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349章 比脱锦袍玉带还干脆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349章 比脱锦袍玉带还干脆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2 00:14: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梁兴虽然也成功混进宫了,但是在他进宫之前不久,还发生了一件外人根本注意不到的小事。

但这件不起眼的扰动,却让后续的天下大势走向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且出乎了本次长安漩涡内用计各方的预料。

充分告诉了世人什么是蝴蝶效应,什么是“微小扰动放大成巨大变量”。

原来,就在他出发去宫门口的路上,他遇到了直属领导、平东将军段煨派来的加急密使。

那密使刚到长安时,都不敢打听梁兴的部众被移屯到了那儿,而是直接到安集将军、国舅董承府上打听,然后才直奔营地,在半道上截住了他。

“阿蒙?你不是在段将军军前听用么?怎会突然到此,莫非军前发生了变故?”梁兴看到来人,也是非常诧异。原来这是他的一个本家侄儿梁蒙,跟着梁兴一起从军投段。

每次段煨留下梁兴镇守后方、亲自出征时,都会带上梁蒙随军,一方面也是便于遇到急事跟后方联络,一方面也存了留个人质在身边的意思——

至于为什么不扣个梁兴的儿子做人质,那也是无可奈何。因为梁兴的儿子都还未成年,这个侄儿是他大哥的儿子,只比梁兴年轻十几岁,也已经二十好几,可以委以任务。

密使梁蒙一见到梁兴,立刻拉着到一边低语:“叔父,事急矣!平东将军在泾原前线战况不利,李傕怕是不长久了。幸得汉中王派密使相劝,说西凉军各部深有罪恶,李傕郭汜皆不可赦、唯平东将军不事掠夺、勤于农事,可赦,将军已经暗约投诚,让我也速来通知你回潼关固守,以免为李傕所害!”

梁兴闻言如闻霹雳,好久没反应过来。

或许有人会诧异:为什么段煨的报急密使,来得比李傕的人还快呢?是段煨的信使马快么?

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李傕兵败之后的使者,一路上跑累了是可以换马的。而段煨的使者要避开朝廷驿站耳目,没法换马,从泾河原到长安,四百多里路,肯定要多跑至少半天。

真实的原因是:段煨早在四月十一日后半夜、或者说四月十二凌晨,他自己决心投靠刘备、而最终决战还没开打之前,就已经派出了这个信使!

其实想想也很正常,段煨被费诗所骗,逼得只能投刘,他当然会考虑到如何避免自己留在后方的部曲被清算损失,或者是被李傕收编。

毕竟费诗当初和他说“董承送了密信给刘备,信上说董承已经笼络了段煨留在弘农的旧部共襄盛举”,段煨可是当真了的。

段煨这个密使派出得非常秘密,他让梁兴收到之后,就当什么都没收到,便宜行事想办法保存实力即可。哪怕后来段煨拜见了刘备,也丝毫没提“我在投降之前另外派人保存实力”。反正这事儿够秘密,也怕提了之后刘备觉得他有私心,不如不说。

每一方都有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没人甘心当提线木偶的。

不过,也正因为段煨这个使者派得特别早,是决战还没发生就派出的。这也导致梁蒙能给梁兴提供的信息,要比明天一早才能到的李傕密使,少很多干货,甚至存在误导——

梁蒙只知道段煨要叛变,但不知道此后的决战结果,他走的时候李傕还没崩溃呢。

所以,梁兴跟他商议了一番之后,内心还是按照“就算段煨投刘,李傕还能留下数万主力全身而退、回来愤而清算内鬼”来估算的。他大大高估了李傕的残余力量。

否则,要是梁兴能开上帝视野,知道李傕现在只剩不到两万人的主力败退,那么他肯定有胆子靠自己的五千人,和董承的五千人,加上一些新募兵的壮丁,在长安城里闹一场内讧、甚至直接接应已经抵达槐里的张飞,给张飞开城门放进来,再立一个大功。

对残余敌情的误判高估让他怂了,怕抢这个功劳把自己彻底搭进去,说不定张飞赵云还没到,自己已经被李傕全灭,于是决定执行更稳妥的“全军退回潼关死守,让刘备张飞自己死磕攻打长安”的计划。

这么选也没错,功劳虽然诱人,但毕竟是身外之物;而命只有一条,那才是实实在在自己的。

就像后世二战的时候,波兰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想在苏军反推到维斯瓦河边后,自己在华沙起兵抗德,想抢“波兰人自己解放了华沙”这个大人头,好在战后拥有更多好处。

