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早安大明 > 第547章 帝王的不得已,徐阶的狂怒

早安大明 第547章 帝王的不得已,徐阶的狂怒

作者:迪巴拉爵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6: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帝王最看重的是什么?毫无疑问是国祚。

哪怕是再败家的帝王,再蠢的帝王,依旧会以维系国祚为人生第一目标。

当然,能否做到是另一回事。

道爷的脾气……怎么说呢!按照他的秉性,既然和群臣开战,那就不胜不收兵。可君臣多番交手后,他却隐入西苑,推出严党作为君臣之间的隔离墙,以缓和局势。

能让道爷隐忍的,一是国祚,二是亲人。

所以当蒋庆之说苏松等地不在手中,大明必然会亡时,黄锦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道爷静静的看着他,可越是如此,黄锦就越担心那平静下可能在酝酿的雷霆。

蒋庆之也平静的看着道爷,虽然心中有些打鼓,但他知晓,一旦退缩,道爷又会回到以北方为主的治政格局中。

当初太祖高皇帝建都南京,除去地理位置的因素之外,便是考量了南方富庶,钱粮趁手的缘故。

而成祖皇帝迁都北京,是出于对后世儿孙的担忧之心。

他担心南京离边塞太远,儿孙们远在南京,不知草原异族的强悍。当异族叩关,北方岌岌可危时,人还在南京宫中开趴体。

“大明当下最大的威胁是北方异族。”道爷缓缓开口,“南方是富庶,可那也是大明的南方,谁敢谋反?谁敢割据?”

他的眼中闪过讥诮之色,“那些蠢货不知朕为何一再清洗整顿京卫,却对南方卫所糜烂视而不见……”

蒋庆之看到了他眼中的讥诮之意,心中冷了半截。

道爷是故意的!

“北方物产不及南方,且直面草原异族,故而无法倾力于农耕。南方有钱粮,可北方有刀子!”

道爷的眸中多了冷意,“若是南方那些蠢货敢于试探朕的底线,那朕便会让他们看看朕手中长刀的锋锐!”

北方拿着刀枪,南方拿着钱粮。

北方为南方扛着凶残的草原异族,让南方能安心发展。而南方为北方大军提供钱粮。这是一个互补性的地域结构和经济结构。

蒋庆之想到自己多次提及南方卫所糜烂不堪,若说北方官兵是看门犬,那么南方官兵,那真是连狗都不如。

家里进贼了狗会狂吠。而南方官兵连叫都不叫。

道爷却态度暧昧,每当这个时候,他仿佛记忆力就会出现中断,忘掉了南方。

原来这一切都是他有意为之。

“南方有钱有粮,若是再手握强军……这个大明才会真正的危矣!朕在京师也会寝食难安!”

我还是嫩了些!

蒋庆之低头盘算了一下。

历史上南方士大夫们一直在努力和帝王争权夺利,可直至崇祯帝殉国,南方士大夫才得偿所愿。

而支撑帝王的便是枪杆子。

握住了枪杆子,帝王才有和南方士大夫们叫板的底气。

而万历帝……

蒋庆之想到了历史上派人去南方收税,结果被士大夫们打的满地找牙,自家郁郁寡欢绝食数日,最终只能收回派驻各地税监的那位侄孙。

他突然发现一个问题。

大明帝王大权旁落正是始于嘉靖帝之后。

“太祖高皇帝乃马上帝王,立国后予取予求,可依旧在士大夫们那里碰壁。那些人宁可抱着蒙元的牌位,也不肯出仕为大明效力。太祖高皇帝的回击便是杀贪官如杀狗!”

道爷的声音在殿内轻轻回荡着,“建文帝……那位被儒生哄的晕头转向,立足未稳便发动削藩,引发靖难之役……”

“道……陛下。”蒋庆之干笑着,心想您可是成祖一系的,这么说合适吗?

“那都是命数!”道爷看着他,“朕说过,人一生的命数早已注定,从你一言一行,一饮一啄……皆是因果。建文帝重用黄子澄等人,这才有了成祖靖难登基。记住,这是因果,也是命数!”

“是。”蒋庆之心想什么都是命数,那这人还做事干啥?

道爷仿佛知晓这厮在想什么,“真到了要你动,要你倾力而为之时,你就算是万念俱灰,老天依旧会有法子让你振作起来。而这也是命数。”

蒋庆之单手托腮,“是。”

道爷喝了口茶水,觉得有些冷,便轻轻顿了一下茶杯,黄锦赶紧令人去弄热茶来。

“成祖皇帝在位时,君臣之间无时不刻不在争斗。不过成祖皇帝却能用自己的威望压制群臣。”

“之后的帝王,宣庙力不从心,北方由攻转守。随后帝王式微之势再难挽回。”

宣庙指的是明宣宗朱瞻基。

“陛下。”黄锦送上茶水,道爷接过,喝了一口,消瘦白皙的脸上多了些血色,“土木堡之败,把大明帝王的脊梁骨都打折了。从此后,帝王渐渐被压制……你登场,我下台。我登场,你滚蛋……”

这说的是朱祁镇和朱祁钰两兄弟,土木堡之败,朱祁镇被瓦剌俘获,朱祁钰登基。瓦剌没想到大明会这般拒绝,又不愿养着朱祁镇这个废物,于是最终放归。

后来的故事……令人一言难尽。朱祁镇复辟,于谦身死。

“再后来,帝王就成了文臣圈养的玩物。”道爷讥诮的道。

这话指的应该是武帝,也就是朱厚照。

这位帝王短短的一生都用在了脱离文官的束缚上,最终落水,染病而亡。

“由此你想到了什么?”道爷问道。

蒋庆之脱口而出,“谁掌握了枪杆子,谁便是帝王!”

