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回80:从渔村赶海到纵横大洋 > 第33章全家去赶海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

林宇就一骨碌从炕上爬了起来,来到西屋就开始在那堆奶奶送回来的工具里翻腾起来。很快,他就从面翻找出了各种赶海工具:锋利的小铲子、带着细密网兜的抄子、自制的简易蚝刀。

林宇仔细地检查着每一样工具,确保没有丝毫损坏,嘴里还时不时念叨着今天的目标。

昨天晚上,他们一家人已经说好了,今天一起去赶海。

守山人大汉几乎没吃过海鲜,他只说让林宇给弄,可没要求是弄什么海鲜。这就方便多了,毕竟海边可多的是蚬子、生蚝、蛏子、沿着海边还有搁浅的海蜇以及生长茂盛的海带。

这些东西,或许对他们这样的渔村不算什么,但是对守山人大汉,可就是稀罕物了。

当然,也不能光弄这些。

像鱼、螃蟹、虾爬子这种,最好也弄一些,给人家送去的时候也好看些。不过林宇并不愁这些,螃蟹可以下蟹笼去抓,抓多少算多少,总归是可以抓到的。鱼,大春哥说今天出海,回来给带一两条。

至于虾爬子,那就需要一些技术了。

“咱们今天多弄一些,回来可以腌制上或者晾干,放到冬天也不会坏,别到时候没的吃。”看着儿子摆弄着这些工具,王玉芬笑着说道。

东北的小渔村,有储存海鲜过冬的习惯。通常以盐渍和酱渍为主,或者是通过晾晒让海鲜风干保存。因为每至寒冬,凛冽的北风呼啸而过,海面冰封万里,渔人家就很难再出海,更难有新鲜的海鲜食货了。

现在已经到这个季节了,再过段时间,天气日渐转冷,鱼获晾晒起来就困难了。未来这段时间,海边会格外的 热闹,村里的家家户户都会行动起来,趁着天气还好,准备过冬的食物。

所以,王玉芬一听林宇要给守山人大汉置办海鲜,立马就要全家一起出动。

准备好东西之后,一家人围坐在简陋的饭桌前,匆匆吃完早饭,他们带着工具,兴致勃勃地朝着海边进发。

还未靠近大海,那熟悉而又令人心潮澎湃的海浪声便传入耳中。

海边一如既往的美丽。

湛蓝的天空如同一块巨大的蓝宝石,澄澈而明亮,几缕洁白的云朵像棉花糖般飘浮其中,悠悠荡荡。远处,海平面一望无际,与蓝天在天际处完美交融,分不清哪里是海,哪里是天。金色的阳光倾洒而下,给海面铺上了一层粼粼的金色波光,随着海浪的起伏,光芒闪烁跳跃,如梦如幻。

海风轻柔地吹拂着,带着大海独有的咸湿气息,撩动着人们的发丝,吹散了心中的一切阴霾。

刚来到海边,就看见了不少村里人,有些热情的打招呼,王玉芬笑着一一回应。而林宇,则是背着蟹笼,寻找下笼点,先将蟹笼投放进去。

等林宇回来地时候,母亲王玉芬和妹妹林瑶已经弄了半筐的生蚝。

王玉芬毕竟在海边生活了许多年,经验丰富,她们避开人群,率先是来到了一片礁石区。

这里的礁石,被海水常年冲刷形状各异,有的圆润光滑,有的棱角分明。在礁石的缝隙间,便是各种海货的藏身之所,而石壁之上,就附着着大量的生蚝。它们紧紧地吸附在粗糙的石面上,层层叠叠,宛如一片静止的蚝之森林。蚝壳的颜色深浅不一,有的呈青灰色,有的则微微泛白,在海水的润泽下,都显得格外润泽。

只见王玉芬每每挑选个头较大、吸附较为牢固的生蚝,左手稳稳地扶住石壁,找准蚝壳与石壁贴合的缝隙,右手紧紧握住蚝刀,将刀刃精准地插入缝隙之中,随后,她屏气敛息,胳膊上的肌肉微微隆起,手腕轻轻一用力,蚝刀便如同一把开启宝藏的钥匙,巧妙地撬动了生蚝。那只生蚝先是微微松动,接着 “啪” 的一声,脱离了石壁,王玉芬眼疾手快,迅速用左手接住,避免它落入海中。

“妈,你可真厉害!”林瑶兴奋的拍手叫好。

王玉芬露出慈爱的笑容,“这不算什么,自需要找准位置,往外一撬就行了。关键啊,是选生蚝,要选这种个大的,吸附力牢固的,这样的才肥。”

王玉芬将撬下的生蚝放在一旁的小篓里,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这些赶海的小技巧在渔村,都是一代传一代,以后她相信,自己的女儿也会是个赶海高手。

紧接着,她又马不停蹄地转向下一只生蚝,重复着刚才那一连串流畅而精准的动作,撬刀、发力、接蚝,一气呵成,不一会儿,小篓里便装满了肥美的生蚝,在阳光的照耀下,它们闪烁着诱人的光泽。

“妈,你看哥,好像在挖蚬子。”林瑶指着不远处的沙滩上的林宇说道。

“走,我们过去看看!”