可结果呢?苏军打到维斯瓦河对岸已经是“强弩之末”,根本无力再进攻。波兰人上早了,被德军腾出手全灭。

梁兴虽然不知道后世的历史,但趋利避害的道理是相通的,自古临门一脚抢人头的事儿,都是有可能被卖队友的。

定下了这个心里基调,他才想好了一会儿怎么跟董承同谋。

……

宫内,石渠阁。

刘协在石渠阁召见了董承,稍微聊了一会儿后,梁兴也进宫了,李儒也马上就到。

刘协就命令在石渠阁外的偏殿摆膳,梁兴趁着膳房的人布菜的时间,瞅着时机又拉着董承聊了几句要紧的。

他没提“是段煨让他找董承”的这一茬,毕竟董承是有可能活下来、将来跟刘备对质的,要是告诉了董承,刘备将来就有可能知道段煨派出过梁蒙这个密使。

所以,梁兴只是假装“自己临时起意,下了决断,愿意跟着董承一起干,不管段将军的安危了”,为此,他还找了好多情非得已的借口,以及假装神预言了一下“我料李傕在泾原必败”,一二三四罗列了几条李傕的不利因素。

不管怎么说,董承挺意外的,但惊喜让他来不及细想这里面的意外:“哦?梁校尉这是……建议暂在长安混乱之时,接陛下去潼关暂避?承也早有此意了!”

梁兴:“李儒李应对我等的猜忌,已经非常明显了,再不举动,必然横遭祸殃!不可迟疑!”

话说到了这一刻,双方的核心利益才算是彻底摊牌:保护皇帝,离开战场,闭关自守。

董承:“好,那我也把最后的计划跟梁校尉说吧。我今日也带了一些侍卫入宫,还有给小女的补品礼物。一会儿夜宴结束,我就劝说陛下假借精力不济,要早些安息,今晚召小女侍寝、身边都只留个别心腹忠义宦官伺候。

然后,咱给陛下更衣,混在我的随身护卫之中混出宫去,然后咱立刻开东门,以本部骑兵先行半夜,直奔华阴。后续步军次第而行,也免得先头骑兵的遁逃暴露太早。只要比李家的追兵提前大半夜走人,此去华阴二百里,他们就算快马兼程,也是追不上的。

万一追上了,也让部队先抵挡迟滞一阵。不论本部士卒有多少人活着回到华阴,只要陛下安全抵达,把潼关一闭,就算兵力稀少,也能守住不少时日。”

梁兴表示一定依计而行。

董承决定实施这个计划时,也是心如刀绞,因为他知道这么干必须牺牲几个愿意为皇帝隐瞒去向的心腹宦官,以及他的女儿——宦官的命不值钱,关键是女儿。

因为今夜一旦皇帝宣布让别的妃子侍寝,那么那些妃子是不会冒着大罪隐瞒皇帝实际上不在的消息的。只有董贵人可以帮忙骗这个谎言,但明早一穿帮,李傕的人肯定会以劫驾的罪名把董贵人处死。

但为了身家性命、兵权富贵、以及护驾,也只能死一个女儿了。

……

他们说话的时候,李儒也已经进宫,先跟皇帝行礼、略微奏对军情,然后就在偏殿跟董承、梁兴喝酒聊军情。

周边外面有董承、梁兴的几十个护卫,但毕竟整个皇宫的兵都是李应李暹控制的,所以李儒能调动的士兵更多,董、梁是绝对不敢冒险的。

李儒先说了几句试探的话,董承应对得很是小心,倒也没露出破绽——这也不能怪李儒智力值不够,而是董承这人在装纯方面,素来演技可以。他面对曹操的质疑时,同样可以一脸无辜混过去。

李儒果然没有试探出来,就决定来一下狠的、猝不及防的敲打。

他先暗示卫兵们警戒,然后拿出袁术谋士杨弘写的陷害信,直接往董承面前一丢:“董国舅好城府!那这封袁术的勾结密信,你又如何解释!”

董承一惊,拿过来扫了几眼,心念电转,连忙跪地求饶、义正辞严而又声泪俱下:“李侍中!你要冤枉忠良,何必如此!若是要我兵权,拿去便是,我兵符印信在此,我愿交出兵权!

可袁术以书信谋害朝臣的先例还少么?李侍中不会忘了董太师一朝,有哪些人因为袁术‘下书下错了人’而被冤杀吧!究竟是不是袁术真的‘下错了人’,还是他故意为之,希望朝臣自相图谋呢!

值此国难之秋,朝廷藩屏三辅周边要害的守将,本就不够用了,李侍中还要擅杀战将么!如此内讧,不用刘备袁术打来,我们恐怕就……唉!”

董承认怂认得那么干脆,那么有道理,这是李儒没想到的——简直比另一个时空曹操让董承脱锦袍玉带的时候,还要干脆。

“他那么干脆说要交出兵权、留他一命?这……袁术的反间计确实拙劣,但到了这一步,董承定然心怀畏惧,与我们离心离德,继续重用肯定是不行的,便趁势削夺其兵权吧。他毕竟还是咱西凉军将领,董太师提拔起来的,没有明证就杀了确实会人心惶惶,说不定会让其他非李傕嫡系的诸将也人人自危……”李儒心中如是暗忖。

想明白了之后,李儒就收过了董承的兵符印信,还有其他相关的文书信物:“既如此,为了让董国舅避嫌,我让李进先接掌贵部。如若遇到推阻,再来找董国舅!”

李儒说着,就带人先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