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其他 > 裙钗记 > 第14章 匆匆那年

裙钗记 第14章 匆匆那年

作者:珍珠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5:27 来源:小说旗

小时候写作文,最爱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来表达时间的逝去,如今拥有了和上辈子完全不一样的人生后,颜溪发自内心的觉得时间太快了,一年的时光如同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颜溪比一年前长高了很多,小时候短短的手和腿,现在变得修长匀称;何老夫人最爱捏捏的脸颊肉,也慢慢消失了,变成了典型的鹅蛋脸。

当然,抽条的不止是她,除了三老爷何文斌才刚刚两岁的嫡子外,整个何府的孩子都如同打了鸡血般疯狂发育起来。

最显着的就是如今十五岁的何珉谦了,在一众孩子中像一个巨人一般鹤立鸡群,引得9岁的小豆丁何霁诚很是惆怅了一阵。

原本就俊朗的五官彻底长开了,端得是芝兰玉树、长身玉立,今年秋天就要去考乡试了,颜溪看他那捉弄人的促狭劲儿一点没变,就知道他定然对乡试是胸有成竹了。

要说何珉谦长高之后,捉弄人的法子由言语攻击变成了身高鄙视,每次遇到这些小豆丁,他都自然的将其揽到身前,用手比一比,然后在意味不明的啧啧声,在小豆丁幽怨的目光中,翩然离去。

颜溪每次都暗暗唾弃他,青春期的男人跟不懂事的熊孩子一样,真的很讨人厌啊!

其中最怕他的就是何巧云了,不知为何,何巧云虽然整个人也抽条了,但身高长得很慢,当原本就比她矮的妹妹颜溪,居然长得比她高了以后,何巧云感受到了压力。她犹豫了几日,最后还是没忍住去了蜀客居向颜溪请教长高技巧,可颜溪哪有什么技巧啊?只好回忆起上辈子看见过的科学长高法,用古人能理解的方式讲给她听。

据小丫鬟圆月独家爆料:何巧云每天晚上都会喝一碗羊奶,早上请完安,就立马回院子里踢毽子。

颜溪听闻时,学着夫子的样子,摸了摸并不存在的胡子道:“不错不错,孺子可教。”

是的,颜溪从去年开始,除了要在陶然居上文化课以外,还要和姐姐妹妹们一起感受音乐的熏陶。

她们多了一位教琴艺的老夫子,少了一个快乐的童年!

每个下午,颜溪昏昏沉沉快要睡着的时候,要么就是在何巧云“呕哑嘲哳难为听”的琴声中惊醒,要么就是何清月与夫子聊起那残章的琴曲,激动得手足舞蹈的声音里惊醒,再者就是夫子发现了她的瞌睡,在她头顶留下一句:“小姐下课后多留一会儿,得把睡觉的时间补回来。”

颜溪欲哭无泪,果然留堂是她不变的宿命!她恨!

与弹琴相比,她在文化课里可谓是如鱼得水。虽然外表是个半大的小姑娘,可她内在里毕竟是一个成年人,还是一个经历过应试教育、在“千军万马走独木桥”当中顺利通过的人。

诗文?不就是背嘛;大字?不就是抄嘛?心得体会?不就是通过对xxxxx的描写,表达了作者xxx的感情嘛,尤其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这两个词尤其好用,颜溪简称———作者的通病。

何老夫人对颜溪“好学”的品质感到十分满意。

一个刚启蒙一年的小姑娘,却可以心平气和的练上半个时辰的大字,这等心性品质,连她自己小时候都远远不及。

何老夫人本就是爱才之人,何况这“才”还是自己的亲外孙女,据连妈妈透露,何老夫人现在参加宴会,口头禅已经变为了“我们家溪溪呀”,颜溪也表示了充分理解,古往今来,“朋友圈”秀娃都是长辈们的基本操作啦。

何老太爷最开始听老妻对颜溪的赞誉,只觉得是“自家的孩子,xx都可爱”的心理,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亲眼目睹的颜溪对学习的强烈渴望后,何老太爷感动了。

京城里那么多勋贵,家中的儿女多贪图享乐、不学无术,可他何某人,孙子孙女,甚至外孙女都如此敏而好学、钟灵毓秀,何老太爷很开心,结局就是和老友一起喝多了酒,被何老夫人勒令不准进主屋,只能一个人在院子里“对影成三人”了。

那天以后,何老太爷便常常来看颜溪学习,时不时指导一二。

颜溪不得不承认,古人要想“一飞冲天”,找个好老师真的是很必要的。在颜溪心里何老夫人已经是“咏絮之才”了,可文坛巨擘何璋老大人一出手,颜溪崇拜之情顿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

何家其实是很重教育的,按理来说,就算何老太爷不亲自教导,也应当请几位夫子,开一个小学堂。

可何家的正经夫子,除了教琴的那位,就再也没有了。后来才知道,扬州有一个闻名遐迩的书院——崇雅书院,按照现代人的思维来说,它有着最好的学习环境、最顶级的师资力量、以及最严苛的收人准则。