这话犯忌讳,但道爷却颔首,“太祖高皇帝与成祖皇帝皆掌握了军队,故而令行禁止,言出法随。之后的帝王却被困在深宫之中,军队渐渐沦为看门狗,且不在自己手中。若是不肯与文官妥协,便是傀儡!”

蒋庆之从未从这等角度去琢磨过大明的国势,心中不禁巨震。

“朕登基之后,也曾奢望过与文臣联手,可杨廷和却给了朕一巴掌。从那时起,朕就知晓。帝王与文官之间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便是西风压倒东风。再无第三种可能。不,有。”

蒋庆之轻声道:“不低头!”

这不就是当下道爷和文官,以及士大夫之间的关系吗?

“朕不肯低头,他们也不肯,就这么僵持着。但谁受损?”道爷问道。

“江山社稷!”蒋庆之渐渐进入了一种状态,“由此可见,帝王需掌控军队,其次,必须杀伐果断。另外,必须要压制文官!”

嘉靖帝点头,“朕说那么多,是想让你知晓,苏松等地是要害,可朕当下并未掌握足以令那些人低头的刀枪,若是骤然发动,定会引发反弹。南方若是糜烂……”

“大明危矣!”蒋庆之觉得自己有些嫩,他挠挠头,“是臣想简单了。”

按照他的想法,就该趁着此次苏州府民心在己方的机会,朝中从军政入手,把苏州府控制在手中。

随后以苏州为基地,不断向四方扩张,一步步蚕食南方。

可如今看来这个想法过于理想化了。

万历帝不是软弱,而是面对局势无可奈何的选择了低头。

张居正近乎于摄政般的统御大明多年,万历帝威望由此被极度削弱。等自己亲政后,却发现自己面临着一个内部势力纷杂,帝王无法掌控的局面。

戚继光为何被冷落?

此刻想来,难免有万历帝想清洗张居正一系人马之意。

君臣之争,让一心报国的戚继光只能黯然下台。

再后来的帝王就纯属成了孤家寡人,为何魏忠贤能得重用,真是帝王昏聩?

蒋庆之觉得历史的迷雾被自己撕开了一条缝隙。

道爷在等着蒋庆之开口,等了半晌没回应,仔细一看,这厮单手托腮,脑袋一点一点的,竟然睡着了。

黄锦想叫醒蒋庆之,道爷微微摇头,指指不远处的炭盆。黄锦端来放在蒋庆之身侧。

不知过了多久,蒋庆之悠悠醒来。

道爷在看奏疏,黄锦站在边上,手中拂尘有一下没一下的甩动着。

吸溜!

蒋庆之吸了一下口水,“臣无状。”

“回去歇着,对了黄锦,把那东西给他。”

道爷放下朱笔。

蒋庆之接过一个盒子,打开看了一眼,“脂粉?”

“这是女子护肤的东西,管用。”道爷说道:“回去好生歇一阵子。”

蒋庆之起身,伸个懒腰,黄锦忍不住翻个白眼。

道爷突然问道:“熊浃被你救醒,为何不说?”

蒋庆之看着手中的脂粉盒,“臣觉着是分内事,忘了。”

蒋庆之一脸困意,掩口想打哈欠。

“去吧!”道爷眸中多了暖意,“回头朕让御医去给你诊脉……莫要做那等怪模样,你那身子骨孱弱,此次远行归来,定然有所损耗。”

走在西苑中,蒋庆之活动着腿脚,觉得精气神在渐渐回归。

而在直庐外,此刻徐阶正在接受几个官员的示好。

“……阁老整日往来于直庐于礼部之间,下官却无所事事,真是羞愧难当。”

“最近朝中暗流涌动,下官不知当如何。阁老但凡有所示,下官唯马首是瞻。”

徐阶温润如玉的听着,要想把严嵩和严党拉下马来,他需要无数帮手。而这等示好的官员,虽说不会为了他赴汤蹈火,但站在他的身后摇旗呐喊,也能壮大威势。

“朝中如今七成都赞同阁老执掌吏部,此事定然板上钉钉了。”

一个官员笑道:“听闻那位老天官……怕是不久了。”

众人都笑了笑。

徐阶不想听这些露骨的奉承,刚想进去,就见有人急匆匆跑来,是严嵩的随从。

随从进了值房,徐阶止步,身后几个官员亦步亦趋……

“元辅,熊浃醒来了。”

徐阶右手猛地握拳。

“咦!是哪位御医出手救了回来?”这是严世蕃的声音。

“是长威伯!”随从说道:“长威伯才将回京便去了熊家,不知他如何出手诊治的,随后熊尚书便醒了过来。御医方才进宫,说是一副药让熊尚书发了汗,不出三日,定然能康复。”

“爹。”严世蕃的声音中带着喜悦之情,“熊浃康复,徐阶指望落空,蒋庆之果真是咱们的福星!”

里面出来一个小吏,干咳一声,“徐阁老。”

值房内的声音戛然而止。

徐阶面无表情的回身。

那几个官员仿佛是学会了遁法,竟然瞬间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不远处,一个年轻人正负手笑吟吟的看着他。

徐阶开口。

温润如玉,却恍若带着无尽寒意。

“长威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