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抗清 > 第206章 贼寇死社稷

抗清 第206章 贼寇死社稷

作者:傲骨铁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5: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突围,实际上已经是明军余部数千将士此时共同的心声。

如果是去年这个时候,明军余部或许不会想到突围,因为他们清楚在清军二十万重兵围困下他们突出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就算能够突出去,也会因为没有立足之地,得不到百姓支持被清军活活拖死,进而撕的粉碎。

现在,即便是袁宗第也认为有必要马上部署突围事项,也只有突围才能为明军赢来一线生机。

原因无它,相较去年孤军被困,如今的包围圈外却有另一支明军在活动。

且距离并不远。

这支明军自是正在荆州一带坚持抗清的挂印湖广总兵王耀武部。

只要能突出去,西路明军就有机会同东路明军在荆州会师,到时候就算仍就处于清军重兵包围之中,怎么也要比现在的局面要强。

毕竟,西路明军如今控制的茅麓山地盘只有两三个乡镇大,而东路军控制的却是长江重镇荆州。

无论是地盘面积还是人口规模,荆州那边显然都比茅麓山更适合明军发展。

王六关于突围去荆州的提议实际代表的就是皖国公世子刘亨的意见,袁宗第麾下总兵马如青、陈可荣、吴性敏三将当即附和,都认为再守下去只有死路一条,不如全力从东线突围,如此抗清大业或许还有一丝机会。

“袁帅,树挪死、人挪活,我等已在夔东山中坚持十几年,如今可谓山穷水尽,再不果断行事,覆亡便在旦夕间啊!”

“我等不是怕死,实是不愿明祚就此断绝,华夏就此灭亡!”

“与其束手待毙,不若孤掷一注全力突围,若天不亡大明,则我辈志在光复之士便是尽数牺牲,亦可含笑九泉!”

“”

袁宗第麾下的文官监知军纪的推官郭守标等人也极力劝说当马上突围,绝不能再与清军这样硬耗下去。

能坚持到如今的文官,哪个是将生死放在心上的,又哪一個是贪生怕死之辈。

可死一个少一个的仗,天王老子来了他也打不赢!

若真无半点光复机会,郭守标等也无话可说,如今尚存一线希望,不去奋力一搏,真就是死也不瞑目的。

“袁叔,凭咱们现在这点人手根本守不住,当断则断,若要突围则要尽早,到时我带人垫后。”

刘亨说的很决绝,也愿意为全军垫后,哪怕牺牲也绝不后悔。

见众人都倾向突围,袁宗第不由沉思起来,片刻之后拿定主意要同虎帅当面商议突围一事,但眼下陕西清军咬的紧,咬的也狠,使得他根本抽不出身去同李来亨会面。

而且,想要成功从东线突出去,势必就得把吊在屁股后面的陕西清军打疼,否则明军根本无法集中兵力从东线突围。

就算能侥幸逃出去,也必定会被尾随而来的清军一口一口吃掉。

这是百分百会发生的事。

一旦突围,明军就是“举家”迁移,届时光老弱妇孺就有上万人,一个不慎就是全军覆没的下场。

叫军士们丢下家眷独自突围,成功可能性肯定会大大提高,但恐怕无人肯答应。

军心无法统一,突围岂会成功?

所以,一旦决定突围,老帅们就不是考虑谁走谁留,而是考虑怎么才能带走更多的人。

纵是真要到了牺牲少数保全多数那步,也只能在心中意会而不能言语。

众人都知这是事实,然一时半会谁也没有好的办法应对。

整个西线自从清军重新发起攻势以来一直是被人家压着打,明军除了被动防御外根本没有主动出击的能力,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先把陕西清军的攻势挡住再说。

然而让袁宗第意外的是,退下去的陕西清军第二天竟然没有再向九莲坪发起攻势。

一开始袁宗第以为是清军在积蓄力量,酝酿更大规模的攻势,但接连两天清军那边却是一点动静也没有,似乎忘记在他们对面里许地外就是清军的寨垒。

尽管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陕西清军停止攻势,对于已到绝路的明军无疑是个极难得的喘息之机。

