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雏龙 > 一 紫衣衫 第一章 北境有城曰白龙

雏龙 一 紫衣衫 第一章 北境有城曰白龙

作者:素锦布衣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5-30 02:11:15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三月三,生轩辕。

当初晨的第一缕曙光洒落人间的时候,白龙城早已人满为患。

不管是朝朝暮暮、一丝不苟的保卫着白龙城安宁的城主府护卫队。

还是白龙城那些平日里压根难得一见的大人物们。

皆等候于此。

就连那位自从断了双腿以后,便很少出现在大众视野范围之内的城主大人。

也不例外。

若是滞空而望,宛如蜿蜒长龙一般的人形队伍,自白龙城城门口开始,顺着城中主干街道的两侧,足足绵延出近十数里路程。

借着朦胧不实的天色,明显可以看到远处,依稀还有三三两两的白龙城城民们。

自这个城池各个深巷角落里匆匆忙忙行出,而后很自觉的跟随在队伍长龙的最末端。

谁也没有喧哗嬉闹,更没有围堵拥簇。

虽不曾见有任何一个人,在努力操持着这一切,但这一切,似乎像是被无数人努力操持着,有条不紊。

此刻,白龙城中的每个人都似被一种莫名的神秘力量牵引着,默默循规蹈矩。

似乎今日之举,他们早已在私下里演练了无数遍。

每个动作、每个步骤,早就烂熟于胸。

不光如此,除了动作步调如出一辙之外,就连他们每个人的神情都是难得的相似。

皆面露悲戚、眉头深锁,目不转睛地望向城门口方向。

似乎是在耐心等待着什么,又似乎在担心伤怀着什么,很多人脸上甚至写满了不可置信。

不多时,偌大一座白龙城,已是万人空巷。

白龙城的城主南玄机,是个精瘦的大衍中年。

其实他的年事并不算太高,时年才不过四十出头而已。

可是鬓角沾染的风霜,平白无故为他新添了十个年头。

别看他如今一副稀松平常、貌不出众的模样,其实白龙城中的每个人都心知肚明,这位如今只能坐在轮椅上行动的城主大人,年轻的时候也是位玉树临风的世间奇男子。

白龙城的城民们,压根没有一个人,不对城主南玄机的生平知之甚详。

甚至有不少人,以其为标榜,教育督促自己家的儿女子孙们。

他,十三岁参军入伍、上阵杀敌,年仅十五就已经从军中脱颖而出。

十七岁那年,更是得到了先圣赏识,被钦点作当时还是东宫储君的启宁皇帝身边,担任太子太保一职。

成为了苏辞王朝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三师”之一。

二十二岁那年,凑巧赶上北境边境战乱,北境边境守地在北漠铁骑的践踏下屡屡失守。

一时间,北境边境人心惶惶。

他便自告奋勇前去北境边境平乱。

南玄机的到来,就像是为边境守军送上了一剂强有力的镇痛良药。

有了他带领的边境守军,突然如获新生,一改往日颓势不说,甚至一度变得彪悍至极。

打的北漠铁骑节节败退,毫无还手之力,简直是神挡杀神,佛挡弑佛。

在北境边境,南玄机曾一人一骑一枪,于北漠数万精兵强将之中冲杀了一个来回。

不仅将北漠铁骑杀了个措手不及,而且还顺手摘了当时驻守边境的北漠守将,公良单一的脑袋,带了回来庆酒。

仅仅只用了半年多时间,南玄机不仅从北漠铁骑手中重新收复了边境失地。

更是一举将北漠铁骑赶出了北境边境五十里开外。

北境边境一役之后,“妖枪军神”南玄机的名号,便如同一场风暴一样,以最快的速度席卷了整个苏辞王朝,以及周边一些王朝国家。

也是经此一役,让苏辞王朝的每个人都熟悉并记住了,那个在战场上一袭长衫、善骑白马,一手长枪出神入化的青年才俊。

自此一役之后,“南玄机”这三个字,成为了苏辞王朝每个热血男儿追逐的榜样。

同样也成为了苏辞王朝任何一个花季少女,心目中名副其实的白马王子。

一时间,风头无两。

不过,就在苏辞王朝所有人都以为,他能够顺势一举拿下北漠的时候,南玄机却突然被王朝一旨圣意诏了回来。

当时有人传言说,是苏辞王朝与北漠私下里签订了停战协议,为此先圣让北漠付出了很惨痛的代价。

也有人说当时先圣病危,不得不着急.诏南玄机回来辅佐新圣。

不过对于这些小道传闻,具体何以为真,就不得而知了。

不论是先圣,还是作为当事人的南玄机,谁也从未出面澄清过什么。

甚至当时的王朝之内,出现了很多抱怨之声。

