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花滑的我成了短道速滑大魔王 > 花滑的我成了短道速滑大魔王 第13节

“哎呀老林,看你这么紧张的模样,这个苏凉看起来是你的爱将啊?我听说这可是从我们花滑项目上转走的人才啊,老林你回头可得请我吃顿饭做个补偿。”

林国斌瞥了他的老伙计,没理会他。

倒是梁华生在看到苏凉换了一身简单的训练服出来之后,眼睛微微一亮:“诶,老林,你还别说,这苏凉的身材条件确实挺好,就是可惜了,才14岁就快170了吧?确实有点高了。”

梁华生这会儿状态轻松,带着欣赏的目光看着苏凉上了冰,准备看看苏凉的冰上表现。

一边还和林国斌道:“先说好了哈,你要是给我挖走了个花滑的天才选手,可得多请我吃几顿饭。”

林国斌一直知道自己的老伙计嘴贫得很,于是也随口道:“好,一会儿让你见见什么是花滑的绝世天才,一会儿下班我就请你去吃顿大餐!”

听着林国斌这话,梁华生一边笑着一边点头:“那敢情好!”

第17章

要说之前短道速滑的比赛中,花滑青年队的选手们始终没看清苏凉是怎么在瞬息之间反超刘秋同和李宾阳的话,那么这会儿到了花滑馆的冰面上,可算是到了花滑青年队选手们的吃瓜主场了。

刘洲这会儿扯着姚若愚直接找了个最佳观看席位,可以最大限度地观察到苏凉在冰面上的滑行、跳跃、旋转等一系列的实力呈现。

很显然,刘洲选的这个吃瓜位置确实优越,刘耀武也选择把摄像机的机位架设在了这个位置。

刘洲看了看周围,然后小声地和姚若愚八卦:“诶,我说老妖,你觉得这苏凉的花滑水平怎么样?刚刚上一场,他那短道速滑的水平是真的牛,刘秋同他们俩被打得找不着北,不过这苏凉短道速滑实力这么强的话,那应该已经转项目挺久了吧?就算他之前花滑的水平还可以,这会儿重新回到花滑的冰面上,我看也悬。”

姚若愚瞥了眼刘洲,他一句话没说,刘洲已经把该不该说的话全部都说了一遍。

不过刘洲的观点他也是认同的,有句话叫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句话放在他们这些运动员身上格外贴切。

在圈子里有句俗话,一天不练自己知,两天不上冰教练知,一周不练人人知。

这句俗语,话糙理不糙,不保持上冰训练的话,技术很容易生疏,人人都在进步时你却生疏了技术,那你怎么去和其他运动员比拼?

苏凉他既然转项目去了短道速滑,那在花滑的训练上必然会生疏,毕竟这两个项目虽然都在冰上,但是两者的差距确实太大了。

赛场旁,梁华生还在安慰林国斌呢:“没事儿,既然苏凉他当年练过,那技术生疏了顶多不太好看,跳跃如果摔着的话,他应该也学过怎么摔不会伤到自己,出不了什么大事。再说了,你们短道那个硬冰的冰面还不是天天摔来撞去的?”

林国斌没好气地瞪了梁华生一眼:“都说了晚上请你吃饭,怎么着?一顿晚饭还堵不上你的嘴?”

“哎呀。”梁华生脸上乐呵呵的:“行行行,我的错,我不说话了,这就等着晚上吃您的大餐。”

边上,短道速滑队的教练们这会儿也跟过来旁观了,蒋一波和裴景两人对视了一眼,眼里都有点担心,不过苏凉这都已经上冰了,他要证实自己,他们总也不能拦着,不像话呢不是?

