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清要完 > 第70章 天王,您真记清楚梦里的事情了?(第三更,求订阅!)

“天王殿下,南王殿下求见!”

洪宣娇正不知道该怎么忽悠洪秀全的时候,忽然外头响起了一声通报,南王冯云山来了!

冯云山是风尘仆仆,轻车简从地从道州赶来的,除了他的几个亲信,谁都不知道,连罗耀国和苏三娘都没告诉。

而他急匆匆赶来的目的只有一个,就给即将爆发的“争父名”斗争划一条红线!

这次的“争父名”是免不了的,因为这“父名”相当于“国本”——不是“太子”的意思,而是字面上的国之根本的意思!

涉及到的是太平天国的根本路线!

如果“父名爷火华”,那太平天国就是洋教的异端——这个定位非常糟糕,因为对天启三教来说,异端比异教还可恨!

那帮洋鬼子怎么可能承认洪秀全是“爷火华”的二仔?这要承认了,以后太平天国的天王去英吉利、法兰西、美利坚进行国事访问的时候,他们的国家元首都得跪下磕头了。

这还怎么处?

同时,“爷火华”之名也不可能得到国内的读书人的认可——读书人不仅是秀才、举人、进士,什么时候都是学渣多啊!太平天国争取不到学霸,争取到学渣也行。

学霸打架也不一定比学渣狠不是?

可是一个洋上帝爷火华闹出了,就把学霸、学渣都给否了,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宗族体系,甚至江湖上的会党,都和拜上帝会冲突了——拜上帝会不仅砸孔庙,他们还砸关帝庙!真要深究起来,天地会也得和拜上帝会闹掰。

所以冯云山其实并不反对把“爷火华”变成“昊天上帝”,只是他也知道天王洪秀全有点“癫”.就是“疯”!

是个半疯子.

“天王,”冯云山见过礼,然后就小声地问,“您是在梦里见着咱在天上的父亲的?”

“对!”洪秀全点点头,一脸自豪,“那是咱们的天父!罗耀国只是天父的义子,我们是亲儿子!”

“那咱们的天父和您说的是什么话?”冯云山又问,“什么方言?”

“当然是客家话了!”洪秀全道。

洋上帝说客家话.冯云山暗忖:“洋上帝应该说洋人的话啊!说客家话.客家上帝?客家人供的上帝那就是昊天上帝!原来是你个‘癫佬’记错了!”

“天王,要不”冯云山提点道,“要不今晚上再梦一个?”

洪秀全瞪了冯云山一眼:“山胞,你什么意思?天父入我梦来是天父想来便来,不是我想天父来天父便来的!”

那你不会骗吗?冯云山真有点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天王,”他琢磨了一下,提醒道,“那天父有没有说过天使手里有一样可以连通天界的法器?”

“无有!”洪秀全摇摇头,旋即就是一愣,望着冯云山,“山胞,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瞒着我?”

冯云山正想着要不要把“通天镜”的事情和洪秀全挑明了,一旁的洪宣娇突然来了一句:“天王,宣娇知道八弟手里有一个紫金钵盂,似乎有些玄妙”

“紫金钵盂?”

“那是.拜上帝的法器?”

洪秀全、冯云山都是一愣.紧接着洪秀全就是一声冷哼道:“什么紫金钵盂?天父即便要赐宝物,也不会赐个钵盂,天父又不是佛祖!”

他望着冯云山,冷冷道:“山胞,你我才是天父之子,他只是契仔!”

此时此刻,罗耀国已经将道州城的政务暂时交托给了曾添养、何大妹和张三祥,自己则领着苏三娘、焦鸿、许月桂等人和几十个女兵,搭乘一条大木船,一起回到了湘赣粤根据地开始的地方——鹅塘镇一带。

他准备先再鹅塘镇周围的乡村里面考察一下“分田分地分浮财”的情况,然后再去鹅塘镇上见冯云山,商量下一步的行动。

冯云山这些日子一直守在鹅塘镇,主要替罗耀国盯着鹅鹅塘“分田分地分浮财”和建设根据之地的试点。

身为一个读历史的“天使”,罗耀国是懂得无论什么样的好政策,都得先试点,再总结,最后才能推而广之。

可不能一拍脑袋直接就上了!

