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485章 “要靠道德感化才能治本”

文官们都不愿意介入刘备阵营的高层派系斗争,导致对这一波变法中舞弊官员的惩处讨论暂时陷入了冷场。

刘备今天原本是不管细节的,看钟繇荀攸推阻,这才重新专注审视了一下案情,了解一下这些人究竟犯了什么事儿。

不过,刘备数学不好,李素的考核表上写得也比较简略,乍一看没彻底看懂,就让李素给大家讲解:“伯雅,还是你给大伙儿说说吧。”

李素拱手:“是这样的,这范疆、张达二人的枉法舞弊,主要就集中在冯翊郡与上郡、河东郡三郡之间的边境转运上。

众所周知,这段黄河西岸南面是冯翊郡、北面是上郡,中间的交界就是黄河的龙门口(壶口瀑布)。瀑布以下来的船,无法抵达上郡和河东北部汾水流域沿岸。龙门口以上汾水中的船,也下不来。

所以往年要把瀑布以南、渭水流域的物资运到瀑布以北,就得在冯翊郡的夏阳县把船上的货全部卸下来、陆路往北走几十里。过了水流湍急的瀑布区,等水势重新平缓、过了险滩后,重新在北屈县装船——

但问题是,往年这么做没问题,今年还这么做,就舞弊了,我在实际巡查中,发现在一开始朝廷派专人到冯翊、河东核算这两郡至上郡的运费时,就有人钻营欺瞒,故意把基准指导价做高,按照几年前的损耗来算。

而实际上,当时在龙门口瀑布附近,已经普及了去年发明的水陆两用大篷车,可以省掉这两笔装卸费,不用反复装船装车,遇到瀑布只要直接把篷车开到岸上继续走就行了。

可是这范疆做了假账,明明没有用到装卸,还额外在夏阳、北屈两个县,都虚报了数千名码头工人的徭役开支,两处加起来有一万多人。而张达作为押运官,在没用到这些徭役的情况下,帮范疆圆谎、虚假验收认账,两人把这笔实际上没发下去的徭役抵扣款私分了。”

李素上面的解说,外行人或许还听不明白,但刘备荀攸钟繇都是明白的。这里必须提一句:

理论上冯翊郡境内还有一条黄河支流洛水,是从本段黄河西岸继续往西北溯流的,可以抵达洛交、因城等县,也就是后世的延安地区,能够运输一部分军需。

但从延安再往正北一直到榆林,就必须沿着黄河走了。而南匈奴在发现张飞北伐后,上郡的伪匈奴也第一时间离开洛水沿岸、远遁到交通更不便的地方躲避张飞追杀。所以洛水航运部分跟本案案情无关。

事实上,正是因为冯翊郡往北运货有洛水和壶口瀑布黄河两条路,两条路都需要徭役民夫,才方便了范疆做假账的时候把A路线的账复制一部分到B路线上。

而打仗的时候千军万马人吃马嚼那么乱,军机转瞬即逝,要不是当时就有人暗访督查、清理账目,等仗打完被蒙混过去也是很正常的。

另外,千万别觉得这么一笔假账、就能伪造两县共计一万多人的徭役码头工人很夸张。因为古代没有起重机械,装卸本来就是非常劳动力密集型的环节。

比如明朝的时候山东临清这种小县城能有两百万人口,其中的壮劳力大半都是码头工人。就因为京杭大运河在山东临清这个点有落差、河道必须分成两段。把低河段的货卸下来扛到高河段再装好,就能养活两百万人,还能养出《金瓶梅》和西门庆生存的商业环境。

刘备捋了一下,冷着脸质问:“那这两人一共贪了多少钱呢?”

李素:“他们谎报了一万三千人码头工人、平均虚构徭役期是二十几天。按照《租庸调输法》,百姓每年有义务为朝廷免费服徭役四十五日,作价九百钱,所以是每天二十钱。

虚构二十几天役期,就是多领了每人四五百钱的工钱。根据我最终查实,他们此项共计冒领了六百三十多万钱。另外还有些小的其他巧立名目贪的,总共大约八百多万。范疆是做账的主谋,分了六成。张达是认账的从犯,分四成。”

刘备摇摇头,转向钟繇他们:“既然都那么清楚了,按律该当如何?”