事不宜迟,将九莲坪防务交由刘亨、张恩等人负责后,袁宗第立即带人赶往李来亨所在的青云寨。

并派人通知主寨的韩王、洪部院、潘监军以及其它各寨提督、总兵一同赴会。

陕西清军内部此时已经吵作一团,在前线实际指挥的副将王进宝对于提督陈福暂缓进攻的决定十分不满,认为明军虽凭借地利天险负隅顽抗,且对清军造成一定伤亡,但这些天来的作战表明对手已经没有还手之力,只要清军继续压着他们打,九莲坪迟早会被明军自个放弃。

到时候明军就会被陕西清军一分为二,让朝廷头疼了十几年的西山贼也将彻底迎来覆没的结局。

泼天大功就要到手,怎可突然止步不进呢!

要不是陈福也是百战名将,战功赫赫,在其指挥下陕西清军重新恢复进取之势,接连取得胜利,王进宝甚至要怀疑陈福是不是收了老顺贼的财宝贿赂,故意“养寇为重”。

这一招,老顺贼们可没少玩。

陈福内心也很烦燥,他哪里不知道现在是剿灭西山贼最好的时机,但暂停进攻的命令不是他下的,而是其上司的上司西安将军富喀禅所下。

满洲参领康恩倍作为将军特使正快马加鞭赶来军中。

上面的意思是到时陈福这个提督要无条件配合康恩倍。

具体配合什么,陈福不知道。

军命难违,官大一级都能压死人,更何况是来自满洲将军的命令。

有万般疑惑和不解,陈福也只能强压不满下令暂缓进攻。

事实上除了一心进取的王进宝外,其余陕西绿营的将领大多乐见其成,对于提督大人的“停战令”可谓是举双手赞成。

打仗就得死人,左右明军已是山穷水尽,实没必要把脑袋别裤腰带上跟他们硬拼,就这么困他们一段时间比什么都强!

明军那边,接到袁宗第通知说马上要过来同他当面商量突围一事后,虎帅李来亨对突围没有表示反对,却认为这件事须由韩王和洪部院他们定夺。

也就是突围须由“朝廷”决定。

袁宗第对此没有意见,也认为韩王他们当是支持突围的。

军议在三月初四日召开,参会的明军诸将有二十多人。

在白羊寨养伤的左都督郭升同总兵应绍也赶了过来。

相较去年主寨一会,总兵以上将领已然少了一半,由此可见年初以来明军境况有多恶劣。

会议召开前,洪部院作为朝廷如今仅存的“封疆大吏”,在征得韩王、临国公、靖国公同意后将年后以来明军伤亡以及粮草物资情况向诸将做了简短通报。

情况肯定是极不乐观的,单年后几仗伤亡就达到了明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一多,被俘被杀的百姓也多达七八千人,令在座诸将听后都是眉头深锁。

明军现在余下的兵力不到6000,其中李来亨部最多有三千余,其次袁宗第部不到两千,余下的是从巫山撤过来的皖国公刘体纯余部。

刀矛、盾牌、棉甲等军械还算充裕,但是箭矢和火药存量已经极少,药材更是少到可以忽略,洪部院估计以明军现有的箭枝、火药数量只能让明军再支撑几天。

如果没有大的缴获,今后作战明军就将失去“远程火力”。

“粮食还能勉强供应一月,不过若将百姓手中粮食收缴上来的话,应该能多撑一段时间。”

洪部院说完便没再吭声。

不管是他还是在座的明军诸将,都知道不可能从百姓手中收粮。

一来百姓手中的粮食本就少得可怜,收上来不过杯水车薪。

二来明军经营茅麓山十几年时间中当地百姓多和明军互通婚姻,早就形成兵民一家的格局。

所以让明军从百姓手中收粮,其实就是让他们从自己亲人嘴里扣粮出来。

是人都不会这么做。

真要这么做,士兵们也会第一个不答应。

几乎是不约而同的,所有人脑海中都浮出共同的念头——突围,必须突围!

