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清要完 > 第257章 上海督军兼五口通商大臣(求订,求票)

紫禁城,乾清门,御门听政。

在太庙拜完祖宗的第二天,一向不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见人的咸丰皇帝就叫起了御门听政。

所谓的御门听政就是“开大会”,一般在早上进行,参与御门听政的大臣主要有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军机大臣、八旗都统、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等等。通常也不是一次都叫来,而是只叫上其中的一部分来参加御门听政。

这帮人一大清早天没亮就得到午门外集合,等待皇上帝圣旨后进入乾清门,在固定的位置各就各位跪好,然后就多磕头少说话了——明朝那种在御门听政中犯颜直谏,惹皇上生气的事情,在清朝的御门听政中不大可能发生的,因为根本就不许畅所欲言,只有皇上点到了名,才能起身走到乾清门外的汉白玉台阶上跪着,然后皇上问话后才能回答。

就算这种形式的御门听政,咸丰帝也不是经常搞,平均下来,一年也就搞个几次,而且一般也不和下面的大臣废话,只是让内阁大学士背诵一下需要处理的奏折内容,然后再把皇帝的旨意背一遍给相关的大臣知道就算完事。

对于那些有资格参加御门听政的官员而言,这几乎就成了开眼界、涨见识的途径了——有许多官员,特别是汉员,比如李鸿章他爹那样的,很可能在京任职十几年,都没轮到过一次御门听政.好像当了个假的朝官。

不过今儿这场御门听政仿佛有点意思了,一是来的人比较多,北京城有头有脸的大官都齐活了,一大老早就在午门外面候着,可热闹了。

二是皇上居然一口气叫了六部的满汉尚书、侍郎,再一个恭亲王奕訢一起上到乾清门外的平台上跪着,这可是一大群人呢!上回乾清门外的平台上跪那么多人的时候,搞不好还是乾隆皇帝那会儿呢!

第三嘛,皇上居然当着一众大臣的面,在御门听政时开了金口,话还挺多!

只见这位有着和圣祖康熙爷一样的麻颜的皇上少有的露出了笑颜,笑着道:“今儿叫起,就是和大家说说罗雪岩捷报传来的事儿.自长毛作乱以来,朕收到过不少捷报,但是却没有任何一份捷报可以和罗雪岩的捷报相比!因为这份捷报是由洋人背书的,如果不是货真价实的大捷,洋人哪儿能那么好说话?上海的英租界、法租界都交出来了。朕在北京,不知道上海的状况,他们可是亲眼所见!收回租界权益,这可是十年以来所未有之事这个罗雪岩真的是军事奇才、洋务奇才啊!”

咸丰皇帝其实也不是那么昏庸,他早就知道底下带兵的大臣都很“乘十”.要不然怎么捷报频传,而长毛距离北京越来越近?

这都“输到南京”了,再输是不是就该输北京了?

但是罗雪岩的捷报一定是真的!因为捷报会骗人,洋人嘴里吐出来的利益是不会骗人的。

没有实实在在的战果,洋人能把到嘴的肥肉吐出来?

这是不可能的!

“不过这位军事奇才、洋务奇才的心也挺黑的,居然上奏给朕,求封上海督军,要总督松江府和太仓州境内所有的官军、团练,还要求监管江南盐法道、江海关道、松江府衙、太仓州衙.以及松江、太仓所属各县的衙门。一句话,就是要把松江、太仓、盐法道、海关道统统置于上海督军衙门的管辖之下。诸位觉得怎么样?说说吧!”

他这一说,底下的大臣都有点傻眼了。

这怎么还用他们发表意见呢?这种事情皇上拿主意就行了,他们只管磕头喊圣明就是了。底下的人都不说话,眼看着就有些冷场,咸丰帝脸瞧着就沉了下来。好在他的好老师杜授田的儿子杜翰是深知圣意的,看着冷场,忙不迭的就开口了:“皇上,臣杜翰以为罗雪岩要得少了。”

还少了?

