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玄幻 > 渡娘之后封神时代 > 第四百四十六章逍遥境界

渡娘之后封神时代 第四百四十六章逍遥境界

作者:龙之宫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2 01:12: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庄周在发牢骚,不过就算发牢骚也是一副智者的表情,看得妻子如痴如醉,姚庄就喜欢庄子闪烁智慧火花的模样,虽然听不懂,但这个时候丈夫真的是光芒万丈。

芸姚心想庄周转了一圈就有如此深刻的感悟,显然是遇到了什么事情,于是问过庆忌和要离才知道今天庄周一天过得很充实,白天进学宫,晚上去女闾,真的是学习娱乐两不误。

当然芸姚也没想到自己的事迹没有被忘记,还被拿出来教育别人。自己竟然被当成了救人于危难的义士?被人崇拜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自己算是为历史课本添砖加瓦了。

“难怪一回来就有这番感慨,原来是看到贫富差距。”芸姚也知道临淄问题很大,其实不仅她知道,齐威王也知道,不然也不会有‘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了,就是因为知道才广开言路,整顿吏治。

不过齐王没有根本变法的决心,毕竟地理条件太好了,渔猎海盐资源吃都吃不完,而且因为管仲早早地奠定了齐国的基石,所以现在齐国实力在七国中不可小觑,而且早就把自己的邻居鲁国包圆了,只要愿意就可以一口吃掉。

就算未来强秦大楚,非秦即楚,但齐国依旧是大家都要拉拢的对象,也是战国七雄最后一个被灭的国家。

不是齐国制度多强大,军队多厉害,实在是地理优势太好,底蕴太厚。地理优势再加上管仲的官山海,齐国贫富矛盾就算再大也不会动摇根基。

“你这段话要是进宫说给齐王听,肯定能得到丰厚的赏赐。”芸姚对正在吃饭的庄周说道。

庄周可不去:“算了吧,就算说给齐王听了,他又能改变什么?他也不过是惩罚几个奸吏,却不能改变全国的风气,临淄赌博成风,非一人可改。”

“好吧,那我们换一个话题,你既然不愿意去稷下学宫,那我介绍你去齐墨总坛吧,去找个工作,和墨者交流交流。”芸姚说道。

“墨家只会制造机关,有什么好学的。”庄周依旧认为机关是让人偷懒,会让人产生机心。他没意识到用机关做完了一项工作,还有另外一项工作,工作是永远也做不完的,所以机关只是帮人加快效率,而非产生机心。

“反对无效,就这么决定了。你们两看着他,如果他不愿意去,就押着他去。”芸姚表示要让庄周了解一下劳动人民,多为劳动人民创造作品。

庄子作品的想象力十足,不过大部分是在讲如何成为至人、神人、圣人。认为这些人都是无所依靠。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是庄子的终极思想。简单来说就是要达到一个极致的境界,而这个境界的存在是不会依靠任何外物的,甚至是连自身都可以不依靠。

一般人有求神不如求己、求人不如求己的说法,而到了庄子这边不求神更不求人也不求物不求己,这个境界就是至高无上的逍遥。

至于如何达到这个境界,庄子没说,估计他也不知道,他要知道就成圣人了。他只是说了有所依凭的人是得不到逍遥的,比如大鹏鸟,扶摇直上九万里,可是需要风,没有风,大鹏飞不起来。比如出去旅行,需要准备食物,准多少食物就走多少路,准备十五天的食物就只能走十五天,自然是到不了更远的地方。

由此推导而出只要人需要外物的帮忙,所达到的境界就是有限的。

所以想要逍遥,就必须不求神不求人最好是连自己也不要求,如此这般境界就高深莫测了。至于有多高,庄子说就是圣人了。

简单来说庄子认为最高境界就是和环境没有物质交换,这可太难了。人诞生在社会中,生活在环境里,肯定是免不了要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物质交换的。人从生下来呼吸第一口空气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物质交换了,总不能说屏住呼吸吧,那样成不了圣人,只会成为死人。按照庄子的理论,人类是有极限的,除非人类能停止物质交换,可惜他也没说怎么停止。

不过庄子提出的境界确实是一个很明确的方向,减少物质交换确实可以辅佐仙人的修仙,凡人不能停止物质交换,但仙人可以停止。

庄子是三界内第一个提出这个想法的人。

这么说来,芸姚肯定是和逍遥无缘了,因为她和三界的物质交换正不断地扩大,没有减少的迹象,显然是和庄子思想背道而驰。

第二天庄子就去齐墨总坛参加劳动去了,暂且不提。

芸姚也要开始想办法找能抵挡西方教的天官,先去到处看看,观察一番,说不定就能找到意志坚定的合适人选。

“走吧。”芸姚一个转身,就换上了一套男装,因为要出入赌坊之类的地方,所以还是以男装的方式比较方便。

“我们也一起去。”四美表示不能让芸姚一个人开心,她们也换上男装贴上符纸,这样就能万无一失了。

最后就留姚庄一个人在家打坐,没办法谁让她是初学者,这个时期就需要专心致志。

五个年轻英俊的公子哥来到热闹的大街上,东看看西逛逛,就听到到处都是议论国事的声音,显然齐王广开言路之后激发了齐人谈论国事的热情,毕竟如果传到齐王耳朵里就能得到赏赐。

“齐王这招倒也聪明,知道发动群众。”芸姚很清楚说是广开言路,其实就是借用民众的力量去对付卿大夫。

只靠齐王的力量对抗大夫肯定是得不偿失,就算赢了也会损失自己的力量,到时候其他大夫就又做大了,但引入民众的话就可以在保持自己实力的前提下压制大夫。说得很好听是指出齐王自己的错误,但难道指出错误之后齐王就会改么?就会退位么?不会,指出齐王的错误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指出大夫的错误,只要有民众说出大夫的错误,齐王就可以名正言顺地除掉大夫,而不损伤自己的利益。

这就是所谓的在斗争中引入外力,不仅仅是齐王在国内这么玩。战国时代的贵族和大夫几乎都是引入外力,借刀杀人,祸水东引的好手。

就比如有一次楚国答应给齐国五百里地,但献地的使者刚走,后脚楚王就去秦国请援军了。秦国肯定是不希望齐国做大,所以屁颠屁颠地过来帮楚国防守。这样一来楚国不费一兵一卒就保住了土地,同时也抵挡了齐国的怒火。

楚国在南边,赵国在北边,韩和魏在中间,秦在西,齐在东,燕国最偏僻在东北。

七国关系错综复杂,韩国和魏国压力最大,也是最先变法的。魏国先变法,非常成功,打的秦国抱头鼠窜,于是秦国也想变法,才有了卫鞅入秦。

韩国和楚国也变法,不过都算是失败了,基本上都没撼动世袭贵族的地位。

七国都是互相借力,互相勾引又互相戒备,维持微妙的平衡,才会引发一连串连横合纵的精彩故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