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 第7章 都灵之战的教训

弗兰茨在圣诞节后第一个重大的人事任命是将自己的父亲弗兰茨·卡尔大公任命为了北意大利的副王。

这在某种意义上算得上是对弗兰茨·卡尔大公的一种补偿,虽然他可能对权力和金钱并不在乎,但在弗兰茨眼中却没人比弗兰茨·卡尔大公更加适合作为北意大利的副王。

副王这种奇葩的制度早就该取消了,只不过所谓的传统并不是那么容易更改的。

所谓副王表面上职权类似于伦巴第-帕尔马-摩德纳-威尼西亚总督,实际上还要再加上托斯卡纳和教皇国总领事兼宫廷大臣。

在过去是一种保障家族权力和分担皇帝压力的一种做法。然而时代变了,这样的做法只会加重国家的分裂,妨碍帝国政府的办事效率。

不过哪怕弗兰茨是皇帝,他如果真的无休止地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结局恐怕也不会好。

所以让弗兰茨·卡尔大公担任北意大利的副王绝对是个不错的主意,至于办公地点就设在蒂罗尔好了。

弗兰茨·卡尔大公被封为北意大利的副王可以堵住很多人的嘴,虽然他既没能力,又没野心。

但谁也不能否认他绝对有这个资格,毕竟弗兰茨·卡尔大公可是皇帝的父亲。

将副王的行宫设在蒂罗尔则是为了让弗兰茨·卡尔大公养老,要知道北意大利可是个大染缸。

即便意志再坚定的人也很难不生出一些其他心思,心思单纯的人更加容易被人利用,弗兰茨可不想有人打扰到弗兰茨·卡尔大公的幸福生活。

哈布斯堡家族在蒂罗尔很受爱戴,弗兰茨·卡尔大公也很喜欢蒂罗尔,这里还靠近阿尔卑斯山,对于他来说绝对是一个世外桃源。

弗兰茨·卡尔大公可是很长寿的,等到几十年后,人们早就遗忘这个职位,弗兰茨再将其取消也就没那么困难了。

另一方面之前奥地利帝国在撒丁王国的土地上和法国那场大战并没有表面上那么轻松,报纸上的速胜和政府口中的大捷让人们忽略了事实的真相。

实际上这是一场非常惨烈的胜利,法军损失8.3万人,奥地利帝国伤亡总计4.8万人,双方的交换比似乎还不错。

但在这之前波河护卫队还损失了几乎全部战斗人员,超过一万人参战结果幸存者只有1327人。

再加上数量不详的义勇军,以及五万撒丁王国军队和难以计数的撒丁平民,这个数字就非常难看了。

而且整场战争从最开始就在弗兰茨的设计中,法军的每一步都是在弗兰茨的预料之中,意大利兵团为此也早就做好了准备。

在双方正式交火之前法军还遭到了撒丁王国和波河护卫队的连番削弱,在他们未得到喘息之时奥地利帝国以数倍的兵力包围了法军。

结果居然打成这样?

奥地利帝国军方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推卸责任,问题是拉德茨基元帅在绝对算得上是名将,而意大利兵团也是精锐。

难道是底层军官贪生怕死?一仗战死五千多名军官,接近总阵亡人数的20%。

那是士兵们缺乏勇气吗?能在不到七天的进攻时间里付出如此惨重的伤亡就根本不可能缺乏勇气。

这场灾难其实是奥地利帝国军方为自己已经过时的战术而付出的代价,面对已经穷途末路的法军,拉德茨基元帅先是将都灵外围的防御彻底夷为平地。

然后选择了相信自己,使用自己最擅长的人海战术,拉德茨基元帅相信自己的部下勇敢而忠诚,绝对不会像那些法国人一样。

他也很清楚这个时代的进步,火炮的威力要远胜从前,但他觉得士兵们之间保持两到三步的距离就足够了。

历史上1867年奥匈帝国步兵操练手册中规定散兵线中的士兵必须间隔超过一步(0.75米),这是在吸取了普奥战争失败的教训之后制定的。

不过此时奥地利帝国武器发展的比较早,所以对于散兵线的理解也比较超前,然而他们还是低估了武器发展的速度。

面对奥地利军的人海战术,法军统帅卡芬雅克用三万支火箭给奥地利军方上了一课。

拉德茨基元帅也终于体会到了1848年北线法军的绝望,漫天的火箭将人海变成了血海,整个战场宛如人间炼狱一般。

奥地利帝国的士兵发起了一轮又一轮无畏的冲锋,然而由炮弹和火箭组成的死亡协奏曲最终还是击垮了拉德茨基元帅的意志,他不想让士兵继续做出无谓的牺牲。

于是乎拉德茨基采取了更加保守的进攻策略,然而他所不知道的是法军早已经是强弩之末,只要进攻再持续一两个小时法军就会先崩溃。

但这一战也让奥地利军方明白了一个道理,拿破仑时代的战术已经彻底过时了,无论是法国人,还是奥地利人,谁要是还抱着过去的荣耀不肯放手,那么眼前的惨状就是他的最终结局。

此战之后,奥地利帝国的武器专家和步兵指挥官被聚集在一起,经过反复的讨论、计算和实践,共同定下了散兵线的最低距离是6步,也就是4.5米。

散兵线在这个距离下可以在保证火力输出的前提下尽可能保证士兵的生还概率。

弗兰茨也决定加强武器开发局和一线指挥官的联系,成立陆军作战实验室和海军作战实验室,以及联合作战实验室和特别作战实验室。

其实弗兰茨还打算搞一个空军作战实验室的,只不过此时奥地利帝国内部还没人承认空军这个兵种。

空艇部队,陆军和海军各造各的,并且相互看不上。陆军的飞艇追求速度和高度,对于战争的帮助更多是侦查战场和威慑敌人。

实际上陆军的飞艇部队几乎无法命中他们要瞄准的目标,哪怕敌军的指挥部近在咫尺他们大概率也会投偏。

而且在这次战争中低空飞行的空艇不再安全,法国人研究出了一种超长的火炮,可以击中飞行速度缓慢的空艇。

弗兰茨起初以为是法国人研究出了高射炮,之前空艇研发成功时奥地利军方就已经在弗兰茨的授意下研究高射炮。

然而研究出来的试验品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一些问题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根本无法解决。

奥地利帝国方面也缴获了几门法军的“高射炮”,不过经过试验,这种所谓的高射炮攻击不了飞行高度超过四百米的目标。

而且由于材质问题非常容易炸膛,这也是为什么法国人不将炮筒造的更长的原因。

瞄准的方式更是简单粗暴,不需要太复杂的机械原理,也不需要机械动力,直接使用人畜混合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