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345章 荀攸的迪化段位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345章 荀攸的迪化段位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2 00:14: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结束了这场持续一整天的史诗大战后,四月十三日一天,刘备军都在打扫战场、收编俘虏、修整恢复。

毕竟作为战胜的一方,他们也不可能管杀不管埋,任由自己的后方遗留诸多隐患。所以就算内心再想乘胜追击咬住李傕,行动上依然不能急。

而且他们也需要时间确认郭汜的动向,威慑郭汜不敢在泾阳多做停留、而是尽快把郭汜逼得往北面的固原机动、绕大远路绕过陇山山脉北段。

否则,要是郭汜真觉得有机可乘,再鬼鬼祟祟抄刘备后路。或者非要等刘备主力离开之后,冒险尝试重新突破华亭-街亭路线回西北,都会给刘备制造不大不小的麻烦。

郭汜在泾阳只停留了一天,还真就如荀攸李素预料,往固原去了,刘备军这才好整以暇往东南方顺流而下,四月十五拿下安定郡治临泾——这儿倒是有一部分前些日子大战逃散的李傕军士卒驻留,还有当地县尉和曲将的几百士兵,但看到大军到来就直接投降了。

见临泾防备如此松懈,刘备才彻底相信李傕是马不停蹄一路往长安赶,沿途各处都没敢设防节节抵抗。

既然如此,刘备也可以放松一些戒备,让赵云和马超带领骑兵主力先走一步,加快跑马圈地的进度。

当天晚上,部队高层在临泾城里驻扎,士兵们住不下,还是在城外宿营。刘备就很随和地把赵云马超等人都召到太守府中,一起用个晚饭,顺便交代一下他们后续的行动计划。

因为大灾之年,刘备也挺俭朴,以身作则,吃的是大象肉和战死的马肉,觉得腻了就配点烘地衣、稍微撒几颗盐。

李素当然也是跟着一起搭伙,不过他饮食比较养生,还得配点粗粟米饭。他觉得烤地衣吃起来口感跟后世日料寿司店烘海苔差不多,就是苦点粗点。

而象肉很是粗散,口感还不如马肉。战死一头大象可以产出一万汉斤左右的肉,那天打扫完战场后,每个士兵都能背上几斤肉。

刚吃着烤地衣包粟饭烤肉,感觉跟吃寿司差不多,门口忽然有人求见,原来是荀攸行色匆匆地往里冲。

刘备包着野菜叶烤肉,一边招呼:“公达,不嫌马肉酸冲,一起吃几口?咱行伍出身,不忌这些,连伯雅都吃得下。”

荀攸一脸惋惜,叹了口气,接过刘备包的烤肉,找了个空案坐下:“大王!刚才下午看到临泾无李傕的嫡系兵马将领防守,我就觉得不对劲。刚审问了一下投降的郡守、长史、郡丞,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咱还有心思在这儿闲着。”

刘备放下肉:“如何?”

荀攸:“大王你想想,若是李傕只是想死守长安、恢复实力。无论他是要与长安共存亡,还是另谋出路,他应该把临泾、乃至后续的漆县、池阳都毫不设防么?

稍微留点兵马,一路迟滞我军,哪怕将领人心浮动,抵抗不久就投降了,那也能拖延我们好久——至少我军行军不能带攻城器械,每到一处要临时打造。就算临泾、漆县每处只能守三五天,也能拖住我们好久,这就是重要的喘息之机。”

听荀攸这么说,刘备也从一开始的喜悦中察觉出点不对劲儿来:“对哦,李傕如今新败、惨败,要重整旗鼓需要不少时间,如果留少量心腹牵制迟滞我军,是惠而不费的。怎么临泾作为安定郡治,都放弃得那么彻底呢?伯雅,你以为如何?”

李素一脸懵逼,他是真心没想过这个问题,主要是他觉得长安已经唾手可得了,刘备就算日行五十里,到了长安,稳稳攻城,以长安的坚固,也最多守半个月,绝对抗不了一个月。

现在似乎不用使任何计策,李傕都垮台定了。

但被点名了,他也只好回答:“是我一时大意,觉得大局已定,竟没有再深想……”

“还有你也大意不察的地方!”刘备伸着食、中二指、朝李素笑谑了一句,倒也没有追问。

他也是习惯觉得李素无所不知,所以遇到理解不了的事儿就下意识问了。

荀攸则是多心地暗中观察了李素一眼,似乎在那儿脑补什么,见李素确实不回答,他才不再卖关子,向刘备解释:

“大王,我以为,李傕之所以如此不管不顾、狂奔赶回长安,定然是急于清算段煨留在弘农的部将,以及安集将军、国舅董承!

大王和右将军难道忘了么?当初说董承与段煨留在弘农的部将勾结、引袁术入寇、以从李应李别手上分享长安兵权,那只是右将军想出来的欺骗段煨、逼迫段煨临阵倒戈的计策而已!”

