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53章 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53章 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2 00:14: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此人武艺竟与我相去不远!”

刀剑相格之后,关羽那一直眯着的眼神,忽然就睁大了几分。

两人飞快地交换了数招,都是势大力沉、利落刚猛的杀招,没有花哨的修饰,随后各自后跃一步,稍稍拉开距离。

关羽很快就判断出,眼前这人的气力,尤其是爆发力,跟他不相伯仲。

至于耐力,对方应该略逊一筹,因为孤注一掷的连续数击不中之后,那人已微微露出些浮躁之气。

而且相对而言,关羽最擅长的还是马战的长兵器。此刻用短佩刀,无法充分发挥其武艺,完全是一开始为了示弱诱敌所致。

若是在战马上用长兵器大开大阖正面决战,关羽自问可在五十招内击败对方。

当然这也只是关羽自己的估计,因为他还不知道对方马战用什么兵器。只是从对方招式分析,应该不是惯用长兵的高手,反而像是大哥刘备那样双持两把短兵的套路。

关羽知道一时收拾不掉对方,抽空给旁边亲兵使了个眼神。

亲兵都是跟了他两三年的,立刻心领神会,把李素护在身后,缓缓绕过二人,往巷口退去。关羽刚才搏战之间,已然巧妙地跟对方调整了身位,挡住了巷子一侧,让对方无法截击。

至于顾雍身边的随从,显然不是刘备心腹亲兵的对手,根本不可能拦得住。

李素渐渐退到巷口,背后就是码头上的船了,足以确保安全。

对面那个壮汉,也知道顾雍已无直接杀人之心,便也不愿搏命截击,见状只是微微放低剑匕,先是若无其事地吐槽了顾雍一句:

“姓顾的,你说好了只要对付十个亲兵,擒个欺世盗名的书生,这猛汉是从何处冒出来的?区区五金,我可不行这个侠了,得再加五金。”

“你你你……亏你以游侠自居,怎可言而无信?”顾雍顿时有些书生意气发作。他毕竟才虚岁二十,还没有养成后来的淡定工夫,被人临时讹诈加钱,颇感生气。

“谁言而无信?是你没打听清楚。”壮汉理直气壮地自辩,看顾雍也没加钱的意思,他索性就趁机收手,自己找了个台阶下,

“兀那红脸汉,我今**是来擒人的,兵刃不趁手。既然他俩也没搏命的恩怨,咱便就此作罢——若有趁手兵刃,你未必胜得了我”

他心里想的却是:就那点定金,情报还有误,咱出了一次手,也对得起那点小钱了,定金那两个饼也不用退了。

关羽眉毛一挑:“伤人不成,这就想走?你说兵刃不趁手,莫非我兵刃便趁手了?若以侠士自居,换了兵器再与我一战!我乃河东关羽,可敢留下姓名!”

壮汉哈哈大笑:“你要讨口舌之利,便随你去,我还会留下等你们算计不成?”

壮汉心里清楚,他现在怎么也算是个收钱作案的身份,而关羽倒像是军官,就算打得过也不宜拖延。

贼不与官斗。在江湖上混,哪能为了一句挑衅的话就留于险地,那种不能忍一时之气的人早就死了,能活下来的多多少少会灵活变通。

不过,为防关羽追赶,趁手兵器还是要拿的,壮汉以剑匕护身,缓缓退向牛车,迅速取了两把兵刃,拔腿就跑。

李素一直躲在亲兵身后观望,他至今还没猜出对方身份,直到对方取出兵器,他才略觉恍然。

因为那兵器实在是少见。

“双铁戟?莫非是典韦?”李素心念电转,立刻请求关羽,“云长快追!”

关羽看典韦接近牛车时,就已经判断出对方是要取兵器,但关羽性情倨傲,也不直接阻止,而是转身奔回码头,上船取了青龙刀、牵了战马。

这一耽搁,对方已经逃出近百丈远。

但好在襄邑城本就是在睢水南岸,紧靠着睢水作为护城河,码头便在北城门外。典韦沿河狂奔逃脱,并无岔路,关羽和李素等人取了马后,立刻就狂奔追了上去。

“你……你说好了要到我恩师那儿备礼赔罪的!无信小人,连自己说的话都不算数么?”旁边的顾雍看着两拨人先后都跑了,就他自己被晾在原地,一时不知如何收场。

这事儿搞得,简直如同闹剧。

就算李素不肯去蔡邕住处磕头赔罪求蔡邕宽宥,好歹提个礼物说几句软话啊!那是李素刚才自己提的!