当然,对寒门而言严格,对官家子女也是一般,里面的官眷,不存在花天酒地、好逸恶劳之徒,虽然不如寒门子弟那样真才实学,层层筛选,但也都是矮子里的高子了。

崇雅书院还有一点不同于普通的书院,它兼收女子,在主要的科目上男女是分开教导,选修则可能出现一起上课的情况。另外,崇雅书院学生平日里就住在后院之中,每两周放两天探亲假,学生方可回家。

何璋作为当世大儒,与书院的院长是多年好友,何珉谦当年就是在书院进学,书院实行三年制,男子12方可入学,女子10岁入学。何清月今年就到了入学的年纪,整日里兴高采烈缠着何珉谦讲书院的事情。

其实就整个大胤朝而言,越往南走,礼教的束缚越小。像江南这边灯会未婚男女相伴夜游的盛况;少男少女同书院求学;亲近人家的子女一同踏青……这些在京城是决计看不到的,京城的淑女们讲究三从四德、讲究娴静端庄、讲究男女之防,就算是嫡亲的兄妹,年岁大了也要注意相处的分寸,全然不似江南的小姐们来得自由。

颜溪如今才未满九岁,还未能达到上书院的年纪,可何清月整日里欣喜若狂的样子,让颜溪在“我真是受不了她了”的恼怒和期待中反复横跳。具体情况如下:

青春期少年何珉谦习惯性地拉何清月比身高,何清月:你怎么知道我要去崇雅书院?

何珉谦——卒。

庶出的妹妹何芊柳别扭地阴阳怪气,何清月:你怎么也知道我要去崇雅书院了?

何芊柳——卒。

颜溪正在夸她今日衣服好看,何清月:你也觉得这衣服很符合崇雅书院吧!

颜溪——卒。

面无表情的何霁诚只是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何清月:阿诚,你别急,再过三年你就可以和溪溪一起上崇雅书院了。

何霁诚——转身离去,因为实在没有表情,生死未知。

还有她年仅两岁的幼弟何霖宏,嘴里咿呀啊呀不知道在说着什么,何清月:姐姐的好弟弟你放心,就算我去了崇雅书院,我也会想你的!

何霖宏——听不懂,暂时苟活。

颜溪上辈子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是一个实打实的熊孩子,连带得颜溪一直对小孩儿没什么好感。可何霖宏不一样!长得虎头虎脑的不说,整日里都是眉开眼笑的,每次见了她就伸手抓她的手指,嘴里咯咯笑个不停。

……

今年也刚好是何文砚三年一次的大考,前些日子里忙得不可开交,终日不见人。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大考里得了一个“上中”的好成绩,更有昭庆帝一句“克勤匪懈、清慎明着”的批语。

按照京城里传来的消息看,昭庆帝对他十分满意,这回大考绩满,仍然不愿放他回去,大有再来三年的意味。

不怪昭庆帝满意,封建王朝大都实行“盐铁专营”的政策,尤其盐收是一个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两淮地区又是重中之重。

两淮自古以来就是繁华富庶之地,掌握者整个江南的盐业命脉。何文砚此次述职,定然让国库好生充盈了一番,才使得帝心大悦,让他继续领这个两淮盐运史的肥缺。

等到继续留任的旨意到达扬州,已经是半个月之后的事儿了,何府上下一片欢声笑语,下人们也都与有荣焉。

既然要继续待在这里,何文砚大手一挥,买下了何府周围原本就空闲的府邸,打通了墙,将两座宅子连成了一片。嘉禾郡主亲自操刀,找了一众泥瓦班子同时开工,整个府邸焕然一新。

颜溪很能理解这种心情,怀里抱着一块璧玉,下有恶狼虎视眈眈,上有皇帝朝督暮责,就算自己矜矜业业,也难免遭到非议。可如今不同了,政绩斐然不说,还得了皇帝一句夸赞的批语。

此时要是再不张狂一些,恐怕皇帝还要怪你心机深沉、必有所谋。比有野心的下属更可怕的,永远是有欲望却不漏马脚的那一部分。

因此,在何文砚与何老太爷畅谈一晚以后,何府鸟枪换大炮,占地面积以及府内设施发生了巨大变化。

房子宽了,原本都住在一处的姐妹们就不必再共用一个凝芳院了,姐妹们开心极了,恨不得每日都去监督着新府的建设。

何府完工那天,众女在何老夫人和嘉禾郡主的带领下,逛遍了新居,也都如愿以偿的选到了自己想要的院子,几个女孩都沿用了自己以前的院名。

何老夫人笑着对颜溪说:“你那蜀客居,原是由于那一棵垂丝海棠而得名,如今没了海棠,还叫什么蜀客居。”

“罢了罢了,明日找几个花匠来,看看这些小丫头都喜欢什么,自己选来种上。”

又看着颜溪故意道:“别人我不管,你这蜀客居要是没了海棠,还当什么蜀客。”

颜溪连连称是,何家几位姑娘也沉浸在自己装饰院子的喜悦中,相视笑了。

在这场皇帝与臣子的博弈里,谁能想到最开心的赢家竟是一群豆蔻年华的小丫头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