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晚唐浮生 > 第六十三章 劝降与消息

晚唐浮生 第六十三章 劝降与消息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1:18:40 来源:小说旗

“使者好大的胆子,不怕被我祭旗么?”蕲县某座高门宅院内,氏叔琮颇堪玩味地看着夏军使者,问道。

亲兵们面无表情地站在他身后,顶盔掼甲,手握利器。

“我特为氏都头解忧而来,怎么会被祭旗?”使者哈哈大笑道。

使者名字叫裴冠,裴远之子,看着颇为年轻,其实也只有二十来岁。

裴远目前还在唐邓随幕府任职,名为赞画,实为监军。此番出征,他也跟着折宗本出来了,献了不少计策。

“我有何忧,还需使者教我。”使者的反应都在氏叔琮预料之内,他好整以暇地问道。

“如今之局,梁地全境烽火,想必氏都头也能看到。”裴冠清了清嗓子,道:“我大军三路伐梁,数月以来连战连捷,北路克旋门关、汜水,进抵河阴,袭扰郑、汴;中路屡破庞师古,杀贼逾万;南路进展神速,下蔡州、破颍州,降张全义、戴思远,杨师厚之辈闻风而遁。此三路大军,氏都头以为如何?”

“使者言过其实了。”氏叔琮笑了笑,道:“北路葛帅统兵数万,已经把范河压了回去,何言连战连捷?中路李唐宾与庞帅隔河对峙,两边堡寨林立,互有杀伤,就是个持中之局罢了,谈不上优势;南路确实有所进展,但还需要时间。据我所知,威胜军折宗本攻丁会营垒不克,被打了个反击,损兵两千余人。亳州失地,杨师厚也在渐次收复。也就戴思远不知兵,张全义不善战,被捡了个漏子罢了。回到宿州这边,贵军兵不满两万,攻城不利,束手无策。依我看,这仗还得打很长时间。”

“呵呵。”裴冠笑道:“敢问氏都头还能西进否?军中将士鼓噪,群情不安,皆欲回返。贵部不能西进,我部回返之后,便击破杨师厚,再夺亳州,你待如何?”

“昔年官渡之战打了一年,前期袁绍也很张狂,然相持六个月后,最终败北,十万大军损失殆尽。”氏叔琮说道:“这仗,还有得打。”

“公既提及官渡之战,想必梁王以曹操自比。可如今粮道受袭扰的却是贵军。庞师古十余万大军屯于许州,陈许便是再富裕,经此数月之后,也足堪疲敝了。”裴冠说道:“郑州百姓多有逃亡汴、滑者,亦疲敝得很,不知梁王还有多少粮草可转运至陈许。”

“君不知魏州去岁送粮百万斛至汴州?”氏叔琮惊讶道:“昔年曹公可无此外援。”

裴冠笑了笑,避过这个话题不谈,又道:“听闻兖州朱瑾纵兵劫掠,感化军节度使张廷范屡请都头回援。又有淮人数千北渡泗州,徐宿可没那么安稳哪。”

氏叔琮笑道:“待我大军回援,可一鼓而破矣。”

见裴冠还要说话,氏叔琮摆了摆手,道:“不和使者绕圈子了,说吧,所来何事?”

“特给氏都头带来一场造化。”裴冠说道。

“继续讲。”

“氏都头镇徐宿多年,深受军士爱戴,或可为感化军节度使。”

“哦?这个使相职位是折宗本给的,还是邵树德给的?”氏叔琮问道。

“当然是夏王许诺的。”裴冠这话倒也不假。

事实上邵树德提前交代过,感化军可以许给氏叔琮,许州赵氏若愿降,可继续担任陈许节度使。他当时还自嘲,十年前一个节度使都不许,全部自己吞下,十年后,妥协了太多,和朱全忠一个样了。

裴冠有些不理解,朱全忠名下的附庸藩镇,独立性很差,控制还是比较严密的。除了张全义之外,河阳、宣义等镇的财货尽皆送往汴州,军士精壮亦编入宣武衙军之内。甚至就连各镇的衙军,也是挂羊头卖狗肉,以汴将为主。

朱全忠,明明没有妥协啊,夏王为何这么说?

不过这都不是重点了,重点是夏王给了承诺,想要迅速瓦解梁军。至于后面怎么收场,可参照陕虢。

“夏王倒是挺康慨。”氏叔琮笑道:“可我听闻,陕州李璠已经去职。此人以父礼侍奉夏王,竟然也容不下。我若出镇徐州,便是侥幸当个几年节度使,一旦夏王腾出手来,怕是也落得和李璠一样的下场。”

关西那些个藩镇,像邠宁、金商那些有名无实的节度使他就不提了,李璠、李孝昌、东方逵三人,作为邵树德的附庸,不能说不尽心竭力,但到了最后是什么下场?