钟繇想了想:“如果只是贪墨,按照往年惯例,罢官免职、罚为左校劳作肯定是要的。更重的刑罚……也缺乏成例。

大王,恕我直言,自从桓灵以来,尤其是先帝卖官鬻爵,朝中只要不是极度爱惜清名的高洁之辈,贪者十有七八。

先帝时四百万、六百万买个县令坐上去的,一年内怎能不捞多于四百万?这二人的罪赃,也就等于先帝时买两个县令后的搜刮。”

钟繇公事公办地把往年的司法判例引用了一下。这还真不是他故意往轻了说,实在是汉末贪墨本来就不算重罪,很多人都不干净不敢太较真。这不是几百两银子(折几十万钱)就要剥皮的朱元璋时期。

旁边的荀攸看刘备脸色依然不好,连忙帮钟繇查漏补缺:“不过,这次他们毕竟是顶风作案,是在抹黑大王的新法改革,影响太坏。大王觉得该适当法外加刑,也是可以的。

正所谓春秋决狱、论心定罪。服罪输情者虽重可缓,游辞巧饰者虽轻当戮。一切请大王自行定夺。”

刘备点点头,这才让李素亲自表态:“伯雅,你特地把这两人列在最前,是想要严惩到什么程度?借故杀之?”

李素:“重判确实可以为新法立威。臣也知道贪墨数百万钱本身,往年罪不至死。”

刘备摇摇头:“罢了,就为新法立威吧。不过伯雅你这可是为孤出了个难题,孤还是亲自等翼德回来,当面安慰他,再处置那些人吧。”

李素一愣:“大王还担心翼德庇护那些人么?我觉得翼德脾气暴躁,本来就鞭挞士卒,并不至于袒护这些……”

他想说“不至于袒护出身寒微的小吏”,但旁边还有外人,李素也不方便把这些揣摩同僚的话说太清楚。

刘备:“伯雅啊伯雅,亏你也跟孤兄弟等人相交十年了,还不了解翼德么?他是不恤士卒,也常常重罚,但重罚都是建立在贻误军机上的。

翼德这人呐,下面人谁要是耽误他大胜仗,误了他的事儿,早就打死或者军法从事了。这次虽然贪墨了些钱财,但没有贻误军机,战事上是刚刚打了胜仗。打了胜仗还追究军需官死罪,太削他脸面了。孤会处理好的——你们也别多想。”

最后半句话是敲打钟繇荀攸的,显然刘备已经看出他们“怀疑李素和张飞出现了争权夺利”,所以刘备要他们放弃这些怀疑。

李素听了刘备的开导之后,也才意识到刘备到底识人比他更强,对张飞的了解也高得多。

张飞的暴脾气也是分场合分对象的。

汉朝人虽然没听过后世岳飞那句经典的“文官不贪财、武将不怕死”,但对文武的道德要求,潜意识里也是类似的。军需官要能帮助将领大胜仗,道德洁癖要求不能像文官那么严。打胜仗后斩军需官,这事儿是有点犯忌讳的,于军心士气也略有不利。

李素之所以觉得没阻力,那是因为他先入为主了,觉得历史上张飞就对范疆张达要打要杀的——可也不看看情景,历史上那二人是耽误了张飞为关羽报仇,耽误军事目标的筹备。现在张飞的军事目标可是完成得好好的。

李素意识到之后,也知道需要权衡,为变法立威很重要,但不让外人脑补派系斗争也很重要。他连忙对刘备说:

“还是大王英明,那就范疆这个文官主犯按文官的办,张达这个武官从犯,交给翼德自行军法处置也行。这样主次轻重有所区分,显得罪刑相适应,翼德也保住了面子。

不过,臣只有一点请求:翼德向来鞭挞士卒、而复令在左右使用。对这张达的处置,不管死不死,结怨了就不能用了。哪怕活下来,也要依然罚入左校劳役。”

刘备:“这还用你说!孤跟翼德说过多少次了,小人受刑,不可复令在左右。罢了,这次孤亲自盯着点吧。”

