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父亲您不造反,我造反! > 第412章 皇帝南巡

贞观五年,临近四月时分。

结束了泰山祭天,又一直在长安蹉跎过了晋阳公主满月宴的贞观皇帝,李世民陛下终于是在万般不舍中,踏上了前往剑南道成都府的行程。

“高明啊,朕走了,你母后这边你可要照顾好......小兕子你就不用管了,让你母后管......”

“朕今后每月都会给你写信,成都府这边新政肯定能处理的稳稳当当.......高明啊,你答应朕的事情,可一定不能诓骗朕啊.......”

“养马场和军校那边,要加紧安排啊,朕可就指望从成都府回来,大显身手了.......”

今日本应该至少也多少该带着几分离别伤感的氛围,然而,在这位皇帝陛下絮絮叨叨的声音中,即便是此刻一旁的长孙皇后,看着那拉着太子好似有说不完的话的皇帝李世民。

都是不由叹息扶额。

眼瞅着这厮颇有种从清晨说到晌午的架势,长孙皇后不得不出声提醒。

“陛下,您若是再耽搁时间,之后可就要在荒郊野林过夜了,这从长安去剑南道,可不比从长安去太原府.......”

被自家父皇拉着胳膊的李承乾,赶忙连连点头附和。

一边将自家父皇朝着那马车上推搡,一边口中急忙各种安慰和保证。

“父皇安心,儿臣岂会在这种事情上诓骗父皇您?再者说,西征之事怎么也是四五年之后了,那个时候便是皇爷爷还想去,儿臣也断然不能答应不是?”

“这西征之功,非父皇莫属了.......”

“父皇有什么事情直接让锦衣卫传信儿臣便是,好了好了,再耽搁就真的要在路上费一番功夫了.......”

李世民被推上马车,却又忍不住的掀开车帘,对着此刻还怀抱着小兕子的长孙皇后,便是红着眼睛大喊。

“观音婢,照顾好自己,等朕把关内道到剑南道的官道修好,就接你们一同来成都府。”

长孙皇后笑容顿时矜持了几分。

去成都府?

“呵呵,臣妾等陛下的消息......”

眼瞅着车队终于在磨迹了大半天后,于一声吆喝声中,启程出发。

长孙皇后以及杨妃阴妃等李二的后宫佳丽们,都是不由相视一眼,长出了一口气。

终于走了.......

“终于清净了......”

李泰轻轻摇头,感叹一声。

这段时间,自家这位父皇,可没少烦扰他各种政务方面的事情,不是询问他在成都府改革之中的一些建议,便是明里暗里的想要诓骗他去成都府,给他当副手。

想到这里,他不由深吸一口气,伸了一下懒腰。

“啊~皇兄啊皇兄,臣弟答应你的监国时间,可就只有半年了哦,你最好想好下一个接替这监国之位的人。”

李承乾:“.......啧”

随着皇帝李世民离开长安,连带着的,还带走了一批朝廷中甄选出来的,用于在剑南道、淮南以及江南道一带推行新政的骨干能臣。

长安、太原府、洛阳诸地的政务压力,也明显加重了几分。

不过,这种官场方面的压力,加之儒林的宣传,以及大唐民心的愈发坚定,也使得新一年的科举和吏员晋升考核,人数再次暴涨。

“卢相,这可不是本官规定的,外邦之臣想要入仕我大唐朝廷,需要经过六部三司以及锦衣卫和百骑司的身份审查,并且将直系亲属移居我大唐境内,这是陛下和太子殿下定下的硬规矩。”

“满朝文武大臣都议定好的事情,你便是和本官说破了天,你们范阳卢氏子弟想要重新入朝为官,都需要按照流程办事。”

辽东道,奉天府。

作为曾经高句丽数一数二的大城,大唐对辽东城的占领,几乎没有对其原本造成什么太大的损毁,以至于如今辽东城虽说刚改名为奉天府。

王青云等新上任的大唐官员们,却很快便勘定好了各个部门的办事衙门。

此刻,奉天府刺史衙门会客厅中。

王青云看着从辈分上来讲,自己当年还需要称呼一声叔伯的卢照静,面对对方一次次的劝说,却依旧不为所动。

一旁,卢文虎面露焦急。

“二.......王刺史,大家当初也都是大唐人,如今太子殿下和陛下都已经特赦.......”

“叩叩叩!”

他话还没有说完,便是被一脸冷色的王青云敲着桌子打断。

“卢参军,你也是朝廷命官,吃着朝廷俸禄的人,讲话要尊重事实吧!特赦?本官只知道,朝廷准许你们范阳卢氏、清河崔氏以及赵郡李氏三族,还有那些当年叛逃大唐的河东道小世族戴罪立功。”

“什么时候就说给你们特赦,还准许你们的子弟重新入朝为官了?!”

“郑司马,殿下和陛下,有下过这种旨意吗?”

王青云说着,看向了同样在场的郑午阳。

后者面对结拜大哥卢文虎焦急的目光,却是叹息一声,轻轻摇头。

“没有。”

他见卢文虎这个家伙,又要一副关心则乱,搞不清自己立场的鬼样子,急忙打断就要开口的他。

“卢参军,朝廷有朝廷的规矩,陛下和殿下既然说了,愿意给尔等一次将功补过,戴罪立功的机会,就应该老老实实的把殿下交代的事情办成......”