各镇选送精锐入夏军。

衙军被派到蛮荒偏僻之地戍守,一有反弹,即行镇压。

各镇武人被不断派到战场上消耗。邵树德对附庸藩镇的财货需索无度,让节度使们无钱维持原有的军队规模。

如此消磨数年,最后一口吞下。

邵树德的斑斑劣迹,天下军头都看在眼里。任你巧舌如黄,又有何用?

“氏都头多虑了。夏王……”

“罢了,不用说了。”氏叔琮抬手止住,道:“我放你回去。你就和契必章说,他释我军士,散播谣言,乱我军心,算他棋高一着。但飞胜、雄威、控鹤两万虎贲仍在,他若不服,便来与我一战。若不战,哪来的回哪去,咱们井水不犯河水。”

严格来说,氏叔琮这话就已经很“不忠”了。朱全忠要求你增援颍州,结果老巢一出事,你就急着跑回去了。虽说有军士哗变的威胁,但确实没完成朱全忠交代的任务,这是怎么也没法洗的。

所谓“井水不犯河水”,那不就是拥兵自重观望那一套么?谁还看不出来啊。

氏叔琮在后世历史上被朱全忠找借口杀掉看来也是有原因的。弑君那脏活,为何不找别人来干?偏偏就蒋玄晖、朱友恭、氏叔琮三人。

“来人,送使者出城。”氏叔琮大手一挥,道。

******

襄城大营在二月二十八日收到了郓镇军乱的消息。李唐宾将几份重要的军报一起锁在木盒内,然后交给信使,送往邵树德处。

国朝有制,紧急军情,一般由五百里加急信使传递。特别重要的军报,信使日行七百里。比这还重要的,大概就是杨贵妃吃的荔枝了,这是最高级别的“军情”,信使每日传递的距离甚至超过七百里,基本就是玩命了。

从襄城传递到凉州,按照正常五百里加急的速度,也就五六天的时间即可送到。

信使出驿站后,以最快速度,不惜马力冲往三十里外的另一个驿站。到地点后,换马、换人继续冲,一站站接力循环。

驿站体系,对一个政权来说可谓至关重要。

邵树德收到消息时已经是三月初五,此时他刚刚翻越合黎山峡口,正与随军的各部蕃人打猎练兵。

合黎山是霍去病击败匈奴的地方,如今又有一位汉家大将于此会猎,只不过大家都叫他可汗,也是滑稽。

其实邵树德收到的消息不止一份。

今天早上有柔州传来的军报,阴山鞑靼、黑车子室韦、西奚、回鹘、吐谷浑数万骑犯境,契必部损失牛羊丁口数万,紧急求援。

淮西节度使折嗣伦急报,杨行密以四万余精锐为中坚,大肆征发安、黄、蕲三州土团乡夫,集兵八万余人,围攻安州、平靖关、礼山关等地,彻夜不休。另遣徐温等将各领精兵数百至千余不等,循山中小道,不带辎重,轻兵疾进,大掠诸县,淮西震恐。

当然最令他震怒的还是郓镇军乱。但这事又怪不了谁,或许只能怪朱瑄和朱全忠,若无他俩搞事,何至于此。

“契必部向我求援,可以理解。”邵树德将军报交给陈诚后,说道:“但折嗣伦这个求援信可不寻常啊。”

毫无疑问,这是越级上报,甚至可能得到了折宗本的默许。

“大王,此仆之过也。”陈诚叹道:“行密如此丧心病狂,放着钱镠不打,来打折嗣伦,难以理解。”

唐邓随、淮西诸州残破,兵力就那么多,为了配合伐梁战争,必然要做出侧重。陈诚建议唐、光二镇出动主力配合李唐宾,以偏师防御杨行密。如今看来,杨行密不断加注,决心出乎意料。

“陈长史有过,我亦有过。”邵树德道:“李克用如此之快便反悔,令我始料未及。义兄这人好面子,重情义,他答应之事,不至于这么快就反悔,中间必然发生了什么。”

陈诚点头同意。

伐梁之战,本已现大胜的曙光,如今竟然横生波折,眼看着又要僵持下去,非常可惜。

“陈长史,南线可否益兵?”邵树德问道。

“大王是指……”