蒋一波看着冰面上正在练习试滑的苏凉,没忍住嘀咕了一句:“希望他的花滑能有他短道十分之一的靠谱吧……”

***

冰面上,苏凉踩着花滑的冰鞋冰刀,再次站在花滑馆的冰面上时,心中油然而生一些陌生而熟悉的感觉。

现在的他爹当然不知道,因为忙于国家队的工作,工作日将他长期寄养在秦教练夫妇家中的关系,从他5岁时,他就已经得到了秦教练和林姨的专业指导,之后更是进行了将近十年的专业花滑训练。

在他选择转项目到短道速滑时,对于他放弃花滑最感到遗憾的就是秦教练夫妇。

——“如果再早个二十年,哪怕小凉你真要长到一米八,我和你林奶奶也有把握给你从头调整,把你重新给教出来!”

但是没有如果,在他穿越前的时间点,男子单人滑早已经全面进入四周跳时代,就连女单也有内卷之王的俄萝早早地卷出了四周跳,逼迫女单也逐步向着四周跳时代前进。

而他在14岁就已经迈入发育关,当时他已经全面掌握了6种三周跳,同时凭借着出色的滑行技巧在国内花滑圈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他14岁时身高就开始蹿升逼近了170,随着他身高的快速蹿升,秦爷爷和他当时的主管教练终于觉出不对,带他去测了个骨龄,得到的预测结果是他极有可能长到180冒头。

180的身高,如果早个二三十年在三周跳的时代,那他还有机会努力,但在全面四周跳的时代?

他的主管教练也因为他的身高预测结果而受到了打击。

离开了花滑赛场,苏凉并不是没有遗憾,但他在倔强地转项目到短道速滑之后,才终于深刻地感受到这是一个足以让他灵魂沸腾颤栗的项目。

他喜欢短道速滑,喜欢在冰面上驰骋、超越,他喜欢在冰面上观察他的每一个对手,然后在所有人认为不可能的空隙之中穿梭而过……那种来自对手的惊慌和观众的惊叹,以及成功超越所带来的刺激,都足以让他彻底地兴奋起来。

从花滑到短道速滑的转项,有遗憾,但更有惊喜。

苏凉没有想到,当初秦教练夫妇跟他说的那句‘再早个二十年’,居然会在今天以这样的形式实现。

感受着现在的身体状态——是他最熟悉的,也是他在花滑项目上最巅峰的时代,是他14岁时的身体状态!

随着苏凉在冰上一点点的练习试滑,曾经的记忆也在他的身体之中苏醒。

边上花滑青年队的选手们原本只是带着围观吃瓜的心情在旁观的,结果随着苏凉在冰面上的滑行越来越放松流畅,这些花滑队的青年选手也瞪大了眼。

“好快的起速!”

冰面上的苏凉身姿挺拔放松,他脚下像是只轻轻一蹬,就已经轻松地在冰面上飘过。

是的,飘过,他的姿态平稳而轻松,但滑行速度却又极快,让人猛一打眼看过去,感觉正在绕场的苏凉像是在冰面上就要飘了起来。

他在绕场时轻巧地一个转身向后滑行,右手前伸——仅仅只是这样一个动作和看起来甚至有些冰冷的神情,配合他略微紧缩的身体姿态和微微蹙起的眉,就仿佛已经在冰面上呈现出了一个充满故事感的画面。

向后滑行的过程中,风拂过苏凉的短发,就在所有人还在惊讶于苏凉的滑行能力出色时,就见冰上苏凉将要到达冰面窄边的对角线位置时,他的右足单足向后滑行发力,身体微微下压,下一秒左脚刀尺点冰起跳——一个干脆利落的3T(后外点冰三周跳)!

“……艹!”

冰场边上,花滑青年队的队员们这回是彻底惊着了。

“好漂亮的3T!”

