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仙侠玄幻 > 全民学武在大明 > 第一百二十九章 余波

全民学武在大明 第一百二十九章 余波

作者:黄金知了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30 02:08:27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一日,大明浙江巡抚裕谦在自己官邸宴请两名特殊的客人。

这两个客人中,有一位大约三十多岁,刚猛威严,但谈吐文雅,和裕谦谈论起诗词歌赋来每一句都能点到位,时时引起裕谦赞叹。

另一位客人,不到二十岁,正是年轻不知收敛的时候,说起话来还算彬彬有礼,但一股出鞘宝剑般的锋芒是遮掩不住的。

这两位客人,自然是谢迅和李应元了。

当日两人侥幸从白蛇秘境逃脱,然后做了一番长谈,才把一切事情的前后缘由全部搞清楚。

等到前后真相全部弄明白之后,两个人都不由唏嘘不已,混元门从陈昆到谢迅,再到李应元,三个人的际遇都离奇曲折,竟比任何话本小说故事都要玄奇三分。

李应元从乾坤大挪移秘籍里找到的那封信,是由陈昆的师妹写的,正式后来嫁给明教教主杨行天的那一位。

那封信里写的正式这位名义上的师姑的绝笔信,写到早年在混元门的幸福生活,与成坤的暗中相恋,混元门覆灭之后绝望之下发出嫁给帮忙报仇之人的誓言,成为明教教主夫人之后跟陈昆的藕断丝连,直至在与陈昆私会之时被杨行天教主撞破,最后引起成昆和杨行天大战等事情。

本来杨行天的武功高出成昆甚多,但当时可能因为修炼某种特殊功法,全身血液倒流,十成武功竟发挥不出一成,竟被陈昆打落一座山崖,然后就失踪,连明教最高武功秘籍乾坤大挪移在打斗过程中失落。

明教势力庞大无比,陈昆和他的师妹知道铸成大错,原想找地方隐居起来,不让任何人找到。

只是,这位师姑此时又良心发现,悔恨无比,觉得对不起一直对自己呵护无比的丈夫,于是便给陈昆写这封绝笔信,回忆自己一生后就选择自尽。

谢迅和李应元都是聪明之人,之后发生的事情倒能猜个大概。

陈昆当年收谢迅为徒,又帮助他成为明教法王,原是想便于自己出入明教,刻意而为的,等到自己杀了明教教主,自己师妹又自杀,心里剩下的就是对明教的满腔愤恨,竟把一切都迁怒到明教身上。

只是,明教势大,光是谢迅这样的高手就有七八个,一流高手和教民更是无数,就是混元门当年最为势大之时也比不过人家的一个零头。

于是,陈昆的主意就打到自己徒弟身上,故意访问谢迅所在的谢家庄,又装着酒醉,屠杀谢家庄满门,只留下谢迅一人。

谢迅本来文武双全,在教中威望极高,是最有可能成为杨行天接班人的人选,但他此时被满腔怒火控制,全不顾教中的事务,竭力追查陈昆下落,正好落入陈昆的阴谋。

明教在原来的教主下落不明,最有可能的教主后继者不再顾及教中事务后,立即分崩离折,原来那些高层和高手们一个个竖起山头,争夺教主之位,一时间弄得腥风血雨,这么多年来竟是元气大伤。

谢迅这些年一直追查陈昆,但陈昆这人先不说人品如何,说起武功机变却是一等一的高手,忽而稍显行迹把谢迅引诱过去,忽而又销声匿迹,竟把谢迅耍得团团转,心中复仇的念头越来越炽盛。

直到这一次陈昆不知怎么就打听到原来的仇人武藏家族跑到定海去,本门传承秘宝琥珀金蝉佩也在武藏家族手里,便想着把武藏小太郎灭杀,再把琥珀金蝉佩也夺回来,就假意把李应元收为弟子。

这琥珀金蝉佩收藏着混元门数百年来收集的大量武功秘籍,甚至有用混元门武功晋升先天高手的关键内容等,陈昆在四阶大成境界停留许久,对这琥珀金蝉佩是势在必得的。

只是,这事后来的发展超出陈昆的掌控,武藏小次郎顺利击杀,却与琥珀金蝉佩失之交臂,最后让李应元拿到后又在白蛇秘境布置陷阱,最后跟谢迅合力斩杀陈昆,也算是世事真奇妙了。

陈昆在击杀武藏小次郎后受了重伤,找地方养好伤后应该是想立即动手,拿下李应元和琥珀金蝉佩的,没想到谢迅竟一路找来,陈昆就只能躲藏,不敢出面。

若论武功,陈昆也不会怕了谢迅,但谢迅毕竟是明教法王,手下有一干忠心耿耿武艺高强的手下,正面相逢,陈昆几乎没有脱身的可能。

谢迅也是狠人,找到李应元之后立刻明白如果想让陈昆现身,李应元和琥珀金蝉佩就是关键,便假意表示亲近,却又多次挖坑陷害李应元,当初就故意强闯定海县衙,把关键线索留给英吉利人,李应元此时也只能苦笑了。

