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240章 这很合理也很合逻辑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240章 这很合理也很合逻辑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2 00:14: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考虑到华佗入蜀路途太远,就算刘备如今的名声足够号召对方来效劳,至少也要比张机再晚到一个月。

所幸刘备的伤本来就是转化为慢性病了,可以先服药败毒下火拖住,等有了万无一失的外科良医在动刀彻底根治。随着天气渐渐寒冷,深秋的阴湿渐渐褪去,变成了初冬的燥冷,病痛的症状也缓解了一些(汉朝中医“上火”的概念还非常宽泛,几乎所有的炎症都被归纳到上火、火毒的一种表现,而不是炎症的也有很多算上火,简直万能)

而冬天本来就是政务相对闲暇的时候,刘备养病不问事,又不便舟车劳顿,李素只好再在南郑多住个把月,提纲挈领料理些大事。

好在闻讯入蜀的良医不少,组织修书刻药方刊印的事儿也挺有意义,李素每天过去晃几天也不觉得无聊。至于其他重大的政事改革,还是等刘备彻底痊愈、身体状态好了之后,新年新气象再办吧。

反正刘备今年已经给了百姓大量的免税减税让利,税制暂时改不改也不影响多少实际征收。只要明年收税季节按新法来就好了。

反而是刘备自己,有时候还觉得因为自己生病,导致很多李素跟他说了很久的新政被拖延,有点不好意思,还几次召李素过去聊天,跟他说:“反正孤本就不读书,不明民政,这些事情伯雅你还是自己便宜行事就行了,孤授你全权。”

但李素深知,任何改革都需要有个稳定的基调环境才好推行,而君主的健康状况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封建改革基础设施”,所以非常严肃地应对:

“大王不可轻忽,大王还不知道吧,因为我们延医问药、修刊医书,虽然普通百姓并未多想,民间俨然,但各方诸侯的反应,听说最近却是风起云涌,多有蠢蠢欲动呢。自古君王身体有恙,都是敌国或者别的军阀眼中伺机寻衅的良机。我们现在就是要求稳。

昔战国之初,魏国首以武卒霸于七雄,何也?盖魏文侯身体康健,为君五十载,故而可连用李悝等名臣变法,开法家之先,富国强兵。

魏文侯故后,秦孝公用商鞅变法,亦坚持二十余载,故而其后人可奋六世之余烈,不至反复,即使如此,商鞅本人最终亦遭清算。而楚悼王以吴起变法,然仅仅五年,楚悼王因变法图强后大胜魏齐、过于激动而猝卒,吴起惨遭旧贵族杀害,楚兴之势遂废。

三国殷鉴在前,所以变法之成,霸业之兴,不在一时,而在一世。始皇帝仅年长高祖三岁,若有高祖之寿……此皆肺腑之言,非此私聊臣绝不会说。”

刘备表情也变得郑重起来,起身严肃地拍了拍李素的背:

“贤弟如此恳切,此天以贤弟授孤也。后半句就让孤自己说好了:始皇帝若有高祖之寿,则天下未必有汉,倒是说不定有楚了——呵,以项羽之健硕,乌江自刎之时仅年届三旬,他若是不遭横死,恐怕能活得比始皇帝久四五十年吧。

如此说来,后焊之倾颓,也多由天子短寿,不能图远。生于深宫、长于妇人、沉溺酒色,岂能长远?高祖、光武皆起于草莽,高祖寿六十三岁,光武寿六十二岁。孤也出身寒微、习武强身,武艺过于高祖光武,将来总要活个寿过七旬……呵,说远了,咱也不过是匡扶汉室的王罢了。”

刘备说着说着才意识到有些话过了,不适合比喻。不过反正也就李素一个人听见,大家都是聪明人,无所谓的。而且毕竟只是跟古人比比寿命,又没说别的,严格来说也没有把柄。

看起来,权摄了汉中王几个月之后,野心自然而然的逐渐膨胀,也是止不住的,虽然还没到那火候,但总是会不受控制意淫一下。

李素闻言则是忍不住联想:你要是晚年不遭受大败、心态大崩严重影响健康,以这个武艺和强身健体的程度,说不定真能活那么久。只不过历史上,因为关羽张飞的打击、夷陵的打击,最终只是刚刚跟高祖一样,六十三岁。

刘备看李素不好接话,也意识到应该赶紧转移话题,就问他:“不说这些了——你刚才不是提到,因为我的伤情可能外泄,各方诸侯最近有异动么?都有哪些异动?说来听听,我最近养病,倒是不曾关心。”

李素也连忙配合:“说来也是凑巧,那些各地的医匠到了南郑之后,我也派人排查过了、以礼优待,多加赏赐,还真挖出来几个受其他各方之托打探消息的。由此,我们倒是反而得到了不少关东诸侯的近况秘闻。

我还是先从大局说吧,首先跟我军最相关的,应该是吕布的消息。吕布虽然曾经助董为虐、盗掘皇陵,罪不当赦,可毕竟后来也参与杀董了。

当初我们五丈原兵败的同时,吕布也突围走武关道逃离关中,毕竟那里是他曾经当中郎将时镇守的防区。而且吕布突围的同时,张济麾下的张绣已经被调来追击我军了,张济又曾经算是吕布的部下,不会死命追击吕布。