说什么如果不是先圣着急.诏回南玄机的话,估计用不了多久时间,北漠就会被南玄机彻底消灭掉。

自此,北境边境也将获得永久安宁。

这个抱怨附和之声很高,因为南玄机“妖枪军神”的名号,并非平白无故而来。

他确实拥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之能,更具有上马定乾坤之姿。

加上他的赫赫战功摆在那里,向来以凶悍著称的北漠铁骑,在他手上屡屡败北,损兵折将更是数以万计而不得实目。

苏辞王朝几乎没有人会觉得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毕竟,那一骑白马银枪的卓绝风姿,引领了苏辞王朝的一代先河,令无数人望尘莫及,拍马而不得其项背。

在接到先圣旨意之后,南玄机草草安顿完边境之事,便匆匆班师回了朝。

他班师回朝之后,先圣为了褒奖他的丰功伟绩,甚至不惜改写苏辞王朝的历史,力排众议敕封他“武相”一职。

先圣这一举动,等于首次开创了苏辞王朝“一圣两相”的历史先河。

这是在整个苏辞王朝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盛举。

别说是“武相”职级,在苏辞王朝的历史上从未出现过。

就算是内阁辅相,在苏辞王朝的历史上,也从未有过武将担任的先例。

要知道在那个文官居于庙堂,武将厮杀于战场的时代,“武相”一职,不仅仅代表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至高无上的权利。

更是一度开创了苏辞王朝,武将正式步入庙堂的历史先河。

因此,南玄机被敕封“武相”一职的历程,其实并非轻而易举,自然而然受到了不少的挤兑阻挠。

尤其是王朝那些个自以为是的文人墨客,免不了口吐芬芳,纷纷咬文嚼字出声抗议,更有甚者直接搬出了苏辞王朝的历史背景施加压力。

对于这些成天只知道舞文弄墨的执政当权者,当时年轻气盛的南玄机,并不打在眼里。

自然也就对他们那些所谓的由头一笑置之,并不是他心高气傲目中无人。

而是在他看来,从来都没有经过鲜血洗礼的那群人,不过只会闭门造车而已,别说是战场厮杀了,就算是百姓疾苦他们也未必会懂。

而且他们当中多数是一些虚长了些年岁顽固不化的老迂腐,只懂得墨守成规、照本宣科,吐吐唾沫星子,讲讲人尽皆知的大道理。

或是一些已经在各自位置上爬摸滚打了大半辈子,早已被现实磨平了傲气与胸襟的鼠目寸光之辈。

整日只知道勾心斗角、排挤异己,大肆敛财以佑后荫,从来都不曾想过超越自我成就更高,或是务实为天下百姓做点什么贡献。

像他这样一个背景干净又从不选择站位的后起年轻之辈,突然一飞冲天爬到他们头顶上,他们心中必然免不了各种滋味。

担惊受怕也好,忐忑不安也罢,自然不尽相同。

尽管他们当中或多或少会有人心里不服,年少轻狂的南玄机到底能不能胜任如此重职,但是更多的人则在权衡他们自己的利弊。

以南玄机凌厉霸道的行事手段,一旦他真的上位,恐怕会对他们自己的切身利益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这也是他们一致阻拦此事最主要的原因所在。

当然,也有极少数大力赞同此事的正直之士。

毕竟不管南玄机尚且年少轻狂也好,行事手段霸道凌厉也罢,他的能力摆在那里有目共睹,这一点不容置疑。

一旦他能够得到王朝重用,手握重权的话,对于苏辞王朝的发展壮大百利而无一害。

只可惜,能够将这一切都看通透者,只有寥寥若干人等。

即便他们极力赞同先圣此举拥戴南玄机,可他们的声音很快就被淹没在蜂拥而至的质疑当中。

好在先圣在这件事上的态度异常坚决,不论百官如何阻挠,他都坚持自己的初心。

硬生生以一己之力将南玄机推上了“武相”一职。

而在不久之后发生的一切,便足以证明先圣的确独具慧眼。

兴许是为了印证那些坊间小道传闻,先圣在敕封南玄机之后的第二年就驾崩仙逝了。

先圣驾崩以后,苏辞王朝曾经一度陷入了群雄逐鹿的境地,为了报答先圣的知遇提携之恩,南玄机亲自挂帅出征。

历时整整两年时间,亲手结束了王朝内部的争据战乱,终辅佐新圣启宁皇帝登临帝位。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苏辞王朝之所以能拥有今日这番民康物阜的气象,全靠南玄机一手辅佐而起。

