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不明不清 > 1100 小国琉球

不明不清 1100 小国琉球

作者:第十个名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6: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而唯一靠谱的动力来源就是蒸汽机,然后他们就会铆足劲儿钻研,最终的结果嘛……肯定是失败,不管有多天才的大脑,蒸汽机也不适合当飞机的动力源。

到时候洪涛就又会突发奇想,把内燃机的灵感迸发出来。正处于绝望的笛卡尔们肯定像抓救命稻草似的,转而又去研发内燃机了。

说是忽悠也成,说成骗也无不可,反正在洪涛眼里任何人都是可以利用的。哪怕上帝真下凡了,肯定也有交换的需求,只要价格合适,从天上带几块陨石下来卖都很合理。

这些学者和科学家也是来和自己交换的,他们需要科研环境、资金和设备,自己需要研究成果,各取所需,各得其乐,没什么不好的。非要把买卖说成奉献,除了好听之外没半点好处,还特别虚伪,让人厌恶。

“可惜啊,不知道惠更斯和伯努利现在出生没有,要是能把他们也弄来,在我的有生之年里保不齐真能坐上飞机呢!”

回到皇宫时天色已晚,笛卡尔匆匆忙忙走了,看着他的背影,洪涛突然又想起了两个人,都是空气动力学和流体力学方面的先驱。

但从欧洲传回来的情报显示,各大学里都没有他们俩的存在,也见不到任何刊物提及,应该是还没出生或者年岁太小。

景阳三十三年(1637)六月,琉球王国都城首里(那霸)安里川河口,浮岛港(那霸港)。

这个天然良港应该是大明帝国海军的第一个海外基地,比岘港和马尼拉都早。在景阳皇帝力主琉球王国复国成功,赶走了萨摩藩之后,琉球国就成了大明帝国最忠实的属国。

现任琉球王尚宁每年至少要来京城一次,当面听取皇帝教诲,然后一字不差的带回去执行。如果由于身体原因实在不能前往,就派王子代替,反正每年秋天准到。

对于这么恭顺的态度,景阳皇帝也没忽略,每次都会从百忙之中抽出点时间亲自接见。先听取工作汇报,再予以指点,如果不是国土被大海阻隔,俨然就是外官奉诏入京述职的节奏。

做为一个弹丸小国,又靠在大国旁边,听话往往是唯一出路。而琉球王国听话的后果就是两个字,富裕!

按照景阳皇帝的指点,国王一咬牙一跺脚,把位于都城门口的浮岛租给了大明帝国海军。

这里原本只有两个小渔村和一个普普通通的码头,除了国王的船之外,只有大明和日本商船会定期停靠补给,算是一个海上中继站。

但自打大明海军建立,完全控制了东海和南洋,德川幕府上台之后又实施闭关锁国政策,两国之间的海上贸易越来越少,浮岛港的收入自然也跟着一落千丈。

然而大明帝国海军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这一切,他们先是大兴土木在浮岛上建大型码头,所需石料全都从附近的山区开采。

这下当地人立马有活儿干了,有手艺的去凿石头,有力气的去运石头。帝国海军会按月给银子,足够一家人吃饱喝足再买两件衣服穿的。

既没手艺又没力气的也不用急,做饭总会吧?家里有什么就做什么,拿到工地上去卖给劳工,只要不吃坏肚子耽误干活,军官们是不会干涉的。

当时首里的人口数量只有2万出头,刨去王族和贵族官员,剩下的青壮几乎都有活儿干。为了满足建设需求,琉球王尚宁又从浦添等地调来了两千多劳动力。

但两年之后海军基地建好了,不再需要那么多劳工,当地百姓挣不到银子了又该怎么办呢?景阳皇帝给尚宁出了三个主意:

第一是向萨摩藩走私。先从大明港口购进货物,再拉到萨摩藩的港口去找熟人私下交易,只要规模不是太大,德川幕府很难发现。

这个办法简单可行,好倒是好,只是需要有海船和进货本钱,普通琉球民众干不了,只能由王族、贵族和官员们经营。

可是琉球王尚宁心里很清楚,光让极少数人富了,不顾百姓死活,王位怕是坐不稳,多少也得让民众挣点,最次得混个温饱。

对于尚宁的这番认知,景阳皇帝表示很理解也很赞同,于是第二个办法就是专门针对琉球百姓的。

琉球国大部分地区土地贫瘠,不适合进行大规模耕种,粮食无法做到自给自足。但它的气候又很适合一种经济作物的生长,那就是甘蔗。

既然粮食种不出来多少,索性就不种了,把土地全腾出来种植甘蔗。不会种?没关系,去吕宋和安南特区花钱请人来教授,那边种甘蔗的好手比比皆是,只要钱到位就不是问题。

土地不够多,还有一部分人闲着?也好办,不是还有帝国海军基地呢。既然是基地就不可能不驻军,还不能少驻,连舰队水手带陆战卫官兵,再加上基地的工匠维护管理人员,少说也得两千往上。

海军官兵的待遇本来就不低,到了琉球国之后绝对是高收入人群。他们常年不能回家,时不常还得搞演习拉练,工作很不轻松,基地就是第二个家。

回到家有闲暇时光了,一起出去吃个饭、喝点酒太正常不过。这就是商机,总共才2万多居民,除去不劳而获和种甘蔗的,也就剩不下多少人口了。

在基地附近多弄几家酒楼、茶楼,再办几个洗衣服的作坊,专门给帝国海军官兵提供服务。只要不赌不嫖,宪兵就不会干涉。

但饭馆也好、酒馆也罢,千万别卖海鲜,那样会赔死的。海军官兵最烦的就是吃海鲜,最喜欢的就是家乡菜。不会做?太好办了,派人去大明学。不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年半载的会炒几道大明菜肯定不难。

原材料也一样,能在当地种的就种,不能种的用船去最近的大明港口买。费用肯定要贵一点,可是海军官兵们挣的还多呢,也不要求在千里之外的海岛上能用平价吃上家乡菜,贵点无所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