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不明不清 > 1079 两手准备

不明不清 1079 两手准备

作者:第十个名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6: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至今没有见到波斯援军的唯一解释既不是没得到消息,也不是海上力量孱弱,最大的可能就是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和自己都被出卖了!

丹麦人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与波斯人事先达成了某种默契,然后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就成了牺牲品。这倒也不奇怪,当初葡萄牙人就是这么被阴走的,风水轮流转而已。

“阁下,丹麦东印度公司派来小艇,放下这封通牒就离开了。”

正在使劲儿琢磨丹麦人到底能带来什么好处,才让波斯人如此顾此失彼。书记员蹑手蹑脚的走了进来,把一张被海水打湿的纸放在桌面上。然后就戳在原地,像是在等进一步指令。

维多尔没有去拿那张纸,因为不用太靠近就能看清楚。内容特别简单,这倒是符合丹麦人的一贯风格。纸上只有一句话:限期两天之内离港,否则一律视为抵抗到底。

抬头看了看书记员眼中的希冀和恐惧,维多尔从桌上的木盒里拿起根雪茄烟点燃,把脸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陷入了沉思。

丹麦东印度公司进入亚洲海域的时间比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早,可是混得很惨,只在印度次大陆东南沿海建立了一处贸易站和工厂,一直以来都处于亏本状态。

相比起在亚洲混得风生水起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与葡萄牙人,丹麦人在这里的影响力和实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甚至经常被人忘记。

可这次突袭霍尔木兹港的舰船数量和质量与其实力有着明显不符,尤其是射程几乎和要塞炮相仿的舰炮,在欧洲从没出现过。听说只有一个地方能生产,大明帝国!

难道丹麦东印度公司搭上了大明帝国的关系?这个推测好像也不太合理。如果是那样,他们也就不会混得像一群破落户了。

另外大明帝国刚刚与英格兰达成协议,双方不再互相敌视,也允许英格兰商船进入印度洋正常贸易,只要别超过沙廉港以东就不会受到限制。

而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授权三年后就会到期,按照宫廷里传出来的消息,到时候国王查理一世很可能不再继续授权在亚洲经营,而是改为美洲。

这一年来公司高层正在不停游说国王,据说效果不大。在这种局面下公司也在慢慢调整布局,不再向亚洲投入过多资源,而是开始去美洲布局。

此时此刻大明帝国若是想要霍尔木兹港,完全没必要假手丹麦人演戏,只需与不列颠东印度公司高层接触下,保不齐就能有偿转让,其费用并不比雇佣丹麦人高。

另外大明帝国的控制区域在印度洋东侧,也就是阿拉伯商人口中的南洋,在印度次大陆和阿拉伯地区基本没有太多存在感,更见不到几艘来自大明的商船。

就算想染指波斯湾和阿拉伯半岛,也用不着如此大动干戈。霍尔木兹港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对岸的马斯喀特港更合适。想必葡萄牙人不会也不敢拒绝大明帝国的要求,仅用几句话就能停靠的港口难道不香吗?

可越是想不明白的事情越让人坐立不安,其背后往往潜伏着巨大的风险。从丹麦人的表现上也能看出,他们此次来犯是有恃无恐。

“……通知公司职员马上收拾私人物品,把仓库里的货物尽可能装上船……我们还有几艘可以远航的船只?”经过半支烟的冥想,维多尔最终下定了决心,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拼死抵抗的结果百分百是死,对公司也没有任何好处。如果能带走全部员工和大部分货物,对公司、个人来讲都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三桅帆船还有三艘,双桅帆船两艘,都可以远航,阁下!”书记员始终站在原地,等待着决定命运的一刻。当他听到装船的命令后整个人立马活了,半秒钟也没耽误就给出了非常具体的答案。

“把船装满,能装多少装多少,明天下午出港!”

见到书记员的反应,维多尔知道选对了,外面的士兵和水手们应该也是一样的心情。如果自己坚持要和丹麦人死拼到底,他们很可能先把自己杀死,然后还是一样要撤走。

与科伦坡港的易手有异曲同工之妙,相隔了不到五天时间霍尔木兹港也换了主人,成了丹麦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的总部。

但这件事并不像科伦坡城被攻陷那样引起各方关注,甚至连不列颠东印度公司自己都没发出任何声音,也没有再派人去询问阿巴斯港的波斯首领到底为什么出卖了友军。

维多尔带着剩余的船只和水手,装满了仓库里的值钱货物,绕过大半个非洲最终平安抵达了普利茅斯港,中途在好望角遇到风暴时还去恩鸟港避了两天。

为此不列颠东印度公司专门让一艘商船顺路送来了感谢信,如果英国人知道这背后全是大明帝国搞的鬼,不知道该是啥心情。

其实就算知道了也于事无补,表面上是丹麦和不列颠两家东印度公司在你争我夺,但在南边3000多公里的塞舌尔群岛,正有一支舰队枕戈以待,随时准备支援恩鸟港。

如果丹麦人太废物,或者波斯人出尔反尔,再或者附近的阿拉伯或者奥斯曼人有异动,导致霍尔木兹港没有按照计划拿到手,还有暴露背后主使者的风险,那一直躲在后面出坏主意的帝国海军就得走上前台了。