顾雍呆在当场,跺脚叹气,把牛车上刚才碰下来的几个空酒瓮碎片,一脚一片踢到河里。

其中一脚不小心,脚趾踢到了碎陶片的尖角,顿时蹲坐在地,捂脚不语。

……

典韦足力甚捷,拎着两把沉重的短戟,奔跑速度依然比李素百米冲刺要快些。但这样的速度耐力不能持久,即使一开始抢先数十丈,没逃出一里地还是被追上了。

很显然,典韦也没预料到李素和关羽等人明明是从码头船上下来的,却会随身有战马——大部分走水路的客商,是不会再多此一举备马的。

典韦知道跑是没前途的,索性就放弃了,手持双铁戟护身,准备迎战关羽。

“我只是收了那顾雍钱财,听说你是个辱人名声的不义之徒,才来仗义相助,又没伤到你们。你连顾雍都不追究,追我作甚?”典韦先拿话挤兑一下,趁机喘匀了气息,免得真动起手来体力吃亏。

“你说若是兵刃趁手,便不惧我,这便给你个机会。”关羽只是遇到了对手,颇想分个胜负。

他如今是官军的身份,跟人比武完全没有心理压力。若是盘问出对方有劣迹,还能顺手拿了。

李素则在一旁劝诱:“我等也不是跟壮士计较,只是见你略有武艺,沦落到收人钱财为人寻仇的份上,颇为惋惜——天下大乱,北境三州各有胡人犯境,大丈夫为何不杀敌报国博取功名?”

典韦闻言大笑:“哈哈,昏君贪官当道,还杀贼报国?杀得完么!你当我不知道,当年剿黄巾得官那些人,有几个还依然在做官的?还不是给不起修宫钱,做个一年半载就又沙汰了!”

典韦这番话,其实也是有道理的。

就拿历史上刘备那个安喜县尉被沙汰的事儿来说,张纯固然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朝廷最初下普遍沙汰令时,很重要的一层考虑,便是觉得这些杀贼得官的官员做得太久了。

朝廷卖出去的那些官,都是每年要交租金的。而杀黄巾贼立功新授的官,后续是不给钱的。

刘备那个县尉一当就是两年多,也没续过租。

站在汉灵帝的角度,军功派的官数量一多,卖官财政就失去了可持续发展性,不沙汰他们沙汰谁?

典韦前几年其实也了解过杀贼当军官的路数,甚至想过如果因为身份洗不白,先干几票大的攒点钱买个出身也行。

但后来发现,就算铤而走险攒几年钱,最终到手的也不过是一年租期,那特么谁干啊!

不是永久产权的东西,犯不着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打拼!

李素听了典韦的愤懑,立刻就摸清了典韦的诉求。

他当了那么多年谈判专家,摸对方底牌的工夫还是很敏锐的。所以李素也就当机立断,改变了劝诱的说辞。

他原本是想提刘备如何招贤纳士、求才若渴,话到嘴边,立刻变成了吹刘虞:

“呵呵,井底之蛙,以偏概全。你没遇到赏罚分明之人,只能说你见识浅薄、豫州官场黑暗——我问你,你到过幽、并、凉这些边州么?边州的官场,大多是讲真本事的,靠阿谀奉承花钱买官的人,就算上任了,胡人的刀子也不认!只要遇到明主,何愁立功不赏!

便说这位关都尉,三年前也不过是个流亡江湖的游侠,以卒伍之身奋力杀贼,三年已积功升至军司马!在别处或许做不到,但在刘幽州帐下就是做得到!

刘幽州赏罚分明,仁信素著,之前担任大宗正,天子闻其谏亦正色察纳。刘幽州以涿郡孝廉刘备弃官守义、杀贼不顾自身荣辱,力谏天子使其得以特赦免纳修宫钱而上任。天子明诏世人皆知,到了幽州从军,只要真有本事立功,断然不会没有官做!”

李素之所以这么劝,一来是觉得以刚才典韦的反应,如果直接用刘备的名义劝诱,对方不会信任刘备给手下人弄官的本事,有些内幕也不方便说。

其次,如果李素真的委曲求全,倒也不是说服不了,但那样的话,容易伤害团队的团结,让关羽觉得不爽。

一个团队也是要讲究凝聚力的,不能为了拉新人而过于放低姿态,让老人觉得不舒服。

李素相信刘备笼络人心的本事。他要做的,就是以刘虞募兵为名,把典韦弄走,到时候具体安排在刘备手下。

如果这样刘备都拉拢不了典韦,不能让典韦一直跟着他走,那就是刘备自己的事儿了。

当然了,这一招也只能在招募武夫的时候用用,如果是招募文士绝对不能这么搞。

因为刘虞这人向来是喜欢搞“外交胜利”平叛的,不重视武夫,历史上公孙瓒就是因此与上司刘虞交恶。

所以武夫哪怕名义上到了刘虞那儿,刘虞也未必能礼遇重用,最终多半还是便宜了刘备这种善于笼络豪杰之人。

但文士就截然不同了,刘虞挺重视确有才干的文士,如果李素以刘虞的名义劝诱文士去做事,说不定最后人家就真的一直跟着刘虞,即使刘备调走也不肯跟刘备走了,岂不是弄巧成拙?

典韦闻言果然动容:“你是说天子特赦免纳修宫钱的良乡令刘备?原来竟是刘幽州为部下争取的,那幽州倒还真是立功出头的好地方——你们若肯放我离开,我便去投奔刘幽州从军。”

刘备免纳修宫钱这个新闻实在是太劲爆了,毕竟是全天下第一次破例,以至于豫州之地的读书人也都在传说,羡慕嫉妒恨。

典韦虽然不读书,也免不了听说,至少昨天顾雍他的雇佣就羡慕吐槽过,天下人都认为这是用士的楷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