所以吕布第一站抵达的就是南阳宛城,他希望以讨董之功求袁术收留、助兵复蓝田、商淤之地以自守、为袁术藩屏西北之敌。但袁术恶其反复,也不愿承认其功过相抵,不肯纳之吕布千余残兵在武关逡巡两月,进退不得。

张机从南阳西进的时候,吕布还示好护送了一程,似乎是在打探我们口风,在犹豫投袁绍还是投我们。这事儿臣也是前几日才听说,正要禀报。”

刘备集中注意力想了一会儿:“要我说,吕布既然因为诛董被封为温侯,这是天子和王允的意思,我们也就认了。虽然吕布人品上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但我们也不能跟袁术那样逼人太甚,要显得我军尊奉天子在王允当政时的决策。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也。封吕布温侯,也是看在他能守住大汉中兴的局面才给的。既然他兵败害得王允被杀、天子再次蒙尘,这败战之罪也是要追究的。天子若是能自主,也会将吕布贬斥惩戒。

若吕布非要来投,至少要从中郎将贬为校尉,甚至更低,不可赋以太多兵权。其下诸将也要另行甄别任用,凡是不曾参与讨董却参与盗掘皇陵的,要严加惩戒。而那些不曾参与盗掘皇陵、却参与过诛董的,要单独奖赏、分化之。当然,若是吕布想去投袁绍,那是最好,总之我们不要主动示好。”

李素一听,心中也是颇为欣慰,看来刘备因为地位已经与历史同期相差太远,所以在“即使收容吕布”的问题上,心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至少不至于觉得自己有必要尊敬吕布了。

不就是以刺客身份完成对董卓的补刀嘛!功劳还没咱大呢。

那就顺其自然吧。

提到了吕布,自然不能不提跟吕布相关的其他诸侯的蝴蝶效应。

李素就顺着话题继续往下禀报:“据闻,除吕布之外,其余各方诸侯,受此前王允被杀、大王受伤等消息影响,反应最明显的,乃是兖州曹操。

我也是前几日,派人往豫州、徐州寻访善于疗伤的名医华佗时,使者在徐州遇到了辽东太守糜子仲留在徐州的商队管事,得到了不少详尽的情报。

那曹操曾是王允诛董后,除了我军之外,最早向天子道贺、并得到王允正式允诺封其为州牧的。曹操的使者荀彧回到东郡后不久,其实就是王允被杀之时了,但当时曹操不知。

因为被封为兖州牧,曹操志满意得,觉得兖州全境已定,派人接居于徐州琅琊的父亲曹嵩及族人回东郡居住。可惜由琅琊郡过境泰山郡时,为陶谦部将张闿所杀。曹操盛怒,一边兴兵征讨陶谦,一边表行长安奏请陶谦之罪。

只是当他使者再到弘农时,已闻长安陷落、王允为贼所杀。曹操便以道路不靖为由,不再请示,全力攻灭陶谦。他是七月被封的兖州牧、八月父亲被杀、请旨不成全面出兵的,如今已经两月,据说在徐州所过屠戮不少,九月时已有多座城池被屠。我们得到的消息,最新也都是一个多月前的,不知现在陶谦是否还活着。

倒是糜子仲出身徐州,在当地多有产业,据说受陶恭祖邀约救民。只是糜竺无力远涉重洋征战,听说只是在他老家东海郡朐县的海港大设义渡,以低廉船资接纳为躲避屠城而逃难的徐州流民,走青州半岛过海安置到三韩屯田避祸。

知道我们在找华佗之后,那位糜家的商队管事也说会尽快帮忙,一旦找到就护送走水路沿江西来,还会带来糜子仲的亲笔道贺书信,恭贺大王因功称王。”

刘备听完兖州徐州的战乱情报,不由叹息:“陶恭祖当年讨伐张举张纯、北宫伯玉之时,虽然无能,却也算是道德君子。怎会任用张闿之辈,招来如此灾祸。唉,曹操报仇本无可厚非,但屠城实在不仁不义,当初成皋之战追讨董卓之义,可谓散尽。

罢了,他们离我军太远,不去想那些了。只是没想到,子仲能在海东兴起偌大事业,当初力荐他接任辽东太守,真是用对了,也算造福一方百姓,存亡继绝。”

很显然,关东兼并的某些节奏,已然加快了很多。

历史上曹操讨陶谦还要再晚大半年,但现在提前也顺理成章:他就是什么时候被封为兖州牧就什么时候开始飘、然后开始接老爹。而讨伐徐州自然也是老爹什么时候死什么时候去。

而没有了刘备的救援之后,加上因为徐州之战爆发得更早、吕布都才刚刚被袁术拒绝,还没想好投刘备还是投袁绍呢,就更不可能去给曹操添堵了。

如此一来,陶谦的两大外援都没了,估计今年就会被曹操秒掉。

刘备虽然提前二十六年当了汉中王,但曹操也提前四年多全据了兖州、徐州两州全境,省掉了跟刘备、吕布反复拉锯战的麻烦,天下走势尚未可知。

至于关东诸侯更详细的情况,过几天糜竺护送华佗的队伍到了,自然一目了然。自古总是商人的情报最灵通,而由商人做到一方牧守的重臣,对情报工作就更重视了。刘备想了解什么东方战局,问糜竺的人总没错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