说着,他目光幽幽的看向了坐在面前,被任命为高句丽总室大相的卢照静。

“卢相,您说是吧?”

几人的目光碰撞在一起。

王青云和郑午阳两个世族后辈,此刻面对卢照静的眼神,依旧不为所动。

过了半晌。

“哎.......是老夫叨扰了,毕竟都是族内子弟,又有几分才学,老夫也是听闻殿下如今急需人才,这才有了举荐之心,王刺史和郑司马所说没错,我等治理好高句丽,亦是在为殿下尽忠。”

他在卢文虎的搀扶下,从位置上站起身。

又对面前的王青云两人,微微欠身行礼。

王青云微微一笑,也是在太原府担任司马多年的他,如今也已经不是官场的雏鸟了,十分清楚太子李承乾把他放在这个位置上,究竟是什么目的的他。

可绝对不会因为范阳卢氏这帮家伙三言两语,就站错了位置。

他拱手回礼:“卢相放心,本官已经收到太子殿下旨意,准许高句丽百姓种植我大唐天宝金种,另外工坊那边也派来了人手,帮助卢相这边开矿修路。”

卢照静说了几句体面话,转身在卢文虎的搀扶下,走出刺史府。

“族长,你放心,我私底下在和他们说说,都是世族,皇室既然不杀我们了,他们也没必要非揪着不放,想来还是担心皇室那边的意思......”

卢照静转头,看着卢文虎这一副愣头愣脑的模样。

心中不免叹息。

搞不清状况的,究竟是谁啊?

他拍了拍对方的肩膀:“好了,这件事就此作罢,你也勿要再提,老夫就是想要试试罢了,不成亦无妨.......”

似乎是在担心对方真的一意孤行的又去找王青云他们商议。

他又是补充了一句:“吏员考核和科举考生,尚且还有考核要做,究竟能否被录用,终究是要看成绩和能力的,我等平白一句话,就入朝为官,的确是有些操之过急。”

“且待高句丽这边被我等治理的好一些,太子殿下仁慈,不会不给我等活路的。”

卢文虎这才犹豫着点点头。

而与此同时。

随着两人走出刺史府,此刻刺史府内王青云的脸色却是瞬间阴沉铁青。

“砰!蠢货!”

桌子上的茶杯被震得一颤,一旁郑午阳也是叹息一声。

“大哥他不适合掺和朝堂之事,他就是一个没什么脑子的莽夫,让他冲锋陷阵还行,领会上面的意思.......”

他摇了摇头,也是一脸无奈。

王青云冷哼:“在天竺运转锦衣卫这么些年,结果到头来还是个蠢货,我不便出面,你私底下还是劝他一番吧,让他尽快和卢家切割关系。”

“若是还不听劝......三弟,你要懂得自保!”

郑午阳颔首。

高句丽如今虽说名义上,成为了大唐的土地,但从实际性上,大唐却并未派入一兵一卒。

只是派遣了一些官员,协助当地恢复农业和基础建设生产。

当地依旧由世族和渊盖苏文麾下的高句丽世族负责治理,但在南北边境线上,辽东道的大军,以及新罗的唐协军,依旧长期驻扎。

这下原本还是高句丽人,如今却一转身,直接化身唐老爷的辽东道高丽族百姓,瞬间兴奋了起来。

大唐推行汉话,要求人人学习汉字汉话,他们便纷纷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之中。

大唐要求辽东道开荒屯田,这帮人又纷纷主动的加入到各地的开荒建设之中。

刺史府要修路,每人每天给十文的工钱,另外管吃住。

这帮人闹腾着,只愿意拿五文......不为别的,登记造册正式领到大唐百姓户籍,如果有衙门的表扬信或者文书凭证的话,能够更快办理。

然而,这却是难为了高句丽这些判了“缓刑”的世族们。

本就人心涣散的治下百姓,如今在听闻了这个消息,又恰巧有亲戚在辽东道的,纷纷想尽各种办法,想要离开高句丽,加入大唐辽东道......

有人甚至不惜翻山越岭,拼着命丧荒野的风险,也要进入辽东道。

卢照静收到这个消息,立即跟随响应。

下达政令:“加大产业待遇,宣传好好做工开荒修路,今后加入大唐也能得到官府奖励,高句丽做多三年就要正式并入大唐,和辽东道一样,成为大唐一道”

不得不说,被逼到尽头的世族,如今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做到了上下一心。

随着政令下达,各城各县的官员全力照做。

并且在大唐的官署派来官员,指导当地恢复生产后,高句丽的百姓们这才纷纷安定了下来。

只要不打仗就好,不打仗还有饭吃,哪怕晚一些年才能成为大唐人,但好在是不用离开家乡的.......

时间一晃。

距离李世民陛下离开长安已经有一月有余。

长安皇宫,东宫太子妃殿这边,天色刚刚蒙蒙亮,此刻殿内殿外却是一片忙活。

太子妃乾英英,有些撕心裂肺的声音从殿内发出。

殿外。

面对突厥颉利十几万大军都面不改色的太子李承乾,如今却是根本淡定不了一点。

他呼吸急促,来回的踱着步子,眉头紧锁的盯着那紧闭的殿门,听着里面的惨叫声,内心满是焦躁和惶恐。

“还没好吗?怎么还没好.......”

“娘娘,用力,用力啊!就要出来了!用力!”

“啊啊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