如果当时没有南玄机力挽狂澜平定战乱,且不说苏辞王朝是不是会四分五裂,至少新圣启宁皇帝到底能不能够登临帝位坐拥江山还是两说。

要说当时的王朝境内,谁与新圣启宁皇帝关系最为密切的话,除了南玄机之外,当真别无二选。

他们二人不仅仅年纪相仿志趣相投,少年时就已经在一起习文研武称兄道弟,而且启宁皇帝如今所坐拥的王朝天下,几乎都是南玄机一手打下来的。

正是因为如此,当时王朝之中甚至出现了一些心怀叵测之人别有用心的风言风语。

说是南玄机若是稍稍心有不忠,有心取代启宁皇帝的话,根本就是手到擒来,轻而易举之事。

更有甚者,直接了当出言污蔑南玄机,称他之所以如此热衷王朝稳定,不辞劳苦替新圣启宁皇帝鞍前马后,就是为自己以后接手苏辞王朝做准备、立威信。

对于这些只要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故意恶语中伤、挑拨离间的流言蜚语,南玄机自然不屑一顾。

他从来都没有出面澄清解释过那怕一句,甚至连任何一点想要证明自己忠心清白的实际行动都没有。

犹如三年前一样。

他从来都不是一个巧言令色之人,与其虚与委蛇花言巧语,他更擅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那些流言蜚语不攻自破。

自古以来,事实本就胜于雄辩,这也是南玄机一直以来都信奉的原则,什么谗言巧语,不过是小人行径罢了。

至于他南玄机的为人如何,不光他自己心里清楚,基本上只要是熟悉他的人都了若指掌。

虽说当时南玄机在苏辞王朝的声望,确实无人可匹敌其左右,如果他真要揭竿而起的话,只需一声令下,估计苏辞王朝至少会有超过一半以上的人绝对举双手拥戴他。

他的能力有目共睹,他的风采卓尔不群。

但是,他却又偏偏是个至忠之人,甚至忠诚到令人感到惋惜,被人视作愚蠢。

就因为当年先圣对他有知遇提携之恩,他就完全可以将自己一腔热血全部挥洒在苏辞王朝的土地上,那怕是为此赔上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

在先圣驾崩辞世之后,面对王朝内部割据战乱的情况,他将自身安危置之度外,硬生生凭借一己之力挑起了王朝兴衰。

作为臣民,他从未有过对尚未继位的新圣启宁皇帝任何不敬的僭越之举。

作为武将,他从未有过将自己肩上的重任推托于旁人的想法,只是尽自己所能将先圣留下来的这个烂摊子打理的井条有序,而后放放心心交到新圣启宁皇帝手中。

一个契机,一场战乱,南玄机为新圣启宁皇帝扫清了苏辞王朝内部那些拥有狼子野心的一切障碍,让他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轻而易举的掌控大局。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新圣启宁皇帝继位之后,南玄机将迎来享之不尽荣华富贵的时候,他却走了一步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臭棋”。

新圣启宁皇帝继位没多久时间,南玄机便辞去了“武相”一职,带着自己的夫人与刚出生不久的儿子,离开了落霞城。

辗转来到了白龙城之后这才安定下来,被封做了一城之主,镇守起了北境边境的安宁,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

