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生80:从赶山打猎开始暴富 > 第242章 土蛤蟆也是好东西啊

孙为民的大姥爷是个热情的老爷子,叫何尚国。根据他说,赫哲族这篇的话里,何家过去都是姓“毕拉抗卡”或“何哲热”,意为“河沟子”,都有着水的意象。像是他娶的媳妇儿姓库雅拉,意为大江。

畔江河居住的屯里人,名字姓氏都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几乎和水有关。

陆志强调侃孙为民,笑道:“咋你的名字不带水呐。也带点水,回头憋哼哼唧唧跑山了,来打渔多畅快。咱们屯里还没人吃过鱼。”

家属屯是真没人吃鱼,就连大队长杨德政都很少尝过。这年头粮票,肉票配量供给,想要鱼、虾,得上很远的集市买,而且还未必能用鸡蛋这类流通物品交换到。

何尚国喊上婆娘,将五六斤重的江鲤鱼放雪里搓吧搓吧洗净,整干净后提着刀把两侧整片肉剔下。然后和家人将鱼皮往下放,把肉斜刀横切成片。何家婆娘笑着和几个猎人唠嗑,说着孙为民小时候的趣事,再调过来将鱼肉切成丝,慢慢的从鱼皮上切下来。

“为民这孩子啊,啥都好,就是脾性倔了些。你们小年轻一道玩得好,多包涵啊。”

李居安几个人会心一笑,说道:“放心吧阿奶,孙为民尽犯混事儿,要不是咱们陪着他过来,他一个人都能闹一夜脾气搁山里冻得够呛。”

大姥姥一听这还得了,挥起铁勺,照着孙为民的头就轻敲,训斥道:“不要命了,大半夜闹啥啊,要不是李炮和秦炮照顾着你,回头瞧你妈妈都管不着你,不知道满山野哪去喽。”

大姥爷,二姥爷都在屋里。还有大姥姥和二姥姥苦口婆心指着他叨咕,孙为民抱着头,一副打了败仗的模样,甭提多憋屈了。

他只好心里暗骂李居安,叫你话多,回头有你好瞧的。

大姥姥和二姥姥的手艺很好,大半辈子给家里人做菜,炖江鲤鱼这道菜烧的是熟门熟路。新鲜江鲤鱼,被放上醋、盐等作料,若是在春夏季,还能配上土豆丝、黄瓜、豆芽、大头菜。

但寒天地冻的冬天,菜窖里只有囤积的土豆和白菜。

大姥姥喊孙为民:“为民啊,去菜窖里拿土豆过来,再把屋里发的豆芽端过来。”

孙为民嘀咕了半天,喊上李居安一道出力去,喊他不出力就甭想着吃现成的鱼。照他的小心眼子:咱已经被大姥姥骂成那样了,你们蹭吃蹭喝好歹也得出点力啊。

李居安知道他的小心眼子,笑着跟着出了门,找进何家的菜窖子。

在七八十年代,挨家挨户都会建菜窖,秋末储存过冬的“三大样”,每家都会囤大白菜,土豆,和萝卜。碰上有条件的家庭,还能囤些容易保存的苹果,冬天解解馋。何家的菜窖,还是65年的时候果园队盖土坯房时候,何家分到的,然后大姥爷在房头挖了个菜窖。

但在70年春播的时候,果园队打算再江河边修一条林带,从何家菜窖经过。但后来几年不到,林带是长起来了,果树一片片很好看,但何家菜窖也被引流进林带的水浸塌。

后来大姥姥生了次大病,孙母回家探亲,发现二姥爷被调去很远的伐木队工作,孙母只能领着孙为民出力,帮娘家重新挖菜窖,要不然秋末储存冬菜时候到,新菜窖做不起来,没法过冬。

李居安站在菜窖口瞅着这2.5米长,1米五宽的长方形大坑,说道:“孙为民,还真是你挖的?你那年纪已经能挖菜窖了?可别吹,吹牛就没意思喽。”

孙为民气得直跳脚,率先踩着木梯子往菜窖下爬,说道:“咋就不是我挖的了?你瞅瞅,玉米秆还在呢,当年我给铺上的。”

这菜窖一米八深,大坑上被横着几根木头,和胳膊差不多粗。上下菜窖,边角处还有个宽口子,用来爬升。一层玉米秆,一层厚麦草和一层草草泥。这草泥等晒干些后,再覆盖上一层虚土,菜窖就完成了。

孙为民那脸色甭提多骄傲,他信誓旦旦说道:“回头等咱们老孙家盖了新房,你瞧好,保准能亮瞎你的眼,成咱们屯里最漂亮的二层小楼房,绝对是建的最早的。咱要隔壁屯的乡亲来串门,都对着咱老孙家的新房流哈喇子。”

孙家也打算马上开始建房,李居安想到等到月底,没过几天,他在旱田地的房就要动工,心里免不了开始期待。李家也会有自建房喽。而且张工的设计图纸是盖三层。

李居安踩着木梯子跟着孙为民往下走,抬头能瞧见菜窖口配的一个麻包。这东西就是把麦糠,装进麻袋,堵住菜窖通风口。因为农村菜窖要通风,但也要保温,这样菜窖里的的水果才不会风干或者冻住,也是一种菜窖管理。

李居安跟着孙为民,摸上来两棵大白菜,三个胡萝卜,两斤土豆,才打算往上踩着木梯上去。忽然他觉得脚下有些滑腻,低头一瞅发现潮湿温暖的菜窖下面,还趴着只土蛤蟆。

江河两岸的菜窖,大多是职工群众挖的,具备这样的环境,温暖又潮湿,非常合适土蛤蟆生存。

李居安喊了孙为民,孙为民惊呼一声,兴奋地用布兜子把土蛤蟆对准了,戴上手闷子,瞅准了位置,然后迅速用布兜子将土蛤蟆按住。

他感受到土蛤蟆在手掌心里激烈的挣扎,反而让他有种快感,他激动地慢慢把土蛤蟆抓起来,然后就要对准窖口抛出去。李居安喊道:“这咋能扔呢。给我来。”

孙为民骂骂咧咧:“啥玩应儿你也要留着吃?这能吃么,瞅着全是疙瘩,心里瘆得慌。”

李居安将土蛤蟆放进衣兜里,低头又找了找,用手电筒照照,还真的在几个角落,又找到了土蛤蟆的踪迹。他欣喜,赶紧也戴上手套,看准了就把土蛤蟆按住,然后送进兜里,说道:“这可是好东西啊,林蛙知道不,去集市上也能卖出价,一斤三块钱。南方那群有钱佬专门收。”

兴安岭土蛤蟆又叫林蛙,及滋补、药用、美容功能于一体“俗称大补品”。

孙为民听得眼睛都瞪大了,激动说道:“这么渗人的东西真的值钱?来来让开些的,我也摸下去再找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