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浴血国门之无名碑 > 第427章 上甘岭战役,第一阶段!

浴血国门之无名碑 第427章 上甘岭战役,第一阶段!

作者:花是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6:16 来源:平板电子书

..

全面俯瞰铁原地区。

铁原的北面,有一处偌大的平原之地。

这一处平原,就是那平康大平原了。

如果你把平康大平原放在桌上。

那么,大平原的下方,有四座山形成一条直线。

整体大局,犹如一个‘旦’字。

‘旦’字的‘日’,就是平康大平原。

‘旦’字下方的一横四座山,从左往右依次是:

白马山、西方山、五圣山、注字洞南山。

白马山,属于敌人。

西方山、五圣山,属于咱们。

注字洞南山,属于敌人。

在秋季战术反击战打响的时候。

志愿军战士预对白马山和注字洞南山下手。

如果成功,那么志愿军‘旦’字下方的防御阵线将完全拉直。

但是如你所见。

三十八军白马山失利,没能拿下白马山。

于此同时,十五军将火炮口朝向注字洞南山。

就在十五军即将发动对注字洞南山的秋季战术反击战的时候...

雷响了。

咱们都以为,米军机械化部队会从西方山扎入平康大平原。

但是万万没想到。

范弗利特选择了山路崎岖,不利于机械装甲展开的五圣山。

于是我们再细看五圣山。

五圣山再往下方移动,有两个高地。

米军想要推向五圣山,必须经过这两个高地。

这个高地没有名字,只以海拔高度命名。

从左往右,他们分别是597和537高地。

两个高地,共计3.7平方公里。

597高地和537高地就像五圣山的两座大门。

因为597高地看起来像三角形,遂被米军称为‘三角山’。

因为537高地有许多神出鬼没的志愿军狙击手,遂被米军称为‘狙击兵岭’。

那么。

咱们一直说的‘上甘岭’,又在哪里?

597和537高地中间,3.7平方公里的一处山洼里,有一个小村庄。

这个小村庄,就叫上甘岭。

相对,上甘岭的隔壁村名叫下甘岭。

我们听见‘上甘岭’这个词语,第一印象应该是‘山岭’。

但其实,上甘岭是一个小村庄的名字。

并非一座山的名字。

地势简要概略。

接下来,让我们再看看敌我双方。

到底是谁在这里战斗。

战斗的开始:

白马山:志愿军38军vS南朝第九师。

西方山:志愿军15军44师vS米七师。

五圣山:志愿军15军45师vS米七师31团、南朝第二师。

注字洞南山:志愿军15军45师vS南朝第二师。

而小小的537高地和597高地,志愿军仅各派一个连防守。

那么...

为什么说志愿军算错了范弗利特的进攻方向。

战斗打响前。

范弗利特派米七师九个连直扎西方山。

东海岸,从曰本行驶来航母群接近半岛库底,营造抢滩登陆,侧击后翼的姿态。

而如你所想,这些都是佯攻。

炮声打响后。

米七师31团与南朝第二师进攻597和537高地。

这个米七师31团,是不是很眼熟?

不错,就是第二次战役,长津湖战役中,那个连团旗都被志愿军缴获的北极熊团了。

接着。

回到主角的身上。

为何李长明马不停蹄进入五圣山地区?

其实志愿军的秋季战术反击战并没有完全结束,志愿军的战术反击战一直持续到10月月底。

【注:52年10月31日,志愿军秋季战术反击战第二阶段结束。共对48个目标反击58次,占领11个要点,毙敌1.89万余人。】

但是如果想进入那上甘岭,就必须趁早进去。

在上甘岭后方,二十五公里外是大平原,可以车运。

二十五至二十公里一段,靠马运,走山路。

上甘岭炮声打响后。

二十公里以内,只能靠双脚。

因为敌人在这里搭建了十道炮火封锁区。

这不是虚构的数字。

而是范弗利特以320门大口径火炮、40余辆坦克、50余架飞机对15军30公里阵地范围火力轰炸。

也如你所想。

在炮火封锁下,597高地和537高地这两个处的志愿军连队最初便是在孤军作战。

现在。

地理地势介绍完毕。

敌我双方清澈分明。

主要人物也进入五圣山地区。

让我们正式踏入...

上甘岭战役第一阶段。

代号:摊牌行动。

表面阵地争夺战!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