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岳父关羽,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 > 第095章 被揍了还要我给刘备磕一个?萧和:我自有指江为誓的底气!

震惊的不光是孙权。

吕蒙,凌统,徐盛等众将,无不大吃一惊,刀刀刃般的目光,齐刷刷射向鲁肃。

这一刻,众人皆以为自己耳朵听错了。

咱们刚被刘备打得灰头土脸,折了那么多士卒不说,还赔上了程普这员德高望重的老将。

这得是何等耻辱啊!

大家伙儿可都憋着一口气,盼着孙权再调精兵来柴桑,杀回夏口一雪前耻。

你鲁肃倒好,不想着雪耻便罢,竟然还要劝主公向刘备认怂!

骨气何在?

尊严何在!

孙权的质问,诸将的眼神中,自然明显都暗含责怨意味。

鲁肃却不为所动,神色平静的解释道:

“主公误会了,肃的意思,并非是想叫主公向刘备认错求和,仅仅只是与刘备重修旧好,两家就此握手言和而已。”

孙权激动的脸色,稍稍缓和了下来。

握手言和跟认错求和,还是有区别的。

后者是以失败一方,低声下气的向刘备恳求休战,脸面自然是别想要了。

前者是以平等身份提出罢兵,而非恳求,至少面子上能过得去。

孙权捋着紫髯,情绪渐渐冷静下来。

诸将却愤慨依旧,哗然四起。

“我军若胜,与刘备遣使讲和,那才能保住我江东颜面,保住主公的威名。”

“今遭此大败,握手言和跟认错求和,又有什么区别?

“只要跟刘备讲和,我们皆要遭世人嘲笑,子敬你这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凌统第一个跳了出来,一通怒怼鲁肃。

“公绩言之有理,只要与刘备罢兵,于我江东而言便乃耻辱!”

徐盛也跳了起来,愤然道:

“盛等不能舍身用命,为主公吞并荆州,伐灭三刘,若就此连累主公向那大耳贼求和,实乃吾等奇耻大辱也!”

“我徐盛宁可提本部兵马,杀回夏口与刘备决一死战,纵然舍得这条性命,我也决不愿看主公受此大辱!”

这两个刺儿头一带头,董袭,贺齐等诸将,皆是跳了起来,个个慷慨激昂的要杀回夏口再战。

孙权却并未被感染,诸将越是愤慨叫战,他眉头却反倒凝聚更深。

鲁肃绝非一味耿直,不懂圆滑之人。

他的目光,由始至终都在观察着孙权情绪变化。

眼见孙权沉默不表态,鲁肃便知道,自己的提议正中孙权下怀。

“胜败乃兵家常事,岂能因一时之败,便乱了方寸,意气用事?”

鲁肃陡然间一声厉喝,打断了众将的愤慨。

堂中鸦雀无声,众人目光再聚向鲁肃。

“我军两度失利,兵马死伤数万,军心士气连遭重创,钱粮军资折损无数,不说伤筋动骨,绝对也称得上是伤及了元气。”

“诸将皆是经久沙场,熟读兵法的名将,我就问诸位一句,我军这般情况下,当真还能强行与刘备再战吗?”

诸将哑火。

鲁肃一通大实话,用冰冷的事实,泼灭了凌统等人的无脑叫战。

“就算我军需要休养士卒,重整旗鼓,我们也无需去向刘备求和啊?”

“难不成,不与那刘备求和,他还敢率军来攻我江东不成?”

被打脸的徐盛不服,又找到了新的借口。

只是那份愤慨气焰,却比先前弱了不少。

诸将纷纷点头,附合徐盛所说。

“首先我要纠正文向你一下,我从头到尾都只是说与刘备讲和,从未提到过求和半个字。”

“其次文向你说的也不错,刘备现下尚有曹操屯兵宛城,他主力大军始终被牵制于荆北,以夏口刘军现有兵力,确实不敢来犯我江东。”

话锋一转,鲁肃向孙权一拱手:

“肃所以提请主公,向刘备遣使讲和,重修旧好,真正用意,乃是为了救回程老将军呀!”

此言一出。

徐盛,凌统等众将,瞬间彻底哑火,再无人敢唱反调。

孙权亦心头一震,蓦然明白了鲁肃苦心。

程普他不是战死,他是被刘备所俘!

那可不是别人,可是他孙氏三代老臣,乃是江东武将之首啊。

这样的人身陷敌手,你能不救?

你若不救,置其生死于不顾,手底下人会怎么想你?

大家会不会想:看吧,连程老将军这样的元老,咱们主公说放弃就放弃了,何况是咱们这些人。

会寒了人心啊…

所以他不能不管程普,必须想尽办法,将程普从刘备手中索回。

若互为敌人,刘备就算再大度,又怎么可能放回程普?

