业革命之后,国力更是大张,迅速地向海外扩张,这些年来,他们在海外拿下的殖民地并不比这两国少,咱们大清难道就比人家差么,我看不见得吧,咱们的资源比他们多,人也比他们多,为什么就不能鼓励皇室成员走出去,咱们就算是拿人去堆,也能把这些小国堆死,若能这样,你说咱们大清能赚下多少家业?更重要有是皇位只有一个,可皇上的阿哥却不只一个,这么一来,他们也不用整天盯着那个位子,勾心斗角,对于朝廷和皇上来说岂不是也是一件好事?”

刘庸默默点头,方孝玉说的未尝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可是他跟着又问:“即使是分封制可行,却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国库负担得起么,这些年来打回疆,取西藏,国库都已经不堪负荷了。”

“为什么要朝廷负担?”方孝玉笑着说:“朝中那些亲王贝勒那一个不是富得流油,外加裙带、门生无算,这笔资金完全可以由他们自筹,还有人手也得由他们自招,朝廷最多也就是给一个封号,跟兵器上的资助。”

刘庸顿时明白了:“你的意思是朝廷只在墙上画个大饼。”

方孝玉反问:“在墙上画个大饼不行么?我估计周朝当年也是这么干的,包括如今的西洋各国,再说即使是不成也没关系,反正朝廷也没什么损失,反而解决了一些内部的矛盾。”

硕亲王嘴巴撇撇:“反正本王我不上这当。”

方孝玉顿时笑了说:“开疆拓土是属于年青人的事,王爷的年纪大了,就算是您主动请缨出海,皇上也得三思,但是您不去,就不代表是皇族中那么多王爷由勒和年青功勋子弟也都不去,在他们当中总有些人心动的吧,只要朝廷树立起一个成功的榜样,还怕不会从者如云么,毕竟一心想混吃混喝等死的人是少数,若是圣祖皇帝当年肯采取此策,九王夺嫡此事根本就不可能存在,王爷您想想,若是有一个希望,一个奔头,谁愿意把脑袋提在手上跟自己兄弟玩命。”

“哪倒也是!”

硕亲王不由得点头。

方孝玉跟着说:“其实分封不应该只针对皇室成员,还可以面向民间的大地主,他们想去海外就封不是不行,但是你们首先得把自己手里的土地交给朝廷,由朝廷视其贡献大小,赐封大小不同的爵位。”

顺天府府尹终于忍不住了:“赐封民间官爵简直就是谎谬,这跟卖官卖爵有什么区别?”

“区别当然有了,我们鼓励他们走出去,完全是为了朝廷的长治久安,”方孝玉回答说:“影响王朝兴亡的的最大因素就是土地兼并,跟人口增加,人口增加咱是没办法解决,但是土地兼并却可以根据这种方法得到最大限度的缓解,咱们国家的老百姓是最老实得了,只要他们有一口吃,就不会起来跟朝廷作对。”

顺天府尹还想再说,刘庸已一口定音:“土地问题如果解决好了,的确是能给大清王朝续命,不过此事事关重大,得找个适合的机会跟皇上说说,咱们今天就说到这里了,不过此事得严格保密,在皇上做出决断前必须严格保密,”说到这里刘庸将目光转向顺天府尹:“府尹大人,今天这事就我们四个知道,在皇上做出决定之前,若是外面有人知道了,本官就奏请皇上砍了你的脑袋。”

顺天府尹忍不住地说:“若是王爷走露了消息呢。”

刘庸冷哼:“无论谁走了风声,本官都奏请皇上也砍了你的脑袋,你别以为本官是跟你开玩笑。”

方孝玉顿时笑,这个刘庸还真不是一般地霸道,不过他喜欢。可是他的笑还未来得及收敛,刘庸的目光已转了过来:“在年青人当中,象你这样的有才智的年青不多,若你肯投效嘉王府,本官愿作引见之人,以你的聪明才智想得到嘉亲王的重用并非难事。”

听到刘庸这话,硕亲王的脸色顿时变得很难看,见过挖墙脚角的,可他还没有见过象刘庸这么挖墙脚的,一点面子都不给他留:“刘庸你是什么意思,本王看上的人,你也敢挖,信不信本王这就抽你一顿?”

刘庸嘴巴撇撇:“怎么能是挖王爷您的墙脚,他不是还没有投靠你们硕王府么?”

硕亲王怒:“那也不许你挖,本王好不容易遇上了一个人才,哪能让你挖走了。”

刘庸苦笑:“哪有象王爷您这么霸道的,再说你们硕王府到现在还没招揽是不是?”

“那也不许你挖,真要逼急了本王,本王我直接捅到皇上哪去,看皇上向着我这个十九叔,还是向着你这个王八羔羊?”

硕亲王直接爆出了口粗。

刘庸顿时觉得有些头大,虽然他很想给嘉亲王招揽个人材,可硕亲王他还真惹不起,惹急了硕亲王,硕亲王还真会把这事捅到皇上那去,到时别说是他,就连嘉亲王也要落些不是,于是他无奈地笑:“王爷您就算招揽人家,也该问问人家的意见才是,哪有象你这么不讲理的。”

“这不用你教本王,本王这就问他,”然后硕亲王将凶巴巴地的目光转向了方孝玉:“小子,从现在起,你就算是我们硕王府的人了,每月初一到我们王府领取饷银,往日里随传随到,有事直接报本王的字号。”然后他将一个腰牌直接丢给了方孝玉。

方孝玉不由得一愣:“王爷你不考核我了。”

“考核个屁,再考核下去,你人都让人家给挖走了,”硕亲王气呼呼地说:”既然你已经是硕王府的人了,就给本王卖把力,把案子给本王我案了,王爷我今天可跟罗锅子打了赌的,赌的可就是你能不能把这案子给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