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681章 论功行赏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681章 论功行赏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2 00:14: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九月二十五日,汉都长安。

诸葛亮带着关羽的捷报,以及对后一阶段战略规划的谏言,在百余骑护卫的掩护下,过了新丰渡就弃船换马,沿着渭滨直奔长安。

秋风得意马蹄疾,连诸葛亮这样的文官,为了赶时间报捷,都骑马,可见河北一系列的大捷有多么的激励人心。任你泰山崩于前而不动色的贤臣名将,都得激动一下,忍不住显摆献功。

当然,这也跟诸葛亮年仅十九岁有关。若是再成熟个十几岁,或许他也能做到跟谢安那种功冷淡一样淡定吧。

刘备也亲自率领长安驻军骑兵和部分官员出城数十里,到灞上迎接——他这不是单单给诸葛亮面子,而是给包括关羽在内的、全部在前方奋战了一年的将士们面子,对他们冒死搏杀建立的功业的肯定。

灞水之滨,诸葛亮远远看到刘备御辇仪仗,便下马步行,上前依礼奉上捷报、奏表。

一番君臣礼遇自不必说。

刘备也是意气风发,抚慰完文武臣僚后,心怀激烈:“云长克复二郡,歼灭袁绍贼军二十万众。虽拓地不多,却彻底扭转了袁绍胆敢进犯之心。且朝廷大军正好趁机扩大战果,未来更多大胜可期。

伯雅在江东,也是传讯回来,说吴会皆平,丹阳贼众,不过负隅顽抗。子龙已带其余闲军,趁着冬日将至,南下扑灭呼应孙权侵犯交州的林邑国。大汉彻底中兴、天下太平,怕是两三年内便可期待。”

三年恢复一统,这个速度刘备原来是想都不敢想的,他觉得怎么着都得五年以上,甚至七八年——

之前长安城里那么多谶纬童谣,说秦之天下不过十五年,王莽篡汉也不过十五年,所以这一轮乱世也要十五年而后终结。

当时刘备听了这些谶纬还觉得是祥瑞,觉得从董卓废立算起,十五年的话,那就是还有七年(190到205),真能统一天下他已经很满足了。

还是李素给他当头棒喝,提醒他学了殿兴有福就该破除谶纬迷信,既不信灾异、也不信祥瑞。刘备当时还挺不甘心的,最后考虑到李素一贯料事如神,这么多年信用积累下来了,才勉强采信。

现在看来,伯雅果然是对的!这个乱世哪能撑那么久!就袁绍现在这颓势,两年必亡!

……

回到未央宫后,刘备自然是先大宴群臣、庆贺前方胜利。

之前被限量供应的五粮液和江阳老窖,今天算是彻底敞开了喝,山珍野味、膏粱珍馐毕集。

诸葛亮被安排在仅次于荀攸钟繇等少数几个三公级别的重臣之后就坐。考虑到诸葛亮的年龄和职位,这已经是非常不错了,让他跟其他九卿同列,甚至座次还是最靠前的。

诸葛亮还以为刘备酒宴之间,就要询问下一步的战略。

不过刘备倒是很沉得住气,他看过诸葛亮代表关羽写的秘奏之后,只是先简单批示两句,让关羽继续为攻打雒阳和太原做准备,但其他并没有问更多。

诸葛亮也有些奇怪,趁着酒宴间隙祝酒的机会,私下里问刘备,刘备只是说:

“不必急切,朕料伯雅的奏折,这两日也快到了。卿所奏诸事,朕也觉得多半可行,公达之前的建议,跟你也大同小异,只是在对待袁绍本人方面略有不同。

等伯雅之策送到,看看你们师徒是否暗合。若是暗合,何必再议?直接采纳便是。这两日,先议封赏!”

刘备也知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但是如果身边主要的谋士重臣看法都一致,那就肯定算兼听则明了。

诸葛亮也知道这并不耽误事儿,没有再纠结。

回到自己席位上之后,荀攸都忍不住羡慕而又嘉许地说:“孔明贤侄建此殊勋,令师伯雅兄更克竟平吴全功,师徒俱受巨赏,实在是古今佳话。”

诸葛亮还有些忧疑:“陛下这是已经决定了?”

荀攸:“陛下没说的事儿,我们也不好提前说,不过明日便是五日一朝的朝议日,今日且尽兴,明日自知。”

诸葛亮:“我只是觉得,雒阳未下,太尉还未算克尽全功。李师在江东,也还有建业不曾攻破。提前受封赏,总觉于理未必适合。”

荀攸:“陛下仁厚念旧,非其他肇基之君可比,不怕对臣下功高不赏。官职和爵位可以分开给嘛,下次雒阳、建业城破,周遭平定,还可以再补的。

伯雅可是多次说,圣人三十而立,他尚未而立,不可独相,这话也只有他配说得出来了。”

