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清要完 > 第280章 洪武之约(求订,求票)

大清要完 第280章 洪武之约(求订,求票)

作者:大罗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5: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安徽,凤阳,蚌埠集。

淮水滔滔,暗沉沉的河水翻滚着向东流去,又卷起一片又一片波涛,拍打着两岸高高的堤坝,白面短须,穿着黑色行褂,戴着四品顶戴的中年男子立在坝上,一言不发,等着左宗棠信步到了身旁,这才指着几条泊在蚌埠集码头旁的大木船低声道:

“季高兄,幸不辱命,买到了两千支洋枪,六万发定装弹,六门十二磅洋炮。”

左宗棠抱着胳膊,一张圆脸上并没有什么惊喜,反而眉头微微一皱,轻声道:“罗雪岩到底是什么人?怎地能一下做出恁般事业?皇上下了密旨向骆儒翁垂询,幸好儒翁先来问我,这才搪塞过去。”

他虽然然还不知道罗雪岩就是罗耀国,但隐约也觉得不对,所以见到送洋枪洋炮过来的王揆一后,马上就询问了起来。

王揆一则呵呵一笑,反问道:“季高兄既然以今亮为号,何不掐指算算此人根底?说来,他与季高兄也算是老相识了。”

左宗棠抚须略一思索,问道:“莫非是罗苏翁家的人?可我听说此人祖籍嘉应州,还是南洋归侨,苏翁可没这样的远亲。”

王揆一见左宗棠也是一头雾水的模样,哈哈一笑,提醒道:“此公与季高兄昔日在长沙潮宗门内还有一场洪武之约,季高兄还记得吗?”

左宗棠一惊,瞪着两眼注视着王揆一,半晌才道:“竟然是他!好一手瞒天过海,连我竟然也被他所骗,想破脑袋也想不到罗雪岩竟然就是罗耀国。博文,那你现在是在替他做事吗?他又为何要给我那么些洋枪洋炮?他到底想做什么?”

“他想做什么?”

王揆一淡淡一笑,望着左宗棠悠悠道:“季高兄莫不是忘了昔日湘江之对,洪武之约了?虽然罗吴王如今还没有囊括东西二吴,但苏松太常之地已经到手了一半,上海口岸更是牢牢在手,还得到英吉利、法兰西、美利坚三国公使的支持,又握住了江南盐道和江海关,要银子有银子,要洋枪又洋枪,就等韩林儿、刘福通挥军北伐,与满清两败俱伤,便可以遂洪武之志,扫荡天下,廓清寰宇。季高兄还不想兑现约定吗?”

“如此说来,罗吴王是要弃明教而立明朝了!”

此言一出,左宗棠的瞳孔微微放大,显然是心潮澎湃起来,但略一思索,又觉得疑惑,这才又询问道:“罗吴王既然要行洪武之事,又为什么要打罗雪岩的招牌当起了大清的上海督军兼五口通商大臣?这似乎是张士诚所为啊!”

王揆一哈哈一笑,答道:“罗吴王是西吴,罗督军是东吴,朱洪武、张士诚都叫他一人做了,难道不好吗?”

左宗棠依旧不解,愣愣地看着王揆一。

王揆一悠悠道:“季高兄应该通读了《反经》三卷,知晓如今天下大乱之根源了吧?”

“略知,”左宗棠说,“实乃苍生太多之殇也。”

“苍生虽多,但世界更大!”王揆一淡淡地说。

左宗棠瞳孔微微一震:“罗吴王连中国都没有一统,就想着要对外扩张,扬威异域了吗?可当今世界,列强林立,英吉利、法兰西、美利坚等国皆强横无比,中国实难与之争锋啊!”