还好,李应元应对得当,最后又找机会拿着琥珀金蝉佩回到杭州来。

谢迅就趁这机会怂恿李应元炼化琥珀金蝉佩,又教他炼化生死符的法门,却是逼陈昆现身。

在给李应元传授武艺的过程中,谢迅自然也在琥珀金蝉佩和混元道种等上面做了无数手脚,可以掌控李应元的方位。

陈昆在暗中观察,明白如果自己再不出手,李应元就会将琥珀金蝉佩炼化为己有,就算李应元一时不察炼化失败,金蝉道种也会随着李应元死亡而消失,明知道谢迅居心不良也要出手抢夺金蝉道种。

之后,青蛇寨的事情发生,李应元被困白蛇秘境,陈昆因为知道谢迅必在暗处等着他,不敢轻易现身,在使些手段引开谢迅后才敢进白蛇秘境寻找李应元。

谢迅这次也变得聪明了,假装被引开,到了中途又折返回来,刚好把陈昆给堵住,进而击杀陈昆。

陈昆和谢迅一番谋划,都没有把李应元放在心上,只是当做小卒子,没想到这小卒子也太过厉害,挖了陷阱差点把陈昆这样的绝顶高手给击杀,又逼得陈昆无法逃跑,只能跟谢迅拼命。

如果不是李应元的一番谋划,以陈昆的心性和机智必有很多后手,谢迅最后赶来也最多跟陈昆两败俱伤,很有可能还让陈昆借机逃跑了。

把这一切推算出来后,李应元和谢迅也呆立半响,没想到这事情暗中缘由如此复杂,牵连又如此之广。

谢迅原先了无生趣,本来有了死志,但在李应元一番劝说下,此时此景应该先去找寻失踪的教主杨行天,就算人死了,也要把尸首找到安葬,也算略尽人事了。

至于明教这些年的四分五裂,虽然不是谢迅所为,但也不是一点责任都没有,至少也要将明教诸多高手聚集在一起,解释前后经过,让他们再决定是继续这样争斗下去好呢,还是和好重振明教声威好呢,总之也得给人一个说法,不要糊里糊涂继续斗下去。

只要谢迅不是一心求死或一心出家,李应元就放心了,就央求着谢迅带他来见浙江巡抚裕谦,说明定海一事的经过,要不然堂堂平英策的作者还被官府通缉,那也太不像话了。

在裕谦面前,两个人的说法又做了调整。

就说是陈昆这位江湖大侠有感江南倭患严重,跟宋游击合作,派弟子打入定海倭寇内部打探消息,没想到英吉利人北上占领定海,便顺势又打入英吉利人内部,了解其虚实,并著作平英策献给官府。

谢迅和陈昆之间师徒反目,还是绝密的事情,就是明教之中也少有人知道,裕谦自然也是深信不疑,还对混元门三个人为明国朝廷鞠躬尽瘁,大加赞赏。

陈昆作为名门正派混元门的门主,在官府中人心目中倒比谢迅这个明教法王更亲近一些,裕谦看着李应元也觉得顺眼很多,一口承诺将原先对李应元的通缉令撤销,并答应给他一个官身。

官场上最重要的就是靠山,裕谦又不知道陈昆已被击杀,只道李应元身后站着陈昆和谢迅两大顶尖高手,对他颇为笼络。

虽说文人向来鄙视武夫,但到了裕谦这种高官,却明白顶尖武者的杀伤力,知道谢迅和陈昆这样的武者真要刺杀某人,那就是三公九卿六部尚书也不见得能抵挡,不会拿出对付寻常武将的那副嘴脸,反而有很多嘉许。

李应元趁机提出希望得到定海知县的职位,帮助裕谦完全解决定海英吉利人的问题。

裕谦觉得诧异,但也没有完全拒绝,只说一切都要按照规矩走,没把话说死。

明朝到了此时已经是风雨飘摇,不管是北方的满人政权,还是西北的农民军,都无法抵御,尽显末日景象,原先的一些官场规矩早就崩坏,买卖官职的事情变得很是平常。

定海知县本来也不是什么紧要职位,李应元如果是普通的秀才,找对了门路,花个七八千两银子,估计也能捐出个知县。

至于现在,定海都被英吉利人占领,原来的知县被软禁,这个职位就更不值钱了,或者说就算白给,也没有人愿意拿到这么个没用又危险的职位。

等到谢迅和李应元从巡抚官邸退出,便有位姓白的师爷,和李应元密议一番,告诉他应该给哪些人送钱,分别送多少钱,又怎么送,把这些门路都给他讲清楚。

李应元请这位白师爷做幕僚,上下打点,前后花了一千二百多两银子,十多天后果然拿到定海知县的任命状。

谢迅拿着那份任命状翻看,表情有些复杂。

“师弟啊,这定海明显是个火坑,你又何必往里跳呢。你要真想当个官,过过瘾,也该找个富县当去,怎么就找了个被外夷占领的县呢?”谢迅问道。

李应元把任命状仔细收起来,叹了口气,道:“这定海之事与我有莫大因果,却是要了结的。

原先我跟裕谦巡抚提起当知县的事情,本来只是试探他,如果他不同意我当知县,那我踏踏实实就把这事情放下,修自己的武道去。

但既然他答应我当这个知县,我就要了结了这桩因果,不然恐怕以后成为心魔。

师兄放心,这定海之事复杂无比,一不小心就可能跌得粉身碎骨,师弟对这些也是明白的。”

谢迅原先对李应元从没有真心相对过,还多次挖坑和利用李应元,但在大仇得报后却对李应元的帮助有感激之情,又觉得有些愧对李应元,对这个便宜师弟倒是比以前真诚得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