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抗清 > 第377章 洪大人会保佑大清的

抗清 第377章 洪大人会保佑大清的

作者:傲骨铁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5: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名单第一人范文程为索额图拿获时,名单上第二人洪承畴的儿子洪士铭却在停着其父灵枢的灵堂内哀声叹气。

洪是去年底病逝的,当时主政的鳌拜对洪承畴为人十分不耻,因此不仅没有按照制度让礼部给洪追上应有谥号,也没有以朝廷名义派人祭祀洪承畴,只让礼部派了个主事带50两银子到洪家“慰问”了事。

鳌拜之所以不耻洪承畴,主要是当年洪承畴松山兵败“畏死幸生”背叛崇祯投降大清;二是洪承畴经略西南时因孙、李势大,心中“畏难”便几次三番上书想辞职摞挑子不干。

说白了洪承畴这人虽有才干,但在大是大非面前经不起考验,因此尽管洪承畴对大清忠心耿耿,在鳌拜看来也不过是个不足为凭,不屑一顾的狗奴才。

加之吴三桂造反导致大江南北烽烟四起,清廷上下全被这场突如其来的造反搞的焦头烂额,忙于调兵遣将平叛的鳌拜更加懒得理会一个死人,直到鳌拜倒台后方由太皇太后出面给洪承畴上了个“文襄”的谥号,礼部也专门派人到洪家给洪承畴补了个祭祀仪式。

然而洪承畴的棺材一直停在家中,并没有下葬。

原因是洪承畴生前留有遗言,希望能够回到福建南安老家归葬于父母坟旁。

洪去世时,福建的靖南王耿继茂与其子精忠已经举旗响应吴三桂,因此想把洪的棺材千里运回老家根本不现实,有人便劝洪的儿子洪士铭将其父安葬在京师,并在外城的南城给洪承畴专门找了块墓地。

然而洪士铭却是个大孝子,一心想遵父亲遗言将其运回老家下葬,因此哪怕福建为叛军占据,他也不肯将父亲葬于京师,特意派人将父亲死讯告知老家尚在的叔叔洪承畯,希望叔叔能看在手足一场份上同意在外飘泊几十年的兄长落叶归根。

为了争取叔叔洪承畯的同意,洪士铭更是写下数千字家信,字字在情,句句在理,信的最后就差给这位尚在的亲叔叔泣血哀求了。

原因是洪承畴降清后,福建老家的亲人对其深恶痛绝。

顺治四年洪承畴从江南总督任上奉召回京后,因清廷定制旗下命妇须轮番入宫伺奉太后,洪承畴便派人回南安老家奉迎母亲北上,除了让老母按制进宫伺候太后外,也是想好好尽一番孝道。

毕竟自万历四十四年考中进士后,洪承畴已有足足三十年没有回过老家,官是做大了,但于孝道这一块无疑欠缺的太多。

未想洪母到了京师看见跪迎的儿子后却是抡起拐杖就打,当着众人面骂道:“你这个不忠不孝的畜生,我七十多岁的人了,你却叫我到旗下来给别人当老妈子?我打死你,是替天下人除害!”

七十多岁的洪母当然无法打死当了鞑子高官的儿子,却是一天也不愿在鞑子的地方多呆,以死相逼之下洪承畴这才让人送老母回去,此后洪母与次子洪承畯泛舟江上隐居,是谓“头不戴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

洪承畴的结发妻子也愧于丈夫变节,愤然削去头发住进尼姑庵,至死也不肯见丈夫及儿子。

如今祖母与母亲都已离世,福建老家就剩叔叔洪承畯,而老家人又都尊重洪承畯,所以洪士铭想让老父落叶归根葬于祖父母坟旁必须得到叔叔的同意。

派去福建老家的人倒是安全见到了洪承畯,然而听闻福建全省反清恢复衣冠便从江上登岸的洪承畯听到兄长死讯后,却是仰天大笑,继而竟去买了爆竹在父母坟前鸣放,逢人便道:“大汉奸死了,大汉奸死了!”

如此态度,又怎么会同意侄子请求呢。

得知叔父到现在也不肯原谅父亲,洪士铭百感交集,局势的发展让他更加难以自安,倒不是担心城外的叛军能攻进满城,而是因为他家中已经断炊。

没有吃的,大人尚能坚持一两天,可孩子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哪里经得住饿。

为此,洪士铭特意去旗下米局想要支取下个月的旗米,然而到地方后却发现米局大门外早就里三层、外三层叫前来讨米的人围得水泄不通。

米局内却是一粒米都没有!