左宗棠对于世界上的情况还是知道不少的,不过和罗耀国没法比。

“对外扩张,扬威异域眼下是不可能的,但是输送一些在国内没饭吃的穷苦百姓下南洋、赴美洲,替洋人做苦工赚点养命的银子,洋人却是欢迎的苦是苦,还有水土不服,客死他乡的危险,但总比守在国内干等着饿死要强吧?”王揆一皱着眉头,缓缓地说,“列强之所以是列强,也不是因为他们人口众多,更不是因为他们的土地辽阔,而是因为他们科技昌明,工业进步,此乃西洋之长技也。

我中国想要图强,就必须师夷之长技,而欲师夷之技,就必须有交通外洋,能使华夷杂处的地盘。而且这块地盘还必须能吸收容纳大量的银钱和工商百业之人,还能让他们安心学习西夷之长,引技术,兴工业,办教育,徐图发展。而上海之地就是罗吴王所选择的图强之根本。

也许一二十年后,我中国就能有一块地盘拥有堪比列强的机器工业了。到时候,坚船利炮、洋枪洋弹皆可自制,罗吴王想要扫八荒、定六合,甚至扬威异域,都是有可能的。

这就是如今的洪武之志也!季高兄,你愿意履行昔日潮宗门之约吗?”

左宗棠又是一阵思虑,良久之后,他才抬眼望着王揆一,轻声问:“博文兄,我还有一事不明。”

“季高兄是不明白罗吴王为什么要挂罗雪岩的牌子经营上海?”王揆一已经猜到了左宗棠想问什么,他神色带笑道:“太平天国毕竟是要分田分地分浮财的.不分,无人追随,难以建立根基,也不可能平清定天下。可分了则会让天下有产之者惶恐难安。如果上海也是罗吴王的地盘,谁又敢去那里创办产业?”

左宗棠微微点头,那双眼睛缓缓望向东南,答道:“也难为罗吴王了,只是不知罗吴王要我做什么?”

王揆一问:“季高兄想不想当清廷的浙江巡抚?”

左宗棠浓眉一挑:“想啊!”

凤阳县城。

夕阳斜照,照得凤阳古城披了金色,三角眼、吊眉毛的男子站在城楼上,望着自家的湘勇在空旷的凤阳城内安营扎寨。黄世杰带着一高一矮的两人快步走到了他的身旁,一起作揖行礼。

“学生拜见师尊。”

“涤生兄安好。”

“晚生凤台苗沛霖拜见曾大人。”

曾国藩笑着朝二人点点头,然后一指一张摆在城楼上的方桌子和几把椅子,轻声道:“随便坐吧。”

“是。”

三人轻声一应,便各自找了把椅子,自己坐了。黄世杰最随意,一张白净的面孔上笑意盈盈。那高个男子上了些年纪,稍有点拘谨,正是李鸿章之父李文轩。还有个矮个,略有些发福,约莫四十多岁年纪,短眉,大眼,八字胡,最显得拘谨,乃是凤阳府下凤台县的一名本来不甚得志的秀才,名叫苗沛霖。

“玉川,令郎已经出洋了?”曾国藩先微笑着向自己的同年李文轩提问。

“已经出洋了,”李文轩稍有些忧色地说,“两个月前便跟着肃大人乘坐英国人的兵轮出了洋,还有英吉利国驻上海的领事威妥玛陪同,这会儿可能都到印度洋了。”

李鸿章出洋的时候,罗雪岩正在昆山“讨伐”苏三娘,所以没有去相送。

“好男儿志在四方,出去长长见识,开开眼界,回来后就是洋务干才了。”

曾国藩向来很看好李鸿章这个学生,对他的未来颇有信心,呵呵一笑,继续道:“我的学生当中,当属少荃和子英最能干。少荃有文采,子英通武略。少荃放洋归来后就是洋务干才,子英的团练办得也有声有色,将来你二人合力,当不在罗雪岩之下。”

黄世杰听老师这么一说,就忍不住询问道:“老师,您认识罗雪岩?”

曾国藩摇摇头:“未曾见过,只是听骆儒斋、左季高说过也是个难得的人才啊!”

黄世杰叹道:“天下的千里马何其之多,只是伯乐难寻,好在有了这乱世,总算能让各路人才出来显一下神通了。”

他此言一出曾国藩的神色就微微一变,显然是想到了什么黄颜色的袍子,迟疑了好一阵,这才掩饰着一指苗沛霖道:“子英,这位苗先生想必也是难得的千里之驹吧?”

苗沛霖闻言赶紧起身,朝曾国藩拱拱手,笑道:“苗某不敢,苗某才疏学浅,不敢和黄大人、李大人、罗大人相比,只是淮西自古英雄地苗某愿为收揽淮西壮勇之士,图大业、安天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