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生80:从赶山打猎开始暴富 > 第172章 分田到户盖房子

重生80:从赶山打猎开始暴富 第172章 分田到户盖房子

作者:薛不是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6: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居安又和大爷大娘唠了几句。大娘问他咋跑县城来了,还把猎狗都带着。

他也没拘束,但也知道有些话该说,有些话不能说,只说来县城卖牲口皮子,没说是老虎皮。有些亲戚就是这样,笑你无,恨你有。人有时候的财还是得藏着掖着,才能不招人记恨。

大爷听完拍桌说道:“居安是个勤快孩子,进山打猎还能打来牲口皮子卖,往后日子铁定能越过越好。回头啊,咱可得和三弟多唠唠,在三弟面前夸夸居安。”

大娘赶紧给大爷使眼色,示意喝多胡乱说话,咋就把上坟给说出来了,都要大过年了多伤孩子的心。

大爷抬头,喝的脸颊通红,中气十足说道:“刚才就顾着替三弟高兴了,居安这孩子大了懂事,这,这还这啥了……”

他感慨说完,转头就瞅见李长青那样,眼高于顶,没事又没有,就会张嘴就来。他没好气地呵斥:“不许南下,好好给我留在公社干你的定级。一步步脚踏实地的,甭想着一步登天。”

李长青难得忤逆爹的意思,他重重把筷子拍桌上,哼了声,站起身扭头就往屋里走。

大娘拍着大腿哭,掉了两滴眼泪,嘴里喊着,要是李长青能和李居安这般懂事,那可得多省心。

李居安听着这些话,心里恍若隔世。上一世大爷大娘处处贬低他,将李长青吹得上天,二爷二娘,就连母亲都觉得李长青是李家最省心的孩子,也最有出息。后来,他跟着张迎年南下,也带着些和李长青争个上下的心思,人就为了争一口气。

结果他南下确实混的风生水起,但也栽了坑。现在,李长青反倒被家族人训斥,而他倒是成了家族里人人夸的别人家孩子。

李居安站起来,叹了口气说道:“回头大爷大娘盖房子的时候,工匠师傅的活儿也带咱们家一份。多盖一个楼,工匠价格还好商量。”

大爷紧绷着脸点头:“这倒是一件事儿,加上老二,价格还能再整便宜些。”

谁会不要低价,能便宜自然是便宜些的好。

大爷是个急性子,喝的醉醺醺,脚下步子都有些不稳,就晕乎乎要李居安跟他一道去二爷家里商议盖房子找工匠的事。

二爷和二娘也住在县城,帮大媳妇儿和大儿子带娃。孙子还小,动不动生病,把二老折腾的够呛。媳妇儿和儿子白天在工厂做职工,请二老帮忙把孙子拉扯到一岁半。

一岁半的孩子就能进工厂托儿所。在工厂的胡同道口里,有事业单位专门给职员安排的托儿所,可以把孩子托进去。媳妇儿张翠和公婆磕磕巴巴,可算是熬到大宝一岁半,吵着嚷着非要孩子进托儿所,二老就能回屯里。二老哪里能答应?

二娘哭着喊着,逢人就说儿媳妇儿没良心,她老身子骨可算把孩子拉扯大了,能进托儿所,结果媳妇儿要赶他们走。大儿子又是个闷声不吭,碰到家长里短的事儿躲得比谁都快。

李居安牵着狗绳,和大爷一道去了二爷家。

他们要进胡同,就得路过工厂的片区,能瞅见道口上有个炸羊肉串的店,然后里面就是托儿所大班的门。

托儿所的门有铁栏杆围成,大班在托儿所的最西侧,小班和中班则在这趟房的最东边。两人还没走近,就听见托儿所外,二娘正在和儿媳妇儿张翠口角。

二娘和二爷在家打,那打起来叫一个昏天黑地,抓指甲,挠花脸,二爷常常被打得满身痕迹,又不好真和老娘们发作,只能顶着被挠花的脸,憋着一肚皮气蹲在台阶上抽卷烟。

儿媳妇张翠可不惯着二娘,碰见大宝上托儿所的事,吵得那叫一个激烈。

大儿子李伟光又是个没注意的人,看见亲娘和媳妇儿吵架,急得满地乱转,劝这个又不是,劝那个也不行。

大爷满身酒气,还没开嘴说话,二娘就开始吵吵闹闹,拉着大爷非要大爷给评个理。

“哪里有把孙子拉扯大,就要把咱们赶回屯里的道理。”

大爷是个讲究人,亲戚有什么小事也乐意张罗,搭把手,在家族里评价也高。

他听完说道:“二弟跑哪去了,过来开个家庭会议。”

张翠和二娘眼见着把事情闹大也丢人,只得赶紧提着李伟光,先回屋里商量。

几人坐下来一听盖房子,都起了劲。

儿媳妇儿张翠眼睛都瞪亮,说道:“是青砖房不,一砖到顶那种,可气派。”

李伟光赶紧拦下媳妇儿,使眼色说道:“爸这些年空闲的时间,有攒土坯。用土坯垒好院墙就行,总比盖好的新家没有院墙。”

只有土坯院墙,那肯定不能是青砖房。

张翠惆怅地叹了口气,说道:“分田到户了,咱是不是还得进村里种棉花呐。咱家都城里人,谁种过棉花,嫁给你哪里还得遭这种罪受。”

李伟光窝窝囊囊的,本来面对媳妇儿一声都不敢吭气。但现在李居安也在,大爷也在,自然得壮壮胆,让媳妇儿知道什么是男人威风。

他头一次挺直腰板,顶撞说道:“家里土地都到户了,肯定得盖房啊。”

“哪来的钱。盖房不要钱呐。”

“借钱也得盖,欠了外债也得盖。”

他决心很大,媳妇儿张翠冷哼了一声,继续抱着大宝哄,转头就回了屋。

二爷一家有些不好意思,这些家务事,让亲戚瞅了去,总是笑话一桩。

李居安记忆中的李家老宅,小时候他记得就是爷爷和父亲用土坯垒起来的。前院一棵梧桐树,后院有五棵老榆树和一颗枣树。在春夏季,榆树常年生病,生病就会长出厚实的小木耳。潮湿的后院树皮长有白蘑菇。

母亲会摘白蘑菇和木耳,用鸡蛋给他炒一盘木耳蘑菇炒鸡蛋解解馋。那时候鸡蛋也可珍贵。鸡蛋一般都送去集市,换一些旧背心,和小件的旧衣服给他穿,很少会自家留着炒一盘菜。

李居安想着老房的落成过程,和母亲那时候在地里种棉花的样,心里就是一阵酸楚。

母亲怀着李晓的时候,顶着大肚皮也得在田间摘棉花,因为要是晚了,棉花摘了可就送不进公社棉加厂。

他那时候瞅着母亲挺着大肚皮劳作,他帮忙用手推车,推着码的不能再码的棉花包袱,然后去全镇收棉花的公社棉加厂,天还没亮就排着长长的队伍,等着棉花的验收,然后定价,入库,就为了让全家人过得更好些。

二爷忽然抬头问李居安:“居安,你家分田到户那房子你打算咋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