哪怕这些政策是经过历史检验的,也不等于能轻易复刻出来。

且不说这些政策会不会因为“时代不同”而水土不服,单说罗耀国手下的草台班子的能力也非常有限。

不得给他们一些时间,让他们慢慢摸索和成长?也得给他们犯错误和交学费的机会啊。

所以,罗耀国虽然把“分田分地分浮财”的口号喊得震天响,还让人编了个《迎太平》的歌谣到处去唱,但是真正开始分的,就只有鹅塘镇和周围的几个乡。

被分掉的主要还是那个倒霉的黄老爷家的浮财和田产。

而“分”并不是目的,“管”才是目的!

只“分”不“管”,那对太平天国而言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只有通过“分”换取贫苦百姓的拥护,以图迅速建立太平天国的基层,将人口、土地牢牢抓在手里,并且能从中汲取力量,用来推翻清妖,推动工业化这才有意义!

而要“管”好,那可比“分”好难多了。

而这个“分”好,则是“管”好的开始,同时又是发掘和考验干部的过程.

鹅塘镇南边,紧挨着潇水的黄家村,也是“分田分地分浮财”的一个重点村。

管这一摊的就是罗耀国在鹅塘镇办的那个“讲师班”的班长王琰,他不到一个月前还在要饭,还差一点就成了饿殍,可现在已经是拜上帝会鹅塘镇支堂的代理讲师了。

算是入了太平天国的编制!

根据罗耀国的安排,拜上帝会的省分会、府(直隶州)支会、县(散州)堂、乡镇支堂都实行“长、师共同负责制”,也就是会长、堂长和会堂讲师一起管事儿,“长”为正,“师”为辅,重要决策得两人一起决定。

不过现在鹅塘镇的拜上帝会支堂长由冯云山的心腹吴如孝兼任,上面还有个“半神”南王冯云山看着,所以王琰、张宝这些鹅塘当地的“代理讲师”、“代理讲士”就被派下乡村去管分田分浮财了。

而现在分给王琰管的黄家村的“黄”和那个被罗耀国打跑的黄老爷黄世杰的“黄”是一个黄!全村都是一个族的,属于“江夏黄”的“零陵分黄”,族谱上老祖就是那个赫赫有名的黄盖,明末清初时从零陵迁到鹅塘镇外的黄家村。

早些年这一族也号称“义门”,也就是整个宗族不分家一起过日子,搞族内平均。不过搞到乾隆年间就搞不下去了——人丁繁衍太多,而土地就这么一点儿。于是就只能分家各过各的,不过还是保留了一部分土地当族田、学田。

再后来黄世杰这一支去广东做生意发迹了,成了道州数一数二的大财主。而黄家村里面的其余各家大多都越来越破落,遇到什么灾年或是婚丧嫁娶,就只好把地押给黄世杰这一房借钱应付。

不过黄世杰和他的父亲、祖父、曾祖父都是“大善人”,怎么都不能把同族亲人给逼死吧?

所以黄世杰一家给了宗亲们一些优待,把他们的土地“拆”成了“田皮”和“田骨”。

抵给黄世杰一家的称“田皮”,类似于使用权,而留在各家的部分称“田骨”,类似于所有权。

把“田皮”抵给黄世杰他们家的黄家人,可以不交押金,并以优惠的价格租用“田皮”继续耕种,而且他们还可以随时赎回“田皮”——虽然几十年中也没几家能赎回“田皮”,但终归有个念想,还能自以为是个“中等之农”啊!

另外,黄世杰一家看在黄盖的面子上,也不会逼这些穷亲戚缴租还债,有点什么好事儿比如招伙计、招家丁、招团丁什么的,也会让穷亲戚们优先。

正因为有这些优待,所以黄家村就理所当然成了“黄老爷”在鹅塘的最后堡垒了。

对于王琰和他带来的“分田队”,黄家村上下都是极为反感的,他们可都姓黄,和黄老爷是一家人啊!

如果不是村里的壮丁大多跟着黄世杰去当团丁了,也许早就把王琰他们给打出去了。

而就在黄家村的“分田分地”陷入僵局的时候,一条从道州城方向开来的大船,悄没声的靠上了聚集了不少村民的黄家村码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