没有人知道究竟事出何因,亦没有人知道那时风光正盛的他,为何偏偏会做出这样一个决定。

虽然在先圣与世长辞之后,由于王朝内部割据战乱的原因,北漠那边又隐隐有些不太安分的迹象,但却一直都没有做出任何僭越出格的大举动来。

毕竟北境一役之后,“妖枪军神”南玄机的名号,早已深入他们的骨髓,南玄机这个名字,于他们而言就像是瘟疫一般。

北漠军中,无人不对其闻风丧胆。

故此,只要南玄机还有一息尚存,还为苏辞王朝忠命效力,他们就不见得真敢对苏辞王朝动什么歪脑筋。

这,便是那一骑白马银枪卓绝之姿的绝对威慑,在整个苏辞王朝的历史上前无古人。

谓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也丝毫不为过。

白龙城,地处苏辞王朝北境边境,隶属苏辞王朝北境的会州管辖,是苏辞王朝北境边境诸城当中,占地面积最为庞大的一座城池。

苏辞王朝的北境地区总共划分有两州,分别是会州与宁州。

最初的时候,两州之下又分管着大小五座城池,其中白龙城最大,义城最小。

可自从“妖枪军神”南玄机北境边境一役之后,又从北漠铁骑下夺过了两座不大不小的城池。

从而形成了如今的北境地区,两州七城的格局。值得一提的是,它们当中,依旧是白龙城最大,义城最小。

时至今日,距离南玄机来到白龙城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六个年头。

在过去的十六个年头里,他几乎年年如一日,一直坚守在苏辞王朝北境,坚守在白龙城这一亩三分地,使得这里的百姓一直都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深得白龙城百姓的拥戴。

作为一城之主,南玄机并不像其他地方的城主大人们一样事务繁忙,一年四季到处奔波交涉,他已经有十年时间没有离开过白龙城半步了。

在过去十六年的光景里,南玄机仅仅只离开过白龙城三次,那还是在他双腿尚未残废之时。

那个时候,他虽然很少出去外面走动,但是白龙城中的人们还时常都会在城中的不同街道角落里,看到这位看上去威严,但却实则非常平易近人的城主大人。

因为他是一个极其负责任的人,为了打理好自己管辖之下的白龙城,让城中人人都能够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他不知道亲自把白龙城的街角巷落走访了多少遍。

但是,自从十年前他断了双腿之后,非但再也没有离开过白龙城半步,甚至从那以后他都不怎么离开城主府,过上了深居浅出的生活。

就算是常年生活在白龙城的百姓们,平常也很难见到这位低调的城主大人。

为此,他们其实都挺替他难过的,他们心里都很清楚,城主大人自从断了腿之后,由于行动多有不便,也就很难像以前那样到处走访了。

他们也很难再在街道上见到那个平易近人的笑脸了。

南玄机膝下育有两儿一女,长子南若寻,次子南若苏,小女儿南红楼。

由于南红楼出生较晚,尚且年幼的缘故,一家人无不对其偏爱有加。

虽然南若寻与南若苏兄弟二人有着长幼之分,但其实他们二人是双生子,也就是孪生兄弟,一个比另外一个仅仅只大了半个时辰而已。

由于是双生子的原因,他们兄弟二人自幼长相就十分相似。

仅仅单凭身形相貌而言,不要说是其他人,就算是白龙城那些司空见惯了两人模样的一众城民百姓们,也不见得能分辨的出他俩到底谁是谁。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他们二人虽然贵为亲兄弟,但却从来都没有一道出现于同一个地方的经历。

自南玄机携着一家老小来到白龙城之后,十六年的时光已然悄然而逝。

但是在过去十六年的岁月里,白龙城从来没有人看到过南若寻、南若苏兄弟二人在白龙城任何地方同进同出过。

哪怕一次。

而且,两人虽为一母同胞,但是除了身形外貌之外,他们浑身上下几乎再也没有任何一点相近之处了。

哥哥南若寻从一出生,就完美继承了其父亲身上的所有优点,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他自幼天资聪颖,智力心计远超同龄,更有盛传说南若寻具有过目不忘之能。

南若寻的短暂一生,同样充满传奇色彩,甚至比之其父南玄机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四岁能文,六岁通晓百家兵略,七岁提枪修武,十岁参军入伍上阵杀敌。

年仅十二岁时,便已在军中拜官,受封青巾校尉。

尽管只是官阶最低的下尉等级,但是以总角之年军中拜官之人,苏辞王朝有史以来并不多见。

更别说,他以十四岁之龄官拜军中将军,一举成为了苏辞王朝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将军,为世人所熟知。

