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子宁有种 > 第三十九章 稳固根基

天子宁有种 第三十九章 稳固根基

作者:皇三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5: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辽国上京传来消息,辽国政事令耶律敌禄,援救北汉于忻口一战,重伤不愈而亡。”

七月初三,辽国政事令耶律敌禄身死的消息传到东京,此时距离忻口之战已经过去一个月。

据说耶律敌禄在忻口之战时重伤,硬撑着一口气被送回辽国上京,苟延残喘了半个月,最终还是一命呜呼。

说起来,当时忻口之战时,李奕拿他当人肉沙包拖着跑的那员契丹大将,大伙儿并不知道对方究竟是谁。

只知道应该是辽国政事令耶律敌禄,或者是辽国南院大王耶律挞烈,两人其中之一。

而且在那时精神紧绷的状态下,李奕根本来不及确认对方死活,更来不及去补刀。

要是一旦冲锋势头减弱,迎来的会是辽军的疯狂围攻,那就真走不脱了。

不过现在得到了确切的消息,死的是耶律敌禄,这是经过敌人官方认证的,功劳的含金量不言而喻。

“哈哈,死得好啊!”

朝会的时候,听闻这个消息,柴荣十分高兴,对李奕大加赞赏,“据传那辽国皇帝耶律璟为此大发雷霆,李卿忻口一战打得好哇!”

“仰赖陛下天威,众将士用命,臣不敢居功!”

李奕表现的很谦虚,功劳这东西有别人帮你吹捧,自己只管扮演好谦恭的角色就行。

其实在他自己看来,死了个耶律敌禄并不是重点,让辽国皇帝不爽,才是柴荣高兴的地方。

很多时候,功劳的大小,不是靠自己人评价的,而是要靠敌人的反应来凸显。

正所谓,敌人越不爽,越气急败坏,越说明戳中了敌人的痛处,那么你的功劳就越大。

在战场上阵斩敌方大将为什么是很大的功劳?

不仅是因为对方的身份地位高,更是因为能打击敌方的士气,让敌人心生畏惧从而扭转战局。

恰好李奕的两次立功,都和这方面有关,他的功劳自然就显得更加突出。

说到这个,李奕还要感谢史彦超那厮的莽撞,替他创造了干死耶律敌禄的契机。

当然,也靠他自己的本事把握住了机会。

柴荣点头赞许,又环视众臣道:“听说数年前辽国耶律察割作乱,弑杀辽世宗耶律阮,便是那耶律敌禄力谏耶律璟起兵平乱。”

“且那耶律敌禄还在辽国上京引兵以作内应,为耶律璟夺取帝位出了大力,耶律璟对其十分器重,封其为政事令兼北宣徽使。”

“此番斩那耶律璟一条臂膀,实乃替朕出了大大一口恶气。”

也难怪柴荣会这么心情畅快,自从太祖郭威称帝以来,辽国已经多次联合北汉入侵后周,就像那跗骨之疽,既恶心人也难对付。

这次柴荣才刚登基,辽国又来当搅屎棍,换做是谁都会怒气难消。

更别说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怎么能容忍这种不把自己当回事的行为?

因此听说辽国皇帝吃了个瘪,柴荣自然是颇为痛快。

眼见皇帝心情不错,众臣自然又是一番拍马屁。

“李卿,皇后赐你的那座宅子。”柴荣又看向李奕,笑道,“不知爱卿可还满意。”

李奕当即拜道:“臣自幼出身寒微,过惯了苦日子,见到那等豪宅,顿觉皇恩浩荡。”

“臣,诚惶诚恐。”

……

一场朝会下来,大家看李奕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皇帝此次御驾亲征,真要算起来的话,总共打了三场仗……高平一次、晋阳一次和忻口一次。

晋阳是纯粹的围城战,最后没有打下来不说,还损失惨重,要非说是赢了,那确实很勉强。

而高平之战倒是大胜,李奕拿了个阵斩和护驾的功劳。

至于忻口之战,实际上顶多算是两败俱伤,不过确实阻拦住辽国的援军,达成了既定目标,自然可以宣传为胜仗。

这一战李奕同样拿下了救援大将史彦超,以及干掉辽国政事令耶律敌禄的功劳。

如此一来,两次胜仗都和李奕有关系,而且还都起到了挺关键的作用。

啧啧……李奕自己都觉得有点吃惊。

原来我的功劳有这么大的嘛?

怀着激动的心情,李奕回到了殿前军的官署。

他现在作为内殿直的主将,并不需要整天待在军营,一般都是在官署办公。

殿前军和侍卫亲军的小官署,都在枢密院的大官署内,方便枢密使召集各部主将议事。

由于出征回来的禁军还在修整,日常没有什么事务要处理,各部的主将就没来官署值守。

反倒是张永德基本每天都会来官署转一趟,待半天再走,自律的很。

要不说人家受皇帝信任呢,冲着这份敬业的精神,就很值得表扬。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可能性。

那就是张永德并不是敬业,而是因为他有个公主妻子,或许在家待着不自在,所以跑来官署躲清闲?

不过这是别人的家务事,和他没多大关系。

李奕在官署里坐了一会儿,感受了一番地位提升带来的快感。

随后,他便离开官署准备回早饭铺。

皇后赏赐的那座宅子,虽然钥匙已经到手,但房契、地契还没弄好,加上前主人搬走不久,整个宅院还要稍微拾掇一下。

所以李奕暂时还没搬过去,而是和郭氏继续住在早饭铺。

出了左掖门,李奕突然想起一件事。

随即掉头朝内殿直的军营而去。

刚到内殿直的驻地门口,李奕便见到马仁瑀正带着三个人走出来。

他一眼便认出那三人的身份,都是当年跟他一起从夏津老家出来投军的玩伴。

三人分别是赵彦武、夏仁诲和许匡荣。

李奕快步上前招呼道:“本来说今天约你们聚聚,刚才去了趟官署,我倒把这事给忘了。”

三人里,赵彦武和马仁瑀同龄,夏仁诲比两人小一岁,许匡荣则和李奕同龄。

但要是按月份来算,李奕是几人里年龄最小的,然而如今身份地位却最高。

“恭喜奕哥儿高升!”三人一齐祝贺道。

在夏津的时候,李奕就是一帮人的头儿,现在大家更是以他马首是瞻。

李奕笑道:“都是自家兄弟,没这些客套。”

马仁瑀接话道:“咱们在这等你过来呢,半天都没见到人,还以为你回了早饭铺,想着过去找你。”

这次朝会除了五品以上的文官朝臣,剩下有资格参加的就是各部主将,马仁瑀这个都虞侯就没这待遇了。

不仅是他,就连赵匡胤都没去,因为对方现在只是散员都虞侯。

说着,他又瞅了瞅李奕身后,“陛下没赏赐你什么东西吗?”

“还有什么要赏的?”李奕反问道,“陛下提拔我当内殿直主将,又赏赐那么多的财货,皇后更是直接赏了一座宅院。”

“难道还要贪心嫌不够吗?”

功劳再大也要有个度,过犹则不及,真要再给李奕赏什么,他反而还会觉得不安心呢。

如今李奕需要做的是打好根基,而不是得陇望蜀,否则爬得越高,摔得就越惨。

他倒是想起卫王符彦卿在忻州夸他的那句:古有甘罗十二岁为相……

乍一听像在夸自己。

但特么甘罗死的早啊!

李奕严重怀疑这是卫王符彦卿在提点自己——

稳得了,苟得住,才能笑到最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