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 第2章 通用语(上)

对于奥地利帝国施行的最低工资标准和将原本的十四小时工作制压缩至十小时的工时制度。

一群蠢货只看到了上升的成本,却没有看到提高的效益,以及正在从其他国家慕名而来的技术工匠和大批劳力。

奥地利帝国优厚的待遇对于熟练工人相当具有吸引力,尤其是对德意志人和意大利人来说,甚至有些法国人也会选择前往奥地利帝国寻求工作。

毕竟此时法国的国内环境实在太差,经济危机,加上连续的对外作战失败,以及由此引发的政治动荡让法国几乎所有的行业都陷入了萧条之中。

但就工业来说失去了殖民地之后,原材料的价格必然上涨,另一方面对外战争失利又导致市场萎缩。

于是乎削减工人工资就成了几乎必然的选择,工人提高效率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相反只会加重这种情况。

为了不被饿死,法国的工人只能选择转行或者去其他地方谋生,他们的首选自然是阿尔萨斯-洛林和德意志邦联瑞士地区的法语州,毕竟交流相对容易而且相对路途较近。

其次便是阿尔及利亚这样的前法国殖民地。虽说待遇上肯定是阿尔及利亚比较好,但是当时的欧洲人还是比较厌恶非洲的,哪怕是只有一海之隔的北非。

更何况拿破仑三世又不是白痴,他不可能让自己的国民去助长敌对势力。

法兰西第二帝国在成立伊始就封锁了国境线,表面上是为了防止敌对国家偷袭保护国民,但实际上也是为了防止人口流失的无奈之举。

然而现实是做了不一定就能成功,甚至都不一定会有正面收益。法国边境屡屡上演手足相残的惨剧,甚至由此产生了利益链条,进而出现了一个新的行业——人蛇。

其实法国人还是很受欢迎的,由于曾经路易十四时代,以及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让欧洲觉得法国人很特别。

不过阿尔萨斯-洛林和弗里堡这些地区的土地承载力毕竟有限,而且当地的法国人可未必会喜欢这些来抢工作的外乡人。

逃离法国的法国人不得不选择到更远的地方去谋生,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想要选择新大陆,但由于成本的限制其中绝大多数人不得不放弃这种想法。

奥地利帝国自然就成了最佳的备选方案,首先奥地利帝国的制度是法国工人拼搏了几十年,牺牲了无数生命也没能换来的。

其次,奥地利帝国本身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并不是非常排斥外来者,而且对于外来者的处理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

最后,外逃的法国人中大多数素质较高,很多都有读写能力,这在文盲遍地的奥地利帝国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由于此时法语依然在欧洲各国和外交场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贵族、商人依然对法语趋之若鹜,所以法语教师向来是供不应求。

只不过后来者就未必有这种好运了

此时奥地利皇家工厂掌握着最廉价的原材料、最尖端的技术、最广阔的市场,以及最庞大的资本和最大的政策倾斜

如果真有哪家工厂想要卷死弗兰茨,那家工厂也该离死不远了。当然弗兰茨也可以反向卷死国内的其他竞争对手,但结果只会让局面变得更糟,并不符合他的战略。

皇家工厂最大的麻烦来源于自身,从采购到生产,再到销售,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有贪污的情况。

这个圣诞节是弗兰茨对于他们最后的仁慈,在圣诞节结束之后弗兰茨就会对内部进行全面清扫,届时回笼一大笔资金的同时又能创造出一大批的岗位。

所谓的奥地利帝国工人进步协会是否真实存在都不一定,但可以肯定的是现有的市场已经无法满足这些人的胃口了。

有进取心是好事,但是步子太大容易扯到蛋,这群欲壑难填的家伙,他们在大快朵颐的时候可不会想起弗兰茨,倒是会在东窗事发时把所有的锅都扣在奥地利帝国头上。

弗兰茨可并不想替人背黑锅,现在的市场就这么大,继续任由这帮家伙无脑扩大再生产肯定会步英国人的后尘。

虽然奥地利帝国已经想尽办法在拓展市场,然而依然无法赶上工业扩张的速度。

技术进步带来的生产力飞跃远超此时人们的想象,弗兰茨必须做些什么改变这种局面。

提高工人待遇其实也是在挖掘市场潜力,提升奥地利帝国的造血功能。如果无法完成经济的自循环,那么战争将会逐渐成为亏本的买卖。

除了这些烦心事,也有一些好消息。

比如弗兰茨心心念念的奥地利语计划终于有了进展,德语作为欧洲,乃至世界上最复杂的语言之一,推广起来可谓是困难重重。

语言过于复杂会导致方方面面的后果,尤其是在教学和科研两端的表现堪称灾难,即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很难保证没有读写错误。

而在科研上随便一个微小的错误都有可能导致一场灾难的发生,甚至小数点点错一位都会让所有的研究前功尽弃。

德语远比英语复杂,光是名词词性就有(阳性、阴性、中性)、四格变化(主格、宾格、与格、属格)以及动词的变位等方面。

交流效率更是低下,在奥地利帝国军中交流效率最高的反而是战场必会五十词。

单一词语和短句的交流效率甚至比传令兵的效率都要高,由传令兵传达的命令反而容易出现误解和偏差。

比如著名的哈雷将军会在下雨时穿着野战服开车经过操场的笑话。

(如果没看过,请看本章作者的话。)

这并不好笑,一马失社稷,一钉亡帝国,一次对命令的错误解读同样可以毁了一个国家。

而且仅仅是在此时奥地利帝国内部,就有十几种德语方言。这一切简直就是灾难,所以弗兰茨需要一种简单、容易理解、表达清晰、容易记忆的语言。

弗兰茨的要求是以德语为基础,在保留德语人群优势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个普通欧洲人最好能在三年内完成对该门语言的学习和掌握。

但弗兰茨在语言方面显然是个外行,实际上对于大多数欧洲人来说学习相对简单的西班牙语只需要六百小时。

学习最难的德语和芬兰语所需的时长通常也不超过2300小时。

历史上更是有一位波兰眼科医生发明过一种名为世界语的简易语言。

美军1910年的一次部队的命令传递是这样的:营长对值班军官:明晚大约8点钟左右,哈雷彗星将可能在这个地区看到,这种彗星每隔76年才能看见一次。命令所有士兵着野战服在操场上集合,我将向他们解释这一罕见的现象。如果下雨的话,就在礼堂集合,我为他们放一部有关彗星的影片。值班军官对连长:根据营长的命令,明晚8点哈雷彗星将在操场上空出现。如果下雨的话,就让士兵穿着野战服列队前往礼堂,这一罕见的现象将在那里出现。连长对排长:根据营长的命令,明晚8点,非凡的哈雷彗星将身穿野战服在礼堂中出现。如果操场上下雨,营长将下达另一个命令,这种命令每隔76年才会出现一次。排长对班长:明晚8点,营长将带着哈雷彗星在礼堂中出现,这是每隔76年才有的事。如果下雨的话,营长将命令彗星穿上野战服到操场上去。班长对市士兵:在明晚8点下雨的时候,著名的76岁哈雷将军将在营长的陪同下身着野战服,开着他那彗星牌汽车,经过操场前往礼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