讨论好了这些人的惩处之后,剩下还有一串贪墨舞弊犯事儿的,讨论起来就轻松了。

主要是他们犯事儿的模式,基本上都被范疆这个反面典型覆盖了,不用再解释一遍作案手法——就跟张既在正面典型里起到的效果一样。

剩下的也都罪不至死,有三个被罢官后罚为左校劳作,五个罢官,七八个降职。

全部讨论完后,大伙散会。

三天之后,范疆从冯翊郡被押到长安,作为唯一一个斩首示众警诫百官的反面典型,在长安城内的西市当众处决,算是为租庸调输变法祭旗。

又过了一阵子,到十一月初的时候,张飞也带着部队回到了河东郡,只留下了一些部将留守新光复的上郡。

刘备给他的私信他也看了。张飞果然如刘备所料,他对于张达这种人死不死其实无所谓,这种没文化的慢慢做上来的小官,死了就死了。张飞担心的只是军心和面子,不想扫兴。

听说刘备和李素给他稍微留了点面子,他也就不吵吵了。张飞让人把张达看押起来,暂时没有处置,养了个把月,等变法的风头过去之后,张飞自己再和稀泥找了点由头,“数罪并罚”依军法执行一百军棍。

汉朝也不存在明确的“笞杖分刑”,那是隋唐的时候改革五刑才细化的。所以汉朝的时候杖刑用棍子用鞭子都行,等价通用。

张飞当然是用鞭子顺手了,抽了一百鞭后,解下来时发现张达已经被打断气了,就让人拖出去埋了。

只能怪张达命不够硬,当初汉文帝的时候肉刑改革,最初都是打三百杖鞭才会大概率打死,所以汉景帝时进一步减轻了刖刑劓刑的折杖数量。当然也怪张飞的力气大,一百鞭比普通衙役三百鞭还狠。

从这儿也能看出,历史上的怒鞭督邮毫无疑问是刘备亲手打的——历史上的督邮可是被抽了二百多鞭,最后也没死,也就刘备的力气抽二百下还能活命。张飞的手劲儿二百下早就骨头都不剩了。

变法试点的奖惩总结都颁布完之后,长安城内的吏治一时为之整肃,人人都以范疆为诫、以张既为榜样。

与此同时,那些人品还行、但能力不行的官员们,也掀起了一股恶补数学课的风潮,大家都意识到以后数学成绩好不好对政绩升迁的影响更大了。哪怕不亲力亲为也得学点数学常识便于驾驭下面的专才。

刘备阵营内,蔡邕的级别太高,年纪也大了,倒是没人腆着脸找蔡邕补课。但蔡邕的弟子顾雍等人,哪怕是在偏僻的滇州当布政使,听说后来都集结了不少官员拜师学数。

李素、诸葛亮这种以数学著称的官员,当然也有很多人上门求教了。李素同样位高权重,受到的骚扰还少一些。诸葛亮官位那么低,一时不堪其扰。

其他原本老派的关中数学家们,比如当年郑玄的数学恩师京兆第五种一脉,本来在长安都已经非常衰落了,现在也门庭若市有很多官员上门,找第五种的儿子孙子们求学数学。(第五种本人早就死了,他是郑玄的师辈,他儿子也六十多岁了)

刘备辖区内的种种变化,也传到了关东诸侯那儿。二袁和曹操等军阀也对这个新法给与了新一轮的重视和讨论。

大家都意识到这个问题是回避不过去的,因为其效果已经实实在在在战场上体现出来了。刘备军这么一改革,对河套用兵的后勤损耗几乎是立竿见影地降下来了。

当然了,也有不少清谈的朝廷中枢官员,因为不熟悉边远地区的情况,也觉得刘备这样锱铢必较提高后勤效率、杀伐约束仓、户、转运官员,有点吃相太难看了。

比如朝中九卿的华歆、孔融之类的道德君子,他们其实对刘备并没有恩怨,孔融这人原先甚至还挺欣赏刘备的。

但是作为清流名士,他们在这事儿上颇有微词:

“怎么能靠这么细苛的严刑峻法来逼着官员提高后勤效率呢?怎么能官员浪费低效就罚俸降职、钻空子就直接砍了呢?

要想提高后勤和军需效率,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要治本,关键还是得靠仁义教化的力量,用道德感召让范疆张达这些人感化,主动悔悟放弃贪墨舞弊啊!全靠刑罚和苛细的审核,那是暴秦法家的老路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