邵树德遥指山下正在追逐猎物的蕃人,道:“这些人自然是不成了。便是前阵子去过的凉州洪源宫部属也不太行。不过他们可以去柔州,那是他们的主场。李克用言而无信,好生烦人。他怕是不知道我有多少蕃部,这次便让他见识下真真正正的草原可汗的打法。”

草原可汗的打法,自然是赶着牛羊、大车,走到哪,打到哪,放牧到哪。

南北朝那会,胡人大举南下中原。各部落打仗时争夺城池,打着打着,各自散了,我去东门放牧,你在西门放牧,然后接着争夺城池,可谓奇葩——奇葩的背后是中原已化为牧场,胡风浸染,百姓流离失所。

“大帅欲亲征柔州?”陈诚问道。

“不去了!”邵树德说道:“传我命令,于柔州组建阴山行营,以杨悦为招讨使。沙碛、河西诸部出动三万丁壮,告诉他们,三万人都给我凑足了马匹,不要弄一些步兵湖弄我。六大巡检使部落出丁三万,陇右镇……”

邵树德沉吟了一下,断然道:“陇右镇出二万骑,走六谷北上。此八万骑,至柔州集结,统一归由杨悦指挥。”

“黑矟、金刀、飞熊三军,一并至柔州听命。”

“大王,这么多蕃部,还要赶着牛羊打仗,虽说下月牧草就返青了,但打完这仗,诸部的家底也差不多了吧?”陈诚问道。

“草原大汗打仗,抢不到东西,自然越打越穷。”邵树德说道:“告诉杨悦,我不给他设限,他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抢不到东西,维持不了战争,我拿他是问。”

陈诚无语。杨悦那厮的胆子,大王你又不是不知道。十余万骑交给他,他能给你捅破天,天知道他会打到哪里。

“大王,会不会……”陈诚有些担心。

“不会。杨悦这人我还是知道的,他不会过分祸害大同、幽州等镇。”邵树德说道。

但其他地方,就难说了,这厮打仗的风格是真的很激进。

“铁林军到哪了?”邵树德又问道。

“护送王妃、王子等人回灵州。”陈诚答道。

“陈长史还未回答我南线是否可以益兵。”邵树德说道。

“大王。”陈诚行了一礼,道:“仆请大王不要益兵南线,乡间残破,夫子大量逃亡,实在支撑不住了。”

唐、光二镇,说实话根本就不该养这么多兵,养不起。

本来人就少,还被丁会三番五次杀入境内掳掠,百姓多有逃亡。后来局势渐渐稳定了下来,但战事愈发频繁,人丁损失众多,田地荒芜,全靠金商、襄阳以及关中接济。为此,关中百姓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不堪役使逃亡者比比皆是。

南线,确实已到极限。

“那就北线。”邵树德坚定地说道:“河阳去年冬天种了多少麦子?”

“怀、孟二州,开田两万八千余顷。”陈诚说道。

“增长好快。”邵树德惊喜道:“六月麦熟之后,可多养兵矣。”

“传我命令,洪源宫、榆林宫、沃阳宫所领之侍卫亲军全数出动,永清、银川二牧场准备马匹,一路南下,越快越好,于蒲津关渡河至晋绛集结等待我命令。”邵树德说道。

眼下黄河尚未化冻,河中、晋绛的粮草必须经轵关或崤函山道运往前线,三车粮能到一车就不错了,甚至一车都到不了。但如果大军就食于晋绛,则成本很低。

“铁骑军随我回删丹,选马!定难军原地停驻,待我前来。”

“大王这是欲亲征?不去碛北了么?”

“知道我最担心什么?”邵树德问道。

“大王应是担忧杨行密。”陈诚回道。

“不,杨行密怎么着都要帮朱全忠。我所忧者,乃郓镇之事。朱瑾其实也是个野心勃勃之辈,若被他并了郓镇,王师范必不可保。若李克用攻占沧景,便与三镇在手的朱瑾连成一片,届时情况愈发复杂。值此之际,须得快刀斩乱麻。”邵树德说道。

“可甘州离中原颇为遥远,大王何必呢?这仗,慢慢打下去,咱们最终还是能取胜。但收服鞑靼诸部,错过这次机会,下次又得多费手脚。”陈诚说道。

“远么?”邵树德哈哈一笑。

北宋君臣认为辽援军要一个月才能开到幽州,但耶律休哥聚集大量马匹,六天机动一千多里,超出了北宋君臣的想象极限。

两千多里的距离,很远吗?都说我胡,这次便用胡人的打法和你们玩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