有的只是都统衙门的人反复劝说,让大伙先回去,稍后上面会拨米过来,只要米一到不必大伙过来领,米局的人会挨家发的。

人群不相信冲进了米局,结果米局内真的没有粮米可发。

无奈之下人群只能散去各自想办法。

洪士铭虽是顺治十二年乙未科的二甲三十名进士,但因朝廷不待见他父亲,所以在礼部当了好几年主事。

区区礼部主事,又哪来权力。

但又不能就这么空手回去,因为家中二十多口人都等着他这家主拿米回去呢。

无奈之下,洪士铭便到相熟的同僚家中借粮,结果借了一圈也没借到米。

就是有人家又哪里肯借。

要知道这会满城之中,粮食可比黄金值钱。

你一斤黄金都未必能买到一斤米!

借不到就罢了,偏还有人讥讽洪士铭,说你父亲洪承畴是大清的重臣,朝廷又刚给你父亲上了文襄公的谥号,你这个文襄公后人怎么连口吃的都没有呢。

实在不行你把你爹棺材拉上去皇宫外闹啊,说不定朝廷顾惜脸面能给你洪家派来几个御厨弄一桌满汉全席啥的。

更有人嘲讽洪士铭不如学他爹洪承畴赶紧变节投靠叛军,这样也算子承父业。

这些讥讽和嘲笑让洪士铭受不住了,回到家就跑到灵堂跪在父亲的棺材边嚎哭起来,哭累了就在那抽泣,抽累了就在那叹气。

想到家中的窘状,想到那些讥讽他的人面孔,洪士铭是越想越气,恨极之下竟是将脑袋重重砸在父亲的棺材上。

不知是饿了一天的原因,还是用力过猛,这一砸竟把自个给砸晕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洪士铭感觉有人在摇晃自己,耳边也有哭声。

他一惊,睁眼一看,发现摇晃自己的是长子奕沔。

再一看,灵堂中团满了人,妻子王氏和父亲的继室刘氏都在,自己几个年幼的孩子也在,可人人脸上都是惊惧表情。

这让洪士铭不由一惊,顾不得额头正疼着,拉住妻子王氏问道:“出什么事了?”

王氏开口瞬间却是哭了起来,她这一哭几个年幼的孩子也跟着哭,其他人见状也都忍不住落泪。

众人的样子吓坏了洪士铭,赶紧颤声问正在哭泣的妻子到底出什么事了。

王氏却是只知道哭,根本不说话。

“别哭了,说话啊!”

洪士铭真是急了。

管家洪福见状忙哭着道:“少爷,府里来了人,要咱们全家都出城。”

洪福刚说完,王氏就嚎啕大哭趴到了丈夫的身上,身子不住的发抖。

洪的继母刘氏也在那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

把个灵堂内弄的跟洪承畴刚去世那会差不多。

“都别哭了!”

洪士铭气的用力一拍他爹的棺材盖,问管家洪福府里来了谁,又为什么要他们出城。

洪福说不上来,只说来的是个大官,带了一大群兵丁。

又说那个大官进来之后就说他家老爷是大清的大功臣,不好对他们用强,限他们一柱香内收拾好衣物跟他们走。

“好端端的要我们出城做什么?”

洪士铭实在是想不明白,心中的委屈瞬间变成怒火,气势汹汹来到前厅,发现厅中除了一众兵丁外,还有个正在坐那喝茶的官员。

因见对方身穿从二品侍郎官服,洪士铭只得强忍怒火上前道:“不知大人贵姓,到我家所为何事?”

刚饮了几口茶的牛万程忙放下茶碗,笑眯眯的对洪士铭道:“你家里人都跟你说了吧?时候也差不多了,现在就跟我们走吧。”

洪士铭愣了一下,一脸不解道:“请问大人这是要带我们去哪?”

“咦?”

牛万程瞥了眼跟出来的洪府管事,“怎么,你没跟你家主人说清楚。”

不待洪福开口,洪士铭已然是抢先问道:“敢问大人为何要将我洪家送出城!”

“你问我,我问谁?”