诸葛亮这才放心,没有再问。

……

次日朝议,刘备果然提了封赏的事儿,诸葛亮顾虑的那些问题,朝中也有大臣演白脸装模作样隐晦地提了一下。

刘备表示不存在这些顾忌,随后就宣布了官职赏格:

河北方面诸将,关羽因破袁首功,从太尉调任大将军。

爵位暂且不变,显然是留待雒阳光复之后再给。

诸葛亮功劳已居其次,主官由太尉长史转为大将军长史。爵位升为阳都乡侯,食邑增加到两千户(原先是阳都亭侯)

同时,诸葛亮在朝议结束后,还通过私下渠道得到一个消息:等关羽光复雒阳之后,他原本兼任的地方官差事,也能顺带跟着往上挪一挪。

河内战役期间,因为诸葛亮要统筹关羽军的后勤和军需,所以他是兼了河东太守的。光复雒阳之后,他的河东太守就要调任为“河南尹”了,也就是做雒阳所在的郡的长官。

河南尹级别跟京兆尹一样,都是比普通地方太守高出很多的,等于是直辖市和地级市的区别。

当初刘备刚光复长安、从“权摄汉中王”升级到正牌汉中王的时候,李素就代理过几个月的京兆尹。现在诸葛亮从地方太守改为河南尹,也是复制他恩师五年前的老路了。

另外,等关羽光复雒阳之后,按照汉家故事,大将军就该重设北军五校、并设北军中侯作为协调监督五校的文官。到时候以诸葛亮的身份,也能兼北军中侯之职。

这个职务在汉灵帝末年、何进当大将军的时候,原本是刘表在干的。刘表卸任之后,因为很快何进就把自己玩死了,北军五校也名存实亡,此后朝廷再也没有设置过北军中侯官职。如今时隔八年多,刘备才准备重设。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诸葛亮的官职升迁速度,就是五年前的李素——当然了,后续他不可能再升得那么快,因为没几年就要天下太平了。

一旦天下重新一统完成,和平年代立功的机会当然没有战争年代那么多,升官速度也就要慢很多。

以诸葛亮目前的年龄和资历,战争结束前升到三公是不可能的了。或许将来还有海外开拓和变法革除弊政的机会,让他攒攒功劳。天下太平后再过个四五年,能做到三公就很不错了。

即使那样,其实也很快了,到时候诸葛亮也就跟他原本历史上27岁出仕时年纪差不多。也能勉强追平他恩师李素登上三公时的年纪(李素也是27岁做到三公)

关羽和诸葛亮,显然是这次河北军中升赏幅度最大的赢家。

其余众将当中,原本职位较低、年轻资历浅的王平,却是此次功劳第三的存在。

主要是这次的河北战役,对于王平率领的山地部队穿插包围的要求非常高。奇袭光狼城杀文丑、围张辽,数次战役都是王平的无当飞军打硬仗,立首功。

所以王平的升官幅度也是最大,直接从校尉级别跳过中郎将和杂号将军,居然最终给到了四X将军中最低级的安北将军,封阆中亭侯,食邑五百户。

历史上,王平得三十年后、年过五旬时,才在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打完街亭之战斩马谡后,因为王平有劝阻马谡之功,才给到这么高的位置。现在算是一步登天了。

不过大家也没有什么不服的,朝中高级武将都知道,这是王平这辈子最高峰的闪光点了,后续他或许没有再建这种奇功的机会。也许到天下重归一统,王平都要一辈子顶着安北将军了。

王平之后,张任功劳再次,因为他在持续近五十天的围困张辽战役中,始终围住了张辽往南突围的道路、以及阻挡了袁绍往北狂攻石门陉救出张辽的企图。

所以张任被提拔到杂号将军,称强弩将军。这封号也不算首创,几百年前汉武帝的时候就有了,最初汉武帝以李沮为之,此后历帝也多有封此将军号。

关羽麾下诸将,功劳再次的是徐晃,他参与了阻击吕布的战役,以及对张辽北逃的围堵,综合算下来,也是提拔到四安将军,称安东将军,战后跟王平平级。

不过,徐晃战前的级别比王平高,所以这次战役中的升官幅度也就小了。但他的领兵才能比较泛用,未来还有不少别的立功机会。统一过程中还有可能升。

另外,考虑到做了四X将军级别后,就有可能承担一个州的防御使差事。战后王平如果没有用武之地,可能会被安排回益州担当防御使。

而徐晃因为是河东人,关羽老乡,后续的战斗还要一直参加,有可能被刘备任命为并州防御使。至于并州防御使的地盘,就要靠跟吕布的后续作战抢过来了。

至于其他参战部队的主要将领,比如张飞、马超,那战功自然是在徐晃之上的,甚至更在张任之上。

毕竟他们都在击溃吕布的战斗中立了主要功劳,马超还有歼灭成廉、保卫河套的功勋。

只是他们级别都已经很高了,所以张飞只是增加了食邑,没有动车骑将军的官职。马超则是从征西将军提为左将军。

河北战场的主要功臣全部封赏完之后,重头戏就轮到了平吴的文武众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