刘备仔细听完,稍微想了想:“确实是计策,没错啊。你是说,李傕也当真了……”

荀攸:“当然!那天决战之时,段煨可是在阵前喊出来的,他与董承并受密诏讨贼!我们骗段煨七分、他自己却信了十分!还这样公然在战场上喊出来。

说不定段煨都觉得长安的局势已经被董承掌握了大半,说不定段煨以为右将军料事如神、已经让张将军从郿县直扑长安成功,所以才如此笃定!所以我们现在应该尝试让轻兵倍道兼行直扑长安,说不定能赶上长安内乱,至少也是赶上‘李傕突袭清洗董承和段煨部将’。

唉,说不定我们那天的计策,被这么阴差阳错传了几道,反而害了无辜的董承。也罢,董承本来就是阿附董卓阿附西凉军的谄谀之臣,真死于李傕内讧清洗,也就罢了,反正长安我们是迟早拿得下来的。”

荀攸说到这儿,李素才意识到自己确实是因为之前的泾河高原决战大胜,而麻痹大意了两天,居然连这点都没想到——

其实仔细想、往那个方向想,还是容易想到的。关键是他不走心,用计之后“管杀不管埋”,没考虑到自己计谋对无辜第三方的后续影响。

有点儿类似于计谋排污不环保,伤害了花花草草。

另一方面,这其实也是“思维定式、刻板印象”的锅。因为李素潜意识里董承就是一个“不管我有没有出现,都会接受衣带诏的存在”,所以他下意识里已经把董承当成一个为鲁莽勤王而死的死人了,从来也没想为救董承而花费脑细胞。

而且,泾河原决战那天,战场上那么混乱,段煨军离李素的位置很远,就算段煨军齐声鼓噪,李素也听不清他们喊了什么,也就没想董承卖没被卖。荀攸是战后找段煨了解情况、审慎排查,才了解到的。

话说到这个份上,跟刘备稍微道句歉、自罚马肉三块还是必须的,李素敛容吃肉道:“千虑必有一失,这一点上,公达细心于我多矣。大王能兼听则明,实乃朝廷之幸。”

刘备和蔼一笑:“难得如此,何足道哉,明日就让子龙倍道兼行,按计施为便是。”

……

吃完晚餐之后,李素回到城内被征用的驿馆歇息。荀攸也跟他一路,住李素隔壁一间院子。

刘备军出征,凡是在城里临时驻扎,都是约定俗成把驿馆留出来给随军的参谋文士居住,也是考虑到文士普遍爱干净。驿馆虽然不如太守府或者县衙条件好,却胜在打扫勤快,不用使用其他人日用的器具。

既然同路,回到驿馆之后,荀攸让侍从沏了一壶茶,到李素院中小坐闲聊。

李素不明所以,但也没有赶人:“公达不困么?深夜还不歇息。”

荀攸反复确认李素的眼神,狐疑坐在院中的石桌旁,斟茶说道:“右将军何疑?今日攸向大王指出李傕速遁的缘由,也是看出右将军不想提起这事儿。

今夜此来,是希望开诚布公告诉右将军,攸这次就是在主公面前摆出邀功请赏之态,而且从始至终都会如此,都会把此建言之功据为己有,绝对不会泄露右将军您其实早就看穿一切。所以也请右将军也与我彻底坦诚相见,不要骨鲠在喉。”

李素一脸面无表情,实则是他完全没看出来荀攸的迪化弯弯绕:“我知道什么?今天这种失策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我就是疏忽。”

荀攸喝了一口茶:“当然,事已至此,我们已经共同演到了这一步,将来无论谁改口,都不会让主公动摇了,所以右将军此番对外而言,就是纯粹的疏忽。

其实攸内心也是赞成右将军的坐视其成的,大王践祚,大汉还是大汉,还能换上一个有为之君。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若是外姓圣贤英武之人有益于民,好歹也是不利于君与社稷。而大王可谓既利于民,也无损于社稷,两全其美。

董承也好,段忠明留在弘农的那几个部将也好,生死与国家大事相比,不值一提。”

换上去还是一个姓刘的,那就叫不损社稷,祖宗七庙享受祭祀的还是那一群。

李素听荀攸说到这儿,才恍然大悟:原来他脑补迪化的是这事儿!

荀攸这是误以为李素什么都算到了、但故意不说,故意不劝刘备“趁着长安内乱速抢长安”,为的就是给李傕时间,让他回到长安狂性大发清算段煨同党、把董承等人全部屠杀了!说不定还能屠杀一批跟董承走得近的朝臣,然后朝廷陈腐之气一扫而空!

荀攸这是误以为李素要把李傕当成朝廷大扫除拉仇恨的工具人了!

也怪李素一贯以来示人以智商太高的形象,闹得他偶尔疏忽了一次,别人都不敢相信。偏偏荀攸也是个智力值90几的,脑补了半天,就把李素迪化脑补成了这样。

李素哭笑不得,但也知道这事儿没法解释,也没必要解释。

反正荀攸是个聪明人,今天当着刘备已经话赶话说到那个程度了,将来想改口也是自取其辱。而且荀攸知道刘备跟李素的关系多铁,要是把这些脏话挑明了说,对荀攸也没有好处——

只要荀攸对刘备说了,岂不是就证明“荀攸看穿了刘备也希望借李傕的屠刀最后清洗一波朝廷”了么?主公的这点心思,你非要去看穿干嘛?安安分分享福不好么?

荀攸特地来跟李素挑明,也是为了强调“我已经看穿了,但我跟你一条绳蚂蚱,也不可能再揭穿你了,以后大家互相别怀疑”,免得李素自己心里不安。

但其实李素压根儿从头就没有不安,他都没往那方向想。

“唉……这荀攸的心也一样脏,也罢,爽快点答应他就是。”李素内心如是暗忖。

他也懒得再解释,就直接说:“既如此,也别多说了,咱就当今天什么都没说。”

荀攸如释重负:“一言为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