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异世界征服手册 > 第一百三十章 消失的吴凡(下)

“我们只收容到了......三颗光子。”

听到曾谷成的这句话。

林子明顿时呼吸一滞,头皮忽然有些发麻。

虽然他无法理解曾谷成前面半段话的内容,但最后两句的话还是能听明白的。

曾谷成的意思很明显:

有多少颗光子就有多少条波段。

卓元新的纠缠愿在整个过程中一共发出了三颗光子,所以正常情况下屏幕上应该只会出现三次振幅,也就是三条红色的波段。

但此时此刻...

眼前的屏幕上却赫然出现了六条红线,六次振幅。

比原本的三条足足多出了一倍!

那么这多出来的三天波段是哪里来的?

一瞬间。

强烈的求知欲与未名的震撼感顿时充斥满了林子明的胸膛,令他不由的发出了一句发自内心的疑问声:

“卧槽?”

曾谷成:“.......”

此时这位知名物理院士忽然极度想念起自己的徒弟卓元新,虽然自家那傻徒弟平日里有些憨憨,也不像王蔷那样活跃。

但好歹是个能与自己交流的业内人士。

倒不是他行业歧视啥的。

但毕竟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你且看看他周围这都是些什么专业的吧:

有搞生物学兼吐槽说骚话的富婆,

有每天三点钟雷打不动喝枸杞茶练马氏浑源养身功的社会人文学家,

有体制内搞贸易的文科生,动不动就是勿谓言之不预,

还有身为部队军人顺带兼职跨界快递员的抽血...热血战士。

都是对物理一无所知的圈外人。

哦,最后还剩个大莫界原生的土著魏念东。

这孩子就更别说了,目前对物理的认识仅限于知道本土有个牛x人物叫法拉第,自家老祖要是有此人的本事说不定能躲过结丹雷劫......

想到这。

曾谷城认命似的叹了口气,又调出来一张类似热力图的图片:

“这是我们高维贝尔态观测环检测到的波动数据,在周髀的协助下,我们获得了X-型的初态情况能量转移效率的解析表达式。”

曾谷城口中所说的X-型的初态情况能量转移效率表达式。

实际上是一个量子概念在光合作用模型中的应用,严格意义上来说是王蔷和林立他们生物学的范畴。

但在一定情况下,这道表达式也是可以用来解析光子的。

因为二合光子系统的本征能量和二聚体其实有些类似——起码在计算中是如此。

总体而言。

这个表达式与混合角,阻尼函数和二聚体的本征能量有关。

这三点的性质鲜为人同学们不用太深入了解,只要知道它们正好是贝尔态观环能收集到的数据就行。

不过很可惜的是。

由于兔子们没有足够的观测与收录条件——毕竟杨伯礼不可能放他们大咧咧的搞事,可以采集数据的时间也极其有限。

所以曾谷成他们只能通过三颗光子的运动拟态,来逆推、预估某一时刻传送阵内的能量。

这其实是非常非常不精确的。

因为正常情况下,最少需要四千到一万颗光子的收录信息才能完整这项计算。

好比你搭房子,起码需要几千块甚至上万块砖头才能搭起一间有耐久性的小屋。

只是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如今能体验一次传送阵都算非常难得,也就没啥必要去追求自行车了。

木头和茅草建的小房子将就着住呗。

随后曾谷成对林子明说道:

“林上校,根据我们对这个表达式的逆向推演,我们确定了几个矢量角度——也就是另外三道振幅的大致方向。”

林子明的潜意识告诉他这三道振幅的来向很重要,于是紧紧的盯着曾谷成,问道:

“曾院士,它们来自哪里?”

曾谷成闻言,眼中露出一丝犹未消退的震撼。

他继续点开了一张图片。

与前两次不同,这次出现的图片并非模型或者统计图,而是一张清晰的实景照片。

他伸手一点:“就是这里!”

只见其所指的位置....

赫然便是一处曾经被吴凡提到过的神秘符文!

随后曾谷成深吸一口气,解释道:

“经过我们的测算,另外三道振幅分别来自三处神秘符文的位置。

林上校,你知道这代表着什么吗?

这代表着这些符文其实是起到了经典信道的作用!大莫界的传送阵其实是遵守相对论的!”

前文提过一个非常简单的概念。

那就是只要出现经典信道,也就是光缆导线这些传输设备,信息的传播速度一定不会超过光速。

具体的原因已经用套套的摩擦解释过了。

而这几枚神秘符文能被检测到纠缠态的振幅,它们的构成本质与运行规则暂且未知,但它们的性质与经典信道是一致的。

这可以说明两件事:

1.传送阵的传输速度不会超过光速,并不是空间切割的概念。

2.这几枚符文很可能就是此前提到过、本土已经停滞许久的‘三生万物’的关键所在!

