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1979黄金时代 > 第601章 红楼梦学习班

1979黄金时代 第601章 红楼梦学习班

作者:睡觉会变白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04:07:57 来源:蚂蚁文学

草长莺飞,京城的柳树又绿。

圆明园已经划成了遗址公园,正在做一些修复工作,尚未公开售票。一大早,一辆面包车停在大水法后面的一处招待所门口。

招待所很老旧,都是一列列的平房,偏僻幽静。

看到有车来,呼啦啦跑出不少青春靓丽的小姑娘,好奇的探头张望。只见那车门打开,先跳下一个胖乎乎的同龄妹子,然后是个20多岁的女强人,那精神面貌,一瞧就是个女强人。

最后,是个英俊帅气的男同志。

“他们是谁呀?也是备选的演员么?”

“不可能,咱们有谁是坐车来的?那个男的好帅啊,比费祥还帅!”

“我看像记者,来采访的……哎哎,王导都出来了!”

果然,王扶林亲自出来迎接,他可不敢托大,自己仗着与陈奇交往较早才能做朋友,人家跟领导人谈笑风生,部长给泡茶水,哪轮得到区区一个电视剧导演?

“这就是何情,我把她交给你了。”

“王导好!”

王扶林打量何情,脸上虽有婴儿肥,但这眉眼和气质是一等一的大美人,赞道:“你比银幕上还漂亮,但你也得参加学习,我们不能凭空掉下来一个演员就给角色。”

“我一定好好学习,您放心!”何情表态。

她今年20岁了,正式离开昆剧团,加入了东方公司。陈奇不是不想重用,关键她现在胖乎乎,还没长开,只能演小丫头。

何情要到27岁之后才迈入颜值巅峰,花期特别特别长,吊打陈红。

而他又介绍:“这位是中青报的记者于佳佳,是我好朋友,来采访采访!”

“你好你好!”

王扶林赶紧握手,道:“我们学习班刚开,什么都没有呢,可能让您见笑了!”

“看的就是原汁原味,您带我随便瞧瞧,我们边走边聊?”

“好好!”

于是,王扶林叫来一个工作人员,先带何情去登记住宿,剩下三个人慢慢溜达。

先说何晴。

她被领到了一个四人间,姑娘们全跑来看,叽叽喳喳的:“你好,我叫邓婕,你怎么坐车来的?那俩位是什么人啊?”

“我叫东方闻樱,21岁了,你今年多大?”

“哎哎哎,我怎么瞧你有点面熟呢?你是不是拍过电影?”

何情不是个社恐,很活泼的,笑道:“我拍过《太极2》,里面那个双面菩萨就是我演的,我今年20岁,很高兴加入这个集体。”

“哇!太极啊!”

姑娘们尖叫,《太极》系列在当下,就相当于80年代的漫威大法。而她们绝大多数都是素人,没有演技经验,什么皮鞋厂的女工啊,公社的接线员啊,杂技团蹬缸的啊,干什么的都有……

何情也很得意,道:“那位男同志就是陈奇老师,你们听说过么?”

“著名的大编剧!”

“东方公司领导!”

“拿过金熊奖!”

“龚雪的爱人!”

“春晚!”

又是蛙声一片,何情就像一只凤凰落进来,众人羡慕的不得了。

……

却说另一边。

王扶林陪着陈奇和于佳佳参观,随看随采访。

“你们这个剧预算多少?”

“350万!”

“央视给拨的?”

“台里哪有钱啊,这是广电给我们拨了350万。”王扶林道。

“台里本应有钱的,但陈老师抢的多了,台里就没钱了,他卖磁带不知道多招央视恨!”

于佳佳大乐,陈奇踢了她一脚:“你好好采访,说这个干啥?”

王扶林不吭声,上面的矛盾自己可不敢掺和,其实他有点奇怪,陈奇为什么亲自跑过来,就为了送何情?不太可能啊。

这招待所院子挺大,三人溜达着,随时都冒出小脑袋围观,这帮小姑娘都是十几岁、二十出头,纯天然着呢。也有很多埋藏的小包袱:

比如《西游记》里的嫦娥,最早就在《红楼梦》剧组当场记。

“王导,我提醒一句,你这350万可能不太够。”

“我心里有数,看杨洁拍《西游记》就知道了,但眼下先拍吧,到时再想办法。”王扶林叹道。

“什么时候开机?”

“得下半年了。”

“宝黛钗怎么样?”

“宝钗和黛玉有几个好苗子,贾宝玉是一点头绪都没有,太难找了,我们甚至研究要不要用女演员来……”

他正说着,忽然被一阵银铃般的笑声打断。

这笑声仿佛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又似乎很近,一前一后两个身影从侧门跑出来。

“晓旭,你不要跑!”

“你来抓我呀!”

两个身影从眼前一闪而过,像两只蝴蝶在花间停了停,又消失不见。陈奇忽然感伤起来,唉,我美丽可爱的前妻们啊!!

他和于佳佳转了一大圈。

于佳佳确实问了不少问题,拍了一些照片,没留下吃午饭,俩人就闪了。王扶林始终没搞懂,陈奇来这里干嘛?

…………

当然他第二天就懂了。

因为中青报登载了一篇关于《红楼梦》电视剧筹备的文章,比较理性的表示鼓励,但最后写了一段:“记者采访了东方公司的负责人陈奇同志,他表示,或有计划筹拍电影版《红楼梦》!”

砰砰砰!

刹时间,王扶林听到了自己心脏跳动的声音,紧紧抿着嘴,生怕嘴一张开,心脏就会蹦出去。如果东方公司拍电影,那电视剧还拍个屁啊?

而与此同时。

新一期的《大众电影》发了,上面赫然有一篇陈奇的文章《浅谈如何把红楼梦搬上大银幕》。

两相作证,国内文艺界就像被浇了一盆沸水,一下子热闹起来。

“全力支持!如果说国内还有能把《红楼梦》电影化的摄制单位,非东方公司莫属!”

“反对!强烈反对!《红楼梦》怎么能交给一家铜臭十足的商业公司?”

“铜臭还能拿金熊奖?分明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他们先吵起来了,谁呢?当然是那帮红学家了。

自改革开放以来,拍《红楼梦》的声音一直没断过,无数导演蠢蠢欲动,最终都放弃。因为《红楼梦》文学地位太高,难度太大,故事还不全,仅红学内部就能打出脑浆子来。

久而久之,《红楼梦》成了一个难题,大家都想拍,也都不敢拍。

央视筹备电视剧,本就刺激到了一些人,陈奇又煽风点火,那就沸反盈天了。但他可不管什么红学不红学,红学家能挣几个外汇啊?能让文化输出么?

他乐的看热闹。

而别人以为他真要拍,上到领导下到亲朋,纷纷来劝,意思是难度太大,但你要拍也行,我们支持——这就是平日攒下的口碑,东方公司没出过烂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