一时间风光无限,被众人比作第二个南玄机,甚至对其评价比其父南玄机还要高。

就连当今圣上启宁皇帝都对其另眼相待赞誉有加。

自从南玄机断了双腿之后,北漠铁骑再次变得蠢蠢欲动,时常会举兵骚扰苏辞王朝北境边境。

虽然碍于南玄机的余威震慑,他们几乎每次都是试探性的骚扰一番北境边境,抢夺一些军需食物之后便挥兵撤退,并没有大举进攻苏辞王朝北境领地。

但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他们这是在试探苏辞王朝的态度,同样也是在试探断了双腿之后的“妖枪军神”是否还具备原来那样的恐怖实力。

可即便如此,常年日积月累下来,搞的苏辞王朝北境边境人心惶惶,百姓苦不堪言不说,苏辞王朝北境边境的守军气势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日渐衰退。

而且,北漠铁骑也借此将触手一步步向苏辞王朝内部伸进,早已越过了当初被南玄机赶出的五十里开外界限。

虽然在此期间,苏辞王朝也曾派出过数名声名显赫的大将,来平定北境边境乱况,但却始终收效甚微。

如此尴尬的局势,一连持续了好几个年头。

就在北境边境众人渐渐习惯了这一切的时候,南若寻恰巧官拜军中将军,在军中也算是有了实实在在的话语权。

于是,他便放开手脚,准备大干一番。

先是上书庙堂,力谏当今圣上再次派兵增援,势必要给北漠铁骑这种宵小之辈迎头一棒,以扬苏辞国威。

之后,更是自告奋勇毛遂自荐,甘愿屈尊做先锋,为北境百姓冲锋陷阵。

甚至不惜立下军令豪言,生年若不安北境,此世有负入苏辞。

虽然他并没有说出像什么如果不能驱逐北漠宵小,唯一死明志谢恩的矫情话语来。

但却将他身上那种壮士一去的豪情体现至淋漓尽致,让苏辞王朝所有儿郎看到了他的决心与不屈。

一语激起千层浪,如此豪言壮语,激起了无数北境边境守军的家国情怀,使得他们个个犹如打了鸡血一般热血沸腾,纷纷出声附和。

不光如此,此言一出,苏辞王朝但凡拥有一腔热血的大好男儿,纷纷主动请缨,前往北境上阵杀敌。

当今圣上在这种不痛不痒的情况下,几乎没有丝毫权衡,就答应了南若寻的请求,直接任命他为作战总指挥。

由于南若寻参军之后一直秉承着父亲的意愿,想要守护北境百姓的安宁,还于战乱荼毒后生机渺茫的北境边境一片祥和。

因此,他从入伍参军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待在北境边境,对于这里的一切了如指掌,指挥作战自然也就得心应手。

仅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他就将北漠安插在北境边境的暗哨拔了个干干净净,前前后后与北漠铁骑正面交锋数十次,却无一败绩,重新将北漠铁骑死死阻挡于边境五十里开外。

如果不是北漠及时求饶请和的话,估计他早已开营推进北漠腹地了。

他就如同当年的他父亲南玄机一样,横空崛起再一次给了蠢蠢欲动的北漠铁骑迎头一棒。

彻底粉碎了北漠铁骑死灰复燃的那颗**之心,更是力挽狂澜解救北境边境的百姓于水深火热。

十五岁那年,南若寻官拜军中上将军,更是被当今圣上亲自提名册封为“安北将军”,命他镇守北境边境安宁。

自此,南若寻便在北境边境正式安营扎寨下来。

苏辞王朝的军制等级划分异常明确,总共有三等九品,由低到高分别为校、将、帅,每个等级都分下、中、上三品。

校即校尉,是苏辞王朝军制中的最低等级。

其中下尉最低,是为九品,中尉次之,是为八品,上尉最高,是为七品。

将为将军,是苏辞王朝军制中的第二等级。

其中少将最低,是为六品,中将次之,是为五品,上将最高,是为四品。

帅是统帅,是苏辞王朝军制中的最高等级。

其中少帅最低,是为三品,大帅次之,是为二品,首帅最高,是为一品。

南若寻既然能够以十五岁之龄,官居朝中四品,足以可见其能力有多出众,自身实力不同凡响。

最难能可贵的是他的一手长枪尽得其父南玄机真传,同样使的出神入化。

在北境边境军中,更是有着“枪王”之美誉。

[注:公良单(shan)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