看到这一幕。

牛顿的心情会如何不清楚,但起码爱因斯坦应该能自己拉上棺材板,露出个欣慰的笑容了。

毫无疑问。

这次传送实验是非常成功的实验,收集到了大量关键的信息。

并且确立了一个过程可能很艰难,但是只要走通就一定能成功的方向。

更关键的是证明了宏观概念上,大莫界和地球其实是一样遵守一定规则的。

什么万斤之力划破虚空这种事情,在大莫界绝不可能出现。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兔子们头一次发现两个世界有规则相通了,这背后一定存在着某种尚未知晓的原因。

而为了得到以上这些信息。

兔子们付出了六千颗灵石、两千多万的光导通路以及吴凡一位的代价。

说完这次的正事。

曾谷成似乎想到了什么,嘴角嗫嚅了几下,对林子明说道:

“林上校,其实我对吴凡的失踪有个小小的猜测,不敢保证正确,但理论上是存在一定可能性的。”

林子明闻言,立刻朝他看去。

一旁的王蔷更是飞快的问道:

“曾院士,您想到了什么?”

曾谷成斟酌了一番,说道:

“大家还记得吧,小卓他这次携带的是六光子系统构成的纠缠源,保真率和稳定性都极高。

如果没有外部影响的话,我可以直说它是目前最稳定的一类纠缠源——全球范围内,无论明暗技术的那种。

但最稳定,往往代表着它的结构被破坏时产生的后果会越严重、且越未知。

就像一座百层高楼,平日里狂风暴雨吹不动它分毫,但一旦出了事情,那么后果就将会不堪设想。

刚才的图片上大家也看到了,由于三枚神秘符文的影响,我们的贝尔态观测环收集到了六道振幅。

并且三枚符文的振幅来自不同方向。

也就是说,算上我们的光导通路,当时整个传送阵内一共出现了四条经典信道。

所以我在想...会不会是这六道振幅之间出现了某种互交作用,从而导致吴凡手中的光子接收源受到了影响,也就是概念上的观测被纠缠影响了。

在这种情况下,量子层面上的随机性与不确定性就被放大了起来,最终导致吴凡被传送到了某个未知的区域......”

曾谷成的说法有些深奥,通俗点的比喻就是:

卓元兴是一条上游的支流,吴凡则是多条支流汇合形成的下游。

某一天,卓元兴的那条支流依旧清澈,另外几条支流却出现了水土流失,最终导致了吴凡这条“大河”也变浑浊了。

卓元新他们作为上游却不会被影响,所以正常的进行了传送。

但他们流向下游交界处的、原本纯净的水(就是那三颗传出来的光子)在与其他污水交汇后,瞬间从纯净水变成了污水,性质上发生了剧烈的变换,这就是曾谷成所说的结构被破坏时的严重后果。

因此遭殃的是吴凡这个信息汇总点,学术名称倒霉蛋。

想到这。

林子明忽然沉默了。

他虽然听不太懂观测、互交这类术语,但他听懂了一件事:

吴凡很可能是因为收容光子信息而出现的意外。

而按照指挥部原先的计划。

团队中负责光子远距离接收的除了吴凡外,还有一个另人:

那就是第二顺位、装作‘东家’的他。

林子明回忆了一下当初的情形:

当初几人的站位是固定好的,林子明、马宁牵制着杨伯礼在右侧——因为卓元兴放观测环的台阶是左边,这种站位可以遮住杨伯礼的视线,配合特种兵刘明的躯体遮挡可以做到完全隔绝肉眼窥探。

而吴凡由于明面上的身份较低,随时可以被马宁用“小吴,你去帮帮忙/检查有没有遗漏”这种借口进行移动——毕竟林子明是东家,马宁一个掌柜是断无可能指挥东家做事的。

加之吴凡目前已经是一位可以信任的成员,因此他便成了第一顺位的接收者。

指挥部将他的位置安排到了正中央。

和右边的林子明相比,距离会更靠近左侧。

也就是说。

林子明相当于一个备胎,正常情况下只能看着吴凡和光子发生进进出出的关系。

所以当得知吴凡很可能是因为接收光子信息导致的被纠缠失踪......

林子明沉默了一会儿,对曾谷成问道:

“曾院士,也就是说...

吴凡的失踪其实和他本人没多大关系,如果我是第一顺位的接收人,那么这次出事的很可能就是我了?”

曾谷成叹了口气,缓缓道:

“没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