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父亲您不造反,我造反! > 第285章 孤只认政绩和军功!

“今日的会议,只讨论一件事,那就是接下来关于幽州的经略问题。”

“孤这次从雁门郡回来,那边的水渠和分流河道都已经正常的投入了运行,河东道下游也都已经做好了应对,如今我大唐又恰逢多雨之年,孤决心借着这个机会,将河东道尤其是幽州地区的农业和基础建设,发展起来。”

“诸位各抒己见吧......”

阳成宫清晨,每周周一的朝会之上。

李承乾说完,在场的太原府官员们,却是纷纷面面相觑。

在场的不仅仅像是王铭这种并州的主政官员在,就连荥阳郑氏家主,郑江这个官职还在长安的长安属官,都坐在一个相对靠后的位置。

而另外的李纲,虞世南,孔颖达,以及萧锐等东宫年轻一代官员,却是都彼此面面相觑。

李承乾目光平静的看着众人。

昨日魏征做了什么,去了谁家,锦衣卫早就已经汇报的一清二楚了。

李承乾对此毫不在意。

不过,很显然在场并不是所有人,都如同他一般,对那个位置毫无兴趣。

从龙之功,可不是谁都能够拒绝的。

而就在李承乾说完没过一会儿,一道身影便是站了起来。

“启禀太子殿下,幽州经略,是否为时尚早?高句丽如今情况未定,且还有汉王殿下和梁王殿下盯着,想必不用这般急于投入......下官拙见,如今殿下倒是可以对关内道进行改制。”

李承乾看了对方一眼。

河东裴氏的一个年轻官员,也是如今负责并州内河航运的主官。

对方倒是没有明说,想要让李承乾回去继承皇位。

但,平日里太原府这边,发出一些需要关内道各地官员配合的政令搞搞小动作倒也罢了,若是经略关内道,势必需要大刀阔斧的做很多改变。

那样的话,没有法理上的管辖权。

终究是说不过去的。

而京畿之地的管辖权,那毫无疑问归属皇帝。

见李承乾不说话,只是目光平静的看向了其他人。

裴楉才脸上也难免带上了几分紧张之色。

“殿下,臣以为,裴大人所言有利,如今我大唐北境各方面已趋于安稳,各项政令也依然种下,只需等个几年,开花结果。”

“幽州之地就天时来说,的确是发展的绝佳时机,但就利弊而言,终究比不了关内道......殿下,还请殿下移驾长安,主持社稷!”

又是一个渴望从龙之功的人郑重的站了出来。

晋阳郭氏,倒也是曾经显赫一方的大族,若是得了从龙之功,将来必定能够让家族再进一步,恢复昔日荣光。

然而,李承乾却依旧不为所动。

随着一个又一个,处在阳成宫权力圈子边缘的太原府官员,纷纷出列。

一声声“臣附议”响起。

不过一会儿的功夫,原本还整齐坐在会议桌两侧一排排席位之上的官员们,便已然是站出了大半。

这下,李承乾终于是给出了一些反应。

目光平静的看向了一旁的王铭。

“王刺史,你觉得呢?是该经略幽州,还是该经略长安?”

似笑非笑的眼神,让王铭心头颇感压力。

听到询问,却也不敢装聋作哑,深吸一口气,起身拱手。

“启禀太子殿下,下官认为,何不双管齐下?”

李承乾静静的看着对方,王铭赶忙继续开口。

“眼下高句丽国内,以及半岛的百济,新罗国内都是一片混乱,大量的百姓流离失所,不少人都想要来我大唐,成为我大唐子民,仅此一点,郭大人刚才所说,经略幽州仅有天时之利.....臣不敢苟同。”

“雨水充沛此为天时,高句丽无暇他顾此为地利,半岛之民与我大唐幽州之民盼望新政改革之春风,这便是人和之利!”

“下官认为太子殿下所言经略幽州,当为!且当速为!”

李承乾的脸上,终于是带上了几分淡淡的笑意。

心中暗骂一声王铭这个老狐狸,倒是能两头不得罪。

嘴上却是又开口询问:“那经略长安之言,是什么意思?”

“长安如今可还有孤的父皇坐镇......”

“殿下!”王铭声音忽然提升了一截。

“陛下如今尽管痛改前非,各项奏折文书批复也非常勤勉,然陛下明显心不在治国之上,长安之事,终究难免需要殿下您分忧几分。”

“不说如今铁道建设之事,便是如今长安的国子监和商税改革,便需要太子殿下您亲自把控。”

“臣认为,可向陛下请命,求得河东道及长安经略之权!”

众人面面相觑。

哪里还不懂王铭的意思。

皇帝龙椅坐得不舒服了,太子殿下又明显不想这么早被囚禁在那长安皇宫,锁死在龙椅之上。

那只能两头哄着。

皇帝把长安的权力移交太原府,太子把皇帝的担子多担待一些。

“呵......”李承乾口中发出一声意义不明的轻笑。

“王刺史倒是个有法子的,但就是有一个问题......孤只有你们这一套班底,长安权柄说是只管长安,但毕竟是我大唐国都,各项政令难免要被大唐其余各道效仿,牵一发动全身。”

“谁可去主政啊?”

顿时,今日会议发言已然达标的王铭,默默的选择了闭麦装死。

“郑大人,如今你在长安为官,可能主政长安?”