底下的大臣一听都愣住了。

再多要,那就得当江苏巡抚了吧?

咸丰脸上的神色却已经松了下来,当下就笑吟吟问:“杜翰,你说说朕还应该给他什么好处?”

杜翰趴在地上,声如洪钟,中气十足地说:“皇上,臣觉得您应该给他的不是好处,而是责任!”

“这话怎么说?”咸丰问。

“皇上,好处人人都想要,而责任则是人人避之不及。”杜翰说,“如今总领松江、太仓军务,监管海关、盐法二道之责,就不是什么人人都想要的好处。”

咸丰轻轻点头:“有些道理。”他又望着底下跪着的大臣,“你们有谁想去上海替代罗雪岩?”

没有

上海那是龙潭虎穴,外有洋人,内有长毛,谁去谁死!

看到底下无人应声,咸丰又问:“杜翰,你的意思是这些责任对罗雪岩来说还不够?”

“不够。”

杜翰说。

“你还想给他加多少担子?”咸丰问。

“皇上,臣还知道一个人人避之不及的官职,正好合适给罗雪岩做。”

“什么官职?”咸丰又问。

“五口通商大臣。”杜翰说。

五口通商大臣就是所谓的南洋大臣,负责管理上海、广州、福州、宁波、厦门等五个通商口岸的通商和海关事务,同时负责处理外交事务。

通商和海关当然是有油水的,但是外交事务实在太扎手了。

由于这个“大臣”是个兼职,由两广或两江总督在兼任,所以之前一直被两广总督、两江总督推来推去,而这一任的五口通商大臣就是倒霉的叶名琛。他哪是什么五口通商大臣?简直就是大清朝廷的御用“挡洋牌”。洋人步步紧逼,而他却没办法逼朝廷向洋人让步,只好硬着头皮在广州躺平摆烂,历史上还因此被洋人给逮去印度了.

如果能让他把这个倒霉的官职交出去,哪怕倒贴个十万八万两他也得在总督衙门里摆酒庆贺!

咸丰其实也知道叶名琛干不了这个五口通商大臣,不过实在也没人了,所以历史就让这货在两广总督任上干了六年如果不是被英国人绑走了,他还能再干几年。

“诸位以为如何?”咸丰自然有心让罗雪岩接任这个五口通商大臣,但罗雪岩升官实在太快了,这才多少日子?就从七品候补擢升到了正四品的道员,这两天因为上海方面捷报传来,咸丰已经打算给他加按察使衔了,转眼又是五口通商大臣!

虽然这个大臣并没有品级,而是作为两广总督或两江总督的兼差存在的。但是总督的兼差如果剥离出来,怎么都得定个二品官吧?

这可就相当于侍郎了!

曾国藩八年侍郎已经是官场奇迹了,罗雪岩一年侍郎.他这个“罗”是爱新觉“罗”也不能那么快啊!

所以咸丰得征求一下大臣们的建议——主要是征求恭亲王奕訢这个爱新觉罗家二号人物的意思。

“皇上,”恭亲王奕訢马上会意,上奏道,“奴才觉着罗雪岩可以当五口通商大臣,虽然他资历浅薄,也不是正途出身,但交涉之事没有人办得比他更好了。既然他的洋务办得最好,那破格录用他当通商大臣一定不会引起非议。毕竟交涉的差事向来是官见官怕的,好不容易有个能替两广、两江的督抚们担待的能吏,资历浅一点就浅一点吧让他多干几年资历不就有了?”

“没错!”咸丰点点头,“混资历谁不会?多干几年就有了,可办洋务就他一个人会!朕现在就是要不拘一格用人才,也给天下能人异士立个榜样.就给他当上海督军兼五口通商大臣!他的品级.就先给五口通商大臣定个从二品,和布政使一边大,以后有了功劳再升正二品、从一品!

另外,罗雪岩在上海击败长毛,压服洋人,虽是文臣,但武勋不亚于当今任何一位武官,可授忠勇巴图鲁之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