王玉芬本以为林宇不会挖蚬子,想要过来教一教,但是过来之后她就惊讶了。

只见林宇挽起裤脚,手持小铲子,熟练地在一处礁石缝旁蹲下身子,眼睛紧紧盯着缝隙,手中的铲子轻轻一插,再微微一撬,几个肥嘟嘟的蚬子便裹挟着泥沙被翻了出来。林宇眼疾手快,迅速用手将蚬子捡起,放入身旁的水桶中,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还不忘转头向王玉芬问道:“妈,你看我,挖得咋样?”

“不错,像个老渔民。”王玉芬夸赞道。

这是实话。

在海边赶海挖蚬子,可是有着不少要点需要掌握。

首先,得找准地方。蚬子偏爱在泥沙混合且水流相对平缓的滩涂栖息,那些靠近礁石周边,有细腻泥沙缓缓沉淀的区域,往往就是蚬子的聚集之处。

退潮之后,沙滩上若隐若现的小水洼附近,也大概率能发现它们的踪迹,因为蚬子喜欢这种既湿润又能透气的环境。

其实使用工具也至关重要。

最好的工具是头部窄而扁平、手柄结实的小铲子,能轻松插入泥沙,又方便发力撬起。使用时,要将铲子垂直插入沙层,插入的深度大约控制在十几厘米最为合适,这个深度刚好能触碰到蚬子群。太浅的话,可能只能挖到表层少量的蚬子,太深又容易破坏沙层结构,让蚬子受惊逃窜。

挖掘的手法也颇有讲究,插入铲子后,需轻轻往上撬动,力度得拿捏精准,就像给沉睡的蚬子们发出一个温柔的 “起床通知”,让它们随着松动的泥沙一起被带出。撬起泥沙后,不能急着把铲子提起来,而是要微微晃动一下,利用泥沙的滑落,将裹在其中的蚬子筛选出来,落在铲子上。

从刚刚林宇挖蚬子的动作,就可以看出,林宇动作娴熟,经验丰富。

“你爸教的?”王玉芬有些好奇,因为她从来没教过林宇,她能想到的,也只有林宇的父亲了。

林宇点了点头,笑而不语。

王玉芬哪里知道,根本就不是林宇父亲教的,而是前世大名鼎鼎的户外生存专家贝爷教的,再加上他经常参加海钓大赛,海边就是他经常度假休闲的地方,这种事情早就做得滚瓜烂熟了。

“从小,你爸就夸你聪明,说什么一教就都会,我还不相信,看来你爸说的是真的了。”王玉芬说道:“只是你爸死的早,要是他把捕鱼的技巧都交给你,你肯定能成为咱们村最厉害的渔夫。”

说到这里,王玉芬不免有些伤感。

“妈,没我爸教我,我也一定会成为最出色的渔夫的!咱们还是赶紧干活吧,你看人越来越多了,要是动手满了,汤都喝不着。”林宇笑着说道。

此时,海岸线上的人越来越多了。

这其中大多数都是村里人,也有附近其他村子的。狼多肉少,照这个情形,海岸边儿有多少东西,都不够这些人弄的。

眼瞅着人越来越多,母亲王玉芬也顿时着急,再次忙活了起来。

王玉芬和林宇主要挖蚬子、蛏子、海肠和虾爬子,林瑶却也没闲着。她虽然年纪小,不能像哥哥和妈妈那样熟练地捕捉海货,但是沙滩上有很多被海浪冲上岸的海带、海菜甚至是章鱼扇贝等。

每当发现一样海货,她就像发现宝藏一样,欢快地跑过去,蹲下身子,小手轻轻地将它们捡起,放进篮子里,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小曲儿,那认真又快乐的模样十分可爱,时不时地还会跑到林宇和王玉芬身边去炫耀。

一家人在海边忙得热火朝天,直到再次涨潮,这才回到岸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