潘监军这边待洪部院通报完,也跟诸将说了件事。

就是自从张家湾寨失陷后,明军内部已经军心不稳,虽不像去年一样有成建制叛逃情况出现,也没有总兵、副将级别的将领投敌,但几乎每天都有士卒私自下山向清军投降。

作为监军,潘公公意思是希望诸将回去后能够加以约束下面的士卒,最好手段能够严厉一些,若是抓到逃兵“杀鸡儆猴”未尝不可。

“算了,由他们去好了。”

李来亨起身说既然那些人不愿意为明朝陪葬,就让他们活命去。

真要抓一个杀一个,反而会让军心更加动摇。

潘监军见状也不好再说什么,将目光投向韩王。

众人目光也随之看向韩王,因为虎帅说了是否突围要韩王、部院、监军一块定夺。

三人中,肯定又以韩王意见最重。

毕竟,这位是目前在包围圈内仅存的亲藩。

是可以代表明室的。

要不是韩王不愿意登基称帝,恐怕众人早就改口称他“陛下”。

“眼下情形艰难不亚过去,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孤不懂军事,但孤却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

说到这,韩王缓缓起身环顾诸将,最后目光落在身体瘦削的部院洪育鳌脸上,彼此目光交汇后再无犹豫转头对众人道:

“孤与洪部院议过了,眼下局面确是无法再守,故当由临国公、靖国公率我军精锐迅速突围东去会合湖广总兵王耀武继续抗清,其余行动不便之老弱、家眷随本王、部院、监军留守。”

“什么?!”

韩王所说如一颗炸雷于屋中炸响,惊的诸将嗡嗡一片。

“殿下乃明祚法统大义所在,岂能居留险境!若要留守,由我这个临国公留下便是!”

李来亨几乎是第一时间就出声反对,情绪很激动。

“不错,殿下、部院、监军都要走,谁也不能留下,小老虎更不能留,要留留我老袁便是!”

袁宗第反应也很激烈,因为他万万没想到韩王他们会有留下的想法。

虽然韩王的部署实际最符合明军利益,也能大大提高突围成功性,但无论是作为大顺朝的绵侯,还是作为明朝的靖国公,他袁宗第都不可能让明室最后的希望葬送在这里。

真要没了韩王、部院、监军,他们这帮人就算突出去又有什么用,又能拿什么号召天下人继续抗清到底。

在场的诸将也是纷纷反对,其中以左都督郭升、总兵秦国栋二人态度最是激烈。

郭升情急之下竟是直接走到韩王面前,拉着其袖泪流满面道:“若殿下有失,天下人怕是以为我老闯营弃了明室!”

“殿下心意末将如何不知,然殿下可曾想过将士是否愿意丢妻弃子独自求活?”

秦国栋是在场诸将唯一一位非闯营出身的将领,其本是西军白文选部将,降清后归总兵穆生辉节制。穆死后,秦即复降明军。

“殿下和部院、洪公公要是不走,我等也不走!”

前军都督余加日越过人群,斩钉截铁道:“大不了都死在这,省的叫天下人以为我们老闯营的人都是群没卵子的怂货!”

“对,要走一起走,要死一起死!”

“殿下在哪,我们在哪!”

“真要到了最后,能和殿下、部院、公公这等人物同死,也是我等的福份!”

“不走了,妈的,跟他清狗拼了!”

“天下皆降我闯不降,都他娘的在这山里扛了二十年,谁他娘的还在乎活不活!”

“”

一众闯营出身的将领或许大字不识几个,或许都没听过多少忠臣故事,却架不住人人都有一颗誓死保国的赤胆忠心。

群情激昂中,竟是无人提半句突围,皆愿将一腔热血洒在这大明最后的国土之上。

“诸位,诸位”

望着眼前这群憨厚直率的汉子,韩王动容,部院动容,公公亦鼻酸难耐。

大明到了最后,竟是世人唾弃的贼人们在拼死力保。

难不成,真就是“贼寇”死社稷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