先封锁红海和波斯湾出口,再把战舰摆在霍尔木兹港外,与萨法维王朝谈谈一起对付奥斯曼的步骤。

理由嘛,太好找了,去年有两个文莱商人租用大明海船前往红海正常贸易,船上除了普通货物之外还带了几十箱烟草。

但在吉大港附近海域遇到了奥斯曼战舰的拦截盘查,船长和水手本以为没什么事儿,乖乖停了船。

可最终却酿成了一场悲剧,奥斯曼士兵在船舱里发现了烟草,然后按照苏丹颁布的禁令将船长和货主全都砍了头。其余人等施以鞭刑,苦役了半年才放走。

穆拉德四世是奥斯曼帝国的第17位苏丹,他的成长历程比较坎坷。5岁时老爹艾哈迈德一世病故,生母用尽全力才阻止了同父异母的哥哥登基,而是让叔叔继位,称穆斯塔法一世。

可是这位叔叔被艾哈迈德一世软禁了十多年,精神上出了点问题,凑合干了一年实在无法胜任,不得已还是把王位传给了穆拉德四世的哥哥,号奥斯曼二世。

如果按照汉人的传统,奥斯曼二世就是嫡长子,理所应当继承大统。但土耳其人的风俗习惯更接近游牧民族,有兄终弟及和能者为王的传统。

奥斯曼二世从小也是被父母按照王子的规格培养的,据说在文学艺术方面挺有天赋。可惜这种天赋在君王身上出现时,大概率会成为悲剧。

干了没几年,奥斯曼二世就在与波兰立陶宛联邦的战役中失利,被迫签署了比较屈辱的停战条约,结果被军方视为无能,发动政变给弄死了。

但这时候慕拉得四世还小,无法治理国家。可国又不可一日无主,只好又把疯疯癫癫的穆斯塔法一世推了上去,暂时占着位子。

半年之后军方和贵族们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让年仅11岁的穆拉德四世提前继位,政务由母亲代理,也就是垂帘听政。

9年之后,穆拉德四世的母亲又与军方产生了隔阂,继而引发政变。这次穆拉德四世没像哥哥那样被推翻,而是来了个大翻盘,把主导叛变的首领处死,顺势整顿了军事贵族集团,显示出了君王的能力。

在他当政之后又与波兰立陶宛联邦打了一仗,虽没获胜却也没输,双方再次签订了停战协议,约定一起对付哥萨克人和克里米亚汗国对黑海沿岸的骚扰,成了战略合作伙伴。

穆拉德四世深刻认识到奥斯曼帝国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东西兼顾,最终的选择是东方。并在1630年重启与波斯的战争,一口气攻下了大不里士,顺手又把法赫鲁丁二世斩首,占据了黎巴嫩和叙利亚地区。

总体上讲穆拉德四世是位很有政治手段、战略眼光、又比较严苛的国王。在他的统治下,奥斯曼民众不许使用酒精、烟草和可可茶这类有精神刺激作用的物品。

也正是这个禁令让奥斯曼帝国陷入了危险之中,因为在东边有个大帝国,正是这些东西的主要产地。如果不能通过陆路将酒精、烟草和可可茶销往欧洲,等于两条腿断了一条,会非常受伤。

常言说得好,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穆拉德四世恐怕并没意识到,距离遥远的大明帝国会因为这条禁令而对奥斯曼帝国下手,所有注意力全集中到了波斯萨法维王朝身上。

大明帝国从来都要求入境的别国商人遵守大明律法,但反过来却从来不曾遵守他国律法,走到哪儿都以大明律法为准。

现在这艘船长被杀、货物被收缴的大明商船,成了向奥斯曼帝国寻仇开战的理由。按照大明律法,销售和使用酒精、烟草、可可茶都是正常行为,别的国家商人死了管不着,但因为处决大明船长就不成!

当然了,这只是最后的解决手段。大明景阳皇帝常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算问题,能用战争之外其它手段解决的麻烦也不是麻烦。

只要丹麦人别把事情搞砸,将霍尔木兹港顺利拿到手,有了向波斯内部渗透的裂缝,帝国海军就不会正大光明的来寻仇,大明商船船长的死也就不再提起了。

但不会忘,什么时候需要了还会成为开战的借口。哪怕几十年之后,只要想,仍旧有效,保质期很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