牛万程一脸无辜状。

见眼前的侍郎根本不说明白,洪士铭哪里肯跟他走,气极道:“大人知不知道城外有叛军?”

“废话,这谁不知道?”

牛万程不想再同洪家人啰嗦下去,他还得去劳什子鲍承先鲍家呢。

洪士铭则在那悲愤说道:“既然知道,大人要我们出城,不是等于要我们去死吗!”

“出城而已,什么死不死的。”

牛万程摆了摆手,示意兵丁动手把人拖走,省得耽搁时间。

带来的一帮前锋营兵立时就要上前拖人,洪士铭见状不由大叫起来:“我爹是大学士洪文襄公,你们凭什么抓我!我洪家又犯了什么事,以致朝廷要送我洪家去死!”

“我说洪公子,你跟我说这些没用,本官只是奉命行事。”

牛万程多多少少还是能够理解洪承畴儿子的不服和不解的。

“奉命?奉谁的命!我父洪承畴为大清立下汗马功劳,要不是我父帮助大清平定南方,大清怎么可能一统关内!现在我父一死,朝廷就要我洪家去死,我不服!”

洪士铭激动之下双拳紧握,双眼亦是通红。

他绝不会带着家人出城的!

死也不会!

“你这人怎么回事?本官都说了这是上面的意思,你为难本官做什么?真要怪的话,就怪你们洪家是汉人。”

牛万程轻叹一声,示意兵丁赶紧动手。

那洪士铭却是如见到救命稻草般大喊道:“你们弄错了,我们洪家不是汉人,我们是旗人!”

“旗人?”

牛万程一愣,仔细打量眼前的洪承畴之子,片刻竟是冷哼一声:“你个汉军也配称旗人!旗你哪门子的人!只有正儿八经的满洲才是旗人!”

“你!”

洪士铭书呆子脾气上来,竟然不管不顾的弯腰用头去撞牛万程。

可他一文弱书生哪里是牛万程这个健勇巴图鲁的对手,只见牛巴图鲁一个过肩摔,洪士铭就被重重摔在地上发出吃痛惨叫。

跟过来的洪家人也是惊叫连连,洪承畴的大孙子洪奕沔想冲上来为父报仇,可脚下却怎么也无法挪动。

望着在地上哀嚎的洪承畴之子,牛万程摇了摇头,喝令众兵丁:“把洪家人都给我抓了,一个都不能少!”

“嗻!”

众兵丁一拥而上,瞬间就把洪家上上下下二十多口人给制住,五花大绑之后无一不是麻团塞嘴拉了出去。

牛万程没着急走,而是示意带队的两名骁骑校:“洪承畴是大官,他家底子应该不少,你们带弟兄们搜一搜,省得弟兄们白来。”

“多谢大人!”

两名骁骑校立时眉开眼笑,心中也都有数,他们发小财,牛大人得发大财。

众兵于是在洪家翻箱倒柜起来。

牛万程也没闲着,他听说太宗文皇帝曾赐给洪承畴一件宝物,相当值钱,因此便想据为己有,未想在洪家转着转着却转到了一处灵堂。

里面还有口棺材,看着蛮渗人的。

不由一个激灵,赶紧招手唤来一个叫安达的骁骑校:“那个谁,洪家刚死人?”

安达也是镶黄旗的,跟洪家住的不远,知道棺材里就是洪承畴,不知怎么回事洪家一直没下葬。

“洪承畴?不是死了有段日子么,怎么没入土的?”

围着洪承畴的棺材转了一圈后,牛万程还是没敢开棺看看皇太极赐给这家伙的宝物是不是在棺中,却是吩咐兵丁把洪承畴的棺材给抬走装上马车运出城。

安达听后一脸愕然:“大人,死人也要送出城?”

“送,为什么不送?”

牛万程一脸正经模样问安达洪承畴在不在名单上。

“这?”

安达吱唔半天给出确定答案,洪承畴不仅在名单上,还排第二。

“既然在名单上,那送出去肯定没错。小心驶得万年船,多点心眼总坏不了事。万一因为没把洪承畴送出去,贼人不肯与我大清议和,那咱们就是大清的千古罪人喽!”

说完,牛万程拍了拍洪承畴的棺材盖,“想来洪大人在天之灵能理解此事,也会继续保佑我大清,毕竟,他是我大清的忠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