姚若愚的眼睛在这一刻亮了起来,从看苏凉在冰上起速滑行开始,姚若愚就已经感受到了苏凉的实力绝对不弱。

他在冰面上的滑行肉眼可见的用刃深、滑行稳定、快速而轻盈,看起来叫人觉得好像他在冰上的滑行是好不费劲的,但是他的滑行姿态与速度却已经超过了青年队的不少选手。

华国的花滑选手在滑行上似乎总有些摸不着脉门,哪怕是青年队这里的选手,在滑行上也总有些力有不逮,有几个情况严重的更是被冰迷吐槽为‘走冰大王’——意思是他们在冰面上的滑行不像滑行,倒像是在冰面上行走一般,缺乏速度与美感。

如果只有滑行也就算了,但刚刚那个干净利落的3T,跳跃轴心稳定、高远且飘逸……哪怕所有人都说后外点冰跳是花滑六种跳跃中最简单的一个跳跃,但想要做到像是苏凉这样质量的后外点冰三周跳,姚若愚自问都很难达成。

站在姚若愚边上的刘洲人已经傻了,他吞了口口水,一把抓住了姚若愚的手臂:“擦呀老妖,这苏凉他不是人吧?!”

不止是刘洲人傻了,不久之前还在念叨着晚上蹭吃的该吃点啥的梁华生人也傻了。

几乎是苏凉一上冰,上一秒还在跟林国斌叨叨的梁华生就又向前走了一步,到了更靠近挡板护栏的位置,改换了严肃的面孔看向了冰面上的苏凉。

作为华国花滑国家队的总教练,梁华生同样也在为花滑项目的梯队建设而感到头疼,在上个周期,不论是花滑队还是短道速滑队,似乎都将天才的名额用完了,以至于在上个周期末期的时候,他和林国斌在考虑周期结束,下周期起国家队该选用哪些中青代选手时,都苦恼得一夜夜地睡不着。

好在后来他和林国斌也算是都有收获,像是林国斌盯上了孙睿翔,他也盯上了少年组的选手姚若愚。

梁华生在挑人的时候,最紧要的看的就是滑行——在花滑来说,滑行是一切的基础,也为跳跃提供驱动力,跳跃需要借助滑行取速,没有一个良好的滑行基础,不仅在冰面上难以流畅自如地进行肢体和情感表达,就连想要跳跃时也有可能需要通过超长时间的待机滑行才能顺利起跳,这将会严重地影响比赛节目的质量和节目构成安排。

在筛选过无数的青少年选手之后,梁华生从中选出了姚若愚,会有这样的选择主要也是因为姚若愚的滑行基础和表现是所有备选选手之最。

但今天,梁华生看到了另外一个之最——就是眼前的苏凉!

而在梁华生正在为苏凉的滑行表现感到惊艳时,那个几乎不用准备就信手拈来的后外点冰三周跳,更是让梁华生差点儿在冰场外原地蹦了起来。

他看着冰面上的苏凉,已经是两眼放光。

边上,林国斌终于觉得情况不对,他瞪着梁华生:“喂,老梁,这苏凉是我短道速滑的选手!你可别想太多了!”

这盆冷水朝着梁华生兜头浇下来,他龇牙咧嘴了一会儿,然后咬牙道:“老林啊,要不这么着,晚上你不用请我吃饭了,我请你吃个饭,你看怎么样?”

第18章

“你请我吃饭?”

林国斌一开始还没听出什么意思,愣了一下才对着梁华生冷笑:“想得美,你做梦!我跟你说,这个苏凉可是我们短道速滑狙击南韩1500米的第一种子,孙睿翔那小子都滑不过他,你想截胡?做梦!”

梁华生被林国斌怼的一阵难受,他是真的眼馋啊,就说刚刚苏凉的那个后外点冰三周,那个轻松、那个高远度,在空中时姿态也并没有收得很紧,说明他跳这个三周完全是富有余力的!

这代表什么?

14岁,三周富余,只要好好培养,往四周上冲不是问题啊!

上个周期里,世界赛场上就已经有部分男单选手开始在节目之中安排四周跳了,但中国队内目前唯二两个能够跳四周跳的,本周期都将要面临退役了。

队内的中青代中,跳跃实力较强的也都还卡在三周半的位置,距离突破到四周还远着呢。

这青黄不接的时候,眼前出了一个苏凉,你说这梁华生能不眼馋?