郑江一惊,赶忙连连摆手摇头。

“启禀太子殿下,这,老夫能力有限,但不得此等大任,且我郑氏子弟如今都在并州地方为官,实在抽调不出人手辅佐长安之政......”

李承乾目光看向了孔颖达,后者也是赶忙拒绝。

“殿下,我等着这边人手也是短缺.....”

随着李承乾目光在在场太原府的核心几人身上扫过,众人皆是摇头表示没有精力。

此前那些纷纷希望李承乾,能够前去长安,继承大统的官员们。

顿时面露苦涩焦急。

晋阳郭氏,负责官道修建的官员郭秉政不甘心的上前拱手。

“殿下,还请殿下您为天下计!为百姓计啊!”

“继承帝位一开始的确必定劳累一番,但执掌乾坤,可令得我大唐不论南北,不论山高路远的各地百姓,皆能享受到您的英明政令。”

“百姓必定感念殿下您的大恩大德,殿下您也必将能成千古圣君,受我华夏世代供奉啊!”

李承乾顿时没好气的翻了个白眼。

“好啊,郭大人倒是心怀社稷民生的好官,既然这样......孤便派你去负责长安之事,并州这边的各项建设不能停,也不能出错。”

“但若是长安那边的进度也没有跟上......孤便赏你一个渎职的罪名,把你拉去刑场,让刀斧手给你一个痛快!”

“如何?!”

郭秉政原本还慷慨不已的神色,顿时僵在脸上。

李承乾却是没有放过他的意思,脸上带着冷笑。

“郭大人能说出刚才那般肺腑之言,想来也是有一颗诸葛武侯,鞠躬尽瘁之心,正所谓能者多劳。”

“长安铁道的建设,你要抓起来,官道的建设也是你的老本行,也不能停。”

“另外长安的帝国医院、大学、交通等等部门,也要上马开工。”

“郭大人若是能扛得起来,孤现在就能任命你去长安主政,如何?”

郭秉政:“.......”

见后者哑口无言,涨红着脸拱手灰溜溜退了回去。

李承乾这才冷哼一声。

目光环视一圈,在那些刚才挑出来,恨不得让他黄袍加身的年轻官员们身上停留了片刻。

“孤知道你们都想要搞什么从龙之功,从龙之功历来诱人,但是......在孤这里行不通!”

“有这些心思的,趁早给孤收起来!”

“在孤这里,只认政绩和军功!想要凭借什么从龙之功一步登天,青云直上......趁早滚蛋!”

他站起身,冰冷的气场压得在场一些人甚至连喘气都不敢喘。

“幽州经略之事,各部门根据职能,商讨出来一个章程,三日之后给孤送来!散会!”

李承乾向着寿功殿后方走去,一众官员们还能听到他对王德发出一道冰冷的命令。

“去把魏征那个老东西给孤带来!”

众人面面相觑。

除了王铭、郑江、孔颖达这些几乎已经料到了这位太子殿下,必定不会对那皇位感兴趣的几个东宫核心。

所有此前满脑子都是从龙之功的官员们。

都是被李承乾的果断回绝惊到了。

寿功殿后院。

当魏征一副狼狈相的,被几个东宫六率的汉子带来这边的时候,映入眼帘的便是李承乾那双好似在隐隐闪烁着火光的眸子。

“魏征,孤倒是小瞧了你,才来太原府一天,就已经知道了我寿功殿朝会官员究竟有谁,还全都走访了一遍,呵呵.......”

“孤是不是该说,真不愧是你魏征啊?”

“你让孤回去继承皇位,就不怕孤下令砍了你?!”

扑通!

魏征瞬间跪在地上,哭丧着一张老脸。

“殿下呐!!!臣冤枉啊,非是臣有意逼迫,实在是,实在是......陛下把臣的亲族和家人都绑在了长安,若是您不回长安继位,他们,他们......”

说到最后,魏征已然是说不出来了。

哭哭戚戚的便是呜咽了起来。

这下,反倒是把李承乾搞的表情一怔。

“啥?”

见李承乾似乎是不信,满脸都是委屈泪水的魏征,急忙解释。

“殿下,臣句句属实啊,如今臣的儿子叔玉,就已经被陛下派人送去了国子监,听说还选配了一个颇为严厉的夫子,还给赐了藤鞭。”

“还有我魏氏一些亲族,哪怕是关系极远的,大到一些县令通判,小到吏员商贾,尽皆都被陛下的百骑司,带去了长安。”

“若是您不回去......陛下就要以各种理由,将臣的这些亲族,送去边关偏远之地......”

“殿下,您就当救救老臣,回去继位吧!呜呜呜”

看着如此模样的魏征,李承乾头一次,从那位皇帝老爹的身上,感受到了棘手。

为了让他继承皇位,好让能出去御驾亲征,当真是脸都不要了。

就连原本还对魏征这个老匹夫颇为不喜的他。

如今看向对方的神色,竟也带上了几分怜悯。

“啧啧啧,魏征啊魏征,当初在那牢里面被孤用刀架着脖子的时候,你可能想到今天......你认为是仁君的皇帝,用你全家威胁你,让你劝孤这个暴戾储君回去继位。”

“......这个世界当真是,妙不可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