唯有遣使讲和,两家重修旧好,恢复到了盟友关系,刘备才有理由将程普放归。

这便是鲁肃的良苦用心。

孙权踱步于堂中,思绪翻滚,权衡起了利弊得失。

向刘备请和吧,颜面无光,遭人耻笑。

不请和吧,就等于放弃了程普这位元老,会寒了众将士人心。

面子与里子,不可兼得呀…

权衡良久。

孙权长吐一口气,略显苦涩的一拂手:

“德谋老将军事我孙氏三代,劳苦功高,忠贞不二,吾若弃之不顾,岂非成了薄情寡义之主?”

“罢了罢了,子敬,你就速往荆州一趟,说服那刘备重修旧好,尽全力将德谋老将军营救回来吧。”

鲁肃暗松一口气,面露欣慰,拱手赞道:

“主公能屈能伸,重情重义,真乃雄主也!”

凌统,徐盛等诸将,虽憋了一肚子火,却无人再有异议。

孙权脸色稍有好转,却又面露几分顾虑:

“吾用尔等计策,两度兵伐夏口,那刘备必怀恨在心。”

“如今他刚大胜一场,必是骄狂自负,子敬你有几分把握,能说服那刘备言和?”

鲁肃脸上却掠起几分自信,淡淡笑道:

“刘备的大敌始终是屯兵宛城的曹操,且南面刘琮尚握有大半个荆州,随时可能再度挥师北上进攻襄阳。”

“肃相信,以刘备之理智,必会答应讲和,与主公重修旧好。”

听得鲁肃这番话,孙权心中便有了底气,遂不再犹豫不决。

当下孙权便亲自修书一封,令鲁肃当晚便启程西去,再往荆州。

孙权亲自出城往渡头,将鲁肃送上了船。

目送一叶扁舟消失在夜色,孙权沉吐一口气,脸上掠起一抹幽怨之色。

“公瑾啊公瑾,你当真是令吾太失望了,若非是你屡战屡败,吾焉能受那大耳贼羞辱呀,唉——”

夏口水营,中军大帐内。

关羽与萧和已经在对账,清点着这一役的战果。

“此役我们在夏口一线,截击俘获了约有四千余江东降卒,加上苏飞成建制归顺的五千水军,总计约收降了九千余江东士卒。”

“此外,除苏飞主动归降外,我们还俘获了丁奉等六员敌将…”

赵累高举着账册,将战果一一禀明。

关羽轻捋着美髯微微点头,显然对这般战果相当满意。

九千俘虏啊,且全部都是精通水战之士,这若是收编为己用,短时间内就能大大提升自家水军实力。

“原来这个丁奉,竟也被云长将军生擒了?”

“主公早晚要与孙权全面开战,这大江之上交锋,以水战为先,我军中精通水战的猛将,自然是多多益善。”

“此人有名将之姿,又新入江东军未久,并非孙权死忠心腹,若稍加安抚应该能为主公所用。”

萧和的关注点并不在那九千降卒,而是丁奉这员年轻小将身上。

毕竟曾经那段历史中,这位可是吴国后期的顶梁之柱!

关羽眼眸中闪过一道奇色,显然没料到,萧和会对这个丁奉如此看重。

甚至还给出了“名将之姿”的评价!

不过转念一想,自家这位军师兼未来女婿,素来是能掐会算,对天下人天下事皆洞察秋毫。

他说这丁奉有名将之姿,那便一定有吧。

“这个丁奉以区区二十条船,便敢正面迎击我一万水军,这份勇气吾确也甚是欣赏。”

“既是伯温军师认定,此人有名将之才,那吾这就将其送往襄阳,交由兄长来收服其心吧。”

关羽自知论魅力,自己远不及刘备。

收服降将这种事,还得刘备亲自下场。

“这个丁奉的家眷皆在江东,只怕他就算归降了主公,也不能安心为主公而战。”

“还有,这些江东降卒,除部分江夏人之外,多也乃是江东人,妻小皆在江东,收编其身容易,收取其心只怕是难呀。”

赵云却一声慨叹,如此提醒道。

这一番顾虑,正好提醒了关羽。

“子龙所言不无道理。”

“伯温,吾记得你在给苏飞那道招降书中,可是指江水为誓,必会将他和五千降卒的家眷,全都接到荆州来让他们团聚。”

“现在回想起来,吾当时该提醒你,莫要立此重誓才是。”

“这么一来,你为了招降那五千人,岂非要背负言而无信的骂名?”

关羽提起了这桩旧事,言语间颇有几分自责之意。

赵云,魏延等众将,齐齐看向萧和,神情皆也凝重起来。

汉人重誓!

何况还是指江为誓这种重誓!

自家军师有违背誓言,为天下人不耻的风险,岂能不令众人为之忧虑。

“云长将军,子龙,你们莫要担心。”

“我那句指江为誓,可不是随便写写,只为用来诱骗苏飞和那五千降卒的。”

“我既是敢写,自然有把握将他们的家眷,全都接过来让他们团聚。”

“还有丁奉和其余降卒家眷,也是一样。”

萧和不紧不慢的呷一口汤茶,嘴角掠起几分别有意味的笑意。

众人精神一振,无不面露奇色。

关羽眼眸一睁,急是问道:

“伯温军师,你有何手段,竟能将苏飞等降将降卒家眷,从孙权手中接来荆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