大概是看出梁华生实在眼馋得难受,林国斌于是开口给梁华生泼冷水:“别馋了,我跟你说,苏凉的特殊情况你也听说过吧?我特批他进队试训的,小蒋之前带他去测过骨龄了,现年14岁,预测成年后身高能够达到180以上。”

“这身高,踩上你们花滑的冰鞋冰刀,上冰身高就190了,你还想让他冲刺四周跳?”

“14岁,马上发育关就来了,他现在的跳跃是轴心稳定、姿态轻松,等他未来两年身高冲到180,你该怎么办?从头带他练起来?”

林国斌语重心长:“我看你不是挑了个叫姚若愚的好苗子吗?骨龄测了吧?我看他现在也一米六七的模样,既然你能招进队,就说明他现在已经基本没有发育关的烦恼了,你与其眼馋我队里的苏凉,不如好好培养新招进队里的这些青年队苗子呢?”

林国斌毕竟是短道速滑队的功勋教练,年纪比梁华生大个几岁,深谙‘讲道理’的方式方法,一连串合情合理的道理讲出口,终于将梁华生那蠢蠢欲动的‘挖人’之心给摁了下去。

谁知道,他这里才刚刚给梁华生把那股眼馋的劲儿给摁下去呢,周围就立刻又传来了一阵新的哗然声,甚至还有人在拍手叫好的。

什么情况?!

梁华生刚刚因为在听林国斌的劝,注意力一时也没在冰面上,就也不清楚苏凉究竟做了什么,还是花滑队的另外一个教练满是激动地冲到了他的身边。

“三周!又一个三周!”

“是F跳!后内点冰三周!梁指导,这可是困难三周啊!”

在当前ISU的花样滑冰规则下,国内的教练根据三周跳的不同分值,将三周跳分为简单三周和困难三周,困难三周也就是后来更广泛称呼的高级三周。

在花滑的六种跳跃中,苏凉先前的给出的T跳是公认最简单的跳跃,而‘后内点冰三周跳’虽然从名字上看来就只是一内一外,但是F跳的难度却完全是阶梯式爬升的,这两个跳跃的点冰脚不同,首先就造成了点冰时的发力动量不同。

还有两者点冰脚落冰脚的区别等等,一系列的技术细节所导致的就是F跳的轴心更容易偏离难以掌握,也直接带来了F跳的难度升级。

目前别说国家队这些青少年选手了,正选队员中,都没有几个敢说自己F跳的把握十足的。

当前国内选手普遍更为擅长的跳跃还是以T跳(后外点冰)和S跳(后内结环跳)这两种较为简单的跳跃,高级跳跃中,真正熟练掌握到能够拿到赛场上参赛的,实际上很少。

无论是谁都没有想过,会在今天苏凉这凑热闹一样的上冰时刻接连看到两种三周跳,而且其中一个还是3F。

“艹!”

梁华生听完同队教练的话,人都要炸了,他刚刚光顾着听老林劝他别挖人,都没有看到苏凉的3F表现得怎么样。

好在他立刻想起了边上的刘耀武,当即几步走到刘耀武身边,低声问:“刘记啊,刚刚苏凉的3F你拍到了吧?麻烦回头给我个完整版的视频啊,我刚刚一错眼没瞧着他的动作。”

刘耀武这会儿也正震撼着呢,他先前劝苏凉上冰时,确实并没有想过苏凉可以有多好的表现,就像他说的,只要苏凉能够在冰上跳个2A,再有个还不错的滑行和旋转,那差不多也就能行了。

至于三周跳?

刘耀武压根儿没有想过苏凉会三周跳这件事。

三周跳可以说是衡量业余花滑爱好者和专业花滑选手之间的一道分水岭了,一般的业余爱好者,基本是没有跳出三周跳的实力的。

而刘耀武之所以建议苏凉最好跳2A,也是因为A跳(阿克塞尔跳)算是花滑所有跳跃之中难度最大的一种跳跃,因为它起跳和落冰的方向不同,导致选手在半空中的转体要比其他跳跃多出半周——说是2